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智能制造升级与新兴产业释放需求,推动行业规模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6 23:51
行业概述 - 工业温控设备用于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指标进行精准控制 以提高工业器件和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2]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电力与能源、半导体与电子制造、化工与制药、数据中心与云计算等领域 [2]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196.58亿美元 同比增长7.72% [6] - 2024年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00亿元 同比增长12.83% [1][8]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2773亿元 同比增长15.21% [5] 技术发展 - 液冷技术因高效率和低能耗特点 成为数据中心等高能耗领域首选解决方案 [1][11] -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要求温控精度达±0.5℃ 半导体晶圆制造需实现-120℃至300℃宽温域控制 [6] - 行业在系统集成度、能效比、智能化控制方面持续优化 部分企业在变频节能技术、远程监控平台取得显著进展 [1][8]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制冷剂等原材料 压缩机、风机、换热器等机械部件 传感器、控制器等电子元件 [3] - 产业链中游为工业温控设备生产制造环节 [3] - 产业链下游涵盖数据中心、半导体制造、储能系统、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3] 重点企业 - 同飞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74亿元 同比增长109.02% 归母净利润0.62亿元 同比增长1104.89% [9][10] - 英维克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73亿元 同比增长50.25% 归母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17.54% [10] - 英维克UGD快接头技术进入英伟达Blackwell平台供应链 申菱环境储能温控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 [9] 发展趋势 - 液冷技术将成为核心增长点 阿里云乌兰察布基地通过浸没式液冷将PUE值降至1.05 较传统风冷节能32% [11] - 智能化控制系统加速渗透 华为"数据中心大脑"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10万机柜统一管理 [11] - 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5G通信等领域对高精度温控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12] - 国际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 中国企业在液冷全链条技术、AI算法优化等领域形成专利池 [12][14]
智能制造加力消费潜能释放
经济日报· 2025-09-06 22:11
消费品工业规模 - 2024年福建消费品工业实现营收近2.5万亿元 占福建省工业营收42% [1] 运动鞋制造全球地位 - 全球每卖出5双运动鞋就有1双是福建制造 [1] 汽车玻璃全球份额 - 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来自福建 [1] 新能源汽车电池全球领先 - 福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1]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培育3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和354家省级数字化标杆企业 [1] - 双弛实业通过智能大脑实现定制化制鞋 15秒完成足部数据采集 1小时完成定制鞋生产 [1] - 盼盼食品利用5G+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监控和温湿度智能把控 水电气能耗下降约28% [3] 时尚产业创新平台 - 设界天地创新中心汇聚127万名设计师行为大数据 涵盖运动鞋服热门款式和全球贸易趋势 [1] - 创新中心集合全球时尚产业大脑等12个空间业态 融合时尚与科技 [2] - 泉州组建23家龙头企业时尚产业联盟 举办24场时尚周活动 [2] 食品工业智能化升级 - 海文铭公司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 实现佛跳墙从手工制作到规模化量产 [4] - 福建形成特色食品工业矩阵 包括山区资源型食品工业和临港食品工业 [4] 特色食品产业优势 - 国内餐桌上10条大黄鱼中8条来自福建 七成以上鲍鱼和五成海带与福建相关 [4] - 南平 古田等地发展山区资源型食品工业 福州 宁德等地发展临港食品工业 [4] 消费市场表现 - 今年前7个月福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569.22亿元 同比增长5.8% [5] - 一季度发放餐饮消费券超1000万元 覆盖餐饮商户超1.6万家 [4] - 上半年餐饮收入增长6.1% [4]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以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06 22:08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已发布4000余项国家标准[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1] - 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 太阳能光伏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1]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2] - 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通用技术要求 安全控制要求等国家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2]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成立合成生物 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动头部企业参与标准研制[3] - 牵头制定《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国家标准[3] - 江苏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标准100项以上 探索地方标准揭榜挂帅机制[3] 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 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 新担任工作组召集人486个[4] -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以上[4] - 牵头研制智能制造 纳米制造 智能电网 新型储能系统等国际标准 包括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4] 标准化工作未来规划 - 计划围绕人工智能 物联网 循环利用 能耗能效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5] - 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加强标准实施监测[5] - 推动标准与产业 财政 金融 税收等政策协同配套[5]
印度网友:印度制造业,真的能超越中国吗?网友:印度欠缺系统性的计划和基础设施
搜狐财经· 2025-09-06 21:41
制造业规模差距 - 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31%份额 印度仅为3% 两者存在十倍差距 [7] - 印度制造业缺乏产业链配套和基础设施支持 人口红利可能转为负担 [7] - 苹果将部分生产线迁回中国 因其他国家无法达到相同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7]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中国制造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铁 5G 新能源 无人机等高技术领域 [7] - 智能制造 绿色工业 AI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成为制造业发展方向 [9] - 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控制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7] 印度制造业发展现状 - 莫迪政府推动"印度制造"政策 部分行业出现改善迹象 [9] - 印度网友指出国家存在效率低下和腐败问题 影响制造业发展 [5] - 印度缺乏系统性计划和基础科学投入 制约制造业升级 [7] 发展战略差异 - 有观点认为印度应避开中国路径 专注"自力更生"而非追求规模 [4] - 中国依靠完整国家战略和长期投入实现制造业崛起 [9] - 印度年轻人开始反思国家问题 出现期待改变的声音 [9]
重庆十年间近700项装备产品纳入首台(套)推广目录
新华网· 2025-09-06 13:11
智能制造装备展示 -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多家企业集中展示工业机器人、特种巡检机器人、工业母机、光疗仪等智能制造装备产品 [1] - 博览会展示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装备制造技术及前沿创新成果与关键技术突破 [1] 首台(套)装备政策推进 - 重庆市发布第三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 涵盖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六大领域共64款新产品 [3] - 重庆市自2015年以来累计近700项装备产品纳入首台(套)推广目录 持续推动技术突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 政府推动首台(套)装备通过"创新—应用—再创新"模式升级 促进从"首台突破"发展为"成套优势" [3]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川渝协同 合力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3] - 通过区域协作持续开拓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化发展新蓝海 [3]
长沙+4!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长沙晚报· 2025-09-06 12:44
政策背景与项目概况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共274家企业入选 标志着中国智能制造进一步推进[1] - 卓越级智能工厂要求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 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 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综合优化[1] - 湖南省共有8家企业上榜 其中长沙占据4席[1] 长沙上榜企业及行业分布 - 长沙4家上榜企业分别来自电子制造、电力设备、食品加工和工程机械行业 体现智能制造多元化布局[2] - 具体包括蓝思科技智能终端显示元器件工厂 威胜信息电力终端装备工厂 盐津铺子中式零食工厂 铁建重工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工厂[2] - 蓝思科技继首批入选后再度登榜 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投入与迭代能力[2] 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效 - 铁建重工通过焊接工艺知识库和高精度传感器 实现机器人自适应焊接 误差识别及补偿功能[3] - 焊接参数采集系统实现智能诊断和质量控制 提升切割精度和焊接效率 推动工艺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3] - 蓝思科技融合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构建14个场景应用 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和关键指标显著提升[4] - 威胜信息智能化产线覆盖80余项工艺 单相自动化生产覆盖率96% 三相覆盖率93% 生产效率较改造前提升50%[4] 企业竞争力与产业影响 - 盐津铺子采用实验工厂研发模式 拥有3个省级技术中心 200多名专业人才和100多项专利 保证产品品质领先[5] - 长沙市2024年培育智能制造企业124家 智能制造产线311条 智能工位1587个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6] - 卓越级智能工厂将形成多领域智造集群效应 增强区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6]
赛力斯与华为强强联合,发布超级工厂智慧园区样板点,共绘“智造”新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9-06 09:51
智能制造技术融合 - 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制造园区样板点 通过AI、联接、计算等ICT技术深度应用实现技术融合新阶段 [1] - 项目以三大理念、四大平台、五大能力为核心框架 构建AI驱动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3] - 园区网络覆盖超3000台机器人和5000台智能设备 实现AGV运输车与机械臂零丢包低时延运行 [3] 生产自动化与质量管控 - 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100% 通过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部署保障设备高效协同 [3] - AIoT技术为每辆量产车定制专属ID 实现一型一档、一件一档、一车一档、一户一档全流程质量追溯 [3] - 部署46类场景超1000个AI检测点 覆盖烟雾监测、岗位状态及产品缺陷等环节 [3] 网络与数据传输技术 - 华为Wi-Fi零漫游技术为车辆测试环节提供大带宽低时延网络 确保高速运动状态下车载终端数据实时传输 [3] - 数字地图自动生成VIP会议与质检关键应用的网络保障策略 一键开通专属网络通道 [5] - 全光回传网络配合AI算法实现安消联动 告警信息秒级上报 [5] 数字化管理与运营 - 华为IdeaHub实现生产信息自动汇总与全要素覆盖 工人可实时查看质量效率及异常数据 [5] - 智能会议系统支持视网联动、多屏协同及音视频水印功能 提升协作效率 [5] - 共享工位、信息发布及液冷超充等智能化服务提升员工体验 [5] 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光-储-充协同方案结合液冷超充技术 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效率 [5] - 光伏发电年减碳量超38000吨 推动园区低碳运营 [5] - 构建围墙-大门-厂区三道安防防线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高效安全运营 [5]
2025智博会 赛力斯系统性展现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硬实力
中金在线· 2025-09-06 05:16
参展概况 - 公司作为重庆本土车企代表首次以企业展馆形式参展 展馆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1] - 展台集中呈现30项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场景 涵盖先进制造技术 IOT物联网 数字孪生 5G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 [3] - 智能制造展台全方位展现中国汽车产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水准 [8] 智能化制造体系 - 系统呈现公司在整车智能化 技术智能化和制造智能化三大领域的创新实践 [1] - 以AI+5G为基座 聚合政府 社会 产业 企业"四侧"协同能力 打破资源壁垒 [3] - 吸引创新 资金 产业 人才"四链"融合力量 激活创新动能 [3] - 将AI技术深度融入研 产 供 销 服全链路 打造高效精准的智能运营体系 [3] 智慧工厂技术亮点 - 超级工厂配备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机 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 [5] - 实现冲压车间 焊接车间 涂装车间100%自动化 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远超行业水平 [6] - 应用业内首创质量自动化管理系统 确保新车高效高品质交付 [6] - 打造行业首创"智慧物流港" 通过AI调度系统与无人重卡协同实现零件自动配送 [6] 行业影响与定位 - 公司有望依托领先的智能制造优势在智能化电动化变革中抢占先机 [8] - 为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树立新标杆 扛起新质生产力代表大旗 [8] - "汽车产业大脑"生态下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的领先智造技术获得集中展示 [3]
微缩版赛力斯超级工厂亮相2025智博会 彰显“中国智造”实力
格隆汇· 2025-09-06 05:13
参展概况 - 公司作为重庆本土车企代表首次以企业展馆形式参展 展馆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1] - 展馆系统呈现公司在整车智能化、技术智能化和制造智能化三大领域的创新实践[1] - 展台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参观[1] 智能制造技术展示 - 首次系统性展示"汽车产业大脑"生态下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的领先智造技术[3] - 展台集中呈现30项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场景[3] - 技术涵盖先进制造技术、IOT物联网、数字孪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3] - 工厂配备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机、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5] - 实现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100%自动化[5] - 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远超行业水平[5] 技术架构与生态建设 - 以AI+5G为基座构建智能运营体系[3] - 聚合政府、社会、产业、企业"四侧"协同能力打破资源壁垒[3] - 吸引创新、资金、产业、人才"四链"融合力量激活创新动能[3] - 将AI技术深度融入研、产、供、销、服全链路[3] - 应用业内首创的质量自动化管理系统确保高效高品质交付[5] - 打造行业首创"智慧物流港"通过AI调度系统与无人重卡协同实现零件自动配送[5] 行业地位与发展前景 - 全方位展现中国汽车产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水准[7] - 依托领先的智能制造优势持续为用户带来高品质产品[7] -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变革中抢占市场先机[7] - 为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树立新标杆[7]
赛力斯与华为共筑智慧园区新典范 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造”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9-06 03:12
合作与技术整合 - 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推出全球首个超级工厂智慧园区样板点 将华为AI、数字能源、云计算等ICT技术与赛力斯制造体系深度融合 [1] - 项目以"三大理念、四大平台、五大能力"为核心架构 通过AI驱动解决方案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生态 [3] - 整合华为"平台+联接"技术优势 实现海量工业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 [3] 生产智能化 - 部署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方案 实现3000余台工业机器人与5000多台智能设备无缝协同 [3] - AGV运输车与机械臂响应延迟控制在毫秒级 华为Wi-Fi零漫游技术确保高速移动中车载终端数据零中断传输 [3] - 设置46类应用场景和超千个AI检测点 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 [3] 数字化办公场景 - 华为IdeaHub智能终端支持"数字班组"建设 生产数据自动汇总分析 工人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掌握质量指标和效率数据 [3] - 智能会议系统集成视网联动和多屏协同功能 VIP网络保障机制为关键业务提供专属网络通道 [3] - 系统自动识别应用优先级并动态分配网络资源 [3] 运营管理体系 - 安防系统构建三道立体防线 全光网络与AI算法结合使异常事件告警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 [5] - 光储充一体化方案采用液冷超充技术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效率 光伏发电系统年减少碳排放超3.8万吨 [5] - 提供共享工位和智能信息发布等便民服务 提升员工工作体验 [5] 行业影响与参与方 - 双方代表包括赛力斯问界BG龙兴超级工厂总经理曹楠、物流业务总经理吴华 以及华为园区军团CEO何霁、中国政企业务CMO郁赛华 [5] - 深度技术融合模式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实践样本 标志着中国智能制造进入协同创新新阶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