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全新小鹏P7亮相:全系搭载三颗图灵AI芯片,最高续航820km,本月将正式上市
新浪科技· 2025-08-06 12:45
新浪科技讯 8月6日晚间消息,在今日的全新小鹏P7中国首秀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 发表演讲。 外观方面,全新小鹏P7采用超跑级车身比例,宽高比1.40、长高比3.57、轮高比0.52。车高1407mm,满 载电池离地间隙达142mm,车身宽度1970mm,实现0.201Cd超低风阻系数;全新小鹏P7带来六款外观 色彩:律动黄、星暮紫、星芒蓝、星瀚绿、新月银、微星灰,以及三款内饰色:深空灰、气宇灰、星球 紫。 座舱方面,全新小鹏P7采用365mm小盘径运动方向盘,配备追光全景抬头显示,三轴灵动屏,沉浸式 运动仪表,以及Touch Pad智能触控;前排一体式运动座椅以及舒适后排,三层镀银天幕,1.84m²天幕 面积,紫外线隔绝率99.99%;9英寸流媒体后视镜+8英寸后排娱乐屏,首发360°全方位车外语音。 性能方面,全新小鹏P7具备3秒级零百加速,230km/h最高时速;中置电驱架构构型,转向灵活不甩 尾,紧急避险不失控;全铝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悬架结构+双腔空气悬架,兼顾稳定支撑与舒适体验。 责任编辑:何俊熹 另外,全新小鹏P7续航最高达820km,全系标配全域800V高压架构平台、5C超充AI ...
上海又要冲出一个百亿IPO
投中网· 2025-08-05 06:37
中国GPU产业现状 - 国内GPU赛道呈现百舸争流之势,多家企业启动上市计划,包括瀚博半导体、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 [3] - 摩尔线程以80亿元募资额创下年内科创板最大IPO纪录,沐曦股份拟募资39.04亿元 [3] - 当前GPU IPO潮由技术成熟(7nm制程)、资本理性(聚焦头部)与生态觉醒(开源框架)三重驱动 [3] 瀚博半导体概况 - 成立六年的国内头部GPU厂商,6轮融资后估值达105亿元,跻身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4] - 背后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快手、联发科等产业巨头,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国有资金,以及红点创投等顶级风投 [4] - 计划2026年上半年登陆科创板 [4] 创始团队与技术路径 - 由两位前AMD核心技术领袖钱军与张磊创立,团队规模达500人 [6][7] - 钱军拥有近30年高端芯片设计经验,曾带领团队完成业界首颗7nm GPU量产 [8] - 采用差异化技术路径,基于领域专用架构(DSA)研发云端AI推理芯片,性能可达GPU的3-5倍 [8]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20年完成首颗半定制7nm芯片流片,2021年发布首款服务器级AI推理芯片SV102,2023年第二代全功能GPU芯片SG100量产 [9] - 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云游戏)、工业仿真、数字孪生等高增长细分市场 [9] - 产品线涵盖图形渲染GPU、数据中心AI GPU及边缘侧AI推理GPU [9] 行业财务现状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08.44%,沐曦同期复合增长率4309% [11] - 2024年四家国产GPU公司营收最高达14亿元,最低2-3亿元,均未盈利 [11] - 摩尔线程和沐曦2024年净亏损均超14亿元,研发投入分别超13亿元和9亿元 [11] 融资与竞争格局 - 瀚博半导体6轮融资累计超25亿元,估值105亿元 [15][16] - 行业竞争激烈,已有企业出现裁员和融资困难情况 [12] - GPU企业快速IPO成为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FA费用高昂 [13][17] 市场机遇 - 中国AI芯片市场2029年将达1.34万亿元,GPU占比升至77.3% [18] - 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940-950亿美元,年增长约30% [18] - 美国调整AI芯片出口规则,为国产厂商创造战略机遇 [18]
怎么看华为超节点和国产卡26年的竞争格局
2025-08-05 03:2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国产AI芯片、算力卡市场及GPGPU架构发展[1][3][7] - 主要公司包括华为、海光、寒武纪、摩尔、沐曦、燧原、昆仑芯等[1][4][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华为384超节点的优势与定位** - 采用光模块互联技术,速度显著提升,推理场景性价比高且落地确定性高[1][2] - 支持SP8格式,性能优于未配备SP8的国产卡,兼具训练能力[2][9] - 通过铜线连接和光模块实现高速传输,应对英伟达Nvlink瓶颈[8][9] **国产AI芯片技术进步与竞争格局** - 摩尔S5,000支持SP8和互联,沐曦C600支持FP8并采用先进工艺,性能接近国际水平[4] - 华为升腾转向GPGPU架构降低互联风险,燧原增加核心数量并向GPU靠拢[7] - 2026年新一代产品将提升性能,竞争格局复杂化但整体稳定[1][4][10] **超级点方案的应用** - 海光静默式液冷方案支持660张卡,总功耗750千瓦,突破单服务器限制[5][6] - 华为384超节点和海光700张卡集群成为推理市场重要形式[9][12] **市场需求与采购趋势** - 推理需求增长(多模态时代推动),国产算力卡占比提升[3][10][12] - 大型互联网公司(如字节跳动、阿里、腾讯)测试国产卡,需求集中在SP8、互联和产能[4][10] - 长尾客户(运营商、金融、央企等)需求旺盛,中国市场供不应求[3][16] 其他重要内容 **GPGPU架构发展趋势** - 国内厂商技术方案融合,华为升腾转向GPGPU,燧原缩小核心尺寸[7] - 2026年估值修复预期(寒武纪、海光),英伟达2023年估值中枢45倍,2024年40倍[7] **市场数据与收入** - 可灵2025年AI应用收入预计2亿美元(约15亿人民币),其他公司达数千万至数亿[10] - 国产算力卡2026年估值受关注,预计快速增长[13] **展会动态** - 摩尔、燧原等新产品支持互联和FP8,送测互联网公司或供货非互联网客户[14] **中美需求差异** - 美国需求集中于头部客户(90%),中国长尾客户(运营商、金融等)占比高[16]
天风国际:AMD(AMD.US)涨价却帮助英伟达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3:01
AMD AI芯片调价及市场反应 - AMD考虑将Instinct MI350系列AI芯片平均售价从1.5万美元上调至2.5万美元,涨幅高达70% [1] - 调价消息公布后AMD股价周一收涨4.32%,续创历史新高 [1] - 市场对调价反应积极,主要关注利好因素而忽略潜在利空 [1] 供应链多元化战略 - 从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新工厂采购的芯片成本比台湾生产的高5%至20% [3] - 亚利桑那州工厂芯片良率已与台湾工厂相当 [3] - 预计年底前获得首批美国制造芯片,可规避半导体进口关税影响 [3] 财务预测与市场前景 - 汇丰银行预计AMD 2026年AI芯片收入将达到151亿美元,较此前96亿美元预测大幅增长 [6] - 预测反映AI计算需求强劲增长及AMD市场份额扩大趋势 [6] - MI350系列产品契合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需求 [6] 技术规格与竞争格局 - Instinct MI350X和MI355X配备288GB HBM3E内存,带宽8TB/s [9] - MI355X峰值计算性能达20PF(FP8/FP6/FP4),功耗高达1400W [9] - 行业仍以CoWoS路线为主,因CoWoP方案存在成本控制和良率挑战 [8][9] - 国内PCB厂商短期内难以通过CoWoP方案实现弯道超车 [9] 行业技术路线分析 - CoWoS路线优势在于成本效益,尽管ABF载板产能紧张 [8] - 直接芯片集成PCB方案面临热膨胀系数匹配和良率控制难题 [8] - 系统级故障成本较高制约了替代技术路线发展 [8]
电子行业周报:国常会《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通过,国产AI算力建设迈入新台阶-20250804
华鑫证券· 2025-08-04 09:16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2] - 电子行业近1月、3月、12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分别为5.5%、11.7%、41.1% [3]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人工智能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5] - 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算力芯片安全漏洞问题进行说明 [6] - 燧原科技发布L600芯片,存储容量144GB,带宽3.6TB/s,已建成万卡推理集群 [8] - 沐曦发布曦云C600芯片,采用HBM3e显存,累计销量超2.5万颗 [8] - 华为展出昇腾384超节点,实现384个NPU大带宽互联 [8] 技术突破与供应链 - 英诺赛科成为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唯一中国供应商,能效提升5%,铜缆用量减少45% [10][12] - 英伟达可能在2026年Rubin平台采用CoWoP封装技术,推动PCB向"封装载体"演进 [15] - 燧原科技S60芯片已出货7万颗,覆盖国内五大智算集群 [8] 海外云服务巨头动态 - Meta Q2营收475.2亿美元(同比+22%),资本开支上调至660-720亿美元 [14] - Microsoft Azure年度营收突破750亿美元(同比+39%) [14] - Google Q2营收964亿美元(同比+14%),云业务收入136亿美元(同比+32%) [14] - 亚马逊AWS营收309亿美元(同比+17.5%),年化资本支出超1180亿美元 [14] 市场表现与估值 - 电子行业周涨0.28%,市盈率56.09,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三 [4] - 细分板块中印制电路板周涨9.65%表现最佳 [4] - 模拟芯片设计、LED、数字芯片设计板块估值居前 [4] 重点公司推荐 - 半导体制造:中芯国际(PE 133.77)、华虹半导体(PE 145.55) [9][17] - AI芯片:寒武纪(2025E EPS 3.87) [9][17] - 先进封装:通富微电(PE 32.69)、甬矽电子(PE 60.86) [9][17] - PCB:胜宏科技(2025E EPS 5.44)、鹏鼎控股(PE 23.84) [15][17]
晶晨股份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642.31万元,居两市第454位
搜狐财经· 2025-08-03 23:37
公司上周累计获融资净买入额1642.31万元 居两市第454位 融资买入额3.19亿元 融资偿还额3.03亿元 [1] 公司近5日主力资金流出1.27亿元 区间跌幅5.48% [1] 公司近10日主力资金流出2.66亿元 区间跌幅6.11% [1] 公司业务与投资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半导体 上海板块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基金重仓 AI芯片 科创板做市股 半导体概念 超清视频 国产芯片 人工智能 [1] 公司成立于2003年 位于上海市 从事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公司注册资本41832.6368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6352万人民币 [1]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JOHN ZHONG [1] 公司资产与知识产权 公司对外投资10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6次 [1]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24条 专利信息348条 行政许可16个 [1]
德福科技吞下欧洲“技术吞金兽”!帮主郑重:1.74亿欧元买的是鲤鱼跃龙门门票?
搜狐财经· 2025-08-03 19:15
技术壁垒与市场格局 - 德福科技以1.74亿欧元收购卢森堡铜箔,获得HVLP铜箔(表面糙度<0.5微米)和DTH载体铜箔两项核心技术,打破日本三井30年垄断格局 [3] - 卢森堡铜箔拥有全球唯二的非日系量产能力,直接切入AI芯片供应链(英伟达GPU、苹果服务器等关键应用) [3] - 日本三井当前占据全球可剥离铜箔60%市场份额,可能加速研发HVLP6技术进行反制 [7] 盈利能力与成本优化 - 卢森堡铜箔加工费达120元/公斤,是德福现有产品(60元/公斤)的2倍,毛利率有望提升至50% [4] - 德福计划将中国低电价优势(成本占比15%)导入欧洲工厂(电价占比30%),预计降低20%生产成本 [4] - 2026年高端铜箔销量目标4.5万吨,单吨净利3万元,新增净利润13.5亿元(较2025年预估翻倍) [10] 客户资源与供应链整合 - 卢森堡铜箔客户包括韩国斗山、美国罗杰斯、日本松下等覆铜板巨头,并为两家AI芯片厂商独家供货 [5] - 收购使德福直接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体系,若CoWoP技术路线获官方确认将触发加仓信号 [8] 交易风险与执行挑战 - 卢森堡铜箔2023年亏损37万欧元,2024年一季度盈利167万欧元,协议包含"补充尽调"条款允许价格调整 [6] - 交易需通过中欧监管审批,参考光伏行业案例,欧盟反垄断审查可能耗时半年 [6] 估值与战略前景 - 高端电子铜箔估值可达30倍PE(锂电铜箔仅20倍),汇率波动(欧元贬值5%)可节省8000万元成本 [10] - 长期押注CoWoP封装技术渗透率,若2027年达30%且德福占40%份额,市值或增长200亿元 [10] 资本动向与市场信号 - 产业资本LG化学入股成本16.76元,当前浮盈2.7亿元;赣锋锂业投资1.25亿元已获利3.3亿元 [11]
我国成功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Arm CEO:公司正在自研芯片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01 03:24
国际空间站运行计划 -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表示国际空间站将至少运行到2028年 甚至可能延长至2030年 [1] - 空间站脱轨坠落计划草案已完成 专业人员评估整个过程需耗时约2 5年 [1] 联发科芯片进展 - 联发科执行长指出首批2nm芯片将于9月试产 公司持续深化AI芯片战略 [2] - 联发科预期第三季营收环比下降 合并营收区间为1301亿至1400亿新台币 部分需求已提前在上半年反应 [2] 中国航天发射动态 - 中国成功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 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和防灾减灾领域 [3] - 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29次飞行 [3] Arm公司战略调整 - Arm公司公布低于市场预期的下一财季预测 部分原因是公司将利润投资于自研芯片 [4] - Arm CEO表示公司正在开发自有芯片 标志着其芯片IP授权模式的重大转变 [4] - 该消息导致Arm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8 65% [4] 智能制造产业资讯服务 - 提供精选行业新闻的智能制造产业日报订阅服务 [2] - 会员服务可解锁人形机器人 商业航天 AGI等热门赛道的行业图谱和报告 [4]
芯片业务“生死存亡”,三星能否抓住特斯拉这根“救命稻草”?
华尔街见闻· 2025-07-31 06:25
三星电子芯片业务现状 - 公司芯片代工业务市场份额从全球领先跌至2023年Q1的7.7%,远低于台积电的67.6% [1] - 2023年Q2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5%至4.7万亿韩元,为六个季度最低水平,芯片部门盈利仅4000亿韩元(去年同期6.5万亿韩元) [2] - 存储芯片业务因出口限制导致库存减记,HBM芯片开发落后于SK海力士等竞争对手 [2] 特斯拉合约的战略意义 - 与特斯拉签订为期八年、价值165亿美元的AI6芯片代工协议,用于特斯拉视频AI模型训练 [1][4] - 合约将提升三星德州泰勒工厂利用率,帮助稳定运营美国新工厂 [4] - 分析师认为特斯拉作为挑剔客户的选择将增强其他科技公司对三星技术的信心 [1][4] 代工业务面临的挑战 - 2010年代因生产问题失去苹果订单后,长期缺乏大客户导致美国泰勒工厂投产推迟 [2][4] - 低良率导致成本上升,形成"缺乏大订单→低良率→高成本"的恶性循环 [3] - 麦格理警告泰勒工厂可能成为"搁浅资产",与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已获苹果/英伟达订单)形成对比 [3][2] 执行风险与行业观点 - 专家指出八年合约期给予特斯拉多次退出机会,若三星执行失败将面临协议终止风险 [4] - 行业质疑合约盈利能力,认为三星处于"背水一战"状态,协议条件可能不利 [4] - 若特斯拉坚持美国本土生产,三星可能因台积电产能不足而被动受益 [4]
Wall Street predicts Nvidia and AMD price for next 12 months
Finbold· 2025-07-30 14:55
政策变化与市场反应 - 美国放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 允许Nvidia和AMD恢复向中国销售AI芯片[1] - Nvidia可恢复销售H20 GPU AMD将重启MI308 AI芯片出货[2] - 政策转向使两家公司重获重要中国市场 提振投资者乐观情绪[2] Nvidia(NVDA)市场表现与分析师观点 - 股价创历史新高至17744美元 年内涨幅2829% 过去一个月涨幅1231%[3] - 华尔街38位分析师给予"强力买入"评级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170美元上调至200美元[3][5] - 12个月平均目标价18491美元(潜在涨幅462%) 最高看涨至250美元(超40%涨幅)[6] - 分析师评级分布:34买入 3持有 1卖出[6] AMD市场表现与分析师观点 - 股价达12个月高点17684美元 年内涨幅4660% 过去一个月涨幅2462%[7] - 华尔街36位分析师给予"适度买入"评级 平均目标价14865美元(较现价有1440%下行空间)[7][9] - 最高目标价210美元 最低110美元 评级分布:26买入 10持有 0卖出[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Nvidia Blackwell架构持续供不应求 交付量无法满足代币增长需求[5] - 摩根士丹利将Nvidia列为半导体板块"首选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