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调整

搜索文档
房地产调整到了什么阶段?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06 08:26
房地产调整阶段分析 - 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地产投资、房企到位资金分别降至2021年高点的60.4%、56.9%、72.9%和53.5%,较2021年分别下降39.6%、43.1%、27.1%和46.5%,待售面积增加47.6% [8]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地产投资、房企到位资金分别降至2021年同期的57.6%、50.9%、69.6%和48.8%,较2021年同期下降42.4%、49.1%、30.4%和51.2%,待售面积上升50.6% [8] - 2025年6月末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下跌3.7%、6.1%,新房价格环比连续25个月负增长,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仅1个 [17] 房地产市场供需与库存 - 商品房库存持续累积,2025年6月末待售面积7.69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狭义库存去化周期26.7个月,住宅库存去化周期19.0个月 [18] - 核心城市住宅库存去化分化明显,上海、杭州去化周期缩短至7个月左右,青岛、福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去化周期超20个月 [18] - 中长期需求支撑来自城镇化推进、人均居住面积提升、城市更新及家庭小型化,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 [9] 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 - 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8.3%降至2024年6.3%,对GDP增长拉动由2021年0.34个百分点转为2024年-0.12个百分点 [25][26] - 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21年27.1%降至2024年19.5%,2025年上半年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 [28] - 2021-2024年建筑业农民工减少近1300万人,2024年末建筑业农民工占比仍达14.3% [31] 土地财政与金融风险 - 土地出让收入从2021年8.71万亿元峰值降至2024年4.87万亿元,土地财政依赖度从35.9%降至17.3% [34][35] - 2025年上半年房企到位资金5.02万亿元仅相当于2021年同期48.8%,企业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分别降至2021年同期58.2%、37.3%和41.9% [21][23] - 房价下跌通过财富效应抑制消费,房地产投资收缩传导至上下游行业,加剧地方财政与金融系统压力 [38] 房地产转型与政策建议 - 房价调整反映"稳定性溢价"和"投资性溢价"消退,但需防范超调风险,核心城市优质房产价值仍坚挺 [40][41] - 稳地产政策需优化调控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实现价格稳定以阻断负向传导链条 [41] - 房地产行业体量巨大且处于转型期,需管理调整节奏防止恐慌式下跌,为经济转型赢得时间窗口 [37][39]
8月深圳二手房市场开局现好势头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1:50
8月4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全市二手房(含自助)录得1184套,环比增长 5.2%。二手房录得量中止持续下降趋势,出现小幅回升。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8月4日深圳全市共有 76156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较上周增加645套。 另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统计,7月深圳一手住宅网签2664套,环比下滑18.7%。二手住宅过户4656套, 环比上升3.4%,但是仍低于5月的成交量。深圳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则显示,7月深圳二手房挂牌均价 为每平方米62706元,环比上涨0.2%,主要是业主方面存在一定分化,部分热门物业的放盘价格较为坚 挺,而部分急于出售的物业在价格或议价空间上做出让步。议价空间方面,7月议价率为8.3%,环比增 加0.2%。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7月是楼市的传统淡季,而且从6月开始政策端"真 空"特征显现,增量政策落地低于预期,市场就开始呈现下行态势。 李宇嘉预计,考虑到二手房挂牌量增加,前期价格降幅比较明显,低总价、低单价的房源仍然很多,深 圳刚需刚改群体规模较大,加上目前的贷款和利率条件非常友好,预计未来深圳二手住房交易继续在高 位徘徊。新房方面,市场将呈现 ...
前7个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出炉 保利发展销售额居首
深圳商报· 2025-08-03 17:35
行业销售表现 - 前7个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3.3%,降幅较上半年略有扩大 [2] - 7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8.2%,建发、中国金茂、滨江集团、中建壹品等房企表现强劲 [2] - 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1010.3亿元,同比下降13.6% [2] - 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256.3亿元,同比下降15.2% [2] - TOP31-50房企销售额均值125.2亿元,同比下降7.8% [2] - 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60.0亿元,同比下降13.5% [2] 房企阵营变化 - 1000亿元以上阵营房企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1320.1亿元 [3] - 500-1000亿元阵营房企6家,与上年持平,销售额均值674.1亿元 [3] - 300-500亿元阵营房企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371.8亿元 [3] - 100-300亿元阵营房企34家,与上年持平,销售额均值161.8亿元 [3] 房企财务表现 - 沪深上市房企中约62家发布中报预告,其中11家首亏,28家续亏,6家预减,17家预增和扭亏 [3] 政策与市场展望 -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3] - 7月重点城市成交略显乏力,二手房延续"以价换量"态势 [3] -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过程中,城市分化行情延续,"好城市+好房子"具备结构性机会 [3]
粤开宏观:对当前及下阶段房地产形势的研判及建议
粤开证券· 2025-08-03 13:57
市场现状与数据表现 - 2025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连续25个月负增长,56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6]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地产投资、房企到位资金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42.4%、49.1%、30.4%和51.2%[6] - 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8.3%回落至2024年6.3%,2025年上半年对GDP增长拉动仅0.07个百分点[7] 核心问题与风险 - 房价持续下跌引发居民资产缩水、消费减少和购房谨慎心理[8] - 房企现金流紧张导致债务风险上升,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9] - 地方政府陷入"房地产调整-财力下降-维稳能力不足"的负循环,专项债支持效果有限[10] 市场见底信号 - 房价底部由租金回报率、居民购买力和城市发展潜力共同决定[11] - 市场止跌信号遵循"量、价、预期"顺序,需观察3-6个月交易量回暖、价格企稳和库存下降[12] 政策建议 - 建议中央设立2万亿元"房地产稳定基金"用于保交楼和收购闲置土地[14] - 建议放宽一线城市限购政策,降低LPR和交易税费以释放需求[15] - 建议建立居民房贷弹性处理机制防范社会风险,优化预售资金监管[15][16]
66折 李嘉诚家族一项目大降价
凤凰网· 2025-08-01 07:02
项目价格调整 - 惠州泷珀花园高层房源价格下调 51平方米户型单价从117万元/平方米降至7800元/平方米 降幅达34%[1] - 叠墅房源单价从164万元/平方米降至12万-13万元/平方米[2] - 东莞海逸豪庭项目售价较此前出现幅度不小的回落[3] 项目销售策略 - 和记黄埔向香港买家集中推售惠州/中山泷珀花园 广州逸翠庄园及东莞海逸豪庭四个项目[3] - 北京御翠园项目高层均价降至7万元/平方米 总价最低980万元起 较去年开盘价下降近百万[3] 市场环境因素 - 5月以来市场交易出现回调迹象 新房降价促销 二手房挂牌量攀升和价格下跌[3] - 大湾区新盘项目竞争加剧 赠送面积的新项目明显增多 产品竞争力落后的项目需通过大幅降价策略换取销售回款[3]
前7月百强房企销售榜出炉!17家上市房企上半年业绩预增和扭亏
券商中国· 2025-07-31 23:30
房企销售业绩 - 1-7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20730.1亿元,同比下降13.3%,降幅较1-6月扩大1.5个百分点 [1][4] - 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1010.3亿元,同比下降13.6%;TOP11-30房企均值256.3亿元,降幅15.2%;TOP31-50房企均值125.2亿元,降幅7.8% [4] - 千亿以上阵营房企5家(同比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1320.1亿元;500-1000亿阵营6家,均值674.1亿元;300-500亿阵营4家(减少1家),均值371.8亿元 [4] - 7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8.2%,建发、中国金茂等房企表现强劲 [5] 房企排名格局 - 保利发展以1632亿元销售额居首,绿城中国1368亿元第二,中海地产1319.5亿元第三 [1] 半年度业绩预告 - 沪深上市房企中62家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7家预增或扭亏,11家首亏,28家续亏,6家预减 [2][6] 业绩亏损原因 - 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下降,毛利率维持低位 [7] - 行业风险敞口升高导致新增资产减值计提 [8] - 大宗资产及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9] - 有息负债利息费用化金额增加 [10] - 出险房企存在逾期罚息、资产拍卖或破产清算损失 [11] 行业趋势判断 - 房地产市场仍处波动调整期,城市分化延续,"好城市+好房子"存在结构性机会 [3]
百强房企前7个月销售额超2万亿元 5家突破千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31 16:0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TOP100房企累计销售总额20730.1亿元同比下降13.3% [1] - 7月单月销售额同比降幅达18.2% [1] - 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呈现下降趋势 TOP10均值1010.3亿元降13.6% TOP11-30均值256.3亿元降15.2% TOP31-50均值125.2亿元降7.8% TOP51-100均值60.0亿元降13.5% [2] 企业排名情况 - 保利发展以1632亿元销售额位居榜首 绿城中国1368亿元和中海地产1319.5亿元分列二三位 [1] - 销售面积前三为保利发展802.2万平方米 绿城中国629.0万平方米 万科627.9万平方米 [1] - 销售额超千亿房企5家 超百亿房企共49家 中国金茂和滨江集团等表现强劲 [2] 产品结构变化 - 部分企业主动聚焦高端项目带动整体单价上移 绿城中国平均单价超2万元/平方米 [1] - 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平均单价位于2万至3万元/平方米区间 [1] - 头部房企通过精准拿地加速布局改善需求市场 高端项目反映企业产品力和地块资源优势 [2] 市场前景展望 -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过程 城市分化行情延续 "好城市+好房子"具备结构性机会 [2] - 多地楼市新政推出及因城施策政策工具持续丰富 市场有望保持韧性 [3] - 下半年是比拼产品力与运营效率关键时期 聚焦核心城市与优质项目有助于抢占先机 [3]
CF40财政政策正在成为影响内需的关键
2025-07-29 02:1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主要聚焦于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涉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内需等方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政发⼒与经济运⾏⾼度关联 - 观点:2023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实施⼒度与宏观经济指标呈明显正向相关性,疫情前不明显 [4] - 论据:2023年1 - 7月,财政短暂发⼒后放缓,经济复苏动能同步减弱;2024年1 - 8月,财政⽀出放缓,经济指标同步走弱;2024年9月 - 2025年4月,财政⽀出增速回升,经济指标企稳 [4][5][6] 财政政策对内需的作⽤对⽐ - 观点:2023年后财政政策对内需的影响显著⾼于2023年前 - 论据: - 散点图显示,2015 - 2019年广义财政⽀出与内需回归线斜率为0.0751,2023年后提升⾄0.167,是2023年前两倍有余 [15] - 线性回归模型表明,2023年1月以来,财政⽀出对内需影响系数为0.167,显著⾼于2023年前的0.075,提升幅度超⼀倍 [17] - SVAR模型的累积脉冲响应显示,2023年后财政⽀出冲击对内需的影响当⽉达峰值,2023年前⼏乎⽆明显正向效应 [23][24] 财政政策角色变化原因及影响 - 观点:房地产周期终结后,财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 论据:2023年前中国经济周期呈房地产驱动特征,2023年后房地产市场调整,财政政策驱动内需增⻓作⽤显现 [26][29] - 观点:财政挤出效应下降提⾼了财政⽀出对内需的提振作⽤ - 论据:2023年后经济环境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弱,财政政策对内需提振效果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应注重财政扩张连续性和稳定性 [30] - 观点: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定程度削弱货币政策传统传导机制,但货币政策仍重要 - 论据:2023年后房地产市场调整,货币政策扩张效果受限,但货币政策可为财政政策提供适宜货币环境,仍可发挥对宏观经济拉动作⽤ [31][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数据处理⽅式:对⼴义财政⽀出、M2、内需、消费等指标的⽉度数据进⾏季节性调整、差分和标准化处理 [12][14] - 时间窗口选择:对⽐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9年12月和2023年1月⾄2025年3月 [12] - 线性回归模型:被解释变量为内需的⽉度差分,解释变量为⼴义财政⽀出的⽉度差分,控制变量为滞后三期的M2的⽉度差分 [17] - SVAR模型假设:当期财政⽀出可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内需,货币供应量和内需相互影响;滞后期各变量影响存在传导延迟,设定3期滞后 [23]
富力地产387处房产八五折起拍背后:超千亿元债务压顶,重组计划延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09:18
富力地产资产处置 - 公司以3.9亿元起拍价整体拍卖佛山南海富力广场387处商场房产 相当于评估价4.576亿元的八五折 [2] - 拍卖房产面积跨度32-467平方米 土地性质为批发零售/商业服务用地 涉及执行标的金额4.39亿元 [2][7] - 387处房产位于同一栋拟作商场的楼宇内 该楼宇独立房产总数超600处 部分未物理分隔且7套带租拍卖 [9][10][11] 项目区位与现状 - 标的物地处佛山千灯湖核心区 距广佛线地铁站420米 为地铁上盖综合体 周边二手房挂牌价3-5.65万元/平方米 [13][15][17] - 商场外立面已完工但内部毛坯 地面裸露管线杂乱 无商业运营迹象 原规划7万㎡体验式综合体未实现 [7][14][19] - 项目2017年由富力收购后规划含2栋写字楼+3栋公寓+7层购物中心 2021年招商发布会后仍大面积空置 [18][19] 公司财务与处置背景 - 2024年公司营收177亿元同比降51% 净亏损177亿元 总借款1030亿元中一年内到期达941亿元 [21]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73亿元同比增30% 但6月底公告债务重组截止日延至7月31日 [22] - 近年资产处置包括1港元出售伦敦项目 国内酒店资产两年仅售出3家 广州酒店资产多次流拍 [22] 行业动态与市场反应 - 当前法拍商业资产吸引超千人围观但无买家报名 专家指出央国企或成潜在接盘方 [4][17] - 行业普遍通过法拍快速处置核心资产回笼资金 但成交效果取决于资产价值与市场复苏程度 [4][17] - 佛山千灯湖板块房价2.35万元/㎡ 项目区位优势明显但投资者对商业法拍仍持谨慎态度 [15][17]
上半年12家房企扭亏为盈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23:0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房地产开发板块61家房企中,24家预计盈利,37家预计亏损,预亏比例达六成,合计预亏区间342.56亿元至464.97亿元 [2] - 行业分化显著,12家房企实现扭亏为盈(如城建发展、中洲控股、大悦城等),6家净利润增长,但主流趋势仍是业绩下滑 [2][4] - TOP100房企2025年1-6月销售总额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但降幅同比收窄,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 [9] 头部房企业绩分化 - 保利发展预计上半年净利润27.35亿元,同比下滑63.15%,主要因结转规模下降及项目盈利能力减弱 [1][3] - 滨江集团净利润16.32-19.82亿元,同比增长40%-70%,得益于交付楼盘体量增加 [3] - 万科预计亏损100-120亿元,主因结算规模下降、资产减值计提及大宗资产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5] - 金地集团预计亏损34-42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因销售规模下降及计提资产减值 [6] 扭亏与首亏企业特征 - 城建发展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4.4-6.54亿元(同比+575.14%),受益于项目交付及金融资产收益 [1][4] - 13家房企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包括信达地产(亏损35-39亿元)和绿地控股(亏损30-35亿元) [5][7] - 首亏企业普遍因交付规模减少、毛利率下滑及计提减值准备 [7] 市场趋势与机构观点 - 行业仍处调整期但下行节奏放缓,头部企业通过拿地补库锁定主动权,TOP10企业新增货值占TOP100的41.8% [9] - 广发证券认为下半年或迎强拐点机会,政策临界点将至,消费性需求回归带动"好房子"认可度提升 [8] - 克而瑞指出购房者信心修复中,房企需把握结构性机会,通过产品创新应对库存压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