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搜索文档
哪吒等文化IP“破壁”VR困局,以5D+VR文化剧场重构商业想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0:50
VR行业现状与挑战 - VR设备长期面临"专业用户看不上,普通用户不愿买"的困境,陷入用户与内容互为制约的恶性循环 [1] - 用户体验差表现为画面模糊、设备笨重、眩晕感强,国内VR月活用户仅30万量级(截至2024年) [1][2] - 技术短板包括算力不足导致实时渲染效果差,内容缺失与断点问题突出 [2] 商业模式与市场特征 - 国内VR/AR企业主要依赖B端和G端客户,抗风险能力较弱 [3] - 90后/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推动体验式消费需求增长,强调"能共情、可沉浸、有互动"的内容 [1][3] - 传统VR内容由IT团队开发,侧重功能而非艺术性 [3] 内容创新与突围路径 - 行业提出"VR出路在内容"理念,通过文化IP打造"可穿越的文化剧场",如《哪吒5D VR》项目融合5D全息与VR大空间交互技术 [1][3][4] - 文化剧场模式优势:降低获客成本(IP自带流量)、提升复购率(剧情迭代+积分社交体系) [4] - 应用场景拓展案例:酒店宴会厅改造为"宴会+文旅"混合空间,实现资源复用与客流导入 [5] 市场规模与商业实践 - 中国沉浸式产业规模预计2026年达2500亿元,"文旅+科技"为增长引擎 [5] - 石代科技计划全国开设200-300家门店,采用550平方米轻改造模式(低成本装修+毫米级定位技术)实现规模化 [5] - 5D VR技术通过超级IP联动(如哪吒、阿凡达)创造沉浸式文旅新亮点 [4][5]
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名列前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09:12
文化科技融合指数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在10个省市中名列首位,总体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 - 2021年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指数达202.5,较前一年提高43.1,比2014年的基准指数提高了102.5 [3] 文化新业态企业表现 - 2024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06.9亿元,占本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超七成 [3]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3] 细分领域发展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基础、融合产出、融合环境等指数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3] - 北京在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等指数位列第一 [3] 高新技术进展 - 北京在区块链、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元宇宙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3] - 北京聚集了一批全国最优秀、劳动效率最高的从业人员,规模以上文化相关产业劳动生产率排名第一 [4]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北京在社会文化氛围营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发力 [4] - 建议给予文化高端制造业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提升首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4]
Goheal:那些被热炒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项目,到底是战略选择还是叙事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5-29 08:50
资本市场叙事陷阱现象 - 上市公司通过跨界进军热门领域(如AI大模型)发布公告引发股价短期上涨,但后续补充公告显示项目仅为合作设想且无实质业务,形成"叙事陷阱"效应 [1] - 市值焦虑明显且主营增长疲软的公司更倾向于用叙事弥补现实空白,这种现象被部分观点视为"战略性进攻",也被部分观点视为"退无可退的自救" [4] 识别叙事陷阱的四大诊断方法 背景审查 - 主营疲软公司突然高调转型光伏、氢能、AI等热门领域时,需警惕"新瓶装旧酒"现象,即旧项目披上新风口马甲重新包装 [5] - 典型案例:电缆企业宣称"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业务仍是销售数据中心用电缆,业务逻辑未发生本质变化 [5] 融资安排分析 - 真实战略项目通常在公告前已完成融资设计及资源调配,而叙事型项目表现为"叙事先行、资金落后",通过故事刺激股价后出现募资不及预期或项目延迟 [6] - 典型案例:医药企业宣称打造全球细胞治疗平台,一年后以"调整发展节奏"为由剥离相关资产,实质是叙事借壳失败 [6] 协同路径验证 - 战略选择需具备资源协同性,陷阱项目多表现为"拼盘式重组"——将无技术互通或上下游关联的资产强行包装成产业链闭环 [7] - 数据显示缺乏协同的跨行业整合案例中,80%会在三年内因整合失败被市场重新定价,某A股公司三年跨界新能源车/电竞/跨境电商后市值从百亿腰斩至30亿 [7] 实控层意图研判 - 部分资本运作本质是股东通过资产注入"盘活账面",核心诉求为降低质押风险或做大融资平台,而非构建核心竞争力 [8] - 需警惕以"托壳保壳""解决流动性"为目的的运作,这类操作难以转化为持久价值 [8] 优质项目的特征 - 真实优质项目表现为"沉默型爆发":无密集披露或高调宣传,但后续融资、订单、产品、营收等实质进展陆续落地 [8] - 有效资本运作应基于产业趋势预判、组织能力自信和资本逻辑统筹,而非单纯剪辑市场热词或蹭政策口号 [8] 投资者决策框架 - 评估跨界项目需聚焦三要素:主业逻辑清晰度、资源匹配度、资金闭环能力 [9] - 资本运作本质是价值放大器而非造梦机器,输入逻辑决定输出结果 [9] 行业机构观点 -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专注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全生命周期服务,强调通过专业诊断区分战略选择与叙事陷阱 [11]
行业沙龙 | 未可知x君合律所:共探 AI + 法律前沿趋势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29 07:20
AI与法律融合沙龙活动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君合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玩转AIGC的1001种方式"法商创新沙龙,聚焦AI与法律交叉领域 [1] -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吸引法律界人士、科技从业者及产业精英参与,旨在推动跨界智慧碰撞与产业前沿探索 [1] 生成式AI法律议题 - 君合律师事务所令狐铭剖析生成式AI法律层面的核心问题,包括知识产权归属、内容合规性等基础理论框架 [3] - 徐皓月合伙人聚焦虚拟生物IP保护与数字资产确权等新兴法律科技议题,引发行业热议 [3] - 未可知研究院张孜铭副院长基于研究实践提供跨学科视角的专家点评 [3] AIGC产业应用场景 - 张孜铭与心识宇宙科技探讨AIGC赋能智能创作,展示AI对创意产业的变革潜力 [5] - 时尚产业代表(石璐、徐聪、吴依凡)分享AIGC在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等场景的落地案例 [5] - 元宇宙领域专家(李风、银普等)讨论AIGC在虚拟空间构建中的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挑战 [5] 行业合作展望 - 活动搭建了AI与法律领域的专业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7] - 未可知研究院将持续推进AI技术商业化落地,促进跨行业生态合作 [7][8]
杭州各区进入“两会”时间
每日商报· 2025-05-28 23:18
商报记者 潘婷婷 严佳炜 周雨菲 骆静怡 周振琪 陈敏娜 通讯员 柳景春 桂慧君 李凌婧 谢雯艳 胡心怡 张 文杰 涂心如 随着市"两会"的闭幕, 这些天,杭州各个区县(市)纷纷开始了自己的"两会"。过去的一年,各区县 (市)都取得了哪些成就?新的一年,又将展开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工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上城区 "有意思"! 打造彰显人文魅力城区独特韵味 "两镇六街区"加快亮相 全力构建具有西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域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夜游德寿宫、打造创新文化秀场,城市漫步线路5条,推出"上城美宿图 谱"……在上城,"有意思"的文旅体验越来越多。 在上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记者看到了2025年上城的一些关键词:"产业格局""消费 活力""发展活力""宜居""人文魅力""美好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上城区要打造彰显人文魅力城区独特韵味,打造文旅体融合新场景就是其中一个重点, 将实施景区景点和特色街区微改精提,创新夜游德寿宫、吴山雅集等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争创省4A 级景区城。 在上城,将有更多"有意思"的体验。今年上城将创新文化秀场建设,打造城市漫步线路5条,推出"上城 美宿图谱"。不 ...
一座太行山庄的国际文旅实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10:14
文旅产业转型 - 山西文旅产业正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意驱动",通过"荆浩文化+元宇宙+新消费场景"的组合拳实现转型 [1] - 澳涞山庄以"文化+生态+数字"的产业矩阵,将"沉睡资源"转化为"振兴资本",打破传统"门票经济"模式 [3][7] - 元宇宙技术被应用于影视拍摄、短视频制作、动漫游戏等领域,实现"一源多用"的生态闭环 [5] 项目特色与创新 - 山庄融合荆浩画派文脉与元宇宙技术,使山水画"动"起来,打造差异化文旅体验 [1][5] - 构建"新烟火气"生活场景,包括晨间慢跑、八段锦、围炉煮茶、篝火造梦夜等互动体验 [4] - 住宿空间设计融合东方美学与自然野趣,如新中式客房、星宿主题房、湖景别墅等 [5] 商业模式与业态拓展 - 采用"生态圈经济"替代传统门票模式,通过"艺术IP+生态经济"(如星光林项目)实现收益反哺乡村 [7] - 整合周边空心村闲置院落打造"太行山写生基地集群",形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循环 [7] - 拓展"文旅+体育"业态,承办世界智能攀岩大赛亚洲赛事,依托峡谷崖壁开发垂直赛道 [7] 社会效益与行业影响 - 项目带动返乡创业,激活峡谷村落闲置资源,促进年轻人回流与乡亲增收 [3] - 为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样本,展示山西"从煤海到林海、从矿区到景区"的实践路径 [1][7] - 通过跨界联动(如文艺工作者植树、攀岩赛事)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关注度 [7]
Meta Platforms重组AI团队为双引擎架构 加速产品迭代
环球网· 2025-05-28 01:57
公司战略调整 - Meta Platforms计划对AI团队进行重大重组,拆分为两个独立部门,分别聚焦基础技术研发与产品化应用 [1] - 此次调整标志着公司战略重心向AI驱动的商业化加速倾斜 [1] - 重组旨在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并加快AI技术在社交、元宇宙等核心业务中的落地速度 [1] 行业竞争背景 - OpenAI、谷歌等企业在生成式AI领域进展迅猛,Meta在AI产品化速度上相对滞后 [3] - Meta在元宇宙硬件(如Quest头显)和社交AI功能(如Instagram的AI滤镜)上已有布局 [3] - 通过拆分团队,Meta试图打破"研发-应用"间的壁垒,加速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3] 业务转型需求 - AI已成为社交平台内容推荐、广告精准投放的核心驱动力,重组后的团队将更高效地优化现有产品体验 [3] - 元宇宙作为Meta的长期战略,高度依赖AI在虚拟人交互、空间建模等领域的突破 [3] - 技术转化部门的设立或为元宇宙生态的完善提供支撑 [3] 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 - Meta在重组前已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强化AI能力,例如2023年投资了多家AI初创公司 [3] - Meta发布开源大模型Llama 3,试图在生成式AI领域建立话语权 [3] - 团队拆分或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推动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形成闭环 [3]
文化中国行|从“技术集群”到“场景生态” 数字文化产业进化论
央广网· 2025-05-28 00:45
数字文化产业现状 - 南京雨花台区文化企业超3700家,形成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创意设计、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并布局文化元宇宙领域,构建"4+1"数字文化产业格局 [1] - 2024年全区规上文化企业中,数字文化类企业占比超70%,营收占比达80%以上,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主力军 [10] 技术底座创新 - 南京维赛客网络科技自主研发VS·work元宇宙引擎,实现多人联动操作及数据实时同步,应用于医疗元宇宙领域如"智联康复元诊疗平台" [2][3] - 南京睿悦信息科技将AI与XR引擎融合,推出无代码AI交互内容创作平台Nibiru Creator,降低三维数字内容创作门槛,应用于教育领域 [3][5] 场景应用与消费创新 - 南京功夫豆科技推出智能打印生态,覆盖文旅场景如定制冰箱贴服务,已落地全国百余家5A级景区 [6][7] - 南京汇智互娱网络科技推出"数字人平台",整合数字人、大模型等技术,应用于直播电商领域,如"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 [7][10] 企业案例与技术亮点 - 维赛客VS·work引擎实现虚拟空间"沉浸在场"协作,医疗应用支持远程诊疗与康复训练 [3] - 睿悦信息Nibiru Creator平台支持文字生成360度场景和3D模型,提升教育课件制作效率 [5] - 功夫豆"贴米PADA"自助终端将数字记忆转化为实体文创,推动景区衍生品收入 [7] - 汇智互娱Carrot AI大模型驱动数字人主播,增强直播趣味性与互动性 [7][10]
深圳文博会刚落幕,千万级合作大幕又拉开
新华日报· 2025-05-27 23:44
展会成果 - 江苏展区在5月22日至26日接待观众超15000人次,企业现场交易额超230万元,意向交易额约7800万元 [1] - 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短短几天销售近200万元,并与广东省文交所等单位签约共建"版权要素交易服务平台" [1] - 东海水晶展台收获几十万元现场交易额,并收到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机构的合作邀约 [2] - 高淳陶瓷展台吸引多家企业洽谈陶瓷酒瓶、摆件及联名款合作 [3] 企业合作与创新 - 江苏卓易文化计划以版权要素交易服务平台为链接,构建大湾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共创生态,结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1] - 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南京睿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探讨合作,可能拓展产品线,结合数据采集与场景内容 [2] - 江苏华艺集团的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产品吸引贵州、中国非遗馆等机构合作意向,多地企业提出代理需求 [2] -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夏文旅集团等洽谈采购需求,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深圳来画"合作VR项目 [3] - 江苏博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中国旅游集团等设备采购需求,扬州绒花传承人刘梅与多家企业洽谈合作意向 [3] 市场方向与趋势 - 东海水晶展台发现私人定制、高端定制为展会最大收获,多家私域客户预约进一步洽谈 [2] - 高淳陶瓷展台品牌宣传效果显著,企业提出非遗产品联名款意向,如铜器与陶瓷结合 [3]
京东方290亿投建产线全面量产 四年462亿研发构建“屏之物联”
长江商报· 2025-05-27 23:22
生产线全面量产 - 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于5月26日实现全面量产,总投资290亿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月产能达5万片 [1][2][4] - 该生产线为全球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VR用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聚焦LTPO、LTPS、Mini LED等高端显示技术,产品覆盖VR显示面板、IT显示面板、车载显示面板等领域 [4][5] - 生产线采用1500mm×1850mm的6代线玻璃基板,配备最先进生产设备,整合多条成熟产线经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 [4] 技术创新与环保成果 - 京东方LTPO技术融合LTPS高迁移率和Oxide低功耗优势,实现1500PPI以上超高像素密度,自主开发的2117PPI Real RGB显示屏达LCD行业最高分辨率 [5] - 生产线通过洁净室气流集控、人工智能温湿度调节等技术,实现供热回收使用率100%、纯水回用率80%、污染物排放均值低于标准50% [5] - 智能排产、预测性维护等应用使工艺稳定性和良率分析效率提升20% [5] 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 - 2021-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461.6亿元,连续四年超100亿元(2024年131.23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30.14亿元,同比增长10.58% [3][8][9] - 公司每年将营收的7%投入研发(1.5%用于基础与前沿技术),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10万件,2024年新增专利超8000件(发明专利占比90%,海外专利33%) [9] - 专利覆盖柔性OLED、传感、AI等领域,连续7年进入IFI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前20位 [9]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4年营业收入1983.81亿元(同比+13.66%),净利润53.23亿元(同比+108.97%);2025年一季度营收505.99亿元(同比+10.27%),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64.06%) [8] - 全球每四个智能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公司已从"缺芯少屏"破冰者发展为显示行业龙头 [7] 战略规划与产品交付 - 构建"屏之物联"技术架构(器件层、终端层、平台层、应用层),打造半导体显示、物联网创新、传感器件三大技术策源地 [3][9] - 16英寸240Hz电竞笔记本屏幕、2.24英寸VR显示器件等产品已交付联想、雷神、广汽等客户 [2][5] - 新管理团队上任,冯强出任CEO,其1998年加入公司,曾任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等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