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科技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资阳方特国色春秋盛大启幕 开启川渝文旅新篇章
第一财经· 2025-08-08 05:34
项目概况 - 资阳方特国色春秋于8月8日开业 是华强方特集团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核心打造的旗舰级文旅项目 [1] - 项目由方特国色春秋 方特水世界 熊出没酒店三大板块构成 共同形成"水陆双体验+酒店住宿"一站式文旅矩阵 [4][18] - 项目定位为中华传统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标志着资阳方特正式升级为川渝文旅协同发展新引擎 [3][4] 文化特色与内容构成 - 项目融合儒释道文化 巴蜀文化 石刻文化等资阳特色地域文化 分为七大区域 [6] - 包含10项独家室内大型高科技项目 28项室外游乐项目 数百项休闲景观和特色餐厅文创商店 [6] - 设有五大特色餐厅和近百种特色小吃 涵盖星巴克 德克士等连锁品牌及龙抄手等地域特色品牌 [14] 科技体验与项目亮点 - 采用行业领先的球幕飞行影院 幻影成像 4D动感特效等高科技手段 [8] - 重点项目包括旋转平台剧场《万世春秋》 室内轨道球幕《古蜀历险》 无轨道球幕《石窟奇遇》等 [10] - 实行开放式运营模式 游客可免费进入并按需付费体验项目 [8] IP开发与客群定位 - 依托"熊出没"IP打造特色街区 设置《森林时光》《熊熊探险》等亲子游乐项目 [12] - 配备《飞龙在天》《飞跃神兽谷》等大型刺激类项目吸引年轻客群 [12] - 设有熊出没礼品屋和资阳文化特色城市礼品店"资舒适礼"等商业配套 [14] 区域协同与发展意义 - 项目将与安岳石刻 陈毅故里等资阳核心文旅资源协同联动 [6] - 助力资阳从"成渝过境地"向"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转型 [6] - 方特水世界开业不到两个月已成为当地合家欢戏水胜地 [16]
AI+舞蹈!北京舞蹈学院与中关村“两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4 05:43
战略合作签约 - 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 - 合作内容包括"AI+舞蹈"联合研究中心揭牌[1] - 合作聚焦人才培养、学科共建、数据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探索、成果转化、文化传播等七大领域[3] 合作意义 - 合作被定位为艺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3] - 北京舞蹈学院作为国内顶尖舞蹈学府与中关村创新型科研机构形成优势互补[3] - 合作将推动舞蹈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命题[3] 各方表态 - 政府代表强调合作是强强联合,将产生良好成效[3] - 北京舞蹈学院领导称合作具有历史性意义,将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3] - 中关村学院方表示合作将融合艺术情感与科技理性,提升中国艺术国际影响力[3] 发展愿景 - 合作旨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3] - 计划通过数字化手段向世界展示中国舞蹈文化[3] - 目标是为舞蹈与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新突破[3]
全省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达128家
四川日报· 2025-07-06 01:19
实验室优化重整 - 四川省完成121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目前全省共有128家省重点实验室 其中7家为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学、文化科技融合等新兴领域新建[1] - 优化重整方式包括资源整合(如两个川茶实验室合并)、研究方向调整(如脑成像实验室转向脑机接口)、依托单位调整(如固态发酵实验室新增高校合作)[2] - 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始建于2003年 与国家实验室等共同构成四川特色科研体系 截至2023年原有137家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1] 管理机制改革 - 科技厅将统筹实验室管理 制定政策制度 规划布局方向 并建立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3] - 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协调解决运行问题 落实政策经费支持 依托单位需保障人才、资金和场地等资源[3] - 各实验室需制定3年科研攻关清单 明确创新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目标 推动能级提升[3]
山东千万资金助力文艺精品创作孵化
齐鲁晚报· 2025-07-04 21:09
山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政策支持 - 山东省发布《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包含5个方面23条措施 重点支持文化科技研发 文化智能装备 文化应用场景等方向 [1] - 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 对原创性文化技术类 应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对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 [1] - 每年统筹1000万元资金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孵化 对"好苗子"创作项目给予10万元至100万元扶持 [2]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规划 - 《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突破20项以上重大关键技术 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 培育20家左右重点企业 [2] - 山东省已培育1659个首版次高端软件 包括齐鲁文化大模型 73个首件套电子产品 16个元宇宙创新"名品" 18个应用"名景" [3] - 11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1% [3] 文旅数据平台建设 - 山东省整合齐鲁文化大模型 山东公共文化云等现有平台 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人工智能数据平台 [4] - 通过整合版本资源 文献资源和算力资源等核心要素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4] - 加速文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技术动能 [4]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 山东省选取11家单位试点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 构建齐鲁文化基因数据库 [6] - 推动文化基因的数字化 版权化 商标化 实现文化资源资产化和价值化 [6] - 将形成省市县三级文化基因资源清单 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 数字演艺等数字化产品 [6]
山东: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等现有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03:26
文化科技平台建设 - 发挥青岛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创新中心的引领示范效应,通过技术共享、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活力 [3] - 重点支持先进光场显示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及15家省级文旅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科研设施与人才培养体系 [3] - 加大"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两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培育力度,提升专业研究能力 [3] 文旅数据平台开发 - 利用齐鲁文化大模型、山东公共文化云、山东省数字文化大平台等现有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3] - 整合版本资源、文献资源和算力资源,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打造文化大模型产品 [3] -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集成成果评估、技术对接、资本整合等功能,加速文化科技成果推广 [3] 人才与资金保障 - 加强山东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旅游职业学院学科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4] - 围绕"互联网+"、智慧旅游、舞台科技等领域强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引育 [4] - 成立金融与文旅产业双向赋能工作专班,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文旅项目投融资服务 [4] - 鼓励文化科技企业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展"担保双百亿行动"提供资金保障 [4]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正式落户“国际滨”
杭州日报· 2025-06-24 02:33
公司动态 -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正式落户杭州滨江区,成为公司在"国际滨"的首个据点 [1] - 公司在杭州滨江区"电魂自在里"文化空间打造戏剧基地,计划开展常态化戏剧活动并推出经典剧目和原创作品 [1] - 公司最新戏剧作品《古典爱情》在2025阿那亚戏剧节全球首演,并将于7月26日、27日在杭州公演 [2] 业务发展 - 自2010年起,公司以杭州蜂巢剧场为基地持续上演《恋爱的犀牛》等经典先锋戏剧 [1] - 2023年起连续两年将滨江区作为杭州当代戏剧季主阵地,2024年新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作为开幕大戏反响热烈 [1] - 《古典爱情》是公司与作家余华继《活着》《第七天》后的第三次合作 [2] 产品创新 - 《古典爱情》打破传统爱情剧模式,采用古希腊悲剧式结局和后现代解构手法 [2] - 作品创新性引入实时动态捕捉互动装置,实现灯光、音效、影像与演员动作的实时联动 [2] - 作品技术应用与滨江区科技创新气质高度契合 [2] 战略布局 - 2016年在北京之外首个专属剧场杭州蜂巢剧场开业,2025年完成杭州滨江区工作室布局 [1] - 公司定位杭州为兼具古典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城市,滨江区为文化科技融合前沿阵地 [1] - 工作室计划成为连接先锋艺术与公众的桥梁 [1]
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新高地 浙江大学—华数跨媒体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14:44
实验室成立背景与意义 - 浙江大学与华数共同建设的"跨媒体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打造国家级跨媒体文化大模型标杆项目[1] - 实验室成立是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文化科技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全新探索,对推动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战略意义[2] - 实验室的成立为浙江省高水平打造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注入新活力,将为浙江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2] 实验室研究方向与规划 - 实验室将立足战略研究、项目攻关、创新孵化、人才培养四大方向,围绕五大主要任务开展研究:模型数据与知识构建、跨媒体大模型研发、平台与应用服务技术、场景驱动和虚实融合、法律法规与安全保障技术[1] - 实验室将研发端到端、覆盖图像、视频、3D、音频等跨媒体文化大模型的架构和训练技术,实现管理赋能和产业赋能[1]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对实验室提出三点期望:攻关文广旅领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推动创新成果快速市场化、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耦合的创新生态[2] 华数集团的战略布局 - 华数集团将借力实验室在"AI+"领域开启四大行动:"AI+新基建"、"AI+新治理"、"AI+新视听"以及"AI+新运营"[3] - 华数是国内领先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新媒体运营商,长期深耕"广电+文旅"融合赛道,将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聚焦跨媒体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加速科研成果转化[3] - 浙江大学与华数联合发布《AIGC时代数字媒体的智能设计白皮书》,系统阐述数字媒体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瞻思考[3] 行业发展趋势 - 文化科技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实验室的成立是对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机遇的战略应答[3] - 当前面临运用前沿技术赋能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创新和文化产业升级的重大课题[2] - 通过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有望催生出更多元、更具活力的新业态[3]
浙江20条措施支持游戏出海:支持游戏企业做大做强和国际化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6-11 03:09
文件出台背景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2] - 2024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支持动漫游戏等数字产品出海 [2] -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推动浙江文化贸易提质升级 特制定本《措施》 [2]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3] - 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方向 推进文化贸易提质升级 支持游戏出海 赋能数字贸易强省建设 [3] - 坚持"服务最优 成本最低 效率最高"原则 [3][10] 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 建设以杭州为牵引 宁波绍兴等全省各地市共同参与的产业布局 打造游戏出海产业集群 [4][11] - 实施数字文化企业梯度计划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4][11] - 支持原创精品游戏开发 鼓励打造自主文化IP 重点培育3A游戏项目 [4][11] - 推动游戏与智能终端厂商合作 促进AR/VR眼镜等智能终端共同出海 [4][11] - 加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突破游戏引擎 AI翻译等"卡脖子"技术 [4][11] - 推动游戏与文旅融合发展 开发"跟着游戏去旅行"主题线路 [4][11] 强化平台支撑 - 发挥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作用 开展游戏产业对接 成果发布等活动 [5][12] - 省市联动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 按自办类 重点类商务展会标准给予支持 [5][12] - 精心组织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展会 [5][12] - 引进国内外顶级电竞赛事 推动电竞产业走出去 增强国产电竞赛事全球影响力 [5][12] 完善生态服务 - 优化游戏产品审批流程 推行"统一申报 线上审读 流程公开 便捷高效"服务 [6][13] - 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探索跨境结算便利化 数据分级流动等创新机制 [6][13] - 将游戏产品纳入版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重点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 [6][13] - 推广"出海前"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排查和专利自由实施(FTO)报告机制 [6][13] 强化要素保障 - 为外籍游戏人才提供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 扩大境外职业资格与职称比照认定目录 [14][15] - 支持高校加强数字媒体技术 工业设计等专业建设 探索"翻译+网游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15] - 充分发挥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等撬动作用 鼓励地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15] - 优化出口信保 出口信贷服务 支持游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15] 主要特点 - 聚焦游戏出海细分领域 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举措 [7] - 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探索跨境结算便利化等创新机制 深化制度型开放 [8] - 在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合规等领域提出措施 降低出海风险 [8]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FOFWEEKLY· 2025-06-10 10:06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资金来源和投资地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 [1] - 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核心,重点布局数字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相关领域 [1] - 上海地区企业牵头发起,包括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 [1] - 已有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甬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参与组建 [1] 上海文化科技产业布局 - 上海已构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计划重点发力"文化+AI" [1] - 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进一步融合 [1]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 [3] - 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 [3]
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名列前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09:12
文化科技融合指数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在10个省市中名列首位,总体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 - 2021年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指数达202.5,较前一年提高43.1,比2014年的基准指数提高了102.5 [3] 文化新业态企业表现 - 2024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06.9亿元,占本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超七成 [3]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3] 细分领域发展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基础、融合产出、融合环境等指数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3] - 北京在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等指数位列第一 [3] 高新技术进展 - 北京在区块链、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元宇宙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3] - 北京聚集了一批全国最优秀、劳动效率最高的从业人员,规模以上文化相关产业劳动生产率排名第一 [4]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北京在社会文化氛围营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发力 [4] - 建议给予文化高端制造业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提升首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