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

搜索文档
45年,深圳城市“封面”迭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1:44
深圳城市封面迭代与总部经济发展 - 深圳城市封面随经济发展不断迭代 从罗湖国贸大厦到福田平安金融中心 再到南山科技企业总部聚集区 [1][4][19] - 四代第一高楼同时存在 包括160米国贸大厦 地王大厦 京基100和599米平安金融中心 其中平安金融中心保持中国第二高楼纪录 [3][4][13] 罗湖区域发展历程 - 罗湖作为深圳最早开发区 1985年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速度建成 地王大厦1995年以两天半一层楼刷新纪录 [4] - 罗湖早期聚集外资机构 1982年成立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 1986年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 [9] - 商业银行市级分行前20强中11家从罗湖起步发展 [9] 福田中央商务区建设 - 福田1995年定位深圳市中心区 招商银行1993年将总行迁入 2001年建成237米招行大厦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12] - 福田区拥有纳税超亿元楼宇159栋 聚集持牌金融机构295家占全市近60% 市级总部企业111家占全市约30% [15] - 配套服务业高度集中 包括全市61%资产评估机构 42%会计师事务所 38%律师事务所 23%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17] 南山中央科创区崛起 - 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建立 聚集腾讯 中兴 大疆等科技巨头 [19][20] - 腾讯雇员达11.12万人 微信及WeChat月活突破14亿 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市场份额超70% [22]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密度每平方公里12家 其中南山超5500家 [23] 科技企业总部新形态 - 大疆2024年5月斥资22.87亿元在深圳湾建全球总部 抖音小米2024年7月启用后海总部大厦 [23][25] - 小米研发人员达2.26万人 当季研发支出78亿元同比增长41.2% 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 [25] - 腾讯投资85.2亿元建设大铲湾"企鹅岛"总部园区 已建成30% 2024年10月试运营 [26] 总部经济形态演变 - 总部形态从高层建筑向低密度园区演变 如苹果Apple Park占地26万平方米耗资50亿美元 腾讯"企鹅岛"规划中央绿脊和开放社交空间 [26][27][28] - 企业总部功能从单一办公转向研发办公生活一体化 腾讯新园区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 技术类岗位超60% [26]
武汉之南,高新技术企业四年增长近三倍—— 10万青年逐梦汤逊湖畔
长江日报· 2025-08-24 00:55
核心观点 - 武汉江夏区依托汤逊湖区域实现从城郊湖到科创湖区的转型 形成初具规模的创新生态 吸引超10万青年人才扎根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四年增长近三倍 发明专利快速增加 创新要素高度集聚 [1][5][8] 人才集聚与创新动能 - 近三年超10万青年人才扎根江夏区 其中2024年汤逊湖核心区域新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百名 年均留驻大学生超2万名 [2][5] - 有效发明专利从2022年3743件跃升至2024年5658件 年均增速远超省市平均水平 [5] - 科研机构集聚 包括江夏实验室发布治疗A型血友病新药(用药成本仅为原研药25%)及光量子研究院量子重力梯度仪等重大科技成果 [2] - 24所高校、31万名在校大学生、12个国家级实验室平台、90家创新平台及31家孵化器提供人才支撑 [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241家飙升至2024年905家 增长近三倍 [8] - 企业迁入量2024年超千家 居全市首位 包括行星轮科技(总投资3亿元无人船总部)、沃尔斯顿(总投资5.7亿元发热理疗基地)及灵伴科技华中总部等 [6][8] - 企业倾向将研发环节置于江夏 如普迪真空科技实验室真空装备市占率全国前三 2024年海外销售额预计达800万-1000万元 [8] 创新生态与资本支持 -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通过汤逊湖科技创新中心促成64场技术对接 征集102项企业需求及215项科技成果 [9] - 政府建立"1+5"投资基金体系 形成超700亿元基金集群 与深创投、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合作 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 [10] -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 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专业招生从2019年63人增至2024年超1000人 校企合作强化人才输送 [3][5]
武汉经开区高标准打造后官湖总部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8:00
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建设进展 - 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两栋写字楼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目前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预计2023年底首批600名员工入驻[1] - 该基地位于武汉经开区后官湖总部区核心区域 属于经开·泊心私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一部分[3] 武汉经开区后官湖总部区发展规划 - 后官湖总部区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 划分为总部区 产城融合示范区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 东合金融服务区 商务休闲区五大功能区[3] - 目前已集聚东风公司 奕派科技 中国城乡 中国建科华中总部等20余家总部企业 落地科大讯飞 湖北建投等20余个重点项目 总营收及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3] - "十五五"期间目标引进标杆项目 力争市场主体达15000户 总投资规模830亿元 营收及产业规模1600亿元[9]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 经开·泊心私屿项目一期商业综合体已建成交付 融合高层办公 国际商业 湖岸别墅等业态 重点引入数字经济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建造等领域企业[3] - 中国城乡总部经济产业园总投资约58亿元 将建设5A甲级总部大楼 低密办公等业态 已吸引中国交建 碧水源等企业进驻 其中碧水源华中总部将辐射华中区域水环境治理市场[5] 产业功能区布局 - 产城融合发展区重点推进郭徐岭片区改造 打造沌口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智慧生活示范社区[7] -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聚焦智能制造 元宇宙 新材料 文化创意等领域 建设产教融合平台[7] - 东合金融服务区集聚东风资管 东风财务 工商银行等机构 形成多层次金融服务链[7] - 商务休闲区依托后官湖 三角湖生态资源 构建绿色生态体系[7]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加快推进三角湖与大半岛片区联通工程 车城大道连通工程 后官湖沿岸综合整治工程 大半岛都市田园等项目[9]
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3:58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与规模 - 深圳共有20家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1] - 深圳拥有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1][2]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 [1][3] - 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3] - 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33家,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三 [3] 龙头企业市场表现 - 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一半比重 [3]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场内年均交易2200亿元,交易3300万吨,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3]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服务各类涉农企业超15万家 [3]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3]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台,作业面积累计超75亿亩次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落户 [4]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优薯计划"实现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5]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 [5] - 广东省数字农业企业前8名中深圳占6家,包括腾讯、华为、华大基因等 [8] -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服务1000多万农户 [8] - "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5万多节,注册用户700多万人 [8] 产业链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F.Q.T检测机构 [9] - 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多亿元,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 [10] - 深农集团搭建消费帮扶平台,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过2亿元,带动交易约100亿元 [10] - 深农集团与多个海外国家建立合作,去年实现进出口业务贸易总额35.1亿元 [11]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9个国家,香辛料产品已开拓南非、印尼等新兴市场,实现营收1106万元 [11] 品牌建设与认证 - 深圳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 [12] - 累计认证"圳品"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推动农产品出圈 [12]
“0亩田”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1:38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与地位 - 深圳拥有226家农业龙头企业,包括14家国家级和133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三 [2]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其中3家国家级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1][2] - 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50%比重 [2] 企业业务与市场影响力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年均交易额2200亿元、交易量33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农产品交易平台 [2]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服务涉农企业超15万家 [2]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2]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30万台,累计作业面积超75亿亩次 [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应用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集9个院士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 [3]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紫杉醇合成生物学和"优薯计划"实现技术突破,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3] - 腾讯云智慧农业数字终端、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服务超1000万农户,天天学农平台提供5万多节农技课程 [5] - 中农网智慧养殖平台覆盖全国500家养殖场,保障100万头生猪供应 [4]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F.Q.T检测机构严格把控食安标准 [6] - 深农集团与中东、东盟、欧美等地区建立合作,2023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2.6亿元 [8]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9个国家,香辛料产品开拓南非、印尼市场,实现营收1106万元 [8] - 深圳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认证133个"圳品",建设25个"深圳农场"和17个"菜篮子"基地 [9] 乡村振兴与产业带动 - 2024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70亿元 [4] - 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建设28个农产品示范基地,采购农产品18.6万吨,助力200万人脱贫 [6] - 深农集团消费帮扶平台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2亿元,带动县域农产品交易约100亿元,助力10多万农民增收 [7] - 中农网通过一体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户增收,创新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模式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4]
经济第一大省,制造半数“百强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1:18
区域经济格局 - 广东包揽活力街道前7名 共入围135个街道 数量占比超1/4 其中55个街道入围全国100强 [1][15] - 深圳表现突出 全市70多个街道中39个入围百强 58个入围500强 [13][15] - 广州位列第二 10个街道入围百强 48个入围500强 [13] 头部街道经济规模 - 深圳南山粤海街道位居榜首 十余平方公里汇聚上百家上市公司 2024年GDP超4000亿元 [15] - 佛山南海桂城街道排名第四 2024年GDP突破944亿元 接近千亿目标 [16] - 佛山提出建设10个千亿镇街目标 桂城街道力争2026年实现GDP与工业总产值双千亿 [16] 产业特征与发展模式 - 超级街道多位于城市主城区 汇聚人才企业资本要素 以总部经济奠基高端产业 [16] - 实现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16] - 千亿级镇街土地开发程度高 面临传统动能放缓与新兴产业接棒挑战 [16] 区域发展策略 - 镇街跃升需以区域品牌建设为核心 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16] - 破解同质化困境 推动产能优化与价值跃升 培育全国性影响力品牌 [16] - 广东以镇街经济见长 江苏以县域经济为主 两者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15]
普华永道就港府《施政报告》提出四项建议 包括提供地区总部税务优惠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08:06
香港经济增长策略 - 加强香港作为全球和区域联系人的角色 通过税务优惠和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吸引力 2024年香港地区总部数量达1410家 较2023年增长超过5% [1] - 把握总部经济发展机遇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巩固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超级联系人角色 [1] 创新与科技发展 - 将北部都会区打造为科技公司总部枢纽 善用香港邻近深圳的地理优势及独特法律体系 [1] - 加强香港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优势 成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领导者 [1] 数字资产发展 - 加快推动数字资产相关策略 定位香港为以数字为先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 [2] - 建立区块链原生资产注册制推动资产代币化 建立数字资产发行和转让登记机制简化流程缩短交易时间 [2] 金融市场优化 - 扩大场外交易市场支持创新和初创企业 实施新股通使跨境投资更便捷 [2] - 扩大保密提交上市申请范围涵盖双重主要上市申请人及大型市值公司 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2] - 完善股东保障标准 提供人民币资产税收激励 逐步降低股票交易成本 增强市场开放度和竞争力 [2] 资产及财富管理 -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行业规模达4.5万亿美元 是金融生态系统的基石 [3] - 通过税收优惠 人才政策 推广香港基金结构促进发展 完善跨境理财通 基金互认及ETF港股通等机制 [3] 投资环境提升 - 制定明确路线图让零售投资者增长另类资产分配 优先保障投资者和流动性管理 [3] - 将另类投资纳入强积金计划 升级养老体系提高长期退休成果 [3] - 改善清算和结算系统简化交易流程 提升市场流动性降低借贷成本 增强全球投资者吸引力 [3] - 打造完善的法律 税务和监管环境支援私募基金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 [3]
西安高新区:总部集聚打造发展强磁场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02
君岭大厦作为中岭控股集团总部办公楼,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计划年底前建成投用;盈创中心作为中铁二局西北办公总 部大楼,预计今年年底全面竣工;泰康之家·秦园项目是世界500强泰康保险集团在西北地区打造的第一个大规模、全功 能、高品质医疗养老社区,项目一期主体已封顶,计划2026年8月竣工,11月开业运营。 发力总部经济,近期西安高新区大动作不断。5月16日,大源实业西北总部、万汇广场商业总部双双摘地;7月9日,由韩 国顶级酒店品牌打造的五星级酒店——西安新罗汇纹酒店举办首场媒体开放日活动,即将正式对外营业。 总部经济具有产业关联性强、国际化水平高、集聚带动作用大等特点,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之举,也是区域经济实力、投资环境、人才基础和产业配套等的良好印证。 近期一系列优质总部项目的加速布局,正是对西安高新区综合竞争力的有力诠释。刚摘地的大源实业西北总部总投资9亿 元,将打造国内能源领域一流的资源及资本运作型智能数据和高端研发中心;万汇广场商业总部总投资6亿元,将创新塑 造都市农业商旅新业态,赋能丝路科学城产城融合发展。 西安新罗汇纹酒店实景图 大源实业西北总部项目效 ...
深圳市罗湖区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长4.2%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13:00
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263.40亿元 同比增长4.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90.69亿元 同比增长10.3% 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57亿元 同比增长3.9% [1] 工业与新兴产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从2018年388家增至2024年995家 增长156.44% 2024年产业增加值244.08亿元 较2023年增长11.84亿元 [6] - 2024年产业规模百亿级企业3家 十亿-百亿级企业37家 亿元-十亿级企业264家 [6] -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和未来产业"苗圃"计划 重点发展软件信息 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低空与空天 细胞与基因等产业 [5] 固定资产投资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6% [7] - 重点推进深汕铁路罗湖北站站城一体化 B1地块一期 红岗地块二期等重大项目 [7] - 四大集中连片区总用地规模133公顷 招商用地规模126公顷 包括清水河总部新城红岗国际创新广场 过境土地B1地块 笋岗客整所片区 大望梧桐北侧片区 [8]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83亿元 同比增长2.2% [11] - 服务业占GDP比重94% 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75% [11] - 离境退税额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 "即买即退"商店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12] - 发展首店首发首秀经济 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 三大新商业体首月客流破200万 [13] 产业政策与生态建设 - 推出四大产业计划:传统产业"攀升" 特色产业"登峰" 新兴产业"倍增" 未来产业"苗圃" [5] - 提供免费住房 办公空间支持 推出30栋主题楼宇共1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9] - 设立12支总规模504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9] - 建设罗湖智算中心 罗湖语料中心两大场景项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