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促消费路线明晰:政策重心转向服务消费和供给端
新浪财经· 2025-06-26 02:40
政策导向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举措,涵盖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需求、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等六方面 [1] - 政策着力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从刺激需求扩大到培育供给,"服务消费"被提及13次,"商品消费"仅提及2次 [1] - 政策首次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列为金融支持的三大重点领域 [1] 商品消费现状 - 2024年3月国务院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债支持额度从2023年的1500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3000亿元 [1] - 商品零售总额5月同比增长6.5%,增速较去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将逐步走弱,商品消费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2] 服务消费潜力 - 5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较去年12月下滑0.3个百分点 [1] - 中国服务消费占GDP比重较发展阶段预期低约4个百分点,2023年美国占比66%,日本、法国、英国近60%,德国50% [2] - 政策重心转向服务消费,但无需刻意追求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水平,强调普惠性 [2] 供给端培育 - 政策首次提出"促进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重视消费供给端建设 [2] - 预计政策将加大对消费企业融资支持(如上市、债券融资)和服务消费基础设施投入(文旅、医疗、充电设施等) [3] - 步行街改造、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商贸流通领域被明确列为重点 [3] 居民收入与消费信心 - 居民消费不振主因是宏观经济压力及收入预期谨慎,需改善就业和财政负担(生育、医疗、教育等) [4] - 政策提出支持就业增收,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 [4] -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4]
中证报:扩内需政策加码,夯实经济向好之基
快讯· 2025-06-25 22:15
扩内需政策效果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1] - 服务消费需求显著增长 [1] - 新型消费不断涌现 [1] 基建投资推进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发行使用 [1] - "两重"建设加快推进 [1] - 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 [1]
摩根大通:中国消费,从商品到体验
摩根· 2025-06-25 13: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重新开放后整体消费趋势低迷,但部分“新消费”股票表现出色,如动漫、漫画、游戏和小说(ACGN)相关股票,夏季可关注体验/学习相关消费股票 [1][5] - 中国可能面临制造业产能过剩压低商品价格的情况,年轻消费者更倾向小额消费,服务消费尤其是体验和学习相关消费具有结构性投资价值 [5] - 推荐八只优质消费服务股,涵盖数字娱乐、旅游、辅导和澳门博彩等领域,估值合理且营收增长可能超预期 [31][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消费股票表现 - 截至6月12日,2月11日报告中“新消费”股票平均加权指数上涨21%,跑赢MXCN指数(10%),其中ACGN股票表现最佳(+77%),如泡泡玛特(+155%)和Bloks(+94%),而海南旅游/购物(10%)、电动车(6%)和电影(2%)表现落后 [1] - 中国新消费领域的龙头股已从成长股转变为动量股,FTM P/E与全球老牌企业相当,但PEG仍有较大折扣,未来增长能力是估值和需求的关键 [5][8][9] 估值分析 - Pop Mart和Bloks的FTM P/E分别约为45x和35x,高于Sanrio的34x和Bandai Namco的24x;FTM PEG分别为0.7x和1.9x,低于Sanrio的3x [11][14][29] - Laopu Gold的FTM P/E约为32x,低于Hermes International的48x,高于Richemont的24x、LVMH的19x和CTF的17x;FTM PEG为0.4x,低于CTF的0.7x [14][22][29] - 中国已过激进渠道扩张阶段的消费股估值较低,如Luckin的FTM P/E约为25x,低于Starbucks的34x;Miniso的FTM P/E为13x,低于Pan Pacific Holding的26x [20][25][29] 推荐股票 - 推荐八只优质消费服务股,平均FTM PE为17x,LTM销售同比增长19%,包括腾讯、网易、携程、快手、腾讯音乐、哔哩哔哩、好未来和美高梅中国 [31][33] - 数字娱乐领域,监管环境改善、竞争格局良好和国际营收机会使JPM对中国数字娱乐行业持积极看法,新游戏推出和用户获取成本优化有望推动营收和盈利增长,短视频平台的在线营销业务发展也值得期待 [33][36] - 澳门博彩需求在2QTD表现强劲,4月和5月同比增长,GGR环比增长2 - 3%,打破历史季节性规律,预计2Q25E业绩将改善投资者信心,行业估值有提升空间,推荐美高梅中国和银河娱乐 [33][36] 服务消费趋势 - 交通与通信服务、教育文化与娱乐服务两大关键服务类别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15%/18%和8%/9%的同比增长,高于整体消费增速(2023年9%,2024年5%) [5][38][46] - 这种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有望持续,因为出口相关制造业产能过剩压低商品价格,且年轻消费者更青睐小额消费 [38][46] - 与美国相比,中国家庭商品消费占GDP的比重与美国相近(约21%),但服务消费占比差距较大(美国46%,中国18%),宏观复苏可能提高中国服务消费占比 [45]
宏观点评:消费政策的三个变化-20250625
财通证券· 2025-06-25 09:29
政策发布 - 6月24日央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3][10] 政策变化 - 从商品消费扩大到服务消费,过去政策集中商品消费,今年商品零售5月同比增6.5%,服务生产指数5月同比增速6.2%较去年12月下滑0.3个百分点,《意见》全文13次提“服务消费”仅2次提“商品消费”,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11][12][17] - 从刺激需求扩大到培育供给,政策将加大对消费企业融资支持和服务消费基础设施投入[19][20] - 支持优质消费企业上市或成扩大居民收入新方向,2019年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比重59.1%高于美国28.5个百分点,202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财产性收入仅增长2.9%远低于2015 - 2021年8.7%复合增速[24][26] 风险提示 - 居民预期不确定或影响消费政策效果[5][31] - 海外经济环境或影响政策节奏[5][31] - 资本市场扩大居民收入有不确定性[5][31]
刘世锦:中国弥补消费短板的重点是服务消费尤其发展型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6-25 02:59
宏观经济指标改善 - 2025年5月中国宏观经济多项指标持续改善 消费数据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 增速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3] - 前5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2% 较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 [3] 消费结构变化方向 - 中国消费发展重点转向服务消费 特别是教育 医疗 保障性住房 社会保障 养老等发展型消费 [1] -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较国际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 房地产基建增速下滑使消费短板凸显 [1] - 促消费需聚焦两大重点:提升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 发展以发展型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 [1] 政策支持与部署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十大重点工作之首 强调补上消费短板 [2]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系统部署增收减负 高质量供给 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 [2] - 政策组合包括"以旧换新" "6·18"促销 假日消费等 推动消费超预期增长 [3] 当前消费表现 - 5月消费增长大幅超预期 社零同比增速亮眼 呈现"环比放缓 同比稳健"态势 [2] - 服务消费增速持续加快 显示消费结构正在向服务领域转型 [3]
事关消费!央行等六部门发布
金融时报· 2025-06-24 11:48
提振消费政策方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首 [1]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共19条举措,涵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挖掘消费潜力等六个方面 [1] - 政策旨在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协调金融资源,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服务,推动高质量消费供给 [1] 消费市场潜力分析 - 中国经济加速向内需主导转型,服务消费占比18%显著低于发达国家40%水平,增长空间巨大 [2] - 商品消费在政策推动下已接近美国占GDP比重,服务消费如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领域成为重点挖掘方向 [2] - 新型消费需求(数字、绿色、健康消费)受政策支持,需开发匹配的金融产品 [3] 金融支持具体措施 - 信贷主渠道优化: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提升便利性 [4] - 多元化融资:支持服务消费企业发债,鼓励科创企业债券融资,金融机构可发行金融债券增强信贷能力 [4] - 供给侧工具:央行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投入 [3] 消费基础设施与配套 - 政策强调适老改造、体育设施、充电装备等基建领域的金融创新,合理设置贷款期限 [6] - 需改善县域物流配送和供应链效率滞后问题,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6] - 支付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权益保护三方面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 [6] 收入与保障体系联动 - 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新财富管理产品,支持居民增收 [5] - 优化养老、健康保险体系,培育消费需求,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5][6]
事关促消费,央行等六部门重磅发布19条支持举措
新浪财经· 2025-06-24 09:52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政策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具体举措,涵盖支持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需求、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等六方面 [1] - 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联动,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1]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提升 -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强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并简化流程 [2] -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融资服务机制完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提高财产性收入 [2] 金融机构服务与消费信贷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发放贷款,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2]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资金来源,推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等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3]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支持 - 服务消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重要抓手,政策支持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丰富小微企业信用类产品 [4] - 结合服务消费场景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新业态及商业设施改造提升的金融服务 [4]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为步行街改造、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4]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强化产品信息披露,规范营销宣传和销售行为 [5]
刘世锦:中国弥补消费短板的重点是服务消费尤其发展型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6-24 07:52
消费结构变化与趋势 -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较国际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过去被房地产和基建高增速掩盖 [3] - 当前消费不足的核心在于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不足,以及服务消费特别是发展型消费(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养老)的短板 [3] - 未来促消费两大重点:提升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和发展以发展型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 [3] 政策导向与部署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十大重点工作之首,强调补上消费短板使其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4]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系统部署增收减负、高质量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 [4] - 政策目标是通过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通过优化环境增强消费意愿 [4] 最新消费数据表现 - 2024年5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6_4%,增速环比加快1_3个百分点,大幅超预期 [5] - 前5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_2%,增速环比加快0_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商品零售增速 [5] - 消费增长动力来自"以旧换新"政策、6_18促销和假日消费的综合作用 [5] 宏观经济背景 - 2024年5月经济数据呈现"环比放缓、同比稳健"特征,外需和工业生产减速,地产销售投资降幅扩大 [4] - 消费成为当前经济数据中唯一超预期的亮点,社零同比增速显著 [4]
永赢基金:2025年即将过半,下半年权益市场如何展望
证券之星· 2025-06-24 07:25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转型 - 中美贸易关系呈现阶段性缓和但战略竞争持续 高科技领域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仍是美国政策重点 这种"双轨并行"政策将长期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 [1] - 中国加速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著 CIPS系统近3年业务笔数和金额复合增长率超30% 2024年末累计处理业务约600万亿元 [1] -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补贴1.75亿份 重点培育AI+ 银发和县域等新型消费业态 [1] - 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DeepSeek引领AI产业发展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 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突破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1] 全球宏观政策环境与货币政策 - 2025年下半年全球货币政策迎来转折 美联储预计启动降息周期 欧洲央行释放鸽派信号 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 [2] - 中国货币政策将兼顾内外均衡 与主要央行政策节奏形成策略性呼应 5月已实施年内首次全面降准和LPR下调 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仍有调整空间 [2][3] - 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筹备同等规模专项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等领域 [3] 财政政策与资本市场 - 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 将扩大专项债发行和投向 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重点支持土地储备 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 [3] - 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特征 指数中枢震荡是基准假设 上行受制于关税不确定性和盈利弹性不足 下行风险因政策托底而有限 [4] - 全A非金融盈利增速或将见底 但向上空间有限 市场对中美关税缓和已充分定价 风险偏好提升难度加大 [4] 结构性投资机会 - 泛科技领域受中美战略竞争驱动 关注国产算力 AI软硬件应用 人形机器人 半导体 军工等 [5] - 新消费崛起带来中期机会 聚焦体验式消费 AI+消费 服务消费等新型消费形式 [5] - 稳定红利资产在弱复苏和弱美元环境下具有确定性溢价 关注银行 电力 交运 运营商等 [5] - 中央加杠杆方向景气确定性高 包括电力(核电 风电 电网) 新疆煤化工 卫星互联网 低空经济等 [5] 经济发展前景 - 中国经济跨越最艰难调整期 高质量发展态势巩固 资本市场展现韧性和活力 [5][6] - 自主创新 消费升级 能源转型等优势领域提供确定性机遇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6]
经济日报金观平:相关监管规则还未能完全适配服务消费的发展
快讯· 2025-06-23 01:00
经济日报文章称,服务消费既是衡量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经济内在活力的关键窗口。现 行的消费权益保障制度更加注重商品消费,相关监管规则还未能完全适配服务消费的发展。监管主体分 散、服务标准缺失、取证技术滞后,服务消费权益保障力度不足已成为制约服务消费潜力释放的瓶颈。 构建"服务友好型"权益保障体系,需要充分考量服务消费特性,紧密跟踪新业态新趋势,提前预判可能 存在的消费风险,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放宽准入、减少限制、鼓励创新、优化监管,推动服务消费 向多样化、高品质、高标准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