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卓兆点胶并购完成后首度披露半年报,已进入宁德时代供应商体系
新京报· 2025-08-13 13:3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56亿元 同比增长207.46% [1] - 归母净利润为2678.27万元 同比增幅达322.66% 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202.83万元) [1] - 股价单日最高涨幅20.62% 收盘涨幅7.70% 总市值28.46亿元 [1] 业绩驱动因素 - 并购广东浦森(持股51%)于2025年1月31日并表 贡献营业收入4034.60万元 占总收入比重超25% [2] - 存量项目验收推进及阀体配件订单确认周期缩短 [2] - 通过并购实现客户资源双向导流与产业链整合 [2] 客户拓展进展 - 进入宁德时代供应商体系并取得三星电子供应商代码 [3] - 在消费电子领域获得Meta AI眼镜和视觉检测领域千万级量产订单 [3] - 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技术储备推动新业务落地 [3] 财务结构变化 - 研发费用增至1682.52万元 但营收占比同比下降16.36个百分点 [3] - 营业外支出18.91万元 同比激增17.78万元(增幅1580.09%) 主因广东浦森并表影响 [3] 行业与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为高精度智能点胶设备、点胶阀及核心部件 [1] - 产业链上游涵盖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 中游为点胶机/涂覆机制造 下游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 [2]
株冶集团上半年营收超百亿元 经营现金流净额10.89亿元增47.24%
长江商报· 2025-08-13 08: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4.12亿元 同比增长14.89% 时隔两年重回百亿级轨道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85亿元 同比增长57.83% 扣非净利润5.94亿元 同比增长88.63%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6.09亿元 同比增长20.98% 归母净利润3.09亿元 同比增长45.63% [2] - 2023年营业收入194.06亿元 2024年197.59亿元 归母净利润2023年6.11亿元 2024年7.8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3.99%和28.70% [3] - 经营现金流净额2023年6.9亿元 2024年11.07亿元 2025年上半年10.89亿元 同比增长47.24% [3] 业务转型 - 2023年以合计38.91亿元收购水口山有限100%股权和株冶有色金属20.8333%股权 新增贵金属业务 [3] - 配套募集资金11.71亿元 净额11.58亿元 结束单一锌业务格局 [3] - 转型为集铅锌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3] 运营优势 - 贵金属价格同比增长和锌冶炼加工费回暖推动业绩增长 [2] -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能与成本控制水平 [2] - 水口山铅锌矿康家湾矿区保有资源量1200余万吨 储量500余万吨 矿山价值位居全国前列 [4] - 拥有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及技术优势 [3] 财务结构 - 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47.77% 创近20年同期最低水平 [4] 挑战因素 - 所处区域电力和运输成本较高 [4] - 找矿难度与成本进一步加大 [4]
年内81家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逾六成投资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产业并购基金设立趋势 - 截至3月10日,年内共有81家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逾六成公司投资领域瞄准半导体和新能源赛道 [1] - 产业并购基金主要采用"上市公司+PE"模式,以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为主要出资人,或成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募集资金 [1] 典型投资案例 - 鸿富瀚2月9日以自有资金认缴1060万元参与射频微波芯片投资基金,占合伙企业2862.10万元初始规模的37% [1] - 协鑫集成3月8日成立1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公司以自筹资金认缴1亿元占10%,用于光伏产业链投资 [1] - 锂电池产业链四家龙头公司(云天化、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华友控股)2月份共同在玉溪市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集群,项目一二期承诺投资额达517亿元 [2] 投资逻辑与运作特点 - 企业联合设立并购基金通常基于相同利益诉求,包括增加供应商数量、提高供应稳定性、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2] - 产业并购基金注重长期投资,通过产业资本运作完成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是上市公司融资需求较大的另类再融资方式 [2] - 半导体和新能源产业链具有赛道长、市场巨大的特点,设立基金对盘活存量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寻找并购标的具有积极意义 [3] 合作方选择考量 - 政府基金或行业龙头成立的基金更受青睐,但对民间中小型私募基金需重点关注资金来源和资金到位可靠性 [2]
神马股份拟购尼龙化工10.27%股权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02:10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公司拟以现金95200万元收购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27%少数股东股权[1] - 交易价格为9.52亿元[1] -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从61.79%提升至72.06%[1] 产业链整合战略 - 本次收购是近年来产业链整合的延续性动作[1] - 2021年通过资产重组将尼龙化工纳入合并报表[1] - 2022年引入金石基金增资12亿元[1] - 2024年以5.22亿元收购工程塑料公司100%股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 - 同年以3.88亿元收购催化科技52.73%股权[1] - 已形成从原材料、核心生产到技术配套的全产业链闭环[1] 行业地位与协同效应 - 公司是全球尼龙66工业丝第二大生产商[1] - 国内尼龙66工业丝市占率超90%[1] - 尼龙化工作为上游核心原料供应商其业绩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盈利[1] - 收购将增强对尼龙化工的管控能力并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1] - 未来将依托技术市场优势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应对行业周期波动[1]
非织造布上市公司数据披露,行业整体呈现分化中回暖态势
搜狐财经· 2025-08-08 07:19
行业整体表现 - 非织造布行业呈现分化中回升态势 [1] - 2025年1月-5月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7% [5] - 营业利润率达2.9% 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 [5] - 1月-5月非织造布出口量67.9万吨 同比增长13% [5] - 一次性卫生用品出口额一季度同比增长12.5% [7] 欣龙控股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5-90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幅92.73%-96.36% [1] - 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3.77万元 二季度预计扭亏为盈 [3] - 通过客户交流和新业务开拓推动减亏 单位能耗和生产成本下降 [3] 中泰化学经营状况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8-1.98亿元 同比增幅18.41%-25.82% [3] - 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但聚氯乙烯价格持续走低 [5] - 氯碱板块盈利能力提升 纺织板块业绩略有改善 [5] - 控股子公司推进年产14万吨水刺无纺布项目解决粘胶纤维转化问题 [3] 企业复苏案例 - 金春股份一季度实现盈利349.33万元 同比成功扭亏 [7] - 婴童个护领域产品布局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 [7]
神秘“镍王”,喂出第二只“独角兽”
36氪· 2025-08-07 07:10
去年收入4066亿元的"世界镍王"青山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青山"),正在"悄无声息"地谋划第二家上市公司。 根据深交所官网披露,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田")的IPO申请已于近期进入问询阶段,预计募资金额约为16.62亿元。它曾在2023年搁置过 一次IPO申请,此次为二度冲击。 在2019年麦田成立时,"青山系"就通过旗下永青科技注资持股40%。按照目前的持股比例,永青科技约为24.96%,为第二大股东。而持股29.4853%的第一 大股东江苏麦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属于管理层持股平台,除了麦田创始人朱京成持股88.75%之外,永青科技总裁姜森还持股9.00%。在行业看来,麦田是 名副其实的"青山系"公司。 与青山整体风格高度一致,麦田管理层及朱京成极其低调,少有公开接受采访。这在过去几年处在高度竞争状态中的新能源行业,并不多见。《中国企业 家》针对诸多事宜联系了麦田相关负责人,但对方表示,暂不回应。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难联系到他们很正常,青山旗下公司他们有'骄傲'的资本。"有熟悉麦田的行业人士称,公司行事风格有点"外企气质",展会风 格醒目,但一直很低调。 青山号称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和镍生产商, ...
片仔癀:拟2亿元投资大健康产业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8-07 02:05
投资布局 - 全资子公司漳州片仔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出资2亿元参与投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占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的20% [1] - 基金主要投资医疗健康领域,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上游供应链、食品保健品、合成生物、化工材料及消费医疗,非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占比不超过10% [1] - 投资目的为战略前瞻性布局,通过专业机构资源加速医药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1] 合作与交易结构 - 基金管理人为中信建投资本,系中信建投证券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在医疗健康领域具备丰富经验 [1] - 本次投资与关联方漳州片仔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进行,构成关联交易但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公司经营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药制造业、医药流通业及化妆品业 [1]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1.42亿元,归母净利润10亿元 [1]
“能源航母”重构版图!中国神华拟收购13家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巨无霸
华夏时报· 2025-08-06 16:49
资产重组核心内容 - 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13家煤炭、电力、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2][3] - 重组旨在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巩固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地位 [2] - 标的资产覆盖煤炭开采、坑口煤电、煤制油/气/化工、运输及销售全产业链,形成"煤炭开采-运输-转化-销售"一体化运营体系 [3][5] 标的资产详情 - 新疆能源为产能最大标的:资产总额400亿元,煤炭资源356亿吨,产能10150万吨/年,电力装机1923万千瓦,铁路400公里,在建20亿立方煤制气项目 [3] - 乌海能源拥有焦煤资源储量1592亿吨(可采502亿吨),10座矿井总产能1500万吨/年,洗选能力1980万吨/年 [3] - 其他标的包括国源电力、煤制油化工、晋神能源等12家企业,涉及电力、物流、电商等配套环节 [3] 战略意义 - 系统性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实现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在煤炭开发领域的业务重叠根本性改善 [6][7] - 构建"资源开发-清洁转化-高效运输"闭环,提升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抗市场价格波动能力 [5][8] - 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符合"并购六条"等政策导向 [8][9] 财务与市场影响 - 公司总市值7317亿元,2024年现金分红450亿元(A股前列),2025H1因煤价下跌预计净利润同比减少132%-20% [5] - 交易采用"股份+现金"支付方式,预计交易规模将跻身近期并购前列,但具体金额尚未披露 [5][8] - 重组后有望通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释放盈利潜力,煤制油/气项目将拓展新增长点 [9] 行业地位强化 - 重组后公司将转型为集开采、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非单一煤炭生产商 [4][5] - 一体化运营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此次整合将进一步提升其在能源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基础 [7][8] - 实践国家能源局2025年指导意见,为行业提供"集约化开发+全产业链优势"的可复制范本 [9]
“能源航母”重构版图!中国神华拟收购13家企业 打造全产业链巨无霸
华夏时报· 2025-08-06 16:44
资产重组核心内容 - 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13家煤炭、电力、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2] - 重组旨在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巩固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地位 [2] - 13家标的企业覆盖"煤炭开采-运输-转化-销售"全产业链,包括国源电力、煤制油化工、新疆能源等关键环节企业 [3] 标的资产关键数据 - 新疆能源资产总额400亿元,拥有煤炭资源356亿吨,产能10150万吨/年,电力装机1923万千瓦,铁路400公里,在建煤制气项目20亿立方米/年 [3] - 乌海能源焦煤资源储量1592亿吨,可采储量502亿吨,矿井产能1500万吨/年,洗选能力1980万吨/年 [3] - 公司当前总市值7317亿元,2024年现金分红450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减少132%-20% [4] 战略协同效应 - 重组将系统性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实现煤炭全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一体化运营能力 [4][5] - 通过闭环管理从开采到销售的全链条,可降低运营成本10%-15%,提高产品附加值20%-30% [4] - 形成"资源开发-清洁转化-高效运输"的跨区域协同体系,增强抗市场价格波动能力30%-40% [5][8] 政策与行业背景 - 符合国家能源局2025年强化煤炭集约化开发的政策导向,响应国资委关于央企整合产业链的号召 [7][8] - 证监会"并购六条"为跨行业并购提供政策支持,此次交易采用"股份+现金"支付成为央企改革标杆 [7] - 重组后公司将具备356亿吨煤炭资源储备,电力装机容量增长25%,煤化工产能提升40% [3][8] 资本市场影响 - 交易金额预计进入年度并购前列,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4] -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重组将加强公司一体化运营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本市场估值15%-20% [6] - 通过煤制油、煤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拓展,未来三年营收增长空间预计达30%-50% [8]
北交所收并购周跟踪第一期:企业出海提速,科技制造频现大额交易
华源证券· 2025-08-06 02:38
核心观点 - 北交所并购活动在政策红利驱动下从"量"向"质"转变,聚焦产业链整合与科技制造领域[6] - 2025年大额并购交易显著增加,科技制造行业(计算机、机械设备)交易金额占比近六成[12][15] - 企业并购主要围绕三大方向:产业链纵深强化、技术业务拓展及全球化布局[16] 政策回顾 - 证监会"并购六条"(2024年9月)鼓励产业链协同与新质生产力跨行业整合,推出小额快速通道等提效方案[8] - 北交所重组新规(2025年5月)提高借壳门槛,强化分层审核(小额交易免问询),优化支付方式并压实中介责任[9][10] 并购数据 - 交易金额跃升:2025Q2股权出售金额达38.6亿元(曙光数创案例主导),2024Q4对外收购金额29.2亿元(五新隧装案例主导)[12] - 行业集中度高:计算机(43.1亿元)、机械设备(32.0亿元)合计占比60%,电力设备(6.4亿元)、汽车(5.7亿元)次之[15] - 亿元级交易加速:2025年前7个月新增3笔(五新隧装26.5亿元、东和新材2.55亿元、科达自控2.09亿元)[16][20] 投资并购动态 - 业务扩张为主:天宏锂电出资1260万元布局储能,交大铁发增资1.1亿元推进轨交项目[23] - 国际化战略提速:易实精密投资1000万欧元设立东欧合资公司,柏星龙设立中国香港及意大利设计中心[24][26] 案例聚焦 - 五新隧装:26.5亿元并购北交所最大对外收购案,目前中止审核[22][27] - 科达自控:2.09亿元收购海图科技切入军工智能视觉领域[16][20] - 阿为特:控股德国企业ALVASAN GmbH(3.2亿欧元)拓展欧洲市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