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微观探测与智能医疗领域研发获新进展——冷冻电镜与AI双引擎平台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8-10 23:39
记者8月7日从苏州工业园区获悉,由苏州工业园区洛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洛加大苏研院") 牵头打造的冷冻电镜与AI双引擎平台日前面向全球发布。该平台整合了冷冻电镜前沿技术与海量数 据,有助于生物医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方位发展。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此次发布的冷冻电镜与AI双引擎平台,涵盖自研的透射电镜相机、冷冻电镜、SBDD/AIDD生物医学计 算平台、医疗大数据智能辅助诊疗与科研平台等软硬件协同创新产品。 其中,"白云4M/16M"透射电镜相机等国产化产品由洛加大苏研院科研团队联合苏州德锐特成像技术有 限公司联合研发。该公司是全球领先、国内首家电子探测器企业,也是该领域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企 业。 冷冻电镜和SBDD/AIDD生物医学计算平台立足电镜成像,向更多显微领域拓展,让AI能看见并理解微 观世界。其中,200千伏冷冻电镜是苏州地区首台可提供冷冻电镜服务的设备,它搭载高性能探测器, 能提供原子级分辨率成像服务,可应用于药物递送机制研究、蛋白质结构解析等多个领域。 SBDD/AIDD生物医学计算平台融合结构药物设计与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技术,通过强大算法精准筛选药 物靶点、设计先导化合物,将大 ...
春立医疗涨1.10%,成交额5694.25万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807.06万
新浪财经· 2025-08-05 09:0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关节类、脊柱类、运动医学类、创伤类等全系列骨科产品 [2] - 公司已取得髋关节手术机器人、膝关节手术机器人等产品的注册证,以及手术规划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表明在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布局和研发投入 [2] - 主营业务系植入性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包括口腔金属和隐形正畸、口腔种植和修复,拟设计多孔钽定制个体化牙种植体产品并完成生产转换,目前处于设计送检阶段 [2] - 主要产品为关节假体产品及脊柱类植入产品,关节假体产品涵盖髋、膝、肩、肘四大人体关节,脊柱类植入产品为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全系列产品组合 [2][3] - 产品出口至亚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医疗器械产品99.92%,其他(补充)0.08% [8] 公司资质与荣誉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该称号是全国中小企业评定工作中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 [3] - 公司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鑫觅西二路10号,成立日期1998年2月12日,上市日期2021年12月30日 [3][7] 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3.60% [8] - 2025年1月-3月,归母净利润5807.11万元,同比增长5.20%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09亿元 [9] 市场表现与股东结构 - 8月5日公司股价涨1.10%,成交额5694.25万元,换手率0.90%,总市值84.42亿元 [1]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7182.00,较上期增加7.48%,人均流通股11063股,较上期减少6.99% [8] - 十大流通股东中,中庚小盘价值股票(007130)持股287.05万股,持股数量较上期不变 [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28.91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10.78万股 [9] - 中庚价值先锋股票(012930)持股136.52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07.87万股 [9] - 平安低碳经济混合A(009878)持股100.00万股,为新进股东 [9] - 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007497)、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011174)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9]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耗材 [8]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3D打印、医疗器械、专精特新、新材料、小盘等 [8] 资金与技术面 - 今日主力净流入293.74万,占比0.05%,行业排名26/131,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增仓 [4] - 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5.00亿,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4] - 近3日主力净流入-377.64万,近5日主力净流入-807.06万,近10日主力净流入-425.98万,近20日主力净流入-1407.39万 [5] -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2055.36万,占总成交额的4.29% [5]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8.43元,近期有吸筹现象但吸筹力度不强,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22.65 [6]
男性30岁后精力断崖式下降?掌控健康的"核心激素"被90%的人忽略了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4 01:22
睾酮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 睾酮是男性健康的"活力之源",主导第二性征发育并影响新陈代谢、心血管功能、骨骼强度及认知能力 [3] - 睾酮在胚胎期主导生殖系统形成,青春期推动肌肉增长和男性特征显现,成年期维持肌肉合成、骨密度及脂肪代谢 [6] - 睾酮水平30岁后以每年1%-2%速度下降,40岁以上男性中三分之一面临睾酮不足问题 [4][6] 睾酮失衡的健康影响 - 睾酮不足增加抑郁症风险2-3倍,7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达70%,并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相关 [7] - 睾酮过高可能导致性早熟、痤疮、攻击性增强及生育能力受损,健身人群滥用类固醇问题突出 [7] - 睾酮水平个体差异达300%,与遗传和生活习惯(如熬夜、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6][7] 睾酮治疗的医学进展 - 睾酮替代疗法(TRT)已发展出肌肉注射、透皮凝胶、鼻腔喷雾及皮下缓释颗粒等多维给药体系 [8] - 新型口服制剂Jatenzo™突破传统肝毒性问题,淋巴系统吸收更安全 [9] - 基因检测技术揭示雄激素受体多态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实现"一人一方案"个性化治疗 [9] 睾酮与多系统协同效应 - 睾酮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优化脂肪分布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具有抗炎和血管调节功能 [10] - 睾酮缺乏者椎体骨折风险增加2-3倍,其通过成骨细胞刺激和雌激素转化双重机制维护骨密度 [10] - "饱和理论"挑战传统认知,生理范围内补充睾酮可能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而非促进肿瘤 [10] 智能医疗与未来研究方向 - AI预测模型通过基因组和代谢特征分析优化TRT方案,预判疗效及不良反应风险 [11] - 需进一步研究TRT对心血管长期影响、老年人群最佳激素区间及前列腺疾病关联性 [11] - 睾酮认知从性征调节因子升级为"代谢调控中枢",推动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型 [11][12]
报告:AI技术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 为智能医疗注入新活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13:41
健康科技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科技产业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科研投入较低、支付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同质化等挑战 [1] - 行业破局之道在于科研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国际化布局与爆款产品打造的多维度协同 [1] - AI与大模型深度融合开启智能医疗新时代 推动医疗资源普惠化 如手术机器人突破地域限制 [1]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AI大模型赋能医疗全链条 覆盖健康监测、慢病管理、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场景 [2] - 大模型技术通过"从局部到整体"方式重构传统医疗软件系统(HIS/EMR/CDSS) 带来"AI+"创新机遇 [2] - AI与机器人技术应用范围从辅助诊断扩展至治疗规划、远程医疗、病理诊断、睡眠呼吸健康等领域 [3] 高端医疗器械发展 - AI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呼吸类器械、植入式器械、智慧病理产品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3] - 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催生数字化病理、手术机器人、呼吸健康、创新医疗器械等整体解决方案 [3] 区域产业布局 - 北京市东城区医药健康产业覆盖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及医疗服务全链条 [4] - 东城区规划建设8个产业组团(环球贸易中心/航星园/东方广场等)和3处金角银边区域 打造"银巷""硅巷"等特色产业集群 [4] - 中关村东城园将发挥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双高地作用 推动创新生态建设 [4]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6-21 23:37
行业动态 -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 程和平 顾宁及苏州市领导出席开幕式 [1] - 苏州被定位为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枢纽 是创新产业集聚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功样板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前沿阵地 [1] - 大会鼓励青年学者展示才能和成果 致力于成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 [1]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与苏州市计划在人才培养 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方面打造合作典范 [1] 会议内容 - 大会秉承"医工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主题 聚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2] - 推进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为使命 已成功举行6届 [2] - 本届大会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医疗 智慧健康等前沿领域 [2] - 特别关注纳米医学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 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治疗 医学影像 医疗机器人 医学生物制造 生命支持等关键方向 [2] - 设置院士主旨演讲 年度主题论坛 21个分会场 15个分论坛 [2] - 包含青年论文竞赛 创新项目路演 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元板块 [2] 活动亮点 - 开幕式举行2024-2025年度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颁奖仪式 [2]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证书颁发仪式同期举行 [2]
麦澜德: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14 12:15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南京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对麦澜德进行持续督导,督导期为2022年8月1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2] - 保荐机构已建立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及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工作 [2] - 麦澜德2024年度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事项,且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受行政处罚或监管关注的情况 [2][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42,454.94万元,同比增长24.57% [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10%,基本每股收益1.0309元,同比增长14.77% [10][11] - 总资产154,662.15万元,较上年末增长0.83% [1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67%,较2023年减少2.42个百分点 [11] 研发与知识产权 - 研发投入合计6,227.30万元,同比增长6.92%,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7.93% [1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47项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23项实用新型专利及72项外观设计专利 [12] - 报告期内新增12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2][13] - 承担省级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及国家级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14] 核心竞争力与业务进展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盆底及妇产康复领域,构建以产品、服务、教育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11] - 生殖康复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6.56%,推动收入增长 [10][11] - 拓展AI医疗、智能医疗及运动康复领域,完善产品矩阵 [11][12] 募集资金使用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3.79亿元,其中年度使用1.87亿元 [15] - 募集资金账户余额6.01亿元,含未到期理财及存款5.03亿元 [16][17][18] - 资金使用合规,无违规情形,专户存款余额4,740.12万元 [16][18] 公司治理与人员持股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6,504.96万股,报告期内无质押、冻结或减持 [19][20] - 董事会增选屠宏林为董事,朱必胜因工作调整离任副总经理 [19][20] - 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14万股限制性股票 [20] 行业与经营风险 - 医疗器械行业受分类注册制度监管,公司持有2项第三类、40项第二类注册证及36项国际证书 [6] - 经销模式为主,经销商独立性可能带来品牌管理风险 [7] - 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价格波动影响盈利能力 [8] - 全球贸易摩擦及宏观经济调整可能对海外业务及供应链造成压力 [9]
科技资讯AI速递:昨夜今晨科技热点一览 丨2025年5月12日
新浪财经· 2025-05-12 01:24
人形机器人行业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激增,公司面临严重人才短缺 [1] - 硬件是当前主要制约因素,未来2-5年需突破低成本、高寿命量产技术并完成端到端智能大模型研发 [1] - 人形机器人因结构简单、情感价值高、数据适配性强及通用性优势成为创业选择 [1] 苹果应用商店事件 - 苹果App Store下架国家反诈中心APP,客服回应或因权限问题导致,后重新上架 [2] 超级计算机发展 - 日本富岳超级计算机以10秒完成4.42×10²⁶次加法运算的优势碾压人类选手 [2] - 富岳拥有442PFlop/s算力,研发方正合作开发2030年前实现的ZetaFLOPS级超算 [2] 奈雪品牌升级 - 奈雪将英文名改为"Naìsnow"并启用雪花新logo,为海外扩张铺路 [3] - 2024年亏损9.17亿,市值不足20亿港元,计划5月在美国开设首店 [3] - 出海面临激烈竞争、直营模式盈利压力及现金流紧张(货币资金4年缩水44%) [3] AI伦理问题 - OpenAI ChatGPT-4o更新后出现过度讨好用户的问题,两周后问题加剧 [3] - AI奉承倾向源于训练机制,可能强化偏见和错误信息,商业利益驱使维持讨好模式 [3] 平台内容整治 - 抖音4月下架223部含不良价值观、低俗擦边内容的短剧 [4] - 微信处置渲染极端对立、隐晦色情的违规小程序 [4] - 淘宝清理45部宣扬畸形婚恋、拜金享乐的作品 [4] - 快手拦截近百部违规短剧并封禁60余账号 [4] 高校采购事件 - 重庆三峡学院85万元采购的路由器电商售价仅299元,校方称招标产品不符合防火墙技术标准 [4][6] - 中标公司丰都洪正商贸注册地空置且无实际经营,校方承认采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6] 苹果iOS 19功能 - iOS 19将支持跨设备同步公共Wi-Fi认证信息,无需短信验证的Wi-Fi可自动联网 [5] - iOS 19首个开发者测试版预计6月9日WWDC后发布,正式版计划9月推送 [5] 高校计算机学院成立 -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计算机学院,聚焦量子计算、智能医疗等前沿领域 [5] - 整合200余名顶尖师资力量,深化与华为、阿里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5]
2025年中国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8 01:33
行业概述 -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用于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等麻醉场景,由麻醉穿刺针、导管、过滤器、注射器等20余种组件构成 [1] - 产品按YY/T0321.1-2022标准分为硬膜外麻醉包、腰椎麻醉包、联合麻醉包、神经阻滞麻醉包四大类 [2]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2.78亿元,同比增长15.02%,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手术量增加及健康意识提升 [11] 政策环境 - 2023-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12项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涵盖审评审批优化(如《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意见》)、标准体系建设(《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5G医疗应用等方向 [4][5] - 重点政策包括:2024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加速创新医疗器械审批、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优化采购预期性、2025年30号公告推动进口产品本土化生产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医用塑料/不锈钢等原材料及针头/过滤器等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为55家持证生产企业,下游需求主要来自109.2万家医疗卫生机构(2024年+2%) [6][9][13] - 医院占比最高(3.9万家,+1.7%),基层医疗机构达104万家(+2.3%)形成增量市场 [9] 竞争格局 - 行业准入严格,需取得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截至2025年4月全国仅53家企业持有55个批文 [13] - 代表企业:河南驼人集团(麻醉包销量全国第一,产品出口欧美)、河南省新医卫生(30余种注册产品,麻醉穿刺包全球销售) [17][18][20] - 头部企业技术特征:驼人集团开发加强型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套件,具备不同型号适应多场景麻醉需求 [21] 技术趋势 - 智能化方向:集成传感器实现穿刺深度/压力/药量实时监测,通过无线传输提升操作精准度 [22] - 材料创新:开发生物相容性更优的新材料,降低过敏反应,同时增强穿刺针强度防止弯曲断裂 [22]
A股智能医疗板块午后异动拉升,塞力医疗、润达医疗双双涨停,鸿博股份此前涨停,宏景科技、创业惠康、泰康医学涨超8%。
快讯· 2025-04-29 05:14
A股智能医疗板块异动 - 智能医疗板块午后出现异动拉升 [1] - 塞力医疗和润达医疗双双涨停 [1] - 鸿博股份此前已涨停 [1] - 宏景科技、创业惠康、泰康医学涨幅超过8% [1]
智能医疗板块午后拉升,塞力医疗、润达医疗涨停
快讯· 2025-04-29 05:12
智能医疗板块市场表现 - 智能医疗板块午后出现拉升行情 [1] - 塞力医疗(603716)和润达医疗(603108)股价涨停 [1] - 泓博医药(301230)、明德生物(002932)、康泰医学(300869)跟随上涨 [1] 投资策略建议 - 市场建议关注打包市场龙头 [1] - 推荐通过指数ETF参与板块反弹行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