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工业基因”嫁接“数智血脉”黄山以数智技改 锻造工业竞争新优势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5:12
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制造 - 黄山市屯溪区一家精密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工厂实现高精度直线导轨生产,AGV智能运输车与机械臂协同作业,产品精度达微米级 [1] - 公司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线,试错成本降低7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 [1] - 企业以MES系统为核心、5G专网为底座实施技改,2024年产值突破1亿元,预计2025年达1.5亿元,产品远销欧洲 [1] 技改成效与行业趋势 - 智能化技改推动企业产能产值翻番,装配精度和效率显著提升,环保水平改善,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用突出 [1] - 另一家光学模组及汽车照明企业投入1000万元建设智能车间,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和智能检测,月产值300万元,预计全年达4000万元 [2]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屯溪区出台《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新设备、新工艺,1-4月在地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1%,居黄山市前列 [2]
每日复盘:2025年6月10日创业板指跌逾1%,航运港口板块逆市大涨-20250610
国元证券· 2025-06-10 14:45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6月10日创业板指跌逾1%,上证指数跌0.44%,深证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1.17%[2][14] - 市场成交额14151.8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289.55亿元,全市场1284只个股上涨,4080只个股下跌[2][14]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上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0>金融>消费>周期>稳定>成长等,中证全指表现优于基金重仓[19]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普遍下跌,银行、医药、交通运输表现靠前,国防军工、计算机、综合金融靠后[19] 资金流表现 - 主力资金6月10日净流出570.28亿元,超大单净流出256.86亿元,大单净流出313.42亿元,中单净流入45.13亿元,小单净流入511.69亿元[3][23] - 南向资金6月10日净流入75.91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47.95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27.96亿港元[4][25] ETF资金流向表现 - 6月10日上证50、沪深3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6月9日资金主要流入上证50ETF,流入金额为14.87亿元[3][28] 全球市场表现 - 6月10日亚太主要股指涨跌不一,恒生指数跌0.08%,恒生科技指数跌0.76%,日经225指数持平,韩国综合指数涨0.56%,澳洲标普200指数涨0.84%[4][32] - 6月9日欧洲两大股指普遍下跌,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热门科技股中特斯拉涨4.55%,苹果跌1.21%等[4][32]
外交部: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世界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6-10 10:15
外资企业持续投资中国 - 外资企业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欧洲企业对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无人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合作意愿强烈[2] - 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企无撤离中国计划 外资企业加大本地化研发创新力度[2] - 前五个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企数量超7 3万家 为5年来同期最高水平[2] 中国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 - 中国高质量发展稳定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确定性吸引外资[2] -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澎湃动能 完备产供链体系 丰富人才资源 成熟创新生态构成独特优势[2] - 政策层面推进制度型开放 推出《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将高端制造 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2] 外资企业投资新趋势 - "在中国研发 向世界输出"模式成为热潮 形成市场 企业和资源要素的良性循环[2] - 外资企业加速投资新质生产力领域 深度嵌入中国创新链[2] - 中国持续创新突破及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巨大需求驱动外资布局[2] 中国发展定位 - 中国正从制造高地向创新引擎转型 发展始终为世界创造机遇[3] - 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外企提供更多政策红利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方共赢[3]
全球及中国自主旋转导向系统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
QYResearch· 2025-06-10 08:13
旋转导向系统(RSS)行业核心观点 - 旋转导向系统是石油钻井工程领域最重要的前沿装备之一,具有摩阻与扭阻小、钻速高、成本低、建井周期短等特点,是现代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1][6] - 全球自主旋转导向系统市场规模2024年达388.87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长至544.34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8% [5]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32.40百万美元,占全球8.33%,预计2031年达47.69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90% [5] - 技术呈现多元化趋势,推靠式系统占据主导地位,指向式系统快速崛起 [7] - 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将成为全球增长核心引擎 [6]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全球主要厂商包括Baker Hughes、Halliburton、Weatherford、NOV和SLB等,2024年TOP 3厂商份额超55% [5] - 国内企业如中海油服、中曼石油已占据服务市场主导地位 [7] - 国际巨头主导高端服务市场并控制设备端售卖权 [7] - 亚太地区市场地位凸显,除中国外,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将扮演重要角色 [5]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转型: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井眼轨迹实时预测与决策 [8] - 多学科融合:从机械式向电磁式、声波式发展,提高系统精度与稳定性 [9] - 完善推靠式和指向式系统,提升系统造斜率、稳定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6] - 开展导向技术、井下闭环控制、双向通讯技术等相关配套技术研究 [6] 应用领域拓展 - 非常规资源开发:深海油气、页岩气等场景需求激增 [10] - 跨界应用探索:延伸至海洋工程、隧道钻进等领域 [11] - 数字化转型:国际油气巨头公司正纷纷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12] 行业主要驱动因素 - 政策扶持:国家"863计划"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国产化进程加速 [13] - 能源安全需求: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政策鼓励勘探开发 [15] - 非常规油气开发:传统资源减少促使页岩气、煤层气等开发提速 [16] - 技术进步:传感器升级、材料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16] - 成本优化:供应链整合和规模化应用降低系统成本 [16] 产品分类与应用 - 产品类型主要分为推靠式和指向式 [20]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陆上项目和海上项目 [20] - 主要市场区域覆盖北美、欧洲、亚太、拉美及中东非洲地区 [20]
IPO周报 | Circle登陆纽交所成「稳定币第一股」;周六福通过港交所聆讯
IPO早知道· 2025-06-08 14:22
Circle Internet Group美股上市 - 公司于2025年6月5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CRCL",成为全球稳定币第一股[2] - IPO发行价从原定24-26美元区间上调至31美元,发行总数从2400万股提升至3400万股,筹集11亿美元,获得超过25倍超额认购[2] - 上市首日高开122%,盘中最高上涨235%,收盘报83.23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68.48%,市值达183.56亿美元[3] - 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发行锚定美元的USDC和锚定欧元的EUDC稳定币,USDC市场份额约2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触达全球超6亿用户,2024年总收入和储备收入16.76亿美元,净利润1.56亿美元[5] 周六福珠宝港股IPO - 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在港股上市,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7]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中国31个省份305个地级市设有4129家门店,海外4家加盟店[7] - 公司是中国珠宝市场前五大品牌之一,是从成立到达成4000家门店速度最快的珠宝品牌[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1.02亿元、51.50亿元和57.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5.8%,增速居全国性珠宝公司首位[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75亿元、6.60亿元和7.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0.8%[9] 51WORLD港股IPO进展 - 公司更新港交所招股书,继续推进上市进程,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11] - 公司专注于数字孪生行业,拥有51Aes、51Sim和51Earth三大核心业务平台[12] - 2023年数字孪生行业收入排名第一,是中国首家年收入超2.5亿港元的数字孪生公司[1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70亿元、2.56亿元和2.87亿元,毛利率从65.0%降至51.0%[14] - 2024年F轮融资后估值达44亿元人民币,光速光合、云九资本和商汤科技为主要机构投资者[14][15] 西普尼港股IPO进展 - 公司更新港交所招股书,推进上市进程[17] - 公司主营贵金属手表设计制造,拥有"HIPINE"和"金熊"两个自主品牌,产品SKU超10000个[17] - 按2023年GMV计算,HIPINE是国内最大金表品牌和足金手表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24.98%和35.83%[18]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24亿元、4.45亿元和4.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52亿元和0.49亿元[19] 维立志博港股IPO进展 - 公司更新港交所招股书,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或将成为国内TCE领域第一股[21][22] - 公司专注于肿瘤和自免疾病创新疗法开发,管线涵盖14款候选药物,其中6款进入临床阶段[23] - 核心产品LBL-024是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4-1BB靶向候选药物,已获突破性疗法认定[23] - 2024年与Aditum Bio就LBL-051达成合作,总价值高达6.14亿美元[24] - 2024年C+轮融资后估值为31.3亿元人民币[25]
机器人搬家展现城市更新商机
经济日报· 2025-06-07 21:55
城市更新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八大任务包括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1] - 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北京、天津等20个入围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 - 政策红利增强市场确定性,推动投资积极性,城市更新需从"财政输血"转向"市场造血"[1] 技术创新应用 - 上海"华严里"项目采用432个小型步履式移位机器人,以日均10米速度平移7500吨建筑群[1] - 施工团队定制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与履带—轮式复合驱动技术的小型挖土机器人,能在1.2米窄巷自主转向作业[2] - 机器人、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成为撬动存量土地价值与产业升级的杠杆[1] 商业模式重构 - 城市更新面临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难题,需用科技破解"保护与开发"、"公益与盈利"兼顾问题[3] - 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应用可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技术服务产业发展[3] - 海绵城市建设可推动绿色建材、环境治理等技术研发,培育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3] 市场发展前景 - 城市更新揭示万亿元级商业蓝海,形成"城市更新—技术迭代—跨区域跨行业复制"的商业闭环[1][2] - 科技创新赋予城市更新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重构,实现多赢局面[3] - 20个入围城市将拉开新一轮城市更新浪潮,各方将共享"空间价值再发现"盛宴[3]
流量测算、自动开门、智能调光……这个体育场馆咋这么先进?
新华社· 2025-06-07 03:09
智慧体育场馆技术应用 - 场馆部署1000个视频监控提供12万平方米场地的实时画面 并配备1141个传感器监测水电照明系统运行状态 [1] - 2931个消防设备在线联动 结合物联网 大数据与AI技术实现近5000个电子设备无感智能运行 [1] - 200多个门禁系统支持远程控制和自动开关模式切换 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1][6] 智能安防与应急管理 - 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传感器 动态推荐最近洗手间和安全通道 视频监控植入AI算法实现超限聚集和明火实时预警 [3][4] - 数字孪生中枢平台集成16套子系统 支持一键开启所有门禁 安全事故率降低60% [7][9][10] - 赛事结束后可远程设置门禁为常开模式 联动消防系统解锁逃生通道 实时监测异常行为 [7] 节能与运营优化 - 照明 排水 空调系统与数字孪生融合 实现场景化智能调控 单场活动综合能耗降低30% [12][13] - 线上平台精准控制水电用量 近期活动碳减排达1.26吨 运营成本显著下降 [12][13] - 开发线上小程序集成预定 导航 缴费功能 提升管理效能并减少盲区 [15][17] 行业发展趋势 - 公司从建设初期即规划以AI 物联网 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智慧化场馆架构 [10] - 行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智能化成为场馆可持续发展核心方向 [17]
研判2025!中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系统行业产业链、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市场规模激增,技术创新与政策扶持共筑高端制造新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7 02:10
行业概述 -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程设计、分析和优化,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工程问题,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2] - CAE系统分为通用CAE和专用CAE两大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70-1980年萌芽期:国内首款有限元分析软件JIGFEX和HAJIF系列程序诞生,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建筑等领域,技术以有限元分析为主,功能单一 [4] - 1980-1990年技术积累期:北京大学SAP84、大连理工大学JIFEX等软件推出,形成早期本土CAE软件生态,软件功能逐步丰富但应用场景仍以科研为主 [4] - 1990-2005年调整期:国外CAE巨头(如ANSYS、ABAQUS)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商业化进程受阻,部分转向代理或定制化服务 [5] - 2006年至今国产化突破期:国家政策支持(如"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本土企业在有限元分析、多物理场耦合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市场需求激增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软件求解器、基础软件、硬件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存储器) [8] - 中游为CAE系统研发环节 [8]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工程机械、新能源等行业 [8]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CAE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为37.8亿元,同比增长25.17% [14] - 国产CAE软件在流体仿真、多物理场耦合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如索辰科技收购欧洲WIPL-D电磁仿真技术,安世亚太推出超大规模并行计算仿真平台 [14] - AI与CAE深度融合:华为云智能优化算法使设计迭代周期缩短50%,特斯拉通过AI减少实车测试次数40% [14] - 2024年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为3332亿元,同比增长17.99% [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国际巨头(如安西斯、达索、西门子)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如索辰科技、英特仿真、上海东峻等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打破垄断 [16] - 索辰科技:覆盖流体、结构、电磁等多学科领域,产品精度与算力优势显著,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21.73% [17] - 中望软件:CAE软件营业收入973.84亿元,同比增长36.23%,推出全波三维电磁仿真软件ZWSim-BM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与智能化升级:AI、云计算、大数据与CAE深度融合,推动仿真技术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1] - 市场需求驱动应用场景深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推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突破 [22] - 国产化替代与生态重构:政策扶持下国产CAE软件加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构建"算法-数据-场景"闭环 [24]
2025汉诺威十大工业物联技术风向:生成式AI全面融入,代理型AI初露头角
36氪· 2025-06-06 11:49
工业物联网技术趋势 - 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未带来突破性技术,但展示了人工智能引领的变革,贯穿制造生命周期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推动人工智能采用率提高,代理型人工智能(Agentic AI)被视为产业下一个重大事件 [1] - 工业边缘计算从独立硬件演变为集成化AI软件技术栈,具备更强本地处理能力 [10]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 - GenAI已全面融入工业软件,成为各大厂商产品组合的常见功能,主要用于聊天机器人和助手类工具 [3] - 西门子展示约20款工业助手(Copilot),覆盖制造生命周期各阶段,并与微软开发工业基础模型(IFM) [4] - ABB展示Genix Copilot,具备自然语言诊断和车间辅助功能,嵌入资产性能管理平台 [4] 代理型人工智能(Agentic AI) - Agentic AI处于早期阶段,多数演示停留在简单自动化,缺乏实际应用验证 [7] - Tridiagonal与AWS展示面向工业维护的代理式AI框架,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 [8] - 西门子推出工业AI智能体,预计提升50%生产效率,并计划创建AI代理市场 [9] 边缘计算与视觉语言模型(VLM) - 博世力士乐展示ctrlX AUTOMATION平台,支持边缘侧部署AI模型 [10] - 戴尔、英伟达与SoftServe展示边缘侧VLM应用,实现本地实时推理计算 [11] DataOps平台 - DataOps平台成为工业AI关键支撑工具,功能扩展至数据治理和实时数据处理 [14] - Litmus Automation展示边缘侧AI模型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14] - Crosser展示流数据分析与集成平台,支持低延迟AI驱动工作流 [14] 数字线程与设计工程 - 西门子推出下一代数字主线解决方案DxC,支持LLM能力,降低人工录入成本 [16] - Autodesk展示Project Bernini,通过多模态设计重塑早期设计流程 [17] 预测性维护(PdM) - PdM系统日趋传感器化,竞争焦点转向传感器质量和系统兼容性 [18] - Fermai展示Doctor 4.0平台,集成传感器数据与Modbus实时控制 [18] - StrainLabs展示蓝牙螺栓传感器,监测预紧力和温度 [19] 5G专网 - 5G专网需求增长,但整合难度和法规问题制约普及速度 [21] - 诺基亚展示融合AI、边缘计算与5G专网的实时工业安全解决方案 [22] 可持续解决方案 - AI提升碳排放可视化与合规效率,优化能源使用 [23] - Avanade推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Agent,智能化合规申报 [23] 认知能力赋能机器人 - Neura Robotics为MAiRA机器人增加语音指令功能,提升操作效率 [24] 数字孪生 - 数字孪生转型为AI驱动的优化工具,应用于运营辅助和员工培训 [25] - 西门子将数字孪生用于实时优化与机器人训练,提升产线改造效率 [25]
北京数字孪生巨头51WORLD,能否港交所成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05 13:52
公司概况 - 北京数字孪生科技公司五一视界(51WORLD)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1000万元 [1] - 专注于3D图形、模拟仿真、人工智能(AI)三大技术领域 [1] - 创始人李熠(39岁),重庆大学工程造价本科,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职当代置业集团,2014年创立公司前身当家移动 [3] 行业地位 - 数字孪生行业首个提出并实践地球克隆计划的公司 [1] - 2023年数字孪生行业收入排名第一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市场融资金额位居榜首 [1] - 首家年收入达2.50亿港元(约2.29亿元)的数字孪生企业 [3] - 唯一提供全面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企业 [3] - AI训练与验证解决方案领域2023年收入领先,唯一提供全端数字孪生AI训练及定制平台的提供商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1.70亿元、2.56亿元、2.87亿元 [3] - 2022-2024年净亏损:1.90亿元、0.87亿元、0.82亿元 [3] - 毛利率从2022年65.0%降至2024年51.1%,主要因收入架构变化 [3] 技术架构 - 数字孪生架构涵盖数据底座层、核心技术层、软件平台层、行业应用层 [4] - 核心技术层包括3D图形、模拟仿真、人工智能 [4] - 案例:与中科大脑及百度合作的海淀城市大脑项目,整合17万幢建筑数据,实现海淀区中精度覆盖及中关村西区3平方公里高精度覆盖 [4] 客户与供应商 - 客户覆盖城市、水利、能源、汽车、交通、机器人等多领域 [4] - 供应商包括硬件和软件供应商,部分客户与供应商重叠 [4] 投资与股东 - 获LS 51World、Sky9 51World、商汤科技等投资 [4] - 商汤科技持股2.3% [4] - 曾寻求上交所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最终选择港交所 [4] 发展愿景 - 目标创造"数字孪生地球",分五个阶段推进 [5] - 已进入第四阶段,实现地球实时生成及渲染技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