Workflow
智能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入局、“百镜”开打! 哪家能成为你的“第二双眼”? | WAIC 观察
新浪科技· 2025-07-27 03:22
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行业从"小而美"企业主导转向大厂积极参与,阿里、字节跳动、360等公司近期将有产品落地[3] - 厂商竞争焦点转向产品交互功能与实用性,而非单纯硬件创新[3] - 产品轻量化成为行业新趋势,多家企业将重量作为核心卖点(如Rokid 49g、小米40g、李未可27.6g、Halliday 28.5g)[17][19] 阿里巴巴产品动态 - 阿里首款AI眼镜"哇哦Quark Glasses"沿用传统外观设计,但整合通义千问大模型及夸克AI能力,支持导航、支付、比价等场景[3][5] - 产品定位为"人类第二感官",通过硬件重构解决AI弱、续航短、佩戴差三大痛点,计划10月上市[5][7] - 公司将与全球眼镜品牌合作推动C2M定制,并探索教育、健康等场景应用[7] Rokid产品表现 - Rokid Glasses集成多个AI大模型,具备实时翻译、物体识别等功能,CEO演示时翻译延迟极低[9] - 产品预订量达25万台(含线下10万订单),首批四五千台已交付[11] XREAL产品特点 - XREAL One采用内置屏幕设计,提供类似影院的沉浸式视野,支持近视插片调整[13][15] - 产品定位明确聚焦观影与游戏场景,与Rokid功能多样化形成差异化[15][17] 应用场景展望 - 智能眼镜未来可能覆盖骑行导航(高德)、商品比价(淘宝)、商旅提醒(飞猪)、无感支付(支付宝)等生活场景[21][22]
智能眼镜领头羊,道出行业泡沫
虎嗅· 2025-07-25 02:12
产品发布与市场地位 - XREAL发布新一代AR眼镜产品"XREAL One Pro" [1] - 2024年全球AR眼镜市场中XREAL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且超过二至四名总和 [3] - 2023年Rayban-Meta智能眼镜全球销量达百万级验证了时尚单品策略 [8] 行业竞争格局 - AI眼镜赛道进入繁荣期创业者、跨界玩家及传统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 [2] - XREAL与谷歌合作启动AR眼镜"Project Aura"项目强化生态布局 [4] - 创始人徐驰认为当前AI眼镜行业处于"上半场的上半场"存在概念不统一问题 [11][12] 技术研发与战略 - XREAL自研协处理器芯片X1及光学解决方案"X Prism"聚焦核心模块打磨 [15] - 公司选择暂不进入AI眼镜赛道以避免供应链成熟后陷入同质化竞争 [17] - 创始人预测AI眼镜爆发期在2027-2028年并以小米雷军投入度为行业风向标 [17][18] 行业痛点与挑战 - 当前AI眼镜芯片(如高通AR1)基于手机架构改造未针对AI场景优化 [22] - 硬件整合度不足导致基础功能(如文字识别)尚未达标 [23][24] - 缺乏统一操作系统标准各厂商需单独调试蓝牙、相机等模块 [24] 生态建设路径 - XREAL采取双轨策略:便携大屏硬件无缝连接与谷歌生态深度绑定 [25] - 公司承认不具备重建生态能力选择与头部玩家共创 [25] - AR眼镜内容生态仍不成熟需依赖外部生态接口 [25] 市场泡沫争议 - 创始人质疑"百镜大战"合理性认为中国企业技术积累未超越硅谷 [10] - 驳斥行业销量普遍增长2-3倍预测称100%不可能实现 [21] - 指出当前繁荣是资本狂欢硬件拼凑后仍需底层技术打磨 [19][20]
对话 Even Realities 王骁逸:怎么把 599 美元的智能眼镜卖给 CEO 们
晚点LatePost· 2025-07-13 14:22
核心观点 - 智能眼镜是设计、AI、制造的交叉路口,公司认为眼镜是未来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 [8][39] - 公司坚持"智能眼镜得先是一副好眼镜"的理念,产品设计以眼镜功能为优先 [3][6] - 公司采取极简设计路线,舍弃摄像头和扬声器,专注于显示功能 [3][15] - 公司定位高端市场,采取自上而下的产品策略,首款产品定价599美元 [8][21] - 公司认为AI与眼镜的结合将重塑人机交互方式,但需要分阶段实现 [14][26] 产品设计 - Even G1智能眼镜重量仅30多克,续航一天半,采用单色显示屏幕 [3][6] - 产品将电子元器件集中在镜腿尾部,光机位于铰链处,实现平衡配重 [4][10] - 首次实现近视镜片与显示镜片合二为一,无需额外屈光镜夹片 [6] - 产品主要功能包括通知、翻译、导航、提词等简单信息显示 [17] - 目标用户为CEO、企业高管等需要高密度信息呈现的专业人士 [15] 团队与技术 - 团队由消费电子和传统眼镜行业人才组成,结构/光学工程师与软件工程师比例为1:1 [5][8] - 核心团队包括前苹果制造设计师、iPhone摄像头光学专家和飞利浦设计师 [7] - 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合作研发镜片技术 [11] - 吸引LINDBERG前CMO和MYKITA联合创始人等国际眼镜行业专家加入 [8][13] - 公司认为硬件能力是核心壁垒,而非AI算法 [29] 市场策略 - 采取自上而下的高端市场策略,类比特斯拉产品路线 [21] - 首年完成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鼎晖投资、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 [5] - 明确区分高端产品与奢侈品的差异,避免重蹈Apple Watch奢侈品路线的覆辙 [24] - 计划通过产品迭代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控制增长速度以保持品牌价值 [24] - 认为中国供应链优势将助力打造全球化高端消费品牌 [39] 行业观点 - 认为当前智能眼镜行业过早兜售AI概念,类似Meta在元宇宙上的错误 [15] - 区分智能眼镜与AR头显的产品定位,强调眼镜的工具属性 [20] - 预测AI Agent将重塑App时代的商业模式和格局 [26][27] - 认为手机厂商在智能眼镜市场不会像智能手表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31] - 指出眼镜行业规模大于腕表行业,颠覆传统眼镜巨头的难度更大 [30] 公司愿景 - 目标成为下个时代最伟大的眼镜公司,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12] - 分两步实现愿景:先替代传统眼镜,再通过AI增强功能 [14] - 认为中国将出现全球化高端消费品牌,眼镜是最有可能的品类 [39] - 强调清晰的战略规划比快速迭代更重要 [37][38] - 定位为"新大脑",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进行硬件创新 [35]
小米一口也吃不下AI智能眼镜
新财富· 2025-07-10 07:17
核心观点 - 小米AI智能眼镜完成度高但未激发消费者购买冲动,市场反响中庸[4][5][6] - 智能眼镜行业仍处早期阶段,产品形态未收敛,技术突破是关键变量[23][24][29][36] - AI交互模式为智能眼镜带来长期想象空间,但当前技术无法支撑颠覆性体验[38][40][42] - 渠道服务等消费属性在当前阶段比技术差异化更重要[30][31][32]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全智能眼镜出货量156.8万副,中国仅16.7万副(同比+44%)[24][26] - 2025年1-2月中国AI眼镜线上销量2.3万副(同比+80.4%)[26] - Meta眼镜2024年销量142万台占全球90%份额,2025年2月累计突破200万副[8][9] - Meta当前月销约30万副,增速持续加快[10] 产品对比 - Meta爆款公式:大牌联名+砍屏显+影像生态+AI概念[11] - 小米参数优势:亚洲人脸型适配/横屏拍摄/重量低2g/续航更长/双芯片架构[13] - Meta实际体验优势:画面防抖/畸变处理/5麦克风阵列收音/嵌入式系统[14][15][21] - 小米首批用户反馈:蓝牙连接失败/交互延迟/语音呼叫失败等小毛病[14] 技术挑战 - 智能眼镜需重构手机技术方案:传感器尺寸/散热/功耗限制光学防抖等移植[19] - 端侧AI能力差距:小米完全依赖云端传输,Meta具备轻量化操作系统[15] - 产品打磨周期长:Meta二代经过两年多版本更新才达到稳定状态[21] 市场特征 - 消费者更关注外观/配镜服务等传统属性而非科技功能[31] - 行业品类混乱:VR/AR/XR及功能组合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28] - 当前百万量级市场与"下一代智能设备"叙事严重不匹配[34] 未来展望 - 大语言模型为智能眼镜引入新交互模式,多模态AI是长期核心逻辑[38][40][42] - 技术演进需突破:平价高清显示/完整应用生态/低延迟交互/端侧AI[35] - 小米优势在于高端品牌形象与供应链能力,但产品仍处早期阶段[45][46]
苹果智能眼镜布局全面加速,Meta/微美全息产业生态协同撬动万亿市场
苹果智能眼镜布局 - 苹果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发布搭载M5处理器的Vision Pro [2] - 2027年将推出主打拍摄、音频及AI功能的智能眼镜"Vision Air"以及更轻便的头显设备 [2] - 苹果内部正在探索有线版Vision Pro 需连接Mac使用 [2] - 2028年计划发布Vision Pro 2和带有显示技术的XR眼镜 [2] - 苹果采用"头脑风暴"式方法整合不同产品以寻求创新点 [2] Meta智能眼镜进展 - Meta与Ray-Ban合作的智能眼镜市场表现成功 正加大投入推出更多款式 [3] - 传闻Meta正在研发高端智能眼镜Hypernova 内置屏幕 预计年底发布 [3] - Hypernova将配备Ceres腕带控制器 支持手势识别功能 [3] 微美全息技术布局 - 微美全息通过AR+AI技术全面布局智能眼镜领域 [4] - 自主研发动态实时渲染引擎 降低AR内容制作门槛 [4] - 推出MicroLED光机模组及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 实现轻量化与高显示性能 [4] - 嵌入AI智能眼镜后可支持3D内容叠加与实时翻译功能 [4] 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被视为消费电子下一个主要趋势 驱动智能穿戴设备迭代升级 [3] - 智能眼镜弥补XR设备佩戴舒适性不足 开创新交互模式 [3] - 行业从初探期向高速发展期迈进 "百镜大战"竞争加剧 [5] - 智能眼镜在AI大模型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 应用拓展至办公、影视、游戏等领域 [5]
速递|扎克伯格豪掷35亿美元下注智能眼镜,Meta想用Ray-Ban复制iPhone奇迹?
搜狐财经· 2025-07-09 01:57
Meta入股EssilorLuxottica的战略布局 - Meta Platforms Inc 已低调入股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 EssilorLuxottica SA,买下其不到 3% 的股份,按当前市值计算,这笔交易价值约 30 亿欧元(约合 35 亿美元)[2] - Meta 还在考虑继续增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 5%,这可能是科技巨头与传统制造王者之间的一场"资本热恋"[2] - 消息传出后,EssilorLuxottica 美股存托凭证盘中最高涨幅达 6.9%,创下近三个月新高[2] - 另一家眼镜制造商 Warby Parker 也蹭着风口上涨 4.3%[2] 双方合作历史与产品开发 - Meta 与 EssilorLuxottica 已在智能眼镜领域合作多年[3] - 2021 年双方联合推出了首款 Ray-Ban Stories 智能眼镜,内置摄像头与语音助手[3] - 上个月两家公司新发布了 Oakley 联名款眼镜[3] - 去年 EssilorLuxottica 的 CEO Francesco Milleri 就曾透露 Meta 有意入股[3] Meta的战略意图 - 智能眼镜是公司跳出 iPhone 阵营封锁、拿回硬件主导权的关键一役[3] - 长期以来公司应用和服务都依赖在别人的手机里"打工",而智能眼镜让它有机会从"租门面"变成"自盖楼"[3] - 眼镜被定位为连接现实世界与 AI 助手的终极载体,也是把 AI 推进生活场景的最佳入口[3] - 公司想让 AI 住进用户鼻梁上的镜框里,时刻看用户眼中的世界,并提供建议、播报、记录、辅助决策[4] EssilorLuxottica的战略考量 - 与 Meta 的合作不只是卖镜框,更是参与到下一代交互革命中[4] - 这被视为一张通往科技世界的"VIP 入场券"[4] - 眼镜品牌正经历从时尚配饰到智能终端的转型[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这场投资释放出强烈信号:公司不想只是做"AI 聊天机器人"[4] - 未来趋势可能是"睁眼就有 AI"[4] - 眼镜赛道还远未成熟,但已显示出巨大潜力[4] - 下一代 Ray-Ban 可能成为展示公司愿景的窗口[4]
聚焦智能眼镜业务,雷神科技与欧普康视、汇鼎光学签约成立合资公司
财富在线· 2025-07-07 06:29
合资公司成立 - 雷神科技拟与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欧普康视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江苏雷欧汇鼎智能眼镜有限公司,雷神科技持股35% [1] - 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促进公司在智能眼镜业务的市场拓展和战略布局 [1] 合作方背景 - 雷神科技为北交所"电竞装备第一股",连续5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品牌价值218.39亿 [3] - 雷神科技6月17日正式开售雷神AI魔镜,设备搭载1200W像素摄像头、索尼IMX681传感器、高通骁龙AR1芯片,重量仅为39g [3] - 汇鼎光学为全国镜片销量前三的光学品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100余家客户 [3] - 欧普康视是国内首家上市的眼视光高科技企业,合作超1500家知名医疗机构,布局2000+眼视光专业渠道合作商、500+眼视光终端服务机构,累计用户超200万 [3] 合作目标 - 依托汇鼎光学与欧普康视的全国销售渠道、终端服务机构及用户资源,加速雷神AI魔镜向线下渠道渗透 [4] - 两方的近视防控、眼健康管理专业团队将为雷神智能眼镜开发、升级提供专业支持,推动AI技术与眼健康服务深度融合 [4] - 进一步深化雷神科技"技术+渠道+服务"的全链条布局,构建"产品研发—渠道触达—终端服务"的闭环生态 [4] 行业背景 - 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过7亿人 [6] - 2024中国眼镜销售渠道中,眼镜店占比81.8% [6] - 线下眼镜门店未来是AI/AR眼镜销售推广的重要且难以替代的核心渠道 [6] 未来规划 - 雷神科技将携手更多生态伙伴,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服务生态体系共建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 [6] - 在技术与场景的融合中,持续重塑智能穿戴产业的价值内核 [6]
智能眼镜赛道持续升温 北交所公司加速卡位新蓝海
中国证券报· 2025-07-06 20:18
公司动态 - 雷神科技拟与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欧普康视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江苏雷欧汇鼎智能眼镜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雷神科技持股35%,投资金额350万元 [1] - 雷神科技在2025年CES展会上首发三款智能眼镜产品,并于3月发布整合火山引擎AI大模型和DeepSeek架构的智能眼镜,具备音乐播放、拍照录像、AI识物解题等功能,基础版售价1999元起 [2] - 雷神科技表示未来将围绕用户需求,构建"AIPC+AI智能眼镜+雷神AI智能体"的产品生态体系 [4] 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赛道呈现"百镜大战"态势,2025年被认为是行业爆发元年 [1] - 2025年一季度无屏AI眼镜销量达1.9万台,影目科技智能眼镜销量已达10万台并计划进入北美市场 [3]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大增210%,首次突破200万台,Meta占据60%以上份额,预计2025-2029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60% [3] 市场竞争 - 小米首款智能眼镜售价1999元起,开售第四日淘宝旗舰店销量超4000台,京东自营旗舰店销量超1万台 [2] - 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Ray-Ban Meta AI智能眼镜,引爆市场 [3] 渠道拓展 - 智能眼镜线下体验需求旺盛,北京多个小米之家门店出现缺货现象 [4] - 雷神科技通过合资公司整合服务、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加强市场开拓能力 [4] 产业链布局 - 小米智能眼镜供应链包括歌尔股份、恒玄科技、欧菲光、唯酷光电、明月镜片等企业 [6] - 则成电子2024年四季度实现AI眼镜相关FPC产品批量出货,2025年一季度销售增长部分来自该业务 [7] - 则成电子正与其他主流AI眼镜品牌/代工厂开展商务谈判,其技术能力已获客户认可 [7]
难怪罗永浩泼冷水?这个行业超40%“PPT产品”正透支用户信任
36氪· 2025-07-01 11:19
行业现状 - 智能眼镜行业面临普遍交付困难问题,超过40%的公开亮相产品未上市发售,沦为"概念产品"[2][9] - 2024年至今国内市场累计涌现56款智能眼镜新品,涉及三十余家企业,包括创业公司、手机厂商和跨界上市公司[3][4] - 雷鸟创新以8款新品成为发布数量最多的企业,其次是李未可科技和雷神科技[6] 产品交付情况 - 2024年以来有近25款产品处于未发售状态,占总数约45%,包括李未可View AI拍摄眼镜、联想V1 AR眼镜等[9][10] - 31款产品已开售,小米AI眼镜表现突出,开售12小时销量超1万台,三天全渠道销量近5万台[11][12] - 京东6·18期间雷鸟创新、影目科技、星纪魅族等品牌销售额位居前列[14] 行业问题 - 15款产品宣称"全球首款"或"业内首款",存在概念炒作嫌疑[15][16] - 技术层面面临芯片、交互、空间计算、重量和光学显示五大难题,商业化进程缓慢[18] - 行业可能重蹈智能音箱覆辙,2020年后智能音箱销量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降幅超20%[17] 发展趋势 - 需避免盲目堆叠功能,应聚焦单点功能突破和高频使用场景落地[19] - 长期来看智能眼镜有望成为人类视力工具延伸,但需解决佩戴舒适性和实用性问题[18][20] - 跨界企业表现活跃,如雷神科技推新数量已超过多数专业创业公司[7]
小米AI眼镜,就这?
36氪· 2025-07-01 04:42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小米推出首款AI眼镜,定位为"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具备耳机、拍摄、AI交互功能[1] - 产品开售12小时京东销量突破1万台,电致变色款3分钟售罄[1] - 标准版售价1999元,电致变色款2699-2999元,硬件成本约1300元人民币[5][7] - 北京多家小米之家门店反映产品热度高,部分门店24小时售出6台[3] 产品功能与技术参数 - 支持近视验光配镜,配备摄像头实现第一人称视角拍摄[5] - 接入"超级小爱"AI助手,支持连续对话和智能家居控制[1] - 采用低功耗双芯片设计,续航8.6小时,重量40克[10][12] - 对标Meta Ray-Ban产品,宣称更适合亚洲人佩戴且续航更长[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Meta Ray-Ban全球出货量超180万台[5] - 2024年1-5月中国智能眼镜零售销量约30万副,预计全年增长超130%[19] - 国内AI眼镜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先发壁垒[23] - 主要竞争者包括华为、李未可、雷鸟创新等品牌[23] 市场反馈与用户评价 - 产品被部分用户认为重量偏大,长时间佩戴不适[8][10] - 功能被评价为"有用但不多",缺乏明确使用场景[12][18] - 目标用户主要为科技发烧友和有拍摄需求的群体[18] - 部分行业观点认为产品更像具备社交属性的"玩具"[18]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小米入局被视为推动AI眼镜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关键一步[23] - 公司展示一季度业绩强势,体现生态链整合能力[20] - 行业期待通过迭代解决重量、续航、佩戴舒适度等核心痛点[24] - 潜在细分市场包括视障人群辅助工具等垂直应用[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