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搜索文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赋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行动开幕式暨成果对接会在沈阳举行<br/>郝鹏窦贤康王新伟出席
辽宁日报· 2025-07-21 00: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赋能辽宁振兴行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辽宁深化合作 通过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转化 目标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3] - 活动以"菁英聚辽增动能创新硕果助振兴"为主题 包含8个领域项目路演和青年科学家交流 组织百余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与企业高校对接[11] 辽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 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三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首战告捷且今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5] - 省政府提出打造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强磁场 重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对接[5] 活动具体安排 - 开幕式后举行项目签约仪式 并展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优秀成果[9] - 活动由副省长王利波主持 省委常委姜有为及基金委相关局领导出席 汇聚全国青年科技人才和专家学者[12]
6.0%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搜狐财经· 2025-07-20 23:19
服务业发展概况 -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0%,比一季度加快0 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 5个百分点 [1] - 规上服务业10大行业门类中,9个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1—5月全省规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 8%,高于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31 3个百分点 [1] 物流与枢纽经济建设 - 周口、驻马店新增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周口港口型物流枢纽、洛阳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晋升国家队 [1] - 积极布局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探索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范式 [1] - 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个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1] 科技创新与新兴服务业 - 豫信电科旗下河南智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与三家医院签订医疗人工智能研发合作协议,搭建全省统一的算力、数据、模型等共性基础设施 [2] - 1—5月全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 2%、20 4%,分别高于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9 7个、12 9个百分点 [2] 政策与企业帮扶 - 对600家服务业企业实行实名制包保帮扶,建立到项目、到行业、到企业的服务机制 [2] - 下一步将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市场双循环支点,实施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 [2]
工业经济运行“向稳、向新、向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0 21:30
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 [3] - 前5个月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2万户 较上年底增8000多户 规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 [3] - 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 工业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 [3] 重点行业表现 - 电气机械 汽车 电子 通用设备 化工 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提升 [3]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35.5%和16.4% 电子 电气机械 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10% [3] 数字技术发展 - 上半年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 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4] - 5G融合应用覆盖国民经济86个大类 建成超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4] - 截至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 成交额超3万亿元 同比增长14.2% [5] - 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 [5] - 计划年底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5] 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 - AI终端产品超百款 包括AI手机 电脑 眼镜等 [6] - 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获民航局认证 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首飞 [6] -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接待游客超47万人 第二艘邮轮建造进度达78% [6] 产业数字化转型 - 规上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86.2% 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2.3% [6] - 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超20%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6] 未来工作重点 - 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推动调结构 优供给 淘汰落后产能 [7] - 加快"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 [7] - 发展生物制造 低空产业 推动人形机器人 元宇宙 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 [7]
【中国新闻网】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研讨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02:19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研讨会 -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重点活动之一 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 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议题 [3] - 汇聚政府部门代表 科学家 企业家及智库学者 发布融合发展的平台新工具 试点"先使用后付费"成果转化新模式 [3] - 设置主题报告 圆桌对话 信息发布 生命健康专题对接四大板块 兼具前沿深度 政策高度与落地实效 [3] 研讨会主要内容 - 5个主题报告从理论机制 政策体系 创新实践 产业发展以及地方探索等多个角度 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新见解 [3] - 圆桌对话环节多角度探讨创新融合方式 制度机制以及融合发展生态的问题 碰撞出多项具有前瞻性的思想火花 [3] - 信息发布环节签署"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协议 发布"融合实践工具箱"——"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业务服务体系" [3] 生命健康领域专题对接 - 围绕骨质材料 生物育种 疫苗研发 核酸药物 干细胞 脑机接口 AI制药等前沿技术方向展开深度交流 [4] - 围绕技术落地路径与场景融合模式进行对接 促成一批初步合作意向 [4] - 推进产业 科研与资本加速形成共识闭环 展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融合图景 [4]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表态 -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发展背景下 创新环境 手段与关系正经历系统性重构 传统创新范式面临挑战 [6] - 将依托中国科学院科研底蕴与成果资源 推进增量集成与资源聚合 搭建平台 完善机制 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关键缝隙 [6] - 更好服务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6]
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包头稀土点亮科技新蓝海
内蒙古日报· 2025-07-14 03:41
稀土光功能材料应用 - 内蒙古国创稀品科技利用稀土植物补光灯精准调配红蓝光比例,使茶山采摘期提前45天,蒙草生长周期缩短至7天一茬[1] - 公司开发出能将有害蓝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特定波段红光的转光材料,该技术已应用于大棚膜、电子背板、照明导光板等领域[1] - 作为自治区首家稀土光功能材料量产企业,公司采用添加镧铈等元素的转光粉制成功能性母粒,上半年三大光领域终端产品订单饱满,预计年产值达7600万元[1] - 公司正在攻关稀土量子点材料研发,进一步拓展技术应用边界[1] 稀土产业战略布局 - 包头实施"稀土+"战略,重点拓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领域[2] - 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顶尖团队共建智能化中试线,专注年产50万台毫瓦级盘式电机,该产品体积更小、散热效率突破50%极限并目标70%-80%[2] - 新型盘式电机技术将助力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实现进口替代,并为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开辟新应用空间[2] - 包头打造"一院一校一国重一实验室两中心"的创新格局,13个国家级平台已孕育出"稀土彩色墨水屏"等突破性项目[2] 产业发展成效 - 包头稀土企业数量增长超50%达270家,新材料产能翻番逼近30万吨[2] - 产业产值从2022至2024年净增六成以上突破千亿元大关[2] - 2024年前5个月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投资额激增1.6倍[2] - 包头锚定2024年稀土产值1300亿元以上的目标,推行"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 技术创新体系 - 包头已建成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形成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的转型[2] - 创新平台聚焦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技术"起跑即领先"[2] - 通过30多个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三链融合[3]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省长王凯会见吴清
券商中国· 2025-07-11 01:27
资本市场改革与合作 - 中国证监会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完善制度和产品供给 充分发挥多层次市场功能 [1] - 中国证监会将与河南加强沟通合作 在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提供支持 [1] - 中国证监会将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广度深度 支持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 为河南落实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1]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省长王凯会见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快讯· 2025-07-10 23:33
资本市场改革 - 中国证监会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制度和产品供给 [1] - 证监会计划充分发挥多层次市场功能,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重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控金融风险 [1] 区域金融支持 - 证监会将与河南加强沟通合作,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广度深度 [1] - 支持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为河南落实国家战略提供金融支撑 [1]
从两个关键词看杭实集团 推进科技与实业深度融合
杭州日报· 2025-07-10 02:21
科技成果转化 - 杭实集团推动无氟防油剂从实验室到量产仅用不到1年时间,纳米纤维素产业化应用则耗时10年,体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差异化路径[3] - 公司建立"验证-孵化-小试-中试-熟化-产业化"全链条转化体系,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面向全球招引颠覆性成果[4][6] - 纳米纤维素制备成本仅为欧美十分之一,每吨纸添加400克可降低总成本,已与APP集团等造纸龙头达成批量合作[7] 产业化突破 - 年产2000吨绿色连续化高浓制备示范线投产,实现国内纳米纤维素在造纸行业首次产业化应用[3][6] - 纳米纤维素以木材/毛竹为原料,重量为钢材五分之一但强度达五倍,技术突破显著降低应用成本[6][7] - 合成生物实验室通过发酵装备加速催化进程,储备生物密码重构关键技术[4] 创新生态布局 - 设立10亿元生物制造先导基金,储备弈柯莱等优质项目,推动产学研跨区域协同[8] - 首期2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撬动24.45亿元研发投入,实施"研发投入三年倍增计划"[9] - 利用防空洞建设智算中心,发挥恒温/高安全性优势开发算力基础设施新业态[8] 战略方向 - 重点布局低空经济、纳米新材料、合成生物、AI、算力五大前沿领域,串联四链资源[8][10] - 推进5个科技项目转化,包括功能性特种纸研发、分布式能源调度技术等[9] - 通过"科技强基"行动计划优化考核机制,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并实行尽职免责[9]
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人民日报· 2025-07-09 22:32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形势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碎片化风险上升,2024年全球歧视性贸易壁垒数量超过1200项,国际跨境投资比历史高点下降约40% [2] - 跨国公司如苹果公司供应链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超过60% [3] - 中国企业加速全球产业布局,推动含金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 [3]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优势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5年稳居第一制造业大国 [4]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4年第十一位,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 [4]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年消费近50万亿元,投资超过50万亿元,进口超过20万亿元 [5] 第三届链博会亮点 - 链博会将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6] - 651家企业和机构携500多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参展,覆盖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等七大展区 [6] - 超过65%的参展商为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5% [7][8]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苹果公司将第三次携手中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技术 [7] - 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联动发展 [8] - 中国贸促会将发布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包括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 [8]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170多个境外团组将来华观展洽谈,主宾国泰国和主宾省山东、广东将推介产业资源 [8] - 中国贸促会支持卢旺达、莫桑比克等最不发达国家的机构和企业参展,助力其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8]
新动能不断壮大 工业经济彰显发展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18:06
工业经济新动能发展 - 智能检测机器人、小农机出口等场景展现中国工业经济新动能强劲迸发 [1] - 宏观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 创新驱动与市场开拓共同促进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1] - 专家预测下半年工业增加值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1] 创新产品与增长赛道 - 河北鹰眼智能科技研发型钢检测机器人解决行业痛点 上半年营收超去年全年2倍 拥有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2] - 拓攻机器人新款农用植保及物流无人机实现全自主智能作业 显著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2] - 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型电池管理系统提升续航与充电速度 推动市场份额扩大 [3] - 5月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5.9%、29.5% [3] - 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倍和35.5% [3] 国际市场拓展 - 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小型拖拉机海外订单排至8月 20-50马力产品成国际抢手货 [4] - 金华农机企业差异化"小农机"适应多地理环境 一季度东南亚非洲订单增30% 超80%产品出口 [4] - 越南市场大马力冷凝柴油机销量突破3000台 非洲订单结构从发电设备升级至专业农机 [4] - 前5月机电产品出口增9.3% 集成电路出口增18.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7.4% [5] - 5G通信设备、高铁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成出口新亮点 [5] 企业信心与政策支持 -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1.4% 制造业企业利润增8.6% [6] - 5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达50.7%、52.5% 环比上升0.9和0.4个百分点 [6] - 专家预测2025年工业增加值保持高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拉动力量 [6] - 政策将持续支持工业发展 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结构优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