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难题

搜索文档
36万亿美债,崩盘进入倒计时,美国下一步或将拿中国“开刀”?
搜狐财经· 2025-06-05 13:43
2020年,美国受疫情冲击,再次开启无限QE,美联储每月超千亿美元购买各期限国债。如今,美国在前两轮低利率周期发行的国债陆续到期,只能以高利 率发行新债置换旧债。 若未来36万亿美元美债全部置换为4%利率,仅年利息支出就将达1.5万亿美元;若大规模增发国债,将带有高息QE特征,开启以5%利率印钞购债的"壮 举"。 这一操作类似走投无路者被迫借高利贷解燃眉之急,但此举将进一步推高未来违约风险。因此,即使8月美债上限再度提高,美债危机风险也仅暂时解除, 未来风险反而更高。 美债违约进入倒计时,未来百日内,全球或将迎来持续的经济风暴。 7月9日,美国对欧盟50%的关税很可能生效;8月10日,中美贸易90天休战期结束,期间还将召开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 最重要的是,8月美债必须提高上限,否则将违约。因此,以美债危机为主线的一连串"炸弹",将使这个夏天充满不确定性。 今年年初,美债规模已达36万亿美元,触及债务上限,只能通过不断借新还旧、借长还短周转资金。同时,当前长期美债拍卖遇阻,只能以5%的高收益率 吸引买家,已多次引发债券价格暴跌。 从微观视角看:疫情后,美联储印钞购买美债,美国政府将资金发放居民,居民领取后用于消 ...
经历了过山车行情,黄金价格未来走势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6-05 12:34
5月即将过去,本月万众瞩目的黄金市场呈现剧烈震荡行情,国际金价经历了显著的"过山车"式波动。5月初,纽约金价一度跌至3,123美元/盎 司,随后因为地缘冲突升级(中东局势紧张、俄乌和谈停滞)推动避险需求激增,于5月6日最高触及3,448美元/盎司的高位。然后一路下滑, 截至5月29日上午,已经跌到3,285美元/盎司。 实物消费端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国内的婚庆开始流行"租三金",深圳水贝黄金回收量同比增长超过200%,这似乎说明消费者已经觉得黄金 的价格太高了,消费欲望开始减退。这种行情开始让很多投资者变得焦虑,手里的黄金是否要抛售,还是继续买入? 让我们来看看本轮黄金市场的根本驱动因素。本轮黄金牛市与之前不太一样,以往大部分时间,黄金价格主要是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驱动的。 由于黄金以美元计价,美元走强直接削弱了黄金的吸引力。历史数据显示,美元指数每上涨1%,金价平均下跌0.8%。 不过本轮黄金大牛市,却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首先就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在西方的资产,引发第三世界国家 央行恐慌,开始将美元欧元资产转向黄金。 图1:各国央行和大机构投资者在西方冻结俄罗斯央行海外资产前后在伦敦 ...
美债崩盘,100天倒计时
金投网· 2025-06-05 09:59
2020年,美国受疫情冲击开启无限QE,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每月上千亿地购买各期限国债。而现在, 美国在前两轮低利率周期发的国债陆续到期,只能高利率发新债去置换。如果36万亿美债未来全都换成 4%利率,光利息支出每年就有1.5万亿美元。如果再大规模增发国债,就隐隐有种高息QE的味道了,开 启一个以5%利率印钞购债的壮举,就像一个走投无路的人被迫借下高利贷,解决燃眉之急,但未来违 约的风险更大了。所以哪怕美债上限再度提高,美债危机的风险也只是暂时解除,未来的风险反而更 高。 有人可能会说,年年都说美债要爆,但为什么美债还是好好的? 数十年来,投资人把美国政府国债视为终极安全资产,每当危机来袭,即使是美国本土爆发的危机,例 如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国债买气有增而无减,因为全球投资人相信美国政府严肃治国,不履行债务的 情境难以想像。 但现在川普2.0政府执政,关税政策和大而美法案吓坏金融市场,导致诡异现象:美债收益率攀升,美 元却往下栽。 一场悬在人类经济之上的无声风暴正在酝酿——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这座堆积如山的债务 大厦,随时可能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 目前,美债违约已经进入倒计时,之后100天,全 ...
大摩中国股票首席策略师:中资股票有望吸引全球资金配置,离岸市场或表现更优
华尔街见闻· 2025-05-30 16:37
中资股投资前景 - 在美元走弱背景下,全球机构投资者希望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估值合理、资金配置较低的中资股票有望吸引资金流入 [1] - 离岸市场(如港股)或表现更优,因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离岸市场支撑作用更明显,且历史上美元走弱时港股通常表现更好 [1] - 中资科技板块因创新能力强、具备全球竞争力,长期前景被评价为"相当亮丽" [1] 市场关注点 - 需关注7月中旬中美90天关税暂缓到期、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上半年增长的评估及政策微调 [1] - 人民币下半年可能呈现"震荡偏强"走势,受内外部因素干扰与支撑相互作用影响 [1] - 美国面临特里芬难题、财政赤字高企等结构性矛盾,通胀未完全消退且经济显露疲态,美联储降息决策犹豫 [1] 中国经济与政策 - 中国经济在波动中逐步复苏,政策层面仍有空间可用 [2] - 预计2025年中国GDP有望增长5%左右 [2] - 股债性价比指标显示A股估值水平依旧占优 [2]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全球经济面临通胀与债务再平衡的核心挑战
新浪财经· 2025-05-29 05:19
全球经济格局 - 全球经济面临通胀与债务再平衡的核心挑战,美国深陷"特里芬难题"与财政赤字压力,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剧 [1][2] - 美国财政赤字高企,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高企,2024-2025年迎来美债到期高峰,短期国债集中到期加剧财政压力 [2] - 美国消费与投资有一定韧性,但能源价格滞后影响可能推高下半年CPI与核心CPI,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3] 中国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呈现"波动复苏"态势,政策驱动的消费回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建逆周期调节加强、房地产去库存及出口韧性构成核心支撑 [1][4] - 2025年1-4月社零同比增长4.7%,预计全年增速为4.5%左右,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作用明显 [4] - 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6%,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突破加速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发展 [4] - 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基建增速快速抬升,出口商品呈现结构性亮点,1-4月出口同比增长5.8% [5] 中国宏观政策 - 财政政策力度上升,2025年广义财政赤字规模达13.9万亿元,赤字率提升至4%,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增至1.3万亿元 [6] - 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重点投向地产收储与新基建领域,化债政策持续推进,五年内预计投入10万亿元增量资金 [6] - 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仍有空间,5月已实施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预计全年再降准50个基点 [6] 全球大类资产展望 - A股市场股票相对债券估值占优,尤其是高股息板块与科技创新领域 [8] - 国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短端信用债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中长端相对偏高 [8] - 人民币汇率或呈现震荡偏强,整体位于7.0-7.35区间 [8] - 大宗商品价格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制约,黄金因美元信用风险有望上涨 [8] 投资策略 - 2025年全球经济在中美周期分化中前行,美国面临"高债务、高关税、低增长"困境,中国有望实现稳健复苏 [9] - 投资者需紧密跟踪政策节奏与产业趋势,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机遇 [9]
美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30年来最低 欧央行行长呼吁把握时机提升欧元地位|全球金融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5:00
美元与欧元国际地位变化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约58%,处于1994年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占比约20% [1] - 美元指数年内下跌7.5%,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9.5%至2021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名义有效汇率创历史新高,十年累计上涨近20% [1]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呼吁夯实欧元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法律基础以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欧元计价贸易可降低欧洲资本流动不稳定性 [1][2] 欧元挑战美元的潜力与障碍 - 欧债危机遗留问题(如银行体系本国化、主权债风险分化)曾削弱欧元信用,当前欧洲外债规模不足2万亿美元,远低于美国的31万亿美元 [3] - 特朗普政府政策引发美元避险属性质疑,而德国等欧洲国家财政政策放松可能增加欧元资产供应,为储备货币角色扩张创造条件 [3] - 美国经济基本面强于欧洲,83%稳定币与美元挂钩,SWIFT支付网络和资本市场深度仍支撑美元霸权 [4] 美元短期动态与市场预期 - 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上升12.3点至98,创四年最大涨幅,推动美元指数反弹,但市场对增长放缓和预算赤字的担忧限制涨势 [5][6] - 荷兰国际银行认为美元指数重返100上方存在阻力,短期下行风险未消 [6]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投资者寻求非美元资产配置,经济基本面稳定且增长可观的国家货币更具升值潜力 [6] - 黄金等商品属性货币和加密数字货币因脱离单一国家信用体系可能受青睐,香港已探索法币稳定币发牌制度 [7] - 未来货币体系演变取决于经济实力变化、贸易合作及地缘冲突,区域货币竞争力将关联双边或多边经贸协议 [7]
海外波动与非美货币升值
2025-05-27 15: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金融、食品饮料、医药、传统消费品、钢铁、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电池、商业航天、低空基建、车路云、汽车及延伸类消费、火电、林业 公司:东风、长安、重科曙光、海光信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金融市场 - 全球非美货币升值,与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及美元信用受损有关,资金流向欧元、瑞士法郎等,小型经济体波动性更大,考验各国央行应对能力[1][6] - 美国和日本长期限国债利率上行,反映招投标不佳及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注,美国“三高”困境难实施双紧缩,地缘政治加剧矛盾[1][4][5] - 特里芬难题扩大导致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歧,美国债务上限及去美元化降低美债需求,加剧供需摩擦,增加金融系统不稳定性[1][7][8] 中国宏观经济 - 中国目前没有“三高”问题,资本管理严格,金融机构海外敞口较低,外部性影响较小,能营造稳定低利率环境应对压力[1][9] - 央行货币政策新框架通过质押式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MLF等调节流动性,但政策利率向实体融资成本传导效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效率存在差异[1][10][11] - 国内资金面预计延续均衡偏松态势,央行不会轻易收紧,出口尚未完全恢复,建议继续做多,将调整视为买入机会[1][22] 市场投资建议 - 短期市场震荡格局下,关注去港股上市公司引发的AH股联动,以及内需为主的食品饮料、医药和传统消费品领域,并购重组是重要主题[2][23][24] - 近年来传统消费品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化趋势明显,偏消费、偏医药类传统核心资产仍值得关注,关注资产负债率变动较大的民企[25] - 结构性产业政策聚焦去产能和反内卷,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两到三年或从产能优化技术进步获支持,碳中和相关政策推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与产业更新再贷款支持商业航天等领域[26] - 消费领域关注汽车及其延伸类消费,充电桩、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获政策或资金支持[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以来人民币显著升值,体现全球交易去美元化预期,受美国政策及美元信用受损影响[3] - 市场出现三类利率倒挂,分别反映收窄后的利率走廊匹配情况、传导顺畅度及机构期限需求变化,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适时偏紧带来利率上行压力[12] - 降存款利率不一定导致CD利率上行及整体资金环境偏紧,目前银行负债端压力未体现[15] - 央行自5月降息以来保持数量性收紧,对稳定市场预期有积极作用[16] - 目前银行业负债端压力较小,监管政策规范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17] - 银行理财产品降费反映理财收益下降,对银行负债端和存款压力有限,应坚定看多[18] - 海外长债利率上行因美日宏观经济环境不同,中国无类似“三高”问题,未来两三年内无需担心高通胀[19][20] - 中美利差重要性在央行眼中不断变化,目前无需过度担心,应坚定看多[21]
美国衰落,不赖别人!早在50多年前,他们就给自己埋了一个大雷
搜狐财经· 2025-05-27 06:58
美国衰落的核心表现 - 美债规模高达36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预计本世纪中叶利息支出将占GDP的6.7%,债务增长超过GDP增速将导致"债务黑洞" [3] - 工业空心化严重,工业产值从占全球40%降至15%,不足中国的一半,工业就业率远低于服务业 [3] - 美国造船能力仅为中国的1/230,被迫将军舰制造维护转交日韩以维持战争动员能力 [3] 美国衰落的性质 - 衰落既是绝对的(内因主导)也是相对的(中国崛起对比),但根本原因是内部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5] - 中国工业产值相当于全球第2-10名总和,工业力量开始碾压美国金融力量 [5] - 即使没有中国崛起,美债利息增速超过GDP增速的"自爆"仍将发生,中国崛起仅加速了这一进程 [5] 美国衰落的根源 - 资本贪婪导致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走上债务扩张与金融收割道路 [6] - 特里芬难题使美元霸权必然伴随贸易赤字和债务危机,同时引发工业空心化 [8] - 发展模式逻辑上不可持续,需依赖"大一统、集中领导、庞大工业链承接能力"的国家替代,中国是唯一符合条件的"掘墓人" [8]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多元化货币体系大势所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来机遇
中国经营报· 2025-05-26 14:05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美元单一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难以为继 多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1] - 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更公平 公正 合理方向发展 [1] - 人民币国际化是货币体系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美元资产面临的问题 - 美国对外净债务收益率在2024年转为负值 [2] - 美国金融繁荣吸引全球资本流入 但高收益伴随高风险 [2] - 未来可能触发美元资产持续流出和估值回调 [2] 美国政策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 美国政策变化引发全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广泛关注 [1] - 美国对外政策显现延续性 以《海湖庄园协议》为蓝本开启"特朗普2 0"时代 [1] - 美国不仅是国内债务问题 更是全球金融稳定性的潜在破坏者 [2] 学术研究的误读与修正 -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教科书和学术论文存在误读 误导甚至误判 [1] - "特里芬难题"常被视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但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机遇 -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背景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来新机遇 [1]
不同寻常的美元周期——特征、机制与展望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6 10:44
美元周期的当前特征 - 当前美元周期呈现前所未有的韧性,延续17年上涨4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最长的上行周期[5] - 美元指数与实际有效汇率均超过90年代周期高点[5] - 出现三个历史性背离:与全球储备占比下降(从60%降至50%)背离、与财政贸易赤字扩张(占GDP15%)背离、与9%高通胀背离[7][10] 美元周期的驱动机制 - 基本面机制:美元指数与美国相对全球GDP增速差高度相关,2020年"双宽松"未导致贬值因竞争对手更弱[11] - 政策面机制:美联储紧缩政策支撑美元,美德利差反映政策有效性[13] - 资金面机制:金融账户流入比贸易因素更重要,俄乌冲突推动资金流向美国[13] - 地缘政治因素延长周期,削弱美元竞争对手[13] 美元周期的正反馈效应 - 实体正反馈:美元走强提高他国融资成本,削弱非美经济体而美国因服务业占比提升受损较小[14] - 金融正反馈:美元升值吸引资金流入推高资产价格,形成自我实现的升值预期[15] - 当前美元被IMF高估14%,全球股票基金对美配置达56%(超均值1倍标准差)[15] 美元资产配置的结构变化 - 全球资金从购买美债转向美股,风险溢价降至负值反映美股被视为安全资产[17] - 科技革命叙事(如AI)推动"七姐妹"龙头公司成为资金追逐对象[17] 美元进入下行周期的迹象 - 基本面:美国相对优势削弱,中国在AI等领域差距缩小[20] - 资金面:特朗普政策冲击风险偏好,降低全球对美元资产需求[20] - 政策面:美国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总负债达62万亿美元/GDP90%)促使其寻求贬值获益[21]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认知误区 - 储备货币地位不必然要求经常账户赤字,1944-1975年美国多为盈余仍维持地位[24] - 贬值可改善美国资产负债表(对外净负债-GDP90%),4%贬值即可覆盖经常账户赤字[21] 影响美元走势的关键变量 - 美国内部纠错机制:债券市场反馈(收益率上升)可能制约政策极端化[26] - 科技竞争格局:中国科技追赶削弱美国叙事垄断[27] - 地缘政治变化:货币竞争相对性使美元受益于竞争对手弱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