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高“含科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 2025-09-22 21:0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快速发展,不仅深度影响社会经济活 动,也在深刻改变着'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说,如何更好地服务高质 量发展,成为摆在金融市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促进资源更加高效配置,才能让科技企业迸发活力、资金更好实现价值,金融管理部门可以从哪些方面 发力? 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高达27.2%,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 1/4……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管理部门的负责 人透露出一个个高"含科量"数据,展现出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资金缘何不断流向科技领域? "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 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道出近几年金融体系在科技领域所下的功 夫。 "十四五"期间,从明确科技金融的"施工图",到15项举措支持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再到创新推出债 券市场"科技板"……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举措加速落地,科技金融领域的变化显而易见。 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 ...
以新质生产力激发两岸企业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22 21:04
论坛概况 - 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以“共育新质生产力携手融合新发展”为主题 [1] - 论坛聚焦两岸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吸引台湾工商、科技界人士及台商代表等600余人与会 [1] - 论坛采取“1+4+N”举办模式,包括1场主论坛、4场平行论坛及多场专题活动 [5] 大陆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 - 大陆市场前景广阔、优势显著,是台商投资发展的理想舞台 [1] - 大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2] - 大陆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更理想、更有为的发展空间 [2] - 大陆将不断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持续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 [4] 两岸产业合作重点领域 - 合作将聚焦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供应链深度融合 [3] - 大陆在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成果显著 [4] - 台湾在高端制造、数字网络、绿色低碳等方面具备优势 [4] - 合作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 [4] 合作项目与成果 - 开幕式上多个两岸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涉及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5] - 有台商企业已将台湾生物医药科技与大陆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并应用到多种不同场景 [6] - 在京台资企业已超过3000家,两地贸易额持续创新高 [5] 台商参与与反馈 - 台商观察到论坛现场更热闹,越来越多台商台企踊跃参加,代表两岸经贸及科技交流活跃和旺盛 [6] - 大陆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迅速,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很好应用 [6] - 广大台商台企应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共享大陆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 [2]
A股上行趋势仍将延续三大主线投资机遇值得重视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20:15
市场整体表现与趋势 - 今年以来A股市场交投活跃,两融余额持续增加,市场迎来稳健上涨,截至9月22日收盘,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3.64%,深证成指累计上涨40.51%,创业板指累计上涨71.97% [1] - 当前市场在宏观经济韧性强、企业盈利向好、全球估值吸引力提升及流动性改善支撑下,中长期向好趋势已然确立 [1] - 今年4月初为A股市场阶段性底部,可能为全年指数低点,全年来看上行机会大,下行风险小 [1] 市场上涨的支撑因素 - 宏观环境上,我国经济在内部结构调整与外部贸易摩擦的双重挑战下韧性凸显,制造业韧性成为重要贡献点,AI、创新药等领域突破令全球重新认识中国的创新能力 [1] - 上市公司业绩上,今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有望实现3%左右的盈利正增长 [1] - 估值角度上,A股市场横纵向比较仍具备吸引力,当前上证指数及沪深300指数对应的估值水平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1] - 资金面上,投资者信心提升带来增量资金入市、各类投资者保持较高活跃度、股市稳定机制继续完善、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入市以及海外投资者回流A股市场,有望支撑市场流动性 [1] 资金面与投资者行为 - 近期市场资金面逐渐改善,股市吸引力提升,投资者入市意愿加强,从6月底开始,A股市场筹码结构改善,指数突破主要成本曲线,开始具备较好的赚钱效应,与资金流入形成正向循环 [2] - 近期主动型外资初步回流A股市场,原因包括A股下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以及我国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创新药、新能源等领域结构性亮点频现 [2] - 当前时点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明显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 - 截至9月19日,两融余额已上升至近2.4万亿元,但占A股流通市值90万亿元的比例仅约2.4%,刚回到2014年以来历史均值附近,杠杆类资金占市值比例相对较低 [2] - 与2015年相比,本轮两融规模上行节奏更平稳,持仓更加分散且偏好医药、电子、计算机、高端制造、军工等偏成长板块 [3] 行业板块与投资主线 - 6月下旬以来成长板块为市场上涨过程中表现最强势的主线,从以AI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逐渐扩散至创新药、高端制造、军工、新能源等领域 [3] - 本轮行情的主要驱动力除个人投资者外,机构投资者也积极入市,市场核心主线围绕业绩及产业趋势展开,多数时间聚焦受益于产业趋势的AI、创新药以及政策发力方向 [4] - 从中短期维度看,资本市场情绪回暖将提振金融行业业绩表现,应关注保险、券商等方向,同时可关注光伏等“反内卷”方向 [4] - 从中长期维度看,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一是产业逻辑相对扎实的行业如通信设备、半导体、电子硬件、固态电池、创新药、国防军工、机器人等;二是国产化率提升的板块如已布局海外产能的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和电网设备等;三是红利板块如电信、银行等 [4]
筑路织网百业兴 央企锻造现代化交通体系新动脉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20:15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李嫒嫒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和田,站在和田站的月台上,恰逢一列从若 羌驶来的列车徐徐进站。三年前,沙丘连绵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由中国 铁建参建的和若铁路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南疆大地注入蓬勃生机,让塔里木盆地周边五县彻底 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成为沿线经济发展的新动脉。 "十四五"以来,纵横交错的路网不断加密,技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共同构筑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骨 架,描绘出百姓美好生活的崭新图景,也充分彰显了中央企业在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硬核实力与责任 担当。业内人士认为,面向未来,随着交通网络持续完善、技术迭代加速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 脉"将更加通畅,迈向交通强国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有力。 打造交通强国新标杆 "十四五"期间,作为交通建设主力军,央企攻坚克难,建成和若铁路等一系列超级工程,令天堑变通 途。 在流动的沙漠上修铁路,难度超乎想象。"这就像在面粉上盖房子。"中铁十四局和若铁路项目部高级工 程师姜大伟向记者说。中铁十四局承担和若铁路全线535公里的铺轨任务,线路穿越460公里无水、无 电、无路、无人烟、无信号的沙漠地 ...
数览成绩单丨跻身全球前十!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 2025-09-22 19:2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彰显出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 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投入超8。6万亿元 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2497亿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超50万家,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数据显示,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 国家。截至今年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147.2万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 等重点领域,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 2497亿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我国共有24个集群进入全球百强创新集群,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4年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当前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 日超50万家 Flight In "十五五"即将开启,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全面提升科技创 ...
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态势持续形成、不断巩固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8:48
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态势持续形成、不断巩固 □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 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 这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记者 汤立斌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9月2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 五"时期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就,并部署下一阶段资本市场重点改革工作。 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出了一批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并始终坚 持稳中求进,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下一步,证监会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不断提 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适应性、包容性,让优质企业和各类资金更好迸发活力、 实现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 32%。"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十四 五"期间,新增核准1 ...
贵研铂业拟定增募资12.91亿元 投入科技创新平台等项目
证券时报· 2025-09-22 18:03
增发募资计划 - 公司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过12.91亿元 用于科技创新平台、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募资投向分布 - 科技创新平台类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84亿元 包括贵金属功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4亿元)和贵金属新材料AI实验室建设(8400万元) [1] - 产业转型升级类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2亿元 涵盖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再生现代产业基地(1.7亿元)、绿色循环利用(1.3亿元)、合金功能新材料精深加工及智能升级(8000万元)和铂抗癌药物原料药产业化(4000万元) [1]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3.87亿元 [1] 实验室平台建设细节 - 贵金属功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5.61亿元 建设期2年 聚焦贵金属功能材料、前驱体催化材料和数智化支撑服务平台三个方向的创新能力建设 [1] - 该实验室将与云南贵金属实验室共同构成中央研发平台 整合集团创新资源 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以支撑贵金属产业自立自强 [1] 研发战略转型 - 公司将以中央研发平台为核心推动离散型研发向综合化平台型研发转变 整合云南省及全国顶尖研究资源开展新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2] - 项目将完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技术开发-产业孵化-市场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承接各业务板块前沿技术委托研发 [2] 公司业务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主营贵金属及贵金属材料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 聚焦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资源开发及循环利用、供给服务三大协同板块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5.54亿元 同比增长20.91% 归母净利润3.25亿元 同比增长2.3% [2]
应变·焕新 ——2025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开幕
搜狐财经· 2025-09-22 16:51
2025年9月21日,以"应变·焕新"为主题的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开幕,本届学术周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联合主办,为期四天。本届开幕论坛汇聚跨领域专家与学者,开展多元实践交流与多视角思想碰撞,共同解读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为规划行业与学 科的转型发展提供探索性的思考,共话城市议题,共绘焕新未来。 石楠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祝贺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的召开,并指出不断地应变和焕新是规划事业常青的基本特征,在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径的 今天,这一主题更加具有突出的意义。他回顾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规划在新时代下的转型需求,并提出基于艺术与人文、基于数据与知识驱 动的规划产品和服务,应该成为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向。 出席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开幕论坛的领导及嘉宾有: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副会长孙安军,原副会长吴建平,秘书长谢盈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 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施卫良,秘书长于化云,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 谷,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专委会秘书长、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邓永强,清 ...
A股科创引擎动力澎湃
证券日报· 2025-09-22 16:11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 新上市企业中超过90%为科技企业或高科技含量企业 [1]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25% 明显高于银行 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1]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24家 [1] 政策支持与改革措施 - 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发行上市 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 [1] - 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已满一年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 [1] - 生物医药 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集中度提升 [1]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政策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 [3] - 优先支持科技型企业和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3] - 引导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并购力度 实现外延式发展 [3] 资本培育与风险管控 - 鼓励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 [3] - 精准识别披着"创新"外衣的公司 防止抢占真正创新公司资源 [3]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引导其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4]
5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31家院士工作站落地!泰安科技发展再提速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15:02
9月22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李卫国介绍第三届"百名 专家泰安行"暨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相关情况,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何青回答: 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系统开展科技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强化企业创新 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打造科技招才引智高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工 作,拉高标杆,勇挑大梁,努力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科技担当、作出科技贡献。一是科技 创新持续加力。山农大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重组省重点实验室15家,居全省第4 位;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数达到3家。泰山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存证平台"等16个模块上线运行。首科 医谷泰安智慧康养医学概念验证中心落地运营,形成概念验证成果29项。上半年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 授信12.74亿元,备案10.36亿元,居全省第8位,同比增长74%,已实现连续8年增长。二是科技成果不 断涌现。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立项51个项目,开发69个新产品,新建62条生产线。全市5项 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面向全省推广,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