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

搜索文档
中欧贸易战开打?欧盟要限制中国!中国被迫反制!欧盟为何反水?
搜狐财经· 2025-07-07 02:26
中欧贸易争端 - 中国商务部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反倾销措施,裁定倾销幅度为27.7%-34.9%,自7月5日起实施为期5年的反倾销措施,但34家提交价格承诺申请的欧盟企业获免征资格 [1] - 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中方通过反倾销裁定回应欧盟未解决电动汽车关税问题 [1] - 法国财政部长隆巴尔主张修改贸易规则、强化贸易壁垒限制中国进口商品,认为这些商品可能损害欧洲工业经济 [2] 中欧经贸关系现状 - 中国电动汽车凭借智能化配置和高性价比在欧洲市场销量攀升,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为期5年的反补贴调查 [4] - 欧盟依据《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针对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 [5] - 欧洲高端商品和汽车在中国市场长期享受开放红利,奔驰、宝马等品牌扎根中国市场数十年 [15] 中国立场与应对 - 中国商务部对白兰地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对欧盟医疗器械限制政策的回应,彰显维护贸易秩序的坚定态度 [6] - 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技术突破并进入欧洲市场,欧盟却通过修改规则打压中国产业发展 [5] - 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姿态寻求合作共赢,期待欧盟摒弃成见,视中国为合作伙伴而非对手 [15] 欧盟内部矛盾 - 欧盟内部27个国家存在利益冲突,部分国家对中国友好,部分国家怀有敌意 [8] - 欧盟对中国的一系列关税壁垒和制裁被指为"给自己下错了定位" [13] - 欧盟部分势力将中国无端指责为"规则违反者",但欧洲品牌在中国市场长期获益 [15] 中欧高层互动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访欧洲,与欧盟高层展开对话,强调维护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体制 [1] - 王毅在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指出中国有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能用他国视角审视中国 [10] - 部分国外媒体传播不实信息干扰中欧正常交流氛围 [10]
通胀触底遇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澳央行周二或启动六年首次连续降息
智通财经网· 2025-07-06 23:04
货币政策预期 - 澳大利亚央行预计将在7月8日货币政策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至3.6%,这将是六年来首次连续降息,本轮宽松周期累计降息幅度达75个基点 [1] - 货币市场预计年内可能进一步降息两次,最终将现金利率推至3.1%,而多数经济学家认为3.35%或成为政策暂停的临界点 [4] -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分析称,行长可能在发布会上强调后续降息需满足特定条件,以延缓市场对8月降息的定价预期 [4] 经济数据支撑 - 澳大利亚月度通胀率已接近2%-3%目标区间的下限,家庭支出增长乏力,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 [1] - 美国银行经济学家认为即将公布的季度截尾均值通胀指标或超2.5%目标中点,且失业率可能低于央行4.2%的预测,叠加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上行风险仍存 [4] 国际环境影响 - 澳大利亚面临美国10%的基准关税,总理正试图争取更有利的贸易协议 [4] - 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及中国需求放缓对澳大利亚出口构成压力,铁矿石价格下跌已冲击资源收入 [4] - 年内升值超6%的澳元可能加剧金融环境收紧 [4] 机构动态与政策背景 - 新任财政部长将首次参与利率决策,标志着澳大利亚两大核心经济机构均由女性执掌 [7] - 董事会将讨论提升政策透明度,或就内部异议披露机制展开重新审议 [7] - 澳大利亚央行的鸽派立场与欧洲、加拿大、英国等近期的降息行动形成共振,而美联储则计划将政策维持至2025年上半年 [7] - 新西兰储备银行可能于周三会议后延续自2024年8月以来的225个基点降息周期并保持利率稳定 [7]
积极引领全球治理,呈现更强南方声音,里约金砖峰会聚焦六大议题
环球时报· 2025-07-06 22:30
金砖国家峰会核心议题 -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主题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 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 聚焦全球卫生与健康 贸易投资与金融 应对气候变化 人工智能治理 全球安全体系改革及金砖机制自身建设等六大关键领域 [1] - 峰会召开背景包括美国关税政策冲击经贸金融稳定 以及金砖机制经过两次扩员后已成为全球南方的代表机制 [1] - 巴西作为轮值主席国明确将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 加强金砖国家在社会 经济和环境发展领域的伙伴关系作为核心议题 [4] 参会阵容与筹备情况 - 出席峰会包括中国 巴西 印度 南非 印尼 埃塞俄比亚等国领导人 俄罗斯由外长率团 普京通过视频参会 阿联酋 埃及 伊朗等由高级官员率团 [3] - 巴西政府计划发布总体声明外 还将单独发布关于卫生 气候和人工智能的三份专项声明 [4] - 金砖国家外交官已就联合声明内容达成一致 但在巴以冲突等议题上仍存在分歧 [4][5] 经济与金融合作进展 - 金砖国家财长首次达成统一立场 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要求重新分配投票权并终结欧洲长期掌控管理权的传统 [7]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批准价值超过390亿美元的120个项目 重点关注基础设施 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 [7] - 推动成员国间贸易采用共同货币结算成为重要议题 旨在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8] 全球影响力与定位 - 金砖国家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世界GDP的1/3 超过七国集团 掌控全球约40%的石油产量和近3/4的稀土材料 [7] - 金砖国家正从关键参与者转变为全球治理引领者 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成为国际局势的"稳定锚" [6] - 扩员后的金砖机制在经济体量 意识形态和全球雄心上的多样性已超越其初始形态或G7 [8] 中巴双边合作 - 中巴两国元首就深入推进中巴命运共同体建设 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等达成重要共识 [9] - 双方同意加强在联合国 金砖国家 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的沟通协调 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9] - 中巴合作被视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紧密合作对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0]
一周重磅日程:7月9日“对等关税”大限,美联储会议纪要,中国6月CPI、PPI
华尔街见闻· 2025-07-06 12:16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约12个国家实施新关税 税率区间10%-70% 上限较4月提出的50%显著提高[3] - 英国已达成协议维持10%基础税率并获得汽车等领域豁免 越南部分商品关税从46%降至20%[4] - 策略转向单边通牒源于与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谈判受挫 特朗普称将发出"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最后通牒信函[3][4]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 第十七次会晤主题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 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 印尼和10个伙伴国首次参与[5] - 扩员后的金砖机制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广阔战略对话平台 有助于争取全球治理话语权[5] 美联储货币政策 - 6月非农就业增加14.7万人 超预期的10.6万 失业率从4.24%降至4.12%[6] - 利率互换显示7月降息概率接近零 9月概率75% 市场仍预期年内降息50个基点[7] - 鲍威尔称劳动力市场"稳健且逐步降温" 为政策观望提供依据[6]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 5月CPI同比下降0.1% PPI降3.3% 预计6月CPI同比转正 PPI增速或持平[8][9] - 5月社融增量2.29万亿元 同比多增2247亿元 M2-M1剪刀差缩小[11] 能源与大宗商品 - OPEC+考虑8月增产55万桶/日 高于前三个月41.1万桶/日的增幅[13] - IEA预测2025年前全球石油供应充足 过剩状态可能持续至2030年[13] 全球通胀与利率 - 德国6月通胀率回落至2% 达欧洲央行目标水平[14] - 英国央行6月维持利率4.25% 但内部出现3票支持降息的分歧[15]
警惕!法国给中国使坏
搜狐财经· 2025-07-06 12:04
欧洲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壁垒 - 法国财政部长埃里克-隆巴德表示欧洲必须加强关税壁垒以应对可能损害欧洲工业经济的中国进口产品 [1] - 隆巴德指出中国在每个行业都拥有超过50%全球市场份额的生产能力政策将摧毁欧洲工业 [1] - 欧洲已对钢铁和汽车行业采取行动但需修改规则以允许更广泛地对来自中国的进口货物采取措施 [1] 中欧贸易紧张关系 - 中国对欧洲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但对同意设定最低价格水平的主要干邑生产商予以豁免 [1] - 此举是针对欧盟决定对国产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45%关税的回应 [1] - 中国政府计划将本月与欧盟领导人的峰会从两天缩短至一天显示双方紧张关系加剧 [1] 中国产能过剩对欧洲的影响 - 法国工业部长马克-费拉奇指出原本流向美国的中国制造现在正转向欧洲 [3] - 费拉奇表示中国在众多行业中形成过剩产能对欧洲行业既敏感又危险 [3] - 法国智库研究员称欧洲希望重建制造业无法承受来自大量中国进口产品的冲击 [3] 中欧关系立场 - 王毅部长表示中国不是美国不应将美国道路镜像中国 [3] - 王毅指出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但不能因差异视为对手或寻求对抗 [3] - 王毅强调欧洲面临的挑战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来自中国 [3]
帮主郑重:特朗普70%关税砸向谁?这场贸易豪赌背后藏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7-06 09:56
关税政策内容 - 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部分国家加征最高70%的关税 税率分三档:10%-20%针对"听话"国家 30%-50%针对"顽固分子" 60%-70%针对"战略对手" [3] - 政策直接跳过谈判环节 计划向170多个国家发放"关税通知书" [3] - 此次关税上限70% 超过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水平 被称为"贸易核武器" [3] 政策背景与动机 - 2025年4月曾推出"对等关税"政策 导致全球股市暴跌 美国国内物价飙升 [3] - 主要针对欧盟和日本汽车关税谈判僵局 以及印度农业市场开放问题 [3] - 采用极限施压策略 如威胁日本"买更多美国车或交35%关税" [3] 行业影响分析 - 汽车行业六大组织联合反对 警告高关税将摧毁美国制造业 进口车价格可能上涨数万美元 [4] - 电子产品 药品等进口商品价格将随关税上涨 可能导致美国CPI突破5% [4] - 全球供应链面临重组 越南 墨西哥等"中国替代"制造中心可能失去优势 泰国面临36%关税 马达加斯加47% [4] 各国应对措施 - 欧盟准备反制清单 涵盖木材 药品 芯片等产品 [4] - 印度向WTO申诉 计划对美国汽车征收报复性关税 明确拒绝开放农业市场 [4][5] - 中国采取强硬立场 此前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到位 本次不会轻易妥协 [5] 经济影响预测 - 若所有关税按最高标准执行 美国进口商品平均税率将从3%飙升至20% [4] - 政策可能重蹈2018年贸易战覆辙 当时未能减少贸易逆差 反而导致美国农民损失惨重 [4] - 全球贸易体系面临混乱 汽车 电子 药品等进口依赖型行业受冲击最大 [5]
“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08:15
中欧医疗器械采购争端 - 欧盟于2025年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2] - 中方于2025年7月6日起对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2][5] - 中方措施仅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 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2] 中国具体限制措施 - 采购预算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项目需排除欧盟企业参与 [5] - 非欧盟企业提供的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50% [5] - 措施不适用于仅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能满足采购需求的项目 [5] 政策实施细节 - 措施自2025年7月6日起施行 [5] - 施行日前已发布中标结果的采购项目可继续执行原合同 [5] - 具体受限医疗器械品目清单见财政部通知附件 [5]
对等限制!商务部回应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第一财经· 2025-07-06 07:42
答: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持续 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 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令人遗憾的是,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 仍一意孤行,采取 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 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相关措施是为了维护中 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方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华欧资企业 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7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答记者问。 问:我们注意到,欧委会近期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方于7月 6日发布通知,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请问商务部对此 有何评论? ...
财政部、商务部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7-06 07:33
财政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具体品目清单见附件)时,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 欧资企业)参与。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上述措施不适用于仅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能够 满足采购需求的采购项目。 商务部:中方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答记者问。问:我们注意到,欧委会近期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 器械公共采购。中方于7月6日发布通知,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二、本通知自2025年7月6日起施行。施行之日前,涉上述措施的采购项目已经发布中标、成交结果公告的,可以继续签 ...
突发!财政部、商务部发声,今起执行!
证券时报· 2025-07-06 07:26
答: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持续在公共采购 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 处分歧。令人遗憾的是,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 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 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相关措施是为了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环 境。中方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综合自: 商务部 、财政部 责编:叶舒筠 校对:陶谦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 施。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具体品目清单见附件) 时,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对于参与的 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上述措施不适用于仅自欧 盟进口的医疗器械能够满足采购需求的采购项目。二、本通知自2025年7月6日起施行。施行之日前,涉上述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