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

搜索文档
安徽出台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十二条政策措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7 23:20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安徽潜山市和太湖县通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山刷子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太湖县提出"中国膜都"目标[1] - 安徽已有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全覆盖,形成"群主企业+配套企业"产业生态,2024年营收突破1万亿元,规上企业超4000家[1] - 与沪苏浙相比,安徽县域集群仍处起步阶段,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科技赋能等方面仍需助力[1] 政策支持措施 - 安徽省四部门联合出台12条具体举措,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政策支持,涵盖科技、人才、财政、金融等领域[2] - 建立省级"一群一策"动态诊断机制,开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市场匹配度四维诊断[2][3] - 每年遴选重点集群形成"问题清单+提升路径+项目支撑"综合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升级、品牌塑造等突破[3] 数字化转型 - 优先推广"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集群企业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4] - 支持中小企业利用AI技术和大模型实施轻量化"智改数转"项目[4] - 特别支持县域光伏和储能产业集群绿色发展,拓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4] 专精特新发展路径 - 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集群拥有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82%,研发人员占比8.9%[5] - 建设17家省级科创平台,形成较强创新能力[5] - 长丰汽车、太和发艺等产业集群通过单品突破实现品牌"出圈"[6] 品牌建设与对外开放 - 计划到2027年组建30个县域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支持与高校院所合作[6] - 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对大型汽车展会给予费用补助[6] - 支持"产业带+跨境电商"发展和中欧"定制班列",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6] 要素保障 - 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向县域集群倾斜[7] - 支持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共建定向培养班,建设产教融合体[7] - 推行"银团贷款"模式,满足产业集群大额资金需求,加大对产业基础设施贷款投放[7][8] - 鼓励省属国企与集群企业合作,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8]
新闻发布 | 2025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搜狐财经· 2025-08-06 20:27
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58.5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宣城市0.2个百分点且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3] - 第二产业增加值133.3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16.4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一产业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2.8%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高于宣城市0.9个百分点且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5] 产业发展动态 - 汽车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2.5%,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增长18.2% [5] - 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规上工业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90.6% [21] - 制造业贷款余额148.83亿元,较年初增加20.41亿元,增速15.90% [17] 消费与贸易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宣城市0.9个百分点且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6] - 新能源汽车销售额激增582.3%,通讯器材类增长54.2%,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42% [6][28] - 进出口总额预计1-6月达47331万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26152万美元增长1.51% [29] 投资与金融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高于宣城市3.9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增长25.5%且占比提升至55.9% [7][22] -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67.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科技贷款余额90.84亿元,较年初增长8.23% [8][40] - 直接融资新增16.35亿元,均为债券融资,包括超短期融资10亿元和中期票据5亿元 [37][41]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总数达524家,中鼎股份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密封件入选省级标志性产品 [23][24] - 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95.1%,获批基础级智能工厂3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8家 [24][46] - 累计建设5G基站974个,实现城区及重点工业乡镇全覆盖 [44] 就业与民生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441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97.78% [30]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9元,同比增长5.6%,其中农村常住居民收入15204元增长5.8% [9] - 完成民生实事48个量化指标中的20个,包括新增托位110个和改造11个老旧小区 [31][35]
刘宁到郑州市上街区、济源示范区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8-02 10:49
通用航空产业 - 上街区大力发展以通用航空为主导的低空经济 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机场改扩建工作 [4] - 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在业务运营 机队建设 无人机研发制造方面取得成效 [4] - 需加强运力科学调度 挖掘应用场景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构建研发 制造 应用 服务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 [4] 智能家电制造 - 郑州奥克斯年产600万套智能空调项目正在推进 需把握国内外市场需求 坚守主业走高质量发展路线 [4] 钢铁产业转型 -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普转优 优转特"改造成为中西部最大优特钢生产企业 [5] - 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推进智改数转 优化用能结构 推动节能降耗 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5] 产业融合发展 - 济源示范区坚持产城融合 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 加快产业转型 经济发展活力显著 [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促进各产业有机衔接 有效贯通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6]
福州新区 精准落子点“数”成金
经济日报· 2025-08-01 21:58
数字经济发展 - 福州新区(长乐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50亿元,成为东南数字产业高地[1] - 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和福建省超算中心构建数字新基建底座,全省最大规模算力在此集聚[1] - 福州新区构筑"天上三朵云"、"地上两条路"和"中间两中心"的坚实数字底座[3] - 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是福建唯一拥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和绿色数据中心双认证的云服务商[3] - 中国联通福州智·云数据中心获批"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推动福建向"亚太通信门户"跃升[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福州新区(长乐区)规模以上纺织产业总产值超16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3%[4] - 永荣控股集团自主研发储冷技术,实现能耗与成本削减,并落地锦纶首台数字化智能AI检测设备[4] - 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研发AI缺陷检测系统和"辅布司"平台,实现蕾丝行业全链条数字化,年调度25亿元产能[5] - 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652家企业,连接设备10163台,覆盖15大应用场景[6] 新兴产业发展 - 福州新区打造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等六大主导产业[7] - 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全球最大超宽幅偏光片生产基地,产品寿命较常规提升60%以上[7] - 海西新药新区基地采用全球领先智能化生产设备,口服固体制剂年产能达20亿片(剂)[8] - 福州新区(长乐区)推动数字车城建设,成为福建省智能网联道路建成区和自动驾驶示范区[8] 产业生态建设 - "算力—模型—应用—生态"的数字经济产业全链条体系逐步成型[9] - "百家工厂焕新计划"稳步推进,30多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数字化转型[9] - 福州新区形成从"一条生产线"到"一条龙产业"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格局[9]
福建海辰化学数字化交付平台建设与实施项目启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7-29 01:38
项目启动与实施 -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总承包的福建海辰化学年产40万吨己二腈及原料配套项目数字化交付平台建设与实施项目正式启动 [1] - 项目启动会就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关键节点计划、职责分工及管理要求达成高度共识 [1] - 会议标志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彰显天辰公司"T+EPC"全链条服务能力深化 [1] 技术能力与战略 - 天辰公司数智中心团队将发挥工程数字化领域专业优势 确保高质量交付 [1] - 公司通过工程数字化交付及工厂智能化运营一体化建设 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2] - 公司将严格落实集团公司"135"发展战略和"123456"工作思路 推进项目落地 [1] 行业地位与合作 - 项目凸显天辰公司在石化行业工程数字化交付管理与实施领域的卓越实力和领先水平 [1] - 海辰化学项目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 数字化交付平台是该项目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业主方强调数字化建设需深度融合实际业务需求 实现工厂智能化运营目标 [1]
济南新兴产业载体“串珠成链” 着力打造都市工业承载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6:01
产业发展与项目储备 - 济南市市中区近三年累计储备工业项目33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1] - 新兴产业载体包括济中智立方、未来云谷、望岳智谷、大学科技园等,形成"串珠成链"布局[1] - 重点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抢占都市工业新赛道[1] 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 - 以党杨路为轴线打造5个新型产业园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人工智能[3] - 构建"一主三副"园区组团,包括济南中央活力区、郑庄组团、陡沟组团,以及西门子能源、山东电力设备和电力战新产业园[4] - 片区已储备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项目30余个,2024年底前落地入驻16家以上[4] - 预计到2035年新增产值1300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4]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转型升级核心引擎,实施"智改数转"行动赋能制造业[4] - 强化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支撑,推动数智技术应用引领,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4] - 丰富产业应用场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4] 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 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速产业聚集[5] - 聚焦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引进培育相关项目[5] - 推动车辆智能控制与集成技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5] - 加快汽车充换电站、充电桩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5] 工业经济表现 - 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55.7亿元,同比增长19.9%[5]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77.8亿元,同比增长14.1%[5]
全力推动产业回归、工业回城,市中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07-22 06:02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 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55.7亿元 2024年达177.8亿元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2023年增长19.9% 2024年增长14.1% 连续两年领跑全市 [1] 产业能级提升 - 近三年累计储备工业项目330个 总投资超900亿元 [2] - 山东电力设备公司掌握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核心技术 西门子能源海上风电变压器市占率行业前列 金钟科技获国际CMMI5级认证 [2] - 济中智立方 未来云谷 望岳智谷 大学科技园等新兴产业载体串珠成链 [2] 产业集群发展 - 人工智能产业集聚40家重点企业 规划算力4600P 构建二环南路产业带 [3] - 新能源装备产业汇聚50家企业 2024年产值70.4亿元 带动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产值超340亿元 [3] - 空天信息产业聚集15家重点企业 2024年营收131.6亿元 [3] - 高端软件产业拥有37家重点企业 打造220个市级以上产品案例 2024年规模354亿元 [3] 数字化建设 - 累计建成5G基站5481个 确定性网络1.45万公里 [4] - 打造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15个 国网电力"火石"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170万台 [4] - 培育13家亿元级数字化服务企业 2024年规上信息传输软件业营收156.1亿元 [4] 科技创新成果 - 2024年登记技术合同1400余份 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5] -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 省级54家 数量较上年翻番 [5] - 省级瞪羚企业22家 同比增长2.6倍 [5] - 年均引进海外留学人员300余人 青年人才2万余人 近三年集聚院士22名 [5]
打出“智改数转”组合拳 眉山工业谋转型与跃升 从“制”变“智” 乘数腾飞
四川日报· 2025-07-18 07:56
核心观点 - 眉山市通过"智改数转"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9] - 10家企业入选四川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数量位居全省第三[8] - 计划到2027年推动900户以上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15]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川金象实现关键设备联网率和数控化率100%,生产效率提升15%,安全事故率下降30%,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8%[8] - 川金象自主研发数链平台使订单交付周期从49天缩短至11天[11] - 苏老泉天然矿泉水公司新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可翻10倍,单条生产线人员从35人减少至5人[12] 政策支持与服务模式 - 眉山市创谷智改数转促进中心已为450余家企业开展线下诊断,推动200余家中小企业启动转型[12] - 诊断服务采用国家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作为评价体系[14] - 眉山市政府计划投入4000万元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并推出多款工业软件产品[15] 人才培养与挑战 - 眉山已举办2期3个班培训,累计培养120位复合型人才,另有80多位学员等待培训[14] - 企业转型面临四大挑战:资金压力大、复合型人才稀缺、数据标准不统一、网络安全风险[14] - 建立诊断服务模式通过短期整改、中期优化、长期规划三阶段引导企业转型[14]
佛山发布细分领域大模型,加速金属加工行业“智改数转”
搜狐财经· 2025-07-17 18:06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的影响 - 数字化转型被视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楚慧表示"是数字化转型让我活下去" [1]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提升新阶段,中小微企业成为"智改数转"主力军 [5] 佛山市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举措 - 佛山发布"金属件加工大模型",聚焦非标定制多、报价周期长等行业痛点,通过智能解析图纸、优化成本核算和工期预估等工具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5] - 2021年佛山市出台"智改数转"25条政策,通过提升资金撬动能力、创新金融支持工具、强化公共服务支撑等方式引导企业应用数字化工具 [5] - 2023年佛山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补贴等新政策 [5] 产业链各方参与数字化转型 - 佛山电信以"云改数转智惠"战略为引领,打造云工厂平台与行业大模型,推动产业链"链式改造" [5] -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推动行业转型的核心引擎,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全产业链效率 [5]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成都新津区破题“智改数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06:43
新津区"智改数转"政策支持 - 成都市新津区"智改数转"助企提质增效案例入选《2024年度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集》[1] - 新津区组建"智改数转"工作专班 推出系列措施破解企业转型堵点难点[1] - 出台《成都市新津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修订)》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1] 财政补贴与奖励措施 - 对总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按10%给予补助[2] - 获得国家、省、市认定的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 - 2022年以来累计兑现相关资金超3000万元[2] 企业转型成效 - 每年新增上云企业200余家[2] - 每年实施项目100余个[2] - 获评市级及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5个[2] - 引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2] 区域发展成果 - 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园区试点[2] - 新津区入选四川省第三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2] 企业服务与支持 - 开展政策解读、研讨交流等活动48次[1] - 组织企业家参加展会博览活动5次[1] - 为60余家企业提供定制转型规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