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德阳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7-24 13:1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德阳举办 主题为"绿色新能源 智造新未来" [1] - 大会聚焦清洁能源装备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覆盖水电 风电 光伏 核电 生物质能装备 新型储能 智能电网 高效输变电等核心领域 [3] - 采用"1+1+N"模式 包括开幕式 主旨大会 专题会议 展览会 对接会及实地考察 延伸至智能制造 绿色金融等支撑领域 [4] 行业现状 - 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体系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3] - 2025年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等重大装备相继问世 [3] - 上半年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过20% 光伏产能加速覆盖中东地区 氢能装备企业参与构建全球绿氢供应链 [3] 国际合作 - 通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框架 中国水电机组助力尼泊尔 秘鲁等多山国家能源建设 [3] - 大会汇聚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 用户行业代表 科研机构 专家学者 金融机构等共建产业生态 [3] 战略意义 - 大会举办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启节点 契合全球绿色转型与中国产业创新引领背景 [4] - 旨在展示前沿技术成果 探讨装备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转型 推动能效提升与资源循环利用 [3][4]
上半年广州会展办展规模全国第二 累计参展参观人次752万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21 07:32
会展业规模与表现 - 2023年1—6月广州市举办经贸类展览155场,展览面积达630万平方米,参展参观人次累计752万,均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二 [1] - 超5万平方米的展会达26场,合计面积470万平方米,占总展览面积的75% [1] - 形成以广交会、照明展等"单打冠军"及华南口腔展、灯光音响展等专业展会为支撑的标杆会展矩阵 [1] 展会项目与行业影响力 - 行业领先展会包括广交会、广州家博会、广州建博会、照明展、国际台球及配套设施展、化妆品原料展等,持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 [1] - 国际未来包装展推出"拎包入驻"式标准化参展方案,简化布展流程并降低展商及办展成本 [1] 产业融合与政策支持 - 广州市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一产业一展会"品牌体系,上半年举办"21+8"产业展会79场,面积551万平方米,参展参观675万人次 [2] - 广州市商务局将出台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并实施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保障高质量发展 [2]
老区“融”出新气象(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20 00:50
鄱阳湖区域一体化发展 - 沿湖公路连通南昌、九江、上饶等地形成鄱阳湖湿地文化观光区,带动观鸟、赏景、餐饮、研学等业态兴起 [1] 城乡融合与土地改革 - 鹰潭余江区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将分散的农村土地储备后入市,吸引产业入驻 [3] - 鹰潭华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因租金仅为沿海1/3而选择搬迁,产能扩大且成本降低 [3] - 锦江镇前进村通过土地入市获得58万元收益,70%用于公益事业,30%差异化分配给村民 [3]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 - 德兴市体泉村依托1500多家网店形成布艺个性化定制产业,年销售额达2.5亿元 [4] - 每日2.5万件快递从体泉村发出,布艺产业带动就业超1000人,村庄从"空心村"变为富裕村 [4] 区域融合与产业集群 - 赣州南康区通过"家具产业链一件事清单"提升审批效率35%以上,吸引150多家大湾区家具企业入驻 [7] - 圣蒂斯堡(赣州)智能家居制造基地从东莞迁至南康后追加8亿元投资,上半年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400亿元 [7] - 南康家具通过大湾区拓展国际市场,马来西亚家具展展品首日售罄,国外集采签约金额超2500万美元 [8]
明确产业定位合理分工协作有序
经济日报· 2025-07-18 22:03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产业发展 -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抓手,江苏等地明确产业定位,坚持分工协作与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 [1] - 依托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江苏深化数字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1] 新兴产业与数字化转型 - 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发展新兴产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柔性制造中生产线与供应链反应速度,促进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 打通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应用生态 [2] -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发展,提早布局新兴制造业,形成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 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产业由大变强需循序渐进 [2] - 强化现有比较优势的同时促进部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能脱离全球价值链谈自主可控 [2] 区域协同与供给侧改革 - 协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三角需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经济机制、科技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强协调 [3] - 江苏需与周边地区实现规划对接,打通跨区域堵点,提升区域合作层级,在交通、能源、产业创新、信息网络等领域实现突破 [3]
集安首届人参节暨人参产业招商引资会圆满收官
行业活动概况 - 吉林集安首届人参节暨人参产业招商引资会以"参遇集安 溯源有方"为主题,聚焦人参产业标准共建、全链协同与文旅融合三大核心议题,旨在打造"种植+加工+文旅+康养"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 - 活动由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方家铺子食品有限公司、天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集安市人参商会联合协办 [1] 政产研协同机制 - 招商会汇聚近百名代表,涵盖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国参科技、旅发集团、天力生态、方家铺子)、产学研机构(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农科院、吉林农大)及行业协会 [2] - 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解读政策导向与区域规划,企业代表分享战略合作背景与项目愿景,科研机构代表探讨野山参溯源体系、营养价值及鉴定标准 [2][3] 战略合作项目 - 国参科技、集安旅游发展集团与方家铺子签署框架协议,三方将整合人参种植技术、文旅资源及市场渠道,聚焦标准化种植、主题旅游线路开发及消费市场拓展 [4] - 启动野山参溯源体系("一参一码")、团体标准起草(基于五形分级标准)、有机认证三项合作,由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方家铺子与天力生态共同推动 [5] - 方家铺子与天力生态签署协议打造人参产业航母,涵盖种植研发、精深加工、文旅康养及全球贸易,同步发布"认养一亩参"计划 [5] 文旅融合创新 - 沉浸式挖参体验活动通过采参实践传递野山参生态价值,未来可延伸开发"人参研学工坊"、"参养主题民宿"等场景,构建"采参体验—文化研学—康养理疗"全景产业链 [7] - 圆桌论坛围绕人参文化传承、科研应用与产业共建展开,政府部门明确支持质量标准构建、种植技术优化及生态保护 [8] 品牌建设与成果 - 颁发"集安市人参推荐官"证书给行业专家、文旅从业者及媒体代表,强化"集安人参"区域公用品牌传播 [6] - 活动初步构建"从山林到市场"的产业协同样板,以科技驱动、标准引领、文旅赋能为核心支点 [9]
增强牧区发展动力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7-18 00:06
牧区战略地位与政策支持 - 牧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和西北部省份,涉及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甘南藏族自治州等重点区域 [2]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性要求 [1] - 国务院2011年发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覆盖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 [4] - 内蒙古财政2025年下达2.6亿余元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出台《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30年)》 [5] 牧区经济发展成效 -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20534.08亿元(同比+6.1%),西藏2764.94亿元(+6.3%),甘肃13002.9亿元(+5.8%) [6] - 2024年内蒙古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8%,西藏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 [6] - 内蒙古2024年牛肉产量89.1万吨(+14.5%),西藏年末牲畜存栏1760.32万头(新增38.93万头) [6] - 2024年内蒙古投入125.4亿元财政衔接资金帮扶产业,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劳务收入达71.55亿元 [6]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期间全国年均种草改良超4000万亩,退化草原面积缩减近7亿亩,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以上 [10]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100亿元用于草原保护与修复,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 [11] - 建成1个中心库+20个资源圃的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2024年草种产量突破7万吨,饲草种子自给率近70% [12] - 内蒙古达茂旗试点"草票"制度,甘肃夏河县建立"国有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模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13] 畜牧业转型升级路径 - 2023年牧民牧业人均收入较2021年增长15.8%,内蒙古试点旗县草畜平衡指数降至10%以下 [14][15] - 内蒙古架构"公司+集体+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新疆布尔津县推行职业代牧人制度 [16] - 2024年内蒙古审定通过42个草品种(含羊草、苜蓿等),青海推广"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良种 [17] - 内蒙古阿拉善盟应用北斗定位系统节约50%放牧时间,青海打造智慧羊舍实现藏羊"两年三产" [18]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甘肃尕秀村牧民转型发展藏家乐,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打造"99号公路"旅游目的地 [19][21] - 新疆2024年文旅经营主体达51.41万户,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转型为旅游"网红村" [21][22] - 内蒙古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陈巴尔虎旗开发牧文旅融合特产馆 [20][21] - 数字技术催生智慧牧场体验、数字文创等新业态,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IP创造 [22]
物畅其流折射韧劲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7-17 22:00
快递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187.8亿元,同比增长10.1% [1] - 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56.4亿件,同比增长19.3% [1] - 行业充分满足直播带货、假日经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寄递需求,深入挖掘文旅、赛事等场景潜在需求 [1] 行业运行与网络优化 - 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均超20%,6月16日至22日日均业务量超5.8亿件 [2] - 快递企业通过增设快件集运中心、增开高铁快递专线、拓展航空运输网络、优化集运流程提升服务能力 [2] - 京东物流无锡智能产地仓采用AI算法优化储位,存储效率较普通仓大幅提升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快递行业通过智能仓储模式、全链路效率优化、数字化系统对接提升与生产制造融合发展能力 [3] - 京东物流联合研发动态库存管理系统,未来将实现全国17个制造基地的库存云调度 [2] - 中通快递在浙江义乌推行进厂揽收、多频次发车模式,提升电商客户和消费者体验 [2] 农村寄递市场发展 - 6月电商物流农村业务量指数为130.4点,环比回升0.8点,同比增速年内首次超30% [4] - 顺丰"飞机+冷链"荔枝专线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从采摘到送达仅33小时 [4] - 全国已建成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超30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4] 低空物流应用 - 快递企业在跨海岛、山区等场景开展无人机运输,浙江春茶运输时间从50分钟压缩至8分钟 [5] - 广西崇左市邮政布设智能无人机物流系统,解决20个村之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5] - 新疆哈密瓜、杏子等农特产品寄递业务量达5518万件,带动农业总产值67.55亿元 [6] 绿色发展与减碳措施 - 快递企业应用绿色能源及运输设备、推进包装瘦身减重或循环使用 [7] - 海南顺丰采用自发式气调保鲜箱延长水果保鲜期,德邦快递使用循环围板箱替代一次性木包装 [7] - 中通云仓使用"多生命盒子"环保纸箱,水溶胶条设计适用于逆向物流场景 [7]
中航高科: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7-15 11:13
核心观点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拟将持有的中航高科9,652,588股股份(占比0.69%)无偿划转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6] - 本次划转旨在落实国务院政策要求,加强央企间股权合作,促进产业融合,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6] - 划转完成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持股比例从41.86%降至41.17%,中电科持股比例从0%增至0.69%[7][13] 权益变动方式 - 变动方式为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双方已签署《股份无偿划转协议》[7] - 划转标的为中航高科9,652,588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69%[7] - 划转不涉及债权债务及或有负债处置,标的股份无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8][9] 审批进展 - 国务院国资委已于2025年5月28日批准本次划转[10] - 尚需通过上交所合规性确认及中登公司股权过户登记手续[10] 信息披露义务人情况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6,400,000万元,国务院国资委100%控股[4][5] - 集团直接或间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中航西飞(000768)、中航无人机(688297)等[5][6] 股权结构变化 - 权益变动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直接及间接持股583,151,381股(41.86%)[13] - 权益变动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持股573,498,793股(41.17%),中电科持股9,652,588股(0.69%)[7][13]
更懂你的口味,青岛啤酒“智”酿全球好味道
齐鲁晚报· 2025-07-15 00:40
行业概况 - 中国是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和消费国,2024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达3521.3万千升,行业通过品质和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2] - 啤酒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青岛啤酒以品牌价值2803.55亿元蝉联行业榜首,跻身世界品牌500强[2][18]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公司突破原浆啤酒产业化难题,构建全链条数字生态,实现半小时"即时达"配送,覆盖33城近千家门店,订单量环比翻倍[3][8][10] - 原浆采用0-10℃智慧冷链运输,铝瓶设计减缓氧化,保质期7天,运输温度数据每5分钟刷新[8] - 数字化研发效率提升3倍,建立400种风味物质数字标准,超高端产品"一世传奇"创造4项行业第一并申请15项专利[10][11] -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菌种研究、风味调控等领域达世界领先水平,四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10]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 - 全球首家食品饮料行业"可持续灯塔工厂",实现柔性生产,智能排产系统可应对节假日需求激增[5][6] - 智慧产业园年产能120万千升,带动11家配套企业落户,本地产业链配套率80%,形成完整产业集群[12][13] - 物流系统实时监控运输轨迹与温度,通过航空、高铁实现全国覆盖[8] 市场表现与品牌战略 - 2024年销量753.8万千升,主品牌销量434万千升,中高端产品占比72.7%[11] - 远销120国保持出口量第一,全球第五大啤酒厂商[16] - 打造啤酒主题文旅生态圈,开发博物馆、酒店等新业态,精酿啤酒花园成为新地标[15] 产业链协同 - 发挥"链主"作用,联动省内17家工厂及3100家企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升级[15][18] - 带动配套产业升级,如玻璃瓶厂从日产50万支增至350万支[12]
2025年中国柿子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判:海外市场持续火爆[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3 01:49
概述 - 柿子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现已在世界多地栽培,树高可达10余米,果实形状多样,按形状可分为长柿、圆柿、扁柿、方柿等类型,按成熟期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柿子,按甜涩类型可分为涩柿和甜柿 [1] 市场政策 - 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包括《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为柿子行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3] 产业链 - 上游包括种植、采摘、加工设备和包装材料,中游为加工环节(初加工和深加工),下游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5] - 2023年我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16.89万公顷,同比增长5.40%,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7] 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柿子需求量达409.07万吨(同比+3.48%),产量约420.31万吨 [9] - 2024年鲜柿子出口量11.24万吨,出口额9385.56万美元,均价0.83美元/千克,主要出口至越南(5971.42万美元)、泰国(1832.65万美元)等地区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小生产、大市场、小规模、大群体"特征,注册资本100万以内企业占比超80%,5000万以上不足1% [13] - 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富平柿子产业,其"柿柿红"柿饼采用21道非遗工艺 [15] - 陕西云集盘龙酒业有限公司首创柿子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主打柿子酒、果酒等深加工产品 [17] 发展趋势 - 加工体系向精深方向演进,开发柿子多糖、柿单宁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 [19] - 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农旅综合体、柿染工坊等创新模式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