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再次问鼎行业前三 信银理财二季度新产品规模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新华网· 2025-08-12 06:15
市场地位与规模 - 公司二季度新产品规模排名行业第三 今年以来再度问鼎行业前三 稳居银行理财第一方阵[1] - 公司理财规模通过低波动核心产品线夯实 打造"固收稳健"和"强债稳健"两个千亿级系列产品[2] 产品体系与投资策略 - 公司完善全天候理财产品超市 优化货币 货币+ 固收 固收+ 混合 权益六大产品赛道[2] - 公司增加短期限产品供应 发力固收类产品 同时推出高收益债 权益FOF 量化类产品满足中高风险客户需求[2] - 公司坚持稳健投资风格 发行摊余成本及混合估值产品 提升稳定资产配置 降低产品波动[2] 战略业务发展 - 公司启动"灯塔计划" 聚焦共同富裕 绿色金融 科创金融等十大战略业务方向[3] - 在共同富裕领域创新"慈善+金融"模式 发行慈善理财品牌产品累计募集资金超20亿元[3] - 绿色金融领域存续12支绿色主题理财产品 规模达29.96亿元 其中ESG主题产品规模26.78亿元[3] - 科创金融领域累计发行4只股权基金类产品 投资瞪羚企业75户 投融资总额近300亿元[4] 品牌建设与行业认可 - 公司累计荣获行业顶尖荣誉近百项 品牌口碑持续累积[6] - 在普益标准和中证金牛综合理财能力评价中排名稳居行业前二[6] - 公司小暖象产品形象广受认可 粉丝量持续攀升[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坚持"三个坚持"战略 即以客户为中心 做稳健理财 做长期主义者[6] - 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与服务水平 开启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6]
金融“活水”润实体,精准“滴灌”谱新篇——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举办“科技引领、信聚未来”未来信息行业论坛暨科创金融中心成立大会
新华网· 2025-08-12 06:14
活动概述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未来信息行业论坛暨科创金融中心成立大会 活动主题为"科技引领、信聚未来" [1] - 政府部门包括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 北京证券交易所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领导出席 [1] - 中信集团协同单位包括中信金控 中信银行 中信证券 中信建投证券 中信信托 中信保诚人寿 中国华融等领导出席并提供支持 [1] - 多家未来信息产业领域优秀企业代表受邀参会并进行现场交流 [1] 战略举措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科创金融中心正式成立 旨在通过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1] - 中信银行总行为北京分行首批15家科创金融先锋军支行进行授牌 [1] - 北京分行与企业代表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1] - 中信金控投行子委北京区域分会成员单位共同发布《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行动宣言》 [1] 业务成果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科创E贷 投贷联动积分卡 全生命周期资本市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科创产品工具箱 [2] - 通过常态化举办新经济客群合作论坛 行业研究沙龙等活动搭建银企高层对话交流平台 [2] - 承办创客大赛 HICOOL大赛等赛事近距离接触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 [2] - 截至2023年9月末 北京地区科创类上市公司合作覆盖度超过60% 拟上市公司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合作覆盖度超过50% [2] - 截至2023年6月末 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超300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3.8% [2] - 成为首批纳入国家发改委投贷联动合作试点机制的银行以及首批北京专精特新专板贷的合作银行 [2] 发展规划 - 制定"5531"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明确五大发展理念 实施"五位一体"发展路径 设定"三年三步走"发展目标 [3] - 力争实现成为北京市场领先的科创金融特色银行的宏伟愿景 [3] - 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助推北京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3] - 赋能支持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 实业广覆盖的独特优势以及中信金控的平台优势 [3] - 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 融入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大局 与企业共生共荣共赢 [3]
耿曙明:以金融高质量服务推动经济发展 在辽宁振兴发展中展现“农行之为”
新华网· 2025-08-12 06:11
新华网:请介绍一下农业银行围绕辽宁发展实际和特色产业,在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塑 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耿曙明: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辽宁农行深入学习贯彻中央 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大科技、绿色、文旅等产业金融资源投入,强 化创新驱动赋能,为辽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注入更多新活力。 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在辽宁三年振兴新突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金融强省的目标,新华网辽 宁频道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辽宁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金融兴辽"访谈活动。本期邀请农业银 行辽宁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耿曙明作为节目嘉宾,进行分享。 新华网: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在金融支持辽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 获得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突出贡献"荣誉称号,请您介绍一下主要采取了哪些针对性举 措、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耿曙明:近两年,辽宁农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辽宁全面振兴重要部署,树立并践行"打造高质量 服务强行"战略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先 后出台了两项专门 ...
拓宽科技企业融资“高速路” 渤海银行承销全国首批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21
债券发行概况 - 渤海银行为东方富海承销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人民币,期限为5+3+2年 [1] - 该债券是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也是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来首个获得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的债券 [1] - 债券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信用等级达到AAA评级 [2] 市场反应与认购情况 - 债券获得10余家投资机构认购,认购倍数达6.325倍,利率低至1.85%,创下我国民营企业10年期债券最低成本记录 [2] - 募集资金将投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材料与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 [2] 渤海银行的角色与后续计划 - 渤海银行作为首批落地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十家金融机构之一,已承销5家企业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3] - 公司上线市场首批科创债篮子成分券之一的"渤海银行-中信证券京津冀科技创新债券联合报价篮子" [3] - 下一步计划深化科创金融服务,扩大债券市场"科技板"规模,畅通直接融资渠道 [3] 创新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债券通过股权、基金出资等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性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 - 项目标志着债券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渤海银行通过参与此类金融创新产品,展示了支持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 [3]
渤海银行携手中信证券落地首单农发科创债质押回购交易
中金在线· 2025-08-06 06:45
交易详情 - 渤海银行与中信证券完成以"25农发清发科创债01"为押品的质押式回购交易 金额0 5亿元 为天津地区法人金融机构首单 [1] - 该交易有效盘活科创债券资产 提升科创债市场融通 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 [1] - 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提升科创债交易活跃度 完善科创债二级市场功能 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1] 债券发行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8月4日成功发行首只科技创新债券"25农发清发科创债01" 期限7年 规模20亿元 票面利率1 65% [1] - 渤海银行作为承销团成员 申购并中标该债券 助力政策性银行科创债成功发行 [1] 战略布局 - 渤海银行自5月6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公告后 在科创金融债发行 承销与投资 篮子创新等多领域深入实践 [2] - 未来将持续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 发挥一级交易商和综合做市商牌照优势 [2] - 公司将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 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
长三角“握指成拳” 一体化立法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18:50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培育和支持机制 共同推进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 提升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 [1] - 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 支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 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长三角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推动基础研究合作 鼓励开展高风险 高价值基础研究 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 支持跨区域 跨学科协同开展产业目标导向明确的应用基础研究 [2] -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优化企业出题机制 完善科研任务组织方式 加强创新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配置 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2] - 共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建设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提升区域内转移转化效率 [2] - 促进各类开发区(园区)跨省域 跨园区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 共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支持企业与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建设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2] 金融支持与资源共享 - 共同加强金融支持创新力度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3] - 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引导创业投资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3] - 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以及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 开展联合攻关等项目的协同管理和数据共享 [3] 区域创新共同体成果 - 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 33% 跨省域国内发明专利合作申请量达到9545件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4 39件 三省一市间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1年增长145% [4] - 长三角创新券已扩展至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全域 以及安徽省马鞍山市 已有超过5000家企业申领长三角创新券 创新券服务金额超过5 5亿元 创新券支持金额超过1 8亿元 [4] - 近5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纳入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仪器总价值超590亿元 [4] 未来行动计划 - 初步完成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落实情况的阶段性评估 正制定形成工作计划 将启动新一轮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 [4] - G60科创走廊将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推动教育 科技 人才的深度融合发展 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 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共育国际一流的科创生态 [5] - G60科创走廊将加大力度推动原始创新 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通发展 推动科创平台 大型仪器资源共享 加大对金融 产业和科技的创新支持力度 [5]
空缺一年多终落定!张成喆将升任行长,西安银行如何突围
北京商报· 2025-07-30 15:40
人事任命 - 西安银行聘任张成喆为新任行长并当选第六届董事会副董事长 其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后生效[1][3][4] - 张成喆为内部培养高管 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经济师资格 自2016年11月起担任副行长逾八年 经历基层支行 核心业务部门及异地分行等多岗位历练[1][3][4] - 此次人事调整源于前任行长梁邦海2024年4月转任董事长 以及2024年以来多位高管离任包括董秘石小云 副行长狄浩 黄长松 2025年副行长管辉 行长助理王星辞职[5][6] 财务表现 - 公司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末达4803.7亿元较上年增长11.14% 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增至5197.24亿元[8] - 归母净利润增长乏力 2019年同比增长13.27%达26.75亿元 2020年增速降至3.05%为27.56亿元 2021年增速进一步收窄至1.73%为28.04亿元 2022年同比下降13.55%至24.24亿元 2023年和2024年分别回升至24.62亿元和25.59亿元但未超过2019年水平[9] - 资本充足率连续下滑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07% 10.07%和12.41% 较2023年末分别下降0.66 0.66和0.73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9.36% 9.36%和11.69%[10] 资本补充举措 - 2025年6月发行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前五年票面利率2.40% 另发行2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10] - 董事会同意发行规模不超过100亿元的非资本类金融债券 用于优化负债结构和支持特定资产业务投放[12] 战略布局 - 聚焦硬科技赛道 计划设立服务硬科技业务特色的一级管理支行 需经监管部门核准后实施[1][11] - 2024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28亿元 增幅达26.54%[11] - 深化与科研院所 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合作 推出"硬科技投易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11][12] - 通过数字化信贷方式实施精准信用画像 加强贷前审查与贷后管理 建立匹配硬科技企业高风险特性的风控模型[12][13]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董事会决议与人事任命 - 董事会于2025年7月29日召开第二十九次会议 全体8名董事出席 但股东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因股权质押比例超50% 其提名董事胡军的表决权受限制[1] - 提名刘金平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表决通过7票同意[2] 其履历包括陕西汽车制造总厂供应处处长 陕西鼓风机集团党委副书记及总经理 现任西安投资控股党委书记兼董事长[24] - 提名张蕾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表决通过7票同意[4] 其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兼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24] - 提名张成喆为董事候选人并选举为副董事长 表决通过7票同意[6][8] 其历任西安银行多个支行及部门总经理 现任党委副书记及副行长[25] - 聘任张成喆为行长 表决通过7票同意[9][10] 同时聘任曾光为行长助理 表决通过7票同意[11] 曾光曾任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多个管理职务 现任首席审贷官[25] 战略发展与资本规划 - 通过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议案 表决通过7票同意[15] - 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议案 表决通过7票同意[16] - 同意设立西安硬科技特色支行 以深化科创金融服务 需经监管部门核准后实施[17] - 批准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金融债券(非资本类) 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经监管核准[19][20]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高级管理人员2025年度履职考核指标方案获通过 因关联关系 董事长梁邦海回避表决 最终6票同意[12][13] - 股东西安金融控股质押所持部分股份的备案报告获通过 表决7票同意[18] - 董事会决定于2025年8月14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审议董事提名及金融债券发行等议案[21][28]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及网络投票结合方式 网络投票通过上交所系统进行 时间涵盖9:15至15:00[26][27][29]
上海:加大金融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1: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化 - 持续推动金融改革事项和平稳落地开放举措 [1] - 加强与中央金融办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 [1] - 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重要事项以服务国家金融制度创新 [1]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强化 - 聚焦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和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求 [1] - 发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和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平台作用 [1] - 推动金融支持科创成果产业化 [1]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划 - 开展"十五五"研究谋划并科学研判形势 [1] - 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建设标准 [1] - 坚持开门问策以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1] 金融业经济贡献度提升 - 加大金融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力度 [1] -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 -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1]
区域银行中期答卷:谁是增长“优等生”,谁在寻找新解法?|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07-29 04:14
业绩全景对比 - 四家银行上半年均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但在增长动能、业务结构与风险控制上呈现显著差异 [1] - 宁波银行以371.60亿元营收和147.72亿元净利润居首,杭州银行紧随其后,常熟银行与齐鲁银行规模相对较小 [2] - 净利润增幅普遍高于营收增幅,杭州银行16.67%、常熟银行13.55%、宁波银行8.23%、齐鲁银行16.48% [2][9] - 四家银行资产规模均稳步扩张,宁波银行总资产突破3.47万亿元,同比增速11.04%,常熟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4000亿元,齐鲁银行突破7500亿元 [2][3] 盈利规模与增长效率 - 宁波银行营收371.60亿元,净利润147.72亿元,杭州银行营收200.93亿元,净利润116.62亿元 [2] - 常熟银行营收60.62亿元,净利润19.69亿元,齐鲁银行营收67亿元,净利润27亿元 [2] - 杭州银行加权平均ROE 9.50%,常熟银行13.33%,齐鲁银行12.8% [2] - 宁波银行存贷款增幅均领先,存款增长13.07%,贷款增长13.36% [3]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 - 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均稳定在0.76%,齐鲁银行较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至1.09% [3][4] - 拨备覆盖率方面,杭州银行520.89%居首,常熟银行489.53%,宁波银行374.16%,齐鲁银行343.24% [4] - 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15.21%,杭州银行14.64% [4] 差异化战略图谱 - 杭州银行利润高增16.67%,源于贷款规模扩张、债券投资收益提升及拨备调节的多重支撑 [4][5] - 杭州银行贷款总额环比增长7.67%,同比增速12.6%,政信类业务占对公贷款超六成 [4] - 杭州银行在债券投资领域表现亮眼,2024年投资收益占非息收入比重达52.6% [5] - 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十个季度稳定在0.76%,拨备覆盖率520.89% [5] 常熟银行特色 - 常熟银行营收增幅10.10%居首,净利润增幅13.55%,"存款立行"战略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 [7] - 常熟银行上半年存款增长8.46%,活期存款占比高,净息差高达2.71% [7] - 常熟银行涉农贷款占比超65%,普惠小微贷款占比超80%,不良贷款率0.76% [7] 宁波银行特点 - 宁波银行总资产突破3.47万亿元,存贷款增幅均超13%,净利润增幅8.23% [8] - 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76%,拨备覆盖率374.16%,资本充足率15.21% [8] - 宁波银行依托"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市场"三大板块协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稳步增长 [8] 齐鲁银行表现 - 齐鲁银行净利润增幅16.48%,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至1.09% [9] - 齐鲁银行总资产突破7500亿元,上半年增幅8.96%,贷款总额增长10.16% [9] - 齐鲁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1-2024年从2.02%降至1.51% [9] 行业趋势 - 净息差降幅收窄,利息收入边际改善,中泰证券预计2025年上市银行净息差降幅将明显小于2024年 [10] -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拨备反哺利润,天风证券指出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将缓解资产质量压力 [11] - 差异化战略成中小银行生存关键,深耕细分市场、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数智化转型成为重要抓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