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折叠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折叠屏供应链“等待苹果”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11:51
核心观点 - 苹果预计2026年入局折叠屏市场 可能重新定义行业规则和价值分配 [1][4] - 当前折叠屏市场呈现"冷热并存"局面:全球增长放缓但中国高端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6][7][8] - 行业期待苹果解决硬件痛点并带来软件生态革命 推动折叠屏从小众走向主流 [19][20][23] 市场现状 - 2024Q1全球折叠屏出货量同比仅增9% 远低于此前三位数增速 2025年可能出现首次年度下滑 [7] - 中国高端机市场逆势增长:5000元以上机型占比从2020年11%升至2024年27% 销量达7840万部 [7] - 中国折叠屏渗透率从2023年2.5%提升至2024年4.2% [8] - 用户痛点集中在折痕/质量/价格/轻薄度等方面 出现"尝鲜后回归直板机"现象 [6] 供应链技术 - 铰链零件数超180个 公差需控制在±0.005mm 钢材强度要求从1500MPa提升至2300MPa [13] - 屏幕模组报价1100-2200元/套 铰链系统报价350-1200元 合计占BOM成本30-40% [14] - 柔性OLED/UTG超薄玻璃等核心材料良率仍被国际龙头掌控 [14] - 国产供应链已全面布局:立讯精密提供多类模组 维信诺探索三折形态 深天马展示Z形态概念机 [15] 苹果入局影响 - 预计2025Q4开案 2026Q4量产 初始出货数百万部 [3] - 可能采用非晶态金属玻璃铰链/钛合金机身/硅碳负极电池等技术解决现有痛点 [21] - 行业期待其通过iOS生态协同构建"MacBook-Vision Pro-折叠iPhone"生产力闭环 [20] - 供应链合作模式或转向JDM(联合设计开发) 品牌与供应商共担研发风险 [22] 未来形态争议 - 乐观预测:三折/卷轴形态将随技术成熟逐步量产 [24] - 保守观点:形态演进应聚焦显示空间与便携性平衡 而非单纯增加折叠次数 [24] - 关键分歧在于苹果能否实现"颠覆级"的折痕控制和生态联动 [24]
赛道Hyper | 荣耀Magic V5:折叠屏创新突破的奥义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10:28
产品迭代与技术突破 - 荣耀Magic V5折叠态厚度8.8mm,展开仅4.1mm,重量217g,创行业新纪录[1][5] - 三代产品厚度演进:Magic V2(9.9mm)→V3(9.2mm)→V5(8.8mm),三年实现从"毫米时代"到"实用化"跨越[3][4][5] - 铰链技术持续升级:V3采用2100MPa第二代盾构钢,寿命提升25%,刚度提升1250%,V5引入鲁班大模型使组装精度达0.003mm[5][7] 电池技术创新 - 全球首款25%硅含量电池(16+1TB版),能量密度901Wh/L,容量6100mAh,电芯单叠片厚度0.18mm[8][9] - 突破硅膨胀难题:采用固态电池技术+高弹性硅碳粘结剂,相同体积下容量比传统折叠屏提升30%[9] - 三规格电池配置:25%硅(6100mAh)/15%硅(5820mAh)/12%硅(行业原纪录),全系超行业标准[8] AI功能进化 - 端侧AI实现"语音指令完成复杂操作",如自动生成PPT节省85%时间,行程预约全自动处理[10][11] - 跨系统协同能力:从V2仅支持荣耀生态→V3扩展至安卓→V5实现iOS/安卓/鸿蒙全兼容[11] - AI工厂支撑:L4级智能制造工厂实现75%自动化率,CMMM四级认证,数据驱动全流程优化[13] 行业意义与用户体验 - 产品定位转变:V2解决"薄"→V3实现"可靠"→V5达成"轻薄与实用"综合突破[7][14] - 用户体验升级:从"能放裤兜"(V2)→"消除与直板机差异"(V3)→"一天不带充电宝"(V5)[14][16] - 技术迭代逻辑:渐进式创新解决具体痛点,推动折叠屏从"尝鲜"到"常用"的行业转型[14][16]
折叠屏供应链“等待苹果”
经济观察网· 2025-07-04 07:33
折叠屏手机市场动态 - 荣耀发布Magic V5折叠屏手机,厚度8.8毫米刷新行业最薄纪录 [2] - vivo推出X Fold5,三星Galaxy Z Fold 7和小米MIX Fold 5即将发布 [2] - A股消费电子板块放量上涨,蓝思科技大涨11.4%,立讯精密上涨5.45%,工业富联和宏和科技涨停 [2] 苹果入局折叠屏市场 - 苹果折叠屏iPhone进入P1开发流程,预计2026年下半年发布 [3] - 鸿海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初开案,2026年第四季度大规模量产,初始出货量预计数百万部 [3] - 行业期待苹果带来"iPhone时刻",解决折叠屏痛点问题 [3][7] 折叠屏市场现状 - 全球市场增长放缓,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仅9% [5] - 中国市场高端智能机销量占比从2020年11%提升至2024年27% [5] - 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从2023年2.5%提升至2024年4.2% [6] 技术挑战与供应链 - 折叠屏核心挑战在精密制造+新材料+显示技术,铰链零件数普遍180个以上,公差需控制在±0.005mm [8] - 柔性屏幕模组报价1100-2200元,铰链系统报价350-1200元,占整机BOM 10%-20% [9] - 国产供应链已全面布局,维信诺探索内折、外折、三折等形态,应用COE技术降低功耗 [10][11] 用户体验与生态 - 折叠屏被部分用户称为"美丽小废物",需向生产力工具转型 [13] - 苹果优势在于iOS深度优化和生态协同,可能构建"MacBook-Vision Pro-折叠iPhone"闭环 [13] - 苹果或采用非晶态金属玻璃复合材质铰链、钛合金机身、硅碳负极电池等提升耐用性和续航 [14] 行业合作模式 - 折叠屏开发需要JDM(联合设计开发)模式,品牌与供应商共同承担技术开发风险 [14][15] - 行业对苹果入局影响存在分歧,可能引领技术革命或挤压现有玩家空间 [16][17]
国产折叠屏连破纪录,苹果还有机会吗?
观察者网· 2025-07-04 02:13
国产折叠屏技术突破 - 荣耀Magic V5以8.8毫米折叠态厚度成为全球最薄折叠屏,打破OPPO保持4个月的纪录(8.93毫米)[1][4] - 荣耀Magic V5与vivo X Fold5并列全球最轻大折叠(217克)[1][4] - 展开态最薄达4.1毫米,采用行业首款量产25%含量高硅电池(6100mAh,能量密度901Wh/L)[5][8] - 采用宇航服牵引绳同款特种纤维后盖(单丝直径0.014mm,强度比钢高61%)[8] - 铰链精度优化至0.003mm(原0.04mm),通过12.5万次并行计算完成零件匹配[8] 国产折叠屏市场竞争格局 - 华为一季度占据中国折叠屏市场76.6%份额(同比提升32.5个百分点)[11] - 荣耀份额9.1%,OPPO 7.1%,小米2.6%,vivo跌出前五[11] - 各品牌通过堆料挑战华为市场地位,例如vivo X Fold5成为全球首款"三防"大折叠(支持-30℃极低温运行)[9] 产业链技术创新 - OPPO Find N5采用自研钛合金天穹铰链(厚度降低26%,刚度提升36%)[5] - vivo X Fold5应用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硅含量12%,能量密度866Wh/L)[5] - 行业普遍提升可靠性:荣耀Magic V5抗冲击性提升40倍,全系支持IP58/59;OPPO Find N5支持IPX6/8/9满级防水[9] 苹果入局影响 - 苹果折叠机进入原型开发阶段,预计2025年底完成流程并由富士康生产[3] - 荣耀高管表示期待与苹果同台竞技,认为将扩大折叠屏品类市场认知[3] - 折叠屏当前全球渗透率不足2%,但已成为安卓品牌对标苹果的高端化抓手[3]
折叠屏市场竞争再升级,但只卷“薄度”还不够
第一财经· 2025-07-03 13:54
折叠屏市场现状与增长动力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284万台,同比增长53.1%,但增长主要来自厂商产品节奏调整而非需求改善[1] - 2025年全球折叠屏市场规模预计约1700万部,同比持平,但苹果入局后2026年可能增长至2300万部[5] - 折叠屏市场仍处于调整观望阶段,需从"形态革新"转向"体验重构"才能实现大规模爆发[1][5]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荣耀Magic V5将折叠屏厚度缩至8.8mm,重量低于iPhone 16 Pro Max的227克[2] - 国产供应链在屏幕、UTG盖板、铰链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涌现赛德半导体等本土配套企业[2] - 荣耀研发硅含量25%的青海湖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901Wh/L,并采用航天特种纤维材料提升耐用性[3] - 华为Mate X5采用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外屏,兼顾强度与轻量化[3] 厂商战略与生态布局 - 国产厂商研发投资周期已拉长至3-4年,供应链技术储备和能力发生巨大改变[4]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轻薄"硬件逐步过渡到"AI应用场景",AI落地呈现三大结构性转变[5] - 折叠屏结合AI可实现PC级生产力,如多任务并行、实时翻译等办公场景应用[6] - 国产厂商通过提升与苹果生态适配度,降低用户迁移阻碍,瞄准高端增量市场[7] 市场挑战与未来趋势 - 小折叠屏因高返修率影响用户换机意愿,大折叠屏价格偏高制约销量增长[8] - 高端市场机会窗口逐渐缩小,厂商需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突破[8] - 折叠屏下一步进阶之战本质是生态整合能力的较量[7]
荣耀IPO前夜的“临门一脚”:用折叠屏撕开苹果iOS的生态铁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3:03
折叠屏技术发展 - 折叠屏产品经过6年迭代已完成从"能用"到"好用"的过渡 [1] - 技术挑战包括屏幕铰链、整机重量、电池续航、耐用强度等 [1] - 2024年横折旗舰机型重量已低于直板旗舰(如荣耀Magic V5仅217g vs iPhone 16 Pro Max 227g) [4] - 展开厚度达4.1mm逼近Type-C接口物理下限 [4] 电池技术突破 - 荣耀研发25%硅含量青海湖刀片电池 能量密度901Wh/L 容量6100mAh [5] - 行业平均硅含量仅15% 荣耀通过自修复黏结剂解决硅膨胀难题 [5] - 采用高压钴酸锂正极、动态沉积硅碳负极等创新材料 [5] 材料与结构创新 - 航天特种纤维(直径0.014mm)用于铰链 单指甲面积含10万根纤维 [6] - 铰链采用高强度合金 可承受数万次折叠测试 [6] - 产线升级投入超数千万元解决超细纤维编织静电问题 [6] 软件与生态适配 - 安卓横折机型已完善分屏、多任务等生产力功能 [7] - 荣耀实现iOS/鸿蒙/安卓三系统互传 vivo支持iCloud文档同步 [1] - AI智能体(如荣耀YOYO)通过语言交互实现跨系统协同 [11]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折叠屏增速放缓 行业瞄准iPhone高消费力用户群 [1][9] - 苹果首款折叠iPhone预计2026下半年发布 年产能700-800万片 [9] - 初代折叠iPhone定价2000-2500美元 2027年出货量数百万部 [10] - 安卓阵营通过生态融合(如穿戴设备兼容)争夺窗口期 [11] 企业动态 - 荣耀提交IPO辅导备案 上市流程至少需3个月辅导期 [12]
供应链报料:折叠 iPhone 进入原型试产,折叠 iPad 搁置
36氪· 2025-07-02 23:33
苹果折叠屏iPhone开发进展 - 苹果正在加速推进首款折叠iPhone的开发进程 已启动初步原型1(P1)阶段 预计2025年底完成主要原型测试 随后进入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 [1][2] - 发布目标预期最早可能在2026下半年 [3] - 苹果对折叠屏技术的探索始于2011年 已申请多项相关专利 包括折叠铰链技术和"自愈合"屏幕技术 [5] - 供应链已全面就位 P1阶段将持续约两个月 随后进入P2和P3阶段 富士康和和硕将接手EVT阶段 [8][9] 折叠屏技术布局与挑战 - 苹果自2011年起持续布局折叠屏技术 已申请多项专利 但产品化进程多次推迟 [5] - 公司已搁置折叠屏iPad项目 主要因制造困难 生产成本增加和市场需求不足 [10] - 2026年苹果将面对已相当成熟的折叠屏手机市场 主要竞争对手如三星 华为 小米等已打磨多年技术 [10] - 大折叠手机已比旗舰iPhone直板机更薄 苹果计划推出超薄直板机iPhone 17 Air 以与未来折叠屏产品形成区别 [10] 苹果产品策略 - 苹果一贯采取"虽迟但到"策略 等待技术成熟后再推出产品 如音乐播放器和智能手机 [12] - 折叠iPhone需具备足够创新点 以证明"迟到"的合理性 不应只是"又一款"折叠屏手机 [12] - 即便原型和试产顺利 仍需解决诸多技术挑战和产品定义挑战 [12]
苹果折叠iPhone 2026年下半年有望上市,这家公司提供相关精密零部件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7-02 10:58
折叠iPhone研发进展 - 苹果折叠iPhone已于2023年6月进入P1原型开发阶段 后续将经历P2和P3阶段 每个阶段持续约两个月 [1] - 预计2025年底完成原型开发流程 2026年下半年有望上市 [1] - 折叠iPad研发被搁置 主要因面板等零组件生产难度大 售价过高导致市场接受度偏低 [1] 折叠屏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3% 平均售价(ASP)达364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占比达25% 增速8%显著高于整体市场5%的增幅 [1] - Counterpoint预计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1年910万台飙升至2025年5470万台 年复合增长率56.5% [1] - 中国市场占全球折叠屏手机份额从12%跃升至31% 成为行业第二增长曲线 [1] 折叠屏手机产业链技术突破 - 折叠屏手机BOM成本显著高于传统直板机 主要增量来自铰链 盖板及柔性屏幕三大组件 [2] - 成本激增源于屏幕面积扩大导致的材料用量与良率问题 多层复合盖板设计 以及精密铰链系统需求 [2] - 产业链上游聚焦液态金属与MIM金属注射成型件供应 中游由安费诺 长盈精密等厂商主导精密制造 [2] - MIM技术因复杂结构成型和高精度优势成为铰链制造首选方案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44.05亿美元 预计2031年达88.7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0.7% [2]
现在的数码大厂,再卷折叠屏还有意义吗?
36氪· 2025-06-27 10:48
行业现状与背景 - 手机行业创新陷入瓶颈 直板手机形态趋同 厂商急需通过折叠屏等新形态寻找突破口 [2] - 折叠屏成为行业少有的差异化亮点 其展开形态带来的新鲜感仍能吸引消费者关注 [1] - 主流厂商持续投入研发资源 重点攻关折痕消除 重量减轻等核心痛点 [4] 产品体验分析 - 硬件进步显著 最新机型如vivo X Fold3 Pro 华为Mate X5 荣耀Magic V3已实现轻薄化 部分参数超越直板旗舰 [5] - 软件适配仍是短板 存在应用比例失调 分屏逻辑混乱 功能阉割等问题 影响用户体验 [6][7][8] - 使用价值呈现两极分化 商务分屏等场景能创造短暂惊喜 但日常体验仍受制于技术缺陷 [3][4] 核心技术瓶颈 - 铰链技术是核心难点 需平衡轻量化 强度 耐久性 成本等多重指标 [9] - 系统交互逻辑需重构 当前安卓阵营主要依赖厂商自行优化 缺乏统一的大屏OS标准 [9] - 物理限制明显 type-c接口厚度制约设备轻薄化 无线充电技术或成突破关键 [9] - 折痕与寿命问题持续存在 厂商宣传50万次折叠耐久性 但实际用户体验存疑 [10] 市场前景判断 - 短期难成主流 受限于重量 价格 实用性三大约束 可能长期停留利基市场 [11][12] - 苹果入局将成关键变量 其产品定义能力可能推动折叠屏破圈普及 [13] - 战略意义大于销量 折叠屏的价值在于刺激行业创新 避免陷入电饭煲式同质化竞争 [14][15] 用户画像与产品定位 - 目标用户具有探索精神 不满足于传统手机形态 愿意为创新体验支付溢价 [14] - 产品定位更接近轻奢品 类似手表 相机等非刚需但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品类 [15] - 核心价值在于打破行业惯性 通过持续迭代证明手机形态仍有进化空间 [14][15]
拯救折叠屏,不能等苹果
虎嗅APP· 2025-06-25 15:06
折叠屏市场现状 - 折叠屏手机从高速增长进入增速放缓阶段 2024年中国市场增速首次降至30 8% 全球市场三星录得-33%负增长[1] - 市场表现高度依赖新品发布节奏 2024Q4中国出货量同比下滑 2025年新品发布后增速回升至53 1%[1] - 行业进入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期望回落期" 产品价值提升但市场趋于理性[3] 产品力突破 - 硬件显著优化:旗舰折叠屏重量已低于iPhone 16 Pro Max(217g vs 227g) 展开厚度接近Type-C接口极限[5] - 续航能力超越直屏旗舰 硅碳负极技术实现6000mAh容量(掺硅比例达12% 为前代2 5倍)[17] - 铰链技术成熟:粉末注射成型/3D打印工艺应用 折痕和寿命问题改善[5] - 软件适配完善:安卓应用横折体验优化 分屏/多任务功能普及[5] 供应链进展 - 中国厂商主导柔性OLED面板市场 2024年京东方/维信诺/天马总出货量超越三星[6][8] - UTG玻璃盖板渗透率达51% 蓝思光电/凯盛等供应商解决划痕担忧[6] - 关键部件成本下降:柔性屏/UTG玻璃/CPI薄膜价格持续优化[6] 市场定位挑战 - 价格居高不下:旗舰横折机型普遍超万元 三折叠/苹果入局加剧高端化趋势[11] - 错失补贴红利:因额外成本难以纳入千亿规模国补范围 价格弹性不足[12] - 用户群体局限:仍以商务精英为主 未渗透iPhone用户等主流群体[15] vivo X Fold5创新策略 - 跨生态兼容: - 行业首款支持Apple Watch通话/短信/健康数据同步[16] - 实现AirPods空间音频/iCloud文档直连/Mac键鼠协同[16][19] - 耐用性突破: - 首款三防折叠屏(IPX8/IPX9防水+IPX5X防尘)[22] - -20℃耐寒测试+1米水深千次折叠[22] - 推出299元换屏安心包降低维修焦虑[22] - 价格锚定:起售价6999元较前代降2000元 创大折叠新低价[23] 行业发展趋势 - 特斯拉式路径显现:从高价试错(Roadster)→中产普及(Model 3)[23] - 双持战略成突破口:vivo方案使迁移成本归零 符合"新体验-旧体验>0"公式[19] - 产能消化依赖"扩圈":需从商务工具转向时尚/娱乐场景 年产能数千万部待释放[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