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定义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从软件定义到AI定义,Arm如何加速汽车芯片商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4: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骆轶琪 进入AI时代,汽车芯片设计过程中正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功能实现与快速上市间达到平衡,正成为关键。 近日,Arm宣布推出Arm Zena计算子系统 (Compute Subsystems, CSS)。据称,作为标准化且预先集成的计算平台,其能够最多帮 助整车厂缩短12个月的开发周期。 受访时,Arm汽车事业部产品和解决方案副总裁Suraj Gajendr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目前已经进入"AI定义汽车"时 代,这意味着汽车对算力的需求正在大幅增长,因此Arm将从硬件技术底座到软件工具等多维度进行应对。 他还透露,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包括车厂和芯片设计商在内超过10家合作伙伴,一部分取得了Zena CSS的技术授权,另一部分 则正与Arm在深度合作接洽阶段。 AI定义汽车 当前仍处在AI大模型发展早期,这意味着将相关技术落地产业应用将存在功能持续累加的过程。例如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演进 过程中,今年被认为是VLA(视觉语言动作)"上车"元年,这背后考验着从芯片厂商到整车厂商的协同应对。 Suraj Gajendra指出,以往仅部署在高端车型的功能,例如实时驾驶员监控、预测性维 ...
环球时报:中国汽车的第二个“弯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2 03:53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 上世纪90年代上海首辆桑塔纳轿车投产 代表中德合资和市场换技术策略[1] - 合资品牌主导市场但外方严格控制技术研发 国产化率最高仅60%最低13%远低于预期[1] - 跨国车企向中国市场倾销过时车型 导致技术被控制市场被瓜分利润被分走[1] 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产业变革 - 中国新能源汽车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 以科技体验和性价比打破品牌认知惯性快速抢占市场[1] - 国外品牌受制于燃油车包袱和转型迟缓 中国借助产业革命窗口期实现弯道超车[1]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1] 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新竞争焦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装车率达67.8% 智能化成为产业核心驱动力[4] - 行业面临EB级数据管理 百Eflops算力需求 百亿公里级测试场景等技术挑战[4] - 海外市场将智能辅助驾驶视为制高点 美国通过《自动驾驶法案》欧盟强制标配L2功能日本加速L3/L4商业化[4][5] 云计算在智能驾驶中的关键作用 - 汽车产业竞争维度转向数据驱动 云端算力成为仅次于大模型的重要增长点[7] - 智能网联汽车销量预计达500万辆 数据量从PB级增长到EB级 模型参数从十亿级演变到千亿级[7][8] - 车端算力难以满足需求 云端算力具备无限扩展性和迭代灵活性 可实现软件定义汽车[8] 华为云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实践 - 华为云服务超100万辆智能辅助驾驶车辆和500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 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汽车云市场份额第一[11] - 华为云CloudMatrix384算力性能达英伟达H20三倍 在E2E和VLA模型上超越H100[11] - 建成贵安 乌兰察布 芜湖三大汽车专区 实现毫秒级服务 车云时延降低60%可用性达99.999%[12][14] 产业合作与未来展望 - 引望使用华为云算力支持100万辆车 难例泊车成功率提升15%[9] - 长安汽车与华为云合作开展VLA和端到端模型适配 成为首个应用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车企[14] - 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追随转向自主创新引领 正在攻克技术壁垒实现系统性超越[10][14]
赛力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03%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03:4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4.02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1] - 第二季度销量相比第一季度有较大幅度增长 [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4.9% [1] 经营策略 - 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 [1] - 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导向 [1] - 丰富产品布局 [1] 盈利能力 - 上半年相比同期毛利率增加 [1] - 盈利能力增强 [1] - 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1] 产品动态 - 2025年第二季度新产品上市 [1]
赛力斯上半年净利润29.41亿元增超八成 产品矩阵折射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全维度进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02:0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2] - 研发投入51.98亿元,同比增长154.9%,研发人员6,984人,同比增长26.6%,占总人数比例36% [2][6] 销售表现 - 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2,108辆 [2] - 问界全系累计交付超75万辆,其中M9累计交付超22万辆,M8累计交付突破7万辆 [4] - M9稳居50万级豪华车市场销冠,M8上市4个月蝉联40万级销量冠军 [4] 产品与技术 - 问界系列新品迭代升级,包括M5 Ultra、M9 2025款、M8及M8纯电版 [4][6] - 首创AI质量赋能体系,实现车身连接强度和关键装配质量100%在线监测 [6] - 构建智能安全体系,涵盖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领域 [6] - 落地魔方技术平台、超级增程、超级工厂及零碳智慧物流港 [8] 市场地位与荣誉 - 位列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第169位(上升235位) [9] - 品牌价值1755.23亿元,居《TopBrand 2025中国品牌500强》第92位 [9] - 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9位(上升174位) [9] - 问界品牌获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名,M9获新能源车型NPS总榜第一名(85.2分) [4] 资本市场反馈 - 近40家券商机构给予买入评级 [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上证50ETF、沪深300ETF等机构持股数量增加 [9]
成都车展定调智驾战局 车企携新技术竞逐西南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2:37
行业背景与市场数据 - 2025年1月-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23.2万辆和822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45% [4] - 2025年1-6月四川省汽车销量54.4万辆 其中成都销量30万辆占全省55% [4] - 2024年成都汽车产量75.4万辆 产值1480亿元 机动车上牌量70万辆(燃油车38.5万/新能源车31.5万) [8] - 成都累计开放680公里智能网联测试道路 发放56张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牌照(含25张远程驾驶牌照) [9] 技术发展现状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50% 位居全球第一 [3] - 华为AD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半年里程达16.7亿公里 累计避免潜在碰撞超215万次 [4]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钠离子电池 支持-40℃低温启动 [7] - 小鹏AI机器人Iron实现车内外设备控制及行李搬运等服务 [7] 车企动态与产品发布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台 预计10月达百万台交付 [4] - 华为与上汽合作车型尚界H5开启预售 起售价16.98万元 [4] - 岚图追光L首发亮相 2026款梦想家配备华为乾崑ADS 4系统 [4] - 奇瑞星途品牌发布星纪元E05 首搭地平线征程6P辅助驾驶方案 [4] - 比亚迪展示"天神之眼"系统动态演示及"兆瓦闪充"技术 [5] - 吉利汽车推出Flyme Auto2座舱系统 搭载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 [6]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成都聚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等整车企业及超千家零部件企业 [8] - 成都2020年起出台3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文件 推动从测试到运营的系统性拓展 [8] - 相关部门正制定《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办法》及低速无人车管理细则 [9]
ST深耕中国四十年再出发: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沪上启新篇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公司本地化战略 - 公司推进"在中国 为中国"本地化战略 围绕中国设计 中国创新 中国制造三条主线展开[7] - 中国设计指组建本地研发团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 中国创新指建立7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封测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指实现碳化硅和STM32微控制器等关键产品完全本地化供应链[7] - 公司已构建近5000名员工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建联合实验室 形成技术-产品-制造-服务完整闭环[9] 汽车半导体行业趋势 - 汽车半导体含量从十几年前300-400美元跃升至目前超1000美元[14] - 汽车市场围绕更安全 更环保 更智联三大方向演进 ADAS辅助驾驶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车联网和智能座舱成为竞争焦点[18] - 汽车厂商成为生态圈核心 半导体企业与整车厂 一级供应商深度协同定义产品创新方向[18] 技术布局与产品优势 - 公司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管理 功率转换器 车辆控制单元 热管理 电驱逆变器和多合一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具备可扩展 创新功能 降低成本 优化体积等优势[22] - Stellar系列MCU基于28纳米ARM架构开发 采用PCM工艺使存储密度比上一代高一倍 支持环网架构并集成网络Switch 具备先进边缘AI能力[29] - STi2Fuse电子保险丝替代传统熔断保险丝 配电箱比机械保险丝减重25% 具备先进诊断功能 在故障时能在小于100微秒内快速切断[28][33] 本地化制造进展 - 与三安光电在重庆成立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制造工厂 成为率先实现完整本地化部署的国际半导体公司[12] - 委托华虹宏力代工40纳米节点STM32微控制器 实现STM32供应链完全本地化 成为唯一提供双供应链模式的MCU大厂[12] - 投资扩建深圳后端封测厂 该工厂贡献公司超过50%的后端产能[12] 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 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配备全套设备和实验能力 覆盖系统方案开发与芯片验证[35] - 自2019年以来已推出34套电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包括OBC VCU 充电机 智能钥匙等[37] - 为中国市场定制化开发芯片 包括电动化领域BMS的AFE芯片(已开发四代) 自动驾驶电源系列芯片和汽车MCU芯片[37]
HORIZONROBOT-W(09660)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7 12: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5.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7.6% [21] - 汽车解决方案收入7.7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0% [21] - IP授权和服务收入7.3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9% [21][22] - 整体毛利率65.4% 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13][22] - 研发费用2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2% [23] - 行政费用3.07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3% [24] - 销售及营销费用2.721亿元人民币 [24] - 运营亏损16亿元人民币 [24] - 调整后运营亏损11亿元人民币 [14][24] - 净亏损52亿元人民币 去年同期为51亿元人民币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级处理硬件出货量约200万单位 同比增长超一倍 [10] - 中高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硬件出货量约100万单位 占总出货量50% 同比增长六倍 [10] - 中高端解决方案贡献汽车产品收入超80% [15] - Journey系列处理硬件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单位 成为国内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 [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份额超63% [5] - 国内品牌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从2024年51%升至2025年59% [6] - ADAS基础辅助驾驶市场份额45.8% [9] - 国内品牌智能辅助驾驶计算解决方案整体市场份额32.4% [9] - 获得两个日本汽车制造商国际项目提名 全生命周期出货量预计超605万辆 [11] - 在中国市场获得近400个新车型提名 其中超100个车型配备中高端智能驾驶功能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推出下一代Journey 6系列产品 成为全球唯一完成高、中、低端全产品组合的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 [10][11] - J6B处理硬件成功上市 性能提升超两倍 系统成本、功耗和尺寸显著优化 [11] - 开发全场景城市辅助驾驶解决方案Horizon SuperDrive(HSD) 预计将成为未来机器人出租车技术基础 [14][18] - 与超过30家汽车制造商和合作伙伴授权算法软件和工具 [16] - 与国际一级供应商博世、大陆和日本电装合作 拓展全球市场 [51][5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智能驾驶市场向高端化发展 配备中高端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从去年底20%升至32% [7] - 用户体验提升、监管框架趋严和技术普及将推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向高端发展 [7] - 预计城市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价格区间将进一步下探至15万元人民币细分市场 [17] - 未来三到五年内机器人出租车安装HSD总量可能达数千万辆 [59] - 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对云端服务需求稳步增长 [13] 其他重要信息 - HSD将于年底在奇瑞XSeed E05上首次亮相并开始量产交付 [18] - 已获得日本最大汽车集团包括九家合资企业和30个车型的提名 [43] - 云计算支出扣除后运营效率稳步提升 [13] - 调整后运营亏损包含基于股份的薪酬和资本筹集费用 [2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中高端产品主要客户及下半年出货指引 - BYD和Auto Li是中高端产品最大客户 出货量占比超一半 [30] - 下半年将有更多客户如吉利、奇瑞和长安推出新车型 [31] - 预计全年出货量约400万单位 中低端与中高端各占一半 [32] - 预计J6P和HSD今年出货量达数万单位 [32] 问题: J6E和HSD长期收入贡献展望 - J6P和HSD的ASP远高于J6E和M系列产品 [35] - 智能驾驶将渗透主流市场 未来10-15万元区间车型也将标配城市NOA功能 [36] - 中国10万元以上乘用车占总量80% 约2000万辆市场规模 [36] - 未来两三年通过HSD解决方案可实现数百万美元收入 [37] 问题: 量和ASP的未来指引 - 国内品牌销量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 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近8个百分点 [41] - 三大增长动力:国内高端市场产品落地、大众车型量产、合资品牌市场突破 [42][43] - 两个日本车企项目全生命周期出货量预计超750万辆 [44] - ASP提升因中高端产品占比提高和HSD量产 [45] - 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将向全自动驾驶时代迈进 [46] 问题: 全球客户详情及解决方案选择 - 客户包括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汽车集团 日韩车企 中国合资企业和美国车企 [48] - 国际市场主要提供ADAS基础解决方案 中国市场提供J6系列中高端解决方案 [49] - 与博世、大陆和电装合作 为印度市场等提供模型生产支持 [52] 问题: 机器人出租车部署计划及L2标准看法 - 积极参与L2智能驾驶标准制定 支持严格标准 [56] - 高标准要求更高算力 有利于提升ASP [57] - 与机器人出租车运营商密切合作 预计近期宣布合作项目 [59] - 未来三到五年计划推出数千万辆配备HSD的机器人出租车 [59] 问题: 研发支出计划及未来强度 - 持续投入HSD研发和全场景城市NOA [62] - 今年云计算基础训练支出是去年三倍以上 [63] - 扣除云计算支出后公司运营效率更高 [63] - 战略性投资可抓住行业结构转型机遇 转化为大规模收入增长 [63]
又一大厂宣布:进军汽车芯片
半导体芯闻· 2025-08-27 10:40
核心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全面进军半导体和机器人领域 以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SDV)为创新重点 [2] - 未来增长战略聚焦提升技术竞争力 通过差异化技术和速度战抢占全球市场 [3] - 目标巩固作为领先移动出行技术公司的地位 基于强大执行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3] 电动化与SDV技术布局 - 开发全球首个利用全息光学薄膜的挡风玻璃显示技术 与德国蔡司联合开发 计划2029年推向市场 [3] - 加速软件定义汽车(SDV)关键技术开发 基于E/E架构能力开发标准化平台 2028年后实现全面商业化 [4] - 针对电池安全痛点开发新型解决方案 包括防火垫阻燃材料和自动灭火系统 以缓解电池起火风险 [5] 半导体业务发展 - 双轨制开发系统半导体和功率半导体 涵盖通信SoC和电池监控半导体(BMIC)以支持SDV和电动化需求 [5] - 目前开发共计16种半导体 包括安全气囊/电机控制/AVN功率半导体 2024年量产目标达2000万片 [6] - 构建国内合作生态系统(整车+无晶圆厂+代工厂) 计划下月底举办论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6] 机器人领域拓展 - 首次进军机器人执行器市场 凭借汽车零部件经验切入 执行器占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60%以上 [7] - 技术类似汽车转向系统 由电机/减速器/控制单元组成 未来可能扩展至传感器/控制器/手爪领域 [7] 财务与股东回报策略 - 目标2027年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8%以上 通过高附加值产品优化和60多种产品竞争力评估实现盈利增长 [7] - 维持销售额增长8%和营业利润率5-6%的战略 现金分红总额与去年持平但中期股息从1000韩元提高至1500韩元 [7] - 股票回购/销毁规模大幅提升至约6100亿韩元(约6.1亿美元) 远超去年1630亿韩元(约1.63亿美元) [7]
阿里巴巴和上汽热捧!这家独角兽要IPO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8-27 07:53
公司分拆与上市计划 - 阿里巴巴集团拟分拆旗下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斑马网络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1] - 斑马网络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拟通过全球发售方式进行 联合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 [1] - 分拆上市有助于更好反映斑马网络价值 提高运营及财务透明度 使其能够独立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11]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智能汽车销量预计从2024年5800万辆增长至2030年8650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6.9% [4] - 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290亿元增长至2030年327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6.8% [4] - 基于软件的座舱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4年401亿元增至2030年114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9.2% [4] - 中国车载平台服务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147亿元 2024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64.8%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 2024年收入略有下滑 [5]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 同比下滑19.53% [5] - 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8.78亿元、8.76亿元、8.47亿元 亏损幅度逐年收窄 [5] - 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15.82亿元 同比增长6.75倍 [5]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持续净流出 分别为-5.85亿元、-4.17亿元、-4.87亿元、-1.99亿元 [5] 公司业务优势 - 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按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排名第一 [6] - 中国仅有的两家完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 [6] - 唯一一家将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汽车平台服务无缝整合的供应商 [6] - 搭载量从2022年83.5万台增长至2024年233.4万台 复合年增长率67.2%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在60个主机厂的逾800万辆车上搭载 覆盖超过14个国家 [6] - 车载平台服务涵盖180多个品类的座舱原生应用 覆盖范围在中国所有智能座舱提供商中最广 [7] 估值与融资情况 - 最新估值达220亿元(约30亿美元) 位列2025全球独角兽榜第331位 [7] - 累计完成六轮融资 融资额超过百亿元 其中2018年阿里巴巴领投16亿元融资 投后估值突破60亿元 [7] - 以220亿元估值计算 市销率约为26.7倍 显著高于德赛西威的3倍和华阳集团的3.8倍 [8] -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1.11亿元、11.23亿元和9.80亿元 占营收比例超过100% [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2亿元 [7] 股东结构与客户关系 - 阿里巴巴通过多家子公司拥有斑马网络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4.72%份额 控制40.17%投票权 [10] - 上汽集团通过上海赛为及嘉兴瑞佳拥有约34.34%份额和37.16%投票权 [10] - 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始终在90%左右 [10] - 最大客户上汽带来的收入分别为4.41亿元、4.13亿元、3.19亿元、6490万元 占比54.7%、47.4%、38.8%及47.8% [10] - 阿里巴巴是最大供应商 报告期内采购额分别为1.79亿元、2.81亿元、2.57亿元、5430万元 占采购总额53.5%、58.4%、50.5%及54.7% [10]
林肯电动化战略向下:福特CEO称“平价EV才有意义”
经济观察报· 2025-08-27 02:00
为此,福特正在研发新一代制造工艺,以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法利暗示,这一体系能够支撑林肯生产 价格更具竞争力的电动车。而在品牌差异化层面,他认为未来的竞争焦点不止是硬件,而是数字与物理 体验的结合。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逐渐普及,车辆之间的功能趋同,如何在体验上做到"值得额 外付费",将成为林肯寻找市场位置的关键。 在传统豪华品牌电动化战略普遍激进的当下,林肯选择谨慎推进:一方面保留燃油和混动的安全选项, 另一方面在电动车市场有限探索。这样既避免全面转型带来的巨大成本与市场不确定性,又为品牌未来 可能的平价电动车预留了空间。 不过,法利也强调,如果林肯要在电动车市场进行尝试,平价化将是切入点。 法利直言:"我们不打算做一款平价的混动林肯,但一款平价的电动林肯,再配合夸张的车身颜色选择 和高度个性化的内饰,就很有意义。"在他看来,当下豪华与大众市场的界限正在模糊,差异化不再依 靠传统动力或配置,而在于能否创造独特的消费体验。 (原标题:林肯电动化战略向下:福特CEO称"平价EV才有意义") 2025年8月25日,美国蒙特雷汽车周期间,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接受汽车 媒体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