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在广州成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9 08:21
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 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南沙)理事大会在广州南沙区成立 旨在探讨海洋产业协同创新 成果转化及国际合作等前沿问题 为南沙海洋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1] - 联盟由58家涉海高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组成 包括中国内地 香港 澳门及荷兰 挪威 美国等国际成员 致力于构建大湾区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1] - 联盟目标包括提升大湾区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南沙打造大湾区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国际航运枢纽等五大功能定位 [1] 联盟成员与组织架构 - 超50家会员单位代表参会 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船国际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等企业及南沙区政府部门 [1]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当选为首任理事长单位 [3] - 会议审议联盟章程和发展规划 明确宗旨 目标及组织架构 强调"开放 协作 共赢"原则 [2] 联盟战略方向与举措 - 联盟定位为抢抓全球海洋产业绿色转型与技术革新机遇的战略平台 将深化南沙及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海洋产业界的合作 [2] - 重点推动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构建全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生态体系 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2] - 强调创新驱动 高效协同 产业更新 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五大方向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经济 [2]
10万亿海洋经济崛起硬科技注入产业发展澎湃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7-28 17:59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万亿元 2020-2024年从8万亿元增长至10.54万亿元 [1][2] - 2024年全球仅有15个国家的GDP超过我国海洋经济总量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3] - 2024年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7.81%创2020年以来新高 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增长引擎 [2][3] 行业结构与科技创新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 2023年突破2000亿元 [4] - 2024年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3.77万亿元占比35.8%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 [4] -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达131.0创2021年以来新高 比上年增长1.8% [4] - 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稳定产氢 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下水 [5] - 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 构建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 [5] 细分领域全球地位 - 2024年新承接海洋工程装备108艘金额186亿美元占世界份额69.4% 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6] - 2024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主流船型全覆盖 [6] - 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24年造船完工量5076.31万载重吨占世界56.88% [6][7] - 2024年新船订单量13496.57万载重吨占世界75.81% 手持订单24546.78万载重吨占世界66.70% [7] -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数年全球第一 累计装机量全球市场份额达50% [7] - 海洋水产品总量连续35年全球第一 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7] 公司动态与战略 - 中国船舶提出2025年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 构建"研发-验证-应用"闭环 [5] - 通过并购重组、产融结合推动深海科技领域技术革新 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 [5] - 绿色船舶订单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达80.50% 高端装备建造取得新突破 [7]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我国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4 22:27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较2012年翻一番,一季度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1][7][9] - 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累计发电6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8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65万吨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2024年同比增长7.2%,占比持续提升 [5][7] 科技创新驱动 - 海南晨海水产年投入2000万元科研经费,建成热带海水鱼类活体种质资源库,亲鱼数量达10万尾 [2]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近30%,"伏羲一号"风渔融合平台投运 [4] - 兆瓦级潮流能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发电量540万千瓦时 [5] - 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能耗效率显著提升,未来将实现"风电直供+海水冷却"双技术融合 [5] 产业升级案例 - 运达能源自主研发抗冰型"海鹞"海上风机平台,庄河风电场预计年发电7.7亿千瓦时 [7] - 青岛海洋1类新药"注射用BG136"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7] - 宁德三都澳形成全国最大大黄鱼养殖产业集群 [7] - 垦利10—2油田群一期投产,渤海亿吨级油田开发加速 [7] 海洋旅游增长 - 2024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达16135亿元同比增长9.2%,邮轮旅客运输量上半年达57.1万人次 [8][9] - 天津邮轮口岸上半年出入境邮轮80艘次、旅客超15万人次 [8] - 上海国际邮轮港预计全年接靠邮轮超250艘次,深圳新增邮轮航线 [9] 生态经济转型 - 盐城黄海湿地通过生态修复吸引勺嘴鹬等珍稀鸟类,带动"观鸟经济"发展 [12] - 温州洞头东岙村修复沙滩岸线后,民宿增至100家,2024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经济总产值1.2亿元 [13][14] - 湛江红树林完成全国首笔5880吨蓝碳交易,全国红树林面积增至3.03万公顷 [15]
上海市委财经委调度部署下半年经济运行重点工作
快讯· 2025-07-24 13:28
区域经济一体化 - 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更大力度推动长三角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 - 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一规则标准 破除卡点堵点 畅通经济循环 [1]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 强化监管执法跨区域协同 加紧治理"内卷式"竞争 [1]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以更高水平区域一体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1] 海洋经济发展 - 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1] - 强化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提升船舶 海工装备等海洋先进制造业能级 [1] - 培育海洋产业新优势 增强航运服务业竞争力 [1] - 保护利用好海洋生态资源 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1]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 扎实做好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各项工作 [2] - 集中精力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 突破放大 [2] - 聚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保持战略敏捷 深耕细分领域 [2] - 注重要素集聚 空间集聚 推动打响更具显示度和竞争力的特色品牌 [2] 经济工作能力提升 - 强化宏观微观一起抓 准确把握大局大势 掌握行业发展规律 [2] - 敏锐发现市场变化 精细化抓好经济运行调度 [2] - 坚持问题导向 从苗头性问题中研判趋势 把握规律 抓住机遇 [2] - 发扬"小老虎"精神 自我加压 追求卓越 形成奋发进取的良好局面 [2]
城记 | 挺进“深蓝”,哪些城市在领跑中国海洋经济
新华财经· 2025-07-24 07:34
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 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热潮升温,山东、广东、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海洋产业政策,形成地方先行探路、中央引领定向的互动格局 [1] -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103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387亿元,占上海市GDP的2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 [2] -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球前三、国内第一,在《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中综合排名全球第四 [3] 上海海洋经济优势 - 上海拥有12家科研院所、13所涉海院校、20余家市级创新平台、21名涉海院士以及近2万家涉海企业 [4] - 上海着力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服务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临港、长兴等园区形成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长点 [4] - 上海的经济腹地长江经济带2024年GDP达630228亿元,占全国47%,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5] 其他城市海洋经济表现 - 天津、青岛、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5659.5亿元、5513.2亿元、5409亿元 [5] - 青岛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96家,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与上海存在差距 [6] - 深圳凭借区位优势和国家定位,正与青岛争夺"海洋经济第二城"的位置 [7] 海洋产业发展方向 - 海洋渔业可通过与数字营销结合、发展精深加工技术等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8] - 上海可依托横沙渔港建设全球水产冷链物流中心,打造远洋渔业产业链高端环节 [8] - 城市发展海洋经济需重视新兴产业配套协作,同时为传统产业锻造差异化优势 [7]
军工ETF(512660)涨超1.0%,深海资源开发与防务需求或驱动行业景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05:05
深海资源开发与科技发展 - 海洋底部蕴藏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关键矿产资源 我国已形成深潜技术、资源勘探等技术储备 通过装备升级有望提升开发效率 构建新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 [1] - 国际"蓝色圈地"运动加剧 我国或将出台更多政策推动深海科技发展 中央财经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安全防务等领域将受益 [1] 深海防务与装备进展 - 外军深化深海军事布局 发展无人潜航器等装备 我国"海魟二号"无人潜水器完成海试 水下攻防体系建设有望加速 [1] - 海军通信网络、无人潜航器列装进程或加快 深海产业链将受益于防务需求迈向高景气 拓展海洋战略空间 [1] 海洋经济转型与投资机会 - 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深海科技、资源勘探及安防装备等领域发展潜力显著 [1] - 军工ETF(512660)跟踪中证军工指数(399967) 该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等国防军工行业的上市公司证券 反映军工领域整体表现 [1]
发展海洋经济 鼓足“蓝色动能”(议政)
人民日报· 2025-07-23 22:11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向海图强之路 [6]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6] - 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6] 政策支持与资本引导 - 上海提出到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升,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7] - 建议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机制,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等领域 [7] - 鼓励设立蓝色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政产学研联合攻关 [7][8]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2万亿元 [9]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近30%,"梦想"号等高端深海装备取得突破 [9][10] - 推动"互联网+海洋"新业态,利用电子信息、物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10] 海洋生态保护与碳汇发展 - "十四五"期间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3.1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增至3.03万公顷 [12] - 需科学调控海洋资源利用方式,严守生态红线,针对不同海域制定碳汇提升方案 [12] - 建议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技术研究,探索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础研究 [13] 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 南通象屿海洋装备公司展示船舶制造能力 [2] - 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凸显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 [6] - 建议沿海城市融合航海历史与生态景观,发展邮轮经济等新业态 [11]
政策双周报(202507第1期):城市发展加快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20250722
银河证券· 2025-07-22 12:57
高层动态 - 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定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2024年总量达105438亿元,占GDP比重7.8%[8][17]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召开,强调城市发展五大转变和注重,标志城市发展战略转型[22] - “十五五”要把握承上启下、坚定不移、因势利导三大关键词[39] 财政政策 - 7月11日财政部调整国有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截至2025年3月底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4.9万亿元[44][45] - 加强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归集和资产管理,改变重发行轻管理格局[46] 货币政策 - 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M1同比增速4.6%,M2同比增速8.3%,新增社融4.2万亿元[51][54] 区域政策 - 7月3日国务院推广上海自贸区77项试点经验,我国已设22个自贸区[59] - 7月11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签订6个合作协议[63] 产业政策 - 央企要发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作用,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占比首超40%[66] - 7月7日33家建筑类企业倡议拒绝内卷,住建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76][79]
政策双周报(202507第1期):城市发展加快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20250721
银河证券· 2025-07-21 12:29
高层动态 - 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2024年总量达105438亿元,占GDP比重7.8%[8][17]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召开,标志城市发展向高质量内涵转型[5][22] - “十五五”要把握承上启下、坚定不移、因势利导三大关键词[5][39] 财政政策 - 7月11日财政部调整国有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截至2025年3月底,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4.9万亿元[44][45] - 加强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归集和资产管理,改变重发行轻管理格局[5][46] 货币政策 - 延续适度宽松基调,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M1同比4.6%,M2同比8.3%,新增社融4.2万亿元[5][54] 区域政策 - 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涉及77条措施,涉及服务贸易等领域[42][59] - 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签订6个合作协议[63] 产业政策 - 央企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比重首超40%[66] - 33家建筑企业倡议拒绝内卷,住建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76][79]
金融服务焕新升级 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0:12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1] -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需提供全链条服务以激活传统产业潜能、培育新兴业态并破解海洋科技研发转化难题[1] 传统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融易信"为船舶制造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融资 授信余额超15亿元 合作企业30余家[2] - 福建石狮农商银行制定《海洋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27家企业授信1.7亿元 推动精深加工占比从35%提升至68%[3] - 农业银行广东湛江分行设立海洋金融服务中心整合供应链金融等功能支持海上粮仓建设[3] 新兴产业金融支持 - 工商银行南京分行牵头主承销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25苏国信GN002" 规模5.3亿元 票面利率1.74% 资金专项用于海上风电及新型储能项目[2] - 专家建议银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优先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3] 海洋科技金融解决方案 - 中国银行天津滨海分行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设备更新贷款6000万元 期限5年 支持水下智能无人系统研发[4] -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通过海域使用权抵押结合科技信用贷政策为涉海企业提供融资 累计服务超千家企业 融资规模超300亿元[4] - 专家建议银行与政府合作设立专项基金 推出长期限低利率信贷产品 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5] 产业链协同与模式创新 - 石狮农商银行创新"福海·渔仓贷"带动冷链仓储周转率提升50%[3] - 专家建议银行引导海洋装备制造与渔业、交通运输业深度合作 支持跨产业新型装备研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