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搜索文档
全国党媒聚焦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三重奏”
内蒙古日报· 2025-08-21 04:09
乳业科技创新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整合牧草种植至全产业链风险防控的创新研发平台 取得10多项突破性成果 [2] - 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并降低进口成本 [2]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配备全球最快利乐E3超高速灌装机 灌装速度达每秒11包 并集成库卡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 [3] - 健康谷已吸引14个国家级项目和400多家产业链企业进驻 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3] 文化旅游发展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作为黄河"几字弯"最大古代城市遗址 拥有长达2000余年城镇建置历史 于6月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4] - 遗址出土春秋青铜剑、汉代铜镜及北魏瓦当等文物 完整呈现中原王朝边疆治理体系与农耕游牧文化交融 [4] -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在"五一"期间客流量峰值达每日2万人 正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 - 当地村民通过改造民宿实现年收入近20万元 并带动监测户、低保户担任景区保洁员实现本地就业 [6] - 景区计划打造大型民宿集群和夜游黄河项目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构建旅游新业态 [6] 区域产业协同 - 呼和浩特通过乳业科技、考古遗址保护与黄河文旅三大板块 构建创新驱动与文化生态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1][6] - 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与考古遗址公园共同形成"科技+文化+生态"的立体发展格局 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 [1][4][6]
深圳持续完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长效机制 在“有限空间”激发“无限潜能”
深圳商报· 2025-08-20 16:57
腾讯总部园区建设进展 - 腾讯总部园区位于大铲湾码头东侧 已按规划建成30% 10月起建成区域进入试运营阶段 [1] - 该项目是国内率先试点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的标杆 构建产城融合 职住平衡的综合性园区 [1] 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 - 深圳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空间布局优化 利用效率提升等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统一 [1] - 首批深圳集约用地十大典型案例为全国高密度超大型城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国土空间治理方案 [1] 产城融合新模式案例 - 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打破宗地单一功能局限 实现产业 商业 生活多功能兼容 被国家作为混合用地新模式推广 [2] - 红花岭产业园采用"折叠空间"概念 将46家企业生产空间整合进一栋楼 用地效率提升同时能耗下降15% [2] - 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通过分层确权开发 将闲置20年铁路货场升级为亚洲最大单体多式联运中心 [2] 城市空间更新案例 - 深业上城以"垂直城市"模式分层布局商业设施 通过700米连廊缝合城市绿地与建筑空间 [3] - 金啤坊采用复合更新模式改造工业遗存 保留标志性建筑同时提供1 2万平方米产业保障空间 [3] 低碳社区与交通枢纽 - 甘泉路近零碳社区通过立体开发释放90%土地(5130平方米)建设社区公园 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 [4] - 岗厦北枢纽采用"地下4层+地上空间"立体布局 全年举办超50场文化活动 成为深圳文化地标 [4] 公共设施集约化案例 - 洪湖水质净化厂采用全地下双层结构 节地81%同时保持处理效率 土地利用率达国内最优水平 [5] - 粤海文体中心通过立体分层设计 在局促场地内整合运动场地 空中花园 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 [5]
兰州新区获批十三周年:西部崛起的希望新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0 09:06
经济发展成就 - 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48亿元 增长近90倍 [7] - 近三年累计引进项目241个 总投资1109亿元 [5] - 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5万多户 [7] 产业集群建设 - 形成绿色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数据信息 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5] - 绿色化工产值实现倍数增长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引进行业领军企业 [3] 产业技术突破 - 医用重离子治癌设备订单量稳居世界前列 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 [3] - 海亮研发团队通过217次工艺迭代攻克3.5微米铜箔延展强度难题 抗拉强度提升至700兆帕 [5] - 2024年铜箔产量达3.67万吨 年产值超30亿元 [5] 城市发展指标 - 实有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到72万人 增长7.2倍 [7]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3%以上 [5] - 城市绿地率达到35.8% 累计造林绿化21万亩 [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新增各类学校20余所 各类医疗机构累计达166家 各类文化场所达91个 [7] - 建成15分钟教育服务圈 15分钟医疗服务圈和10分钟健康服务圈 [7] - 5次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5]
武汉经开区高标准打造后官湖总部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8:00
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建设进展 - 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两栋写字楼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目前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预计2023年底首批600名员工入驻[1] - 该基地位于武汉经开区后官湖总部区核心区域 属于经开·泊心私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一部分[3] 武汉经开区后官湖总部区发展规划 - 后官湖总部区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 划分为总部区 产城融合示范区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 东合金融服务区 商务休闲区五大功能区[3] - 目前已集聚东风公司 奕派科技 中国城乡 中国建科华中总部等20余家总部企业 落地科大讯飞 湖北建投等20余个重点项目 总营收及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3] - "十五五"期间目标引进标杆项目 力争市场主体达15000户 总投资规模830亿元 营收及产业规模1600亿元[9]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 经开·泊心私屿项目一期商业综合体已建成交付 融合高层办公 国际商业 湖岸别墅等业态 重点引入数字经济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建造等领域企业[3] - 中国城乡总部经济产业园总投资约58亿元 将建设5A甲级总部大楼 低密办公等业态 已吸引中国交建 碧水源等企业进驻 其中碧水源华中总部将辐射华中区域水环境治理市场[5] 产业功能区布局 - 产城融合发展区重点推进郭徐岭片区改造 打造沌口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智慧生活示范社区[7] -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聚焦智能制造 元宇宙 新材料 文化创意等领域 建设产教融合平台[7] - 东合金融服务区集聚东风资管 东风财务 工商银行等机构 形成多层次金融服务链[7] - 商务休闲区依托后官湖 三角湖生态资源 构建绿色生态体系[7]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加快推进三角湖与大半岛片区联通工程 车城大道连通工程 后官湖沿岸综合整治工程 大半岛都市田园等项目[9]
御银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9 16:3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612,754.94元,同比下降12.8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19,873.68元,同比增长10.43%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578,528.24元,同比增长16.22% [2] - 基本每股收益0.0140元/股,同比增长11.11% [2] - 总资产1,734,107,792.62元,较年初增长0.48% [2] - 产业园运营业务收入占比93.42%,毛利率52.71% [6] 业务转型 - 主动收缩传统金融机具业务规模,ATM技术、金融服务收入同比下降46.38% [6][8] - 战略性提升产业园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形成"天河科创+黄埔智造"协同格局 [4][8] - 三大自有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13.01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约78% [2][4] - 构建全周期企业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化定制服务增强园区粘性 [4][8] 行业趋势 - 产业园区从传统工业载体向"新质生产力孵化器"转型 [3] - 头部园区加速扩张,低效园区因同质化竞争陷入招商困境 [3][11] - 产城融合要求园区与城市功能深度协同,完善"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 [3][11] - 金融机具行业持续萎缩,非现金支付全面渗透 [4][8] 投资与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00,037,346.66元,较年初下降28.81% [2][9] - 投资性房地产666,659,978.71元,占资产总额38.44% [5][9] - 货币资金40,530,627.54元,较年初增长104.81% [5][9] - 委托理财未到期余额78,200,000元,主要为银行和券商理财产品 [13] 公司治理 - 修订《公司章程》及附件,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14] - 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 [14] - 实际控制人杨文江持股15.11%,其中28.52%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14]
“区域AI枢纽”与“广西桥头堡”的握手
广西日报· 2025-08-19 02:57
新加坡AI发展现状 - 新加坡在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指数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三,仅次于中美[4] - AI技术已深度融入新加坡社会,樟宜机场实现全程自动化通关,圣淘沙岛运营东南亚首款"车内无安全员"自动驾驶小巴[4] - 智慧交通系统通过传感器优化红绿灯时长,显著提升城市运行效率[5] - 纬壹科技城成功实践"产城融合"模式,汇聚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企业和数百家初创公司[9] - 谷歌、亚马逊、IBM等跨国巨头及字节跳动、希音等中国科技企业均在新加坡设立AI研发中心[14] 广西AI战略布局 - 友谊关口岸运用"跨境AI调度系统"实现无人化通关,东盟榴莲鲜果10分钟即可入境[6] - 五象云谷智算中心为城市治理、智慧教育等多场景提供算力支持,并通过中国—东盟平台服务新加坡科研项目[6] - 《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已形成覆盖农业、制造、医疗等领域的AI应用生态[6] - 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人工智能科创中心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城模式,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三大核心产业[10][11] - 科大讯飞与广西政府签约共建东盟总部,深度参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19] 新桂合作机遇 - 文勇刚教授提出广西可定位为"中国AI技术整合中心",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跨境生态[7][15] - 新加坡AI Singapore机构愿与广西分享人才培养经验,特别在职业教育领域存在合作空间[16] - 东盟多语言场景为双方在大语言模型、跨境数据合作等领域创造协同机会[16] - 广西可通过新加坡获取前沿信息,加速"广西集成"与"东盟应用"落地[17] - 两地合作可建立先进"沙盒"环境,为东盟AI应用提供试点示范[15]
昌平加速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廊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8 19:45
昌平区经济发展 -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18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速达7.1% [1] - 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总量达1040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速9.7% [3] - 先进制造产业2022年收入突破16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速翻番达15% [3] - 先进能源产业2022年收入达2532亿元 [3] 科技创新布局 -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北京市三分之一,高校数量全市最多 [1] - 沙河高教园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已投用北航空天产业园等3个项目,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开工 [1] - 南口镇与清华大学共建国重基地,首批2个实验室已入驻,年内实现一二期整体投用 [2] - 马池口镇打造北京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首批9个实验室年底封顶 [2] - 两大创新极核将入驻超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2] 产业空间规划 - G6科创走廊规划产业空间超1400万平方米,已建成521.8万平方米,包含生命科学园等10多个创新组团 [3] - G45产业走廊以先进能源、未来健康和央企集群为特色,包含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等多个组团 [4] - 京北生态走廊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等节点,构建连片成带的生态空间 [5] 社会民生建设 - "十四五"时期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5%,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 [6] - 新增中小学学位2.8万个,名校名园达33所 [6] - 回天地区投用180个重点项目,引进名校17所,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居民满意度达97.8% [6]
这家上市公司连续追投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8-18 00:26
随着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多次扩产,以及江苏林泉、凌云科技等产业链企业落户,武汉 经开区智汽园上半年签约额已超255亿元。配套方面,中国车谷全民健身中心(南馆)将迎 来升级扩容,无人驾驶公交线路规划落地,教育、商业资源持续导入。园区负责人表示,将 通过"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不断提升汉南片区综合承载力,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天源集团主营业务涵盖环境综合治理、绿色能源、数字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及商业地产 开发等领域,旗下天源股份于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目前市值已超百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天源集团深耕车谷,持续追投武汉经开区。2024年7月,天源 集团在智汽园投资建设天源合源广场,打造纱帽片区首座高端商业综合体,目前该项目正以 7天一层楼的速度"向上生长",预计11月中旬主体结构封顶;今年7月25日,天源股份还竞得 41.5亩工业用地,拟建设环保装备智造基地。天源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经开区产业生 态日益完善,是企业长期布局的重要选择。 8月1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经开区获悉,湖北天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源集 团)旗下武汉天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源股份) ...
北上广深旧改提速助力城市换新颜
证券日报· 2025-08-14 16:09
一线城市城中村及旧城改造进展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城中村及旧城改造项目进入密集施工与规划落地期,城市更新呈现提速态势 [1] - 广州罗冲围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总面积22.8平方公里,现状建筑面积2136万平方米,涉及城中村14条、需改造旧厂39个和旧城1247万平方米 [1] - 罗冲围项目已开工29.3万平方米安置房(2900余套),2025年底前将开工建设61.5万平方米(7100套)安置房 [1] - 深圳龙岗区吉华街道三联社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占地84.21公顷、规划总容积32.95万平方米,由外地民企操盘 [1] 城市更新模式与特点 - 大型旧改项目推动片区功能升级,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型更新 [2] - 上海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深度结合,推进外滩"第二立面"、衡复风貌区等区域整体更新 [2] - 北京丰台区下半年拟供应11宗商品住宅用地,不少地块来自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项目 [2] - 旧改模式呈现多元化,既有大规模征拆安置,也有留改结合,强调产业导入和公共服务、文化保护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60亿元国家专项借款注入广州罗冲围征拆项目,为项目推进提供关键资金保障 [2] - 财政部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大对城市更新相关项目的支持 [2] - 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未来各项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3] 行业趋势展望 - 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仍是房地产政策核心目标,短期将继续聚焦城中村改造等政策的有效落实 [3] - 未来几年一线城市的城市更新节奏仍有望继续加快 [3]
朝阳东南门户, 擘画“半城半绿”农村城市化样板间
新京报· 2025-08-13 07:34
生态建设 - 生态空间覆盖率达50%以上,五年新增1.2万亩绿地 [3] - 马家湾湿地从高污染区域改造为水域26万平方米、景观71万平方米的生态明珠 [3] - 萧太后河治理后形成1廊4区22景的滨水历史文化风景区,包括4个景区和22个景观节点 [4] - 拆除公园围栏近6公里,新增金田郊野公园1500平方米月季园及多个小微公园和口袋花园 [3] 经济发展 - 惠多港商业综合体汇聚200余家潮流品牌和80余家知名餐饮,成为区域商业新地标 [9] - 建设多个产业园区包括2016年锦珑文创园、2017年华腾易心堂、2018年E50·PARK&491空间,推动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 [9] - 2024年7月绿城沁园商办综合体交接,9月成立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10] - 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20.96万平方米,将提升区域健康产业水平 [10] 文化发展 - 拥有四九一电台旧址、萧太后河展览馆、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豆各庄乡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乡情博物馆展陈空间1700平方米 [11] - 开展夏日拾遗文化市集、读唐诗宋词活动、手机微课堂等社区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12] - 举办五月鲜花城市花园节、农民丰收节、豆绽放冬日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节庆活动 [12] 社会治理 - 构建"1+18+N"党群服务矩阵,包括金豆创享空间集成党群服务中心核心功能 [7] - 创新"豆网精治"网格治理体系,实施五级组织体系和"一网多员+多员联治"工作模式 [8] - 设立全时驿站提供24小时服务,并推出"五服临门"服务品牌凝聚多元治理合力 [8] - 御景湾社区通过乒乓球队带动居民参与治理,实现从文体活动到治理的转型 [8] 城市化进展 - 14.16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半城半绿"布局,6.7万常住居民完成从传统乡村向现代都市转型 [1] - 85%村民完成市民化转身,拥有1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18个社区覆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3] - 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定位为首都东南绿色廊道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