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信用周报:信用修复的节奏如何?-20250806
中邮证券· 2025-08-06 04: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债市震荡走强,信用债在急跌后修复,各主要期限品种涨幅多高于利率债,但部分弱资质城投补跌,超长期限信用债同步走暖,二永超长债涨幅较高 [2][9][10] - 二永债行情走强,呈现波动放大器特征,3Y 及以上期限涨幅超同期限普信和超长信用债,成交活跃 [3][15] - 上周修复行情由理财、险资等配置型机构主导,公募等交易盘参与度不高,信用债 ETF 类产品规模增速放缓 [4][23][26] - 急跌后信用债进入平稳修复阶段,策略上流动性为王,3 - 5 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和 1 - 3 年低资质城投下沉 + 骑乘有机会 [4][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用修复的节奏如何 - 上周债市前半周受政策预期和跷跷板效应影响走弱,后半周企稳但周五因税收政策变动尾盘波动,利率债呈 V 型走势,收益率震荡下行 [2][9] - 信用债同步利率走强,修复幅度多数更高,部分弱资质城投补跌,如 2Y - 5YAA - 城投收益率上行 [2][9] - 超长期限信用债走暖,涨幅多数超同期限利率债,二永超长债涨幅较高,超长城投债涨幅较小 [10] - 从曲线形态看,全等级 1 - 2 年、低等级 2 - 3 年陡峭程度最高,与 5 月底基本一致 [12] - 急跌后信用修复节奏缓和,短久期修复幅度大,高等级 3Y - 5Y 有一定性价比,3Y - 5Y 信用利差保护垫加强 [13] 二永债情况 - 二永债行情走强,呈现波动放大器特征,3Y 及以上期限涨幅超同期限普信和超长信用债 [3][15] - 曲线 1 年以内、7 年及以上平坦,2 - 6 年陡峭化最高,1 - 5 年、7 年、10 年 AAA - 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下行 [15] - 目前曲线绝对位置与去年年底历史低位有距离,3 年及以上部分离 2025 年以来收益率最低点位差 15BP - 20BP [3][15] - 全周成交情绪热烈,是当周最活跃品种,低估值成交占比波动大,折价成交幅度小,低于估值成交幅度普遍高 [3][17][18] 超长期限信用债情况 - 机构卖出意愿一般,抛盘力度整体不弱,折价成交占比波动大,折价幅度不小 [18] - 市场买入意愿不弱,其他高活跃度成交以部分短期限地产、金融瑕疵个券为主,低于估值成交占比波动大 [20] 机构行为情况 - 上周修复行情由理财、险资等配置型机构主导,公募等交易盘参与程度不高 [4][23] - 基金等交易盘上上周减持信用债,上周对普信债由净卖出转净买入,但加仓力度不大 [4] - 银行理财、保险等配置盘在债市急跌后择机买入,银行理财对普信债、超长信用债买入力度连续三周增加,6、7 月市场规模月环比增千亿元级 [4][23] 信用债 ETF 类产品情况 - 信用债 ETF 类产品规模增速上周放缓,信用基准做市 ETF 产品周环比规模自 7 月第二周放缓,最近两周周环比由正转负,科创 ETF 产品周环比规模最近两周增幅大大放缓 [26] - ETF 产品相关成分券交易活跃度走低,约 60%的科创债成分券跌幅高于非成分券 [26]
辽宁2.8万余户经营主体在线完成信用修复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09
记者5日从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辽宁省推出信用修复网上办、跨省份办、跨部门互认。今年以来,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已帮助2.8万余户经营主体通过网上申办完成市场监管部门信用修复,重塑良好信 用。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辽宁省市场监管部门在给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还同步送上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和 守法诚信经营劝诫书,主动告知当事人关于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的期限及申请信用修复的政策和途径,并 指导企业提前准备信用修复材料,在半年处罚公示期结束后第一时间完成信用修复,防止企业遭受处罚 后因不了解信用修复流程而陷入困境。辽宁省市场监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 制,共享各部门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结果,并分别同步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 国"网站,实现了信用修复结果互认。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事后“跟踪式”帮扶 提升执法效果
中国食品网· 2025-08-05 10:20
行政处罚机制创新 - 乌苏市某能源有限公司因销售不符合GB18047-2017标准的车用压缩天然气被罚没1.37万元[1] -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实施"三书"同达机制,除《行政处罚决定书》外还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合规建议书》[1][2] - 该机制旨在引导企业纠正失信行为并指导合规经营,6月1日至7月底已实施18件案例[2] 信用修复与合规指导 - 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企业可在最短公示期满后在线申请修复,消除不良影响[1] - 行政合规建议书针对具体违法行为提供整改方向,帮助企业避免二次违法[2] - 企业反馈文书体系如同"体检报告+康复方案",可直接用于内部培训[2] 执法闭环管理 - 建立案件回访制度,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问询实现一般程序案件回访全覆盖[3] - 回访内容涵盖执法人员规范、廉政纪律及企业整改情况,提供法律业务指导[3] - 机制实现"惩戒-指导-重生"闭环,避免"一罚了之"的执法终点现象[2][3] 政策实施效果 - "三书"同达机制体现"惩戒+修复+指导"全链条监管理念[2] - 该举措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统一,促进政治效益、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 副局长陈旭表示机制有助于企业信用修复和合规经营指导[2]
山西推出10条举措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助力经营主体发展
围绕提升服务新效能,《通知》提出4条举措,包括方便企业办事,增设线上渠道;减少申请材料,强 化内部协同;压缩办理时限,精简核查流程;引导企业合规,精准提醒服务。经营主体可通过国家企业 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网、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门户网站、山西政务服务平台网 站的"信用修复"专区提交修复申请,最大限度便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可查询或确认 的信息,不再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整改报告书、培训记录等不再作为必须提供的材料。移出经营异 常名录压缩至4个工作日办结,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和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压缩至7个工作日办结。 在违法失信主体满足信用修复时限时,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公告、发送短 信等方式,精准推送修复提醒信息。 围绕构建修复新生态,《通知》提出3条举措,包括企业"一键申请",实现跨省修复;推动结果互认, 建立共享机制;探索修复试点,释放改革红利。依托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与跨省数据传输通 道,经营主体可"一键获取"自身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及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违法失信信息,并"一 键申请"信用修复,实现异地提交申请、异地办结修复。市场监管部 ...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信用修复服务
针对上述经营异常商家,市场监管总局引导相关电商平台采取站内信、邮件等形式,点对点发送提示信 息,提醒失信商家及时修复受损信用。同时,鼓励电商平台在门户网站首页增加信用修复通道,提供信 用修复指南,引导商家开展信用修复。(记者史玉成)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数据共享试点,向部分电商平台试点开放信用修复数据查询比对,累计提供数据比对 45.01亿条次,排查平台商家近1000万户,协助发现平台内列入经营异常商家名录167万户。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采取多种形式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信用修复服务,推动平台商家提 升信用水平、恢复发展活力,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预惩戒机制给失信企业留出“回血空间”
北京青年报· 2025-07-31 07:43
法院执行策略创新 - 湖南邵阳某建筑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被法院给予1个月宽限期 最终成功履行21万余元还款义务 [1] - 法院采用《预惩戒告知书》等信用预警措施 为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提供1-3个月宽限期 而非直接强制惩戒 [3][5] - 预惩戒机制使企业能在压力下筹措资金 既修复信用又保障债权人权益 实现多赢局面 [4][5] 失信惩戒机制优化 - 传统"一刀切"信用惩戒易导致企业融资断流、合作中断 陷入市场"社死"或破产困境 [3] - 新机制根据企业履约意愿调整惩戒尺度 对暂时困难企业暂缓惩戒 保留发展资源获取路径 [4][5] - 机制仅适用于有真实和解意愿主体 对恶意逃债者仍采取强制措施 体现宽严相济原则 [5] 信用体系建设成效 - 湖南预惩戒机制契合最高法推行的宽限期制度 成为破解执行难的有效路径 [5] - 该创新措施平衡了失信企业、债权人、法院等多方需求 为信用建设注入积极力量 [5] - 实践表明机制能提升执行结案率 优化信用体系发展 具备全国推广价值 [5]
男子借12万不还成失信被执行人,以患癌需治疗为由申请解除惩戒,实际赴港澳消费赌博,其包裹中搜到大量现金,微信收支金额超300万
新浪财经· 2025-07-25 08:37
最高人民法院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 强调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被执行人 其中涉及陈某与狄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 [1] - 被执行人狄某某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纳入失信名单 后以患膀胱癌需治疗为由申请解除限制措施 法院审查后临时解除 [1] - 狄某某病情稳定后未履行还款义务 利用解除限制期间多次赴香港澳门消费赌博 2024年2月29日被举报后法院联动机场公安控制 [1] 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细节 - 法院搜查发现狄某某随身携带名牌烟酒及大量现金 其使用的他人微信账户收支超300万元 聊天记录证实赌博消费行为 [2] - 狄某某承认违法行为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 当场履行完毕 但因情节恶劣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 案件来源与关联信息 - 案例由红星新闻报道 未提及具体财经影响 [3] - 文档4内容与核心案例无关 涉及其他社会新闻 [4]
最高法:对存在恶意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应继续强化失信惩戒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05:22
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 -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严厉打击严重失信行为的同时为"失能"人员纾困解绑 [1] - 最高法发布九个典型案例强化区分"失信"与"失能",提升失信惩戒的靶向性和精准度 [1] - 恶意失信行为包括隐匿行踪、企业主另注册公司继续经营、变更法定代表人逃避责任、高消费和暴力抗拒执行等 [1] 失信惩戒成效 - 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 [2] - 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失信名单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 [2] - 自2013年10月以来累计1710万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 [3] 执行工作进展 - 人民法院通过执行和解、司法救助等方式处理"失能"情形,兼顾执行力度与温度 [2] - 失信惩戒制度在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胜诉当事人权益和解决执行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最高法构建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健全名单制度,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3] 市场影响 - 失信惩戒工作为有发展潜能的市场主体创造"造血再生"条件,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2] - 相关工作有效缓和社会矛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 当前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等问题依然突出,需持续加大执行力度 [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7-25 02:10
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机制成效 - 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首次实现十年来名单人数下降 [1] - 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体现"减存遏增"政策效果 [1] - 1710万人次因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2013年10月至2025年6月数据) [2] 差异化执行政策实施 - 建立"失信"与"失能"分类标准,对确无财产者采用执行和解、司法救助等纾困措施 [3] - 对暂时困难企业适用1-3个月失信惩戒宽限期,上海某汽车公司等案例显示宽限期促成600余万元债务清偿 [10][11] - 采用"活封活扣"保全资产,福建某科技公司通过设备活封引入新投资方完成债务清偿 [16][17] 重点行业执行案例 - 高新技术领域:上海某科技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暂缓失信惩戒保障融资渠道 [9][11] - 民生保障领域:长春某物业公司因承担供暖职能获宽限期,避免影响近万居民服务 [18][20] - 建筑工程领域:北京某施工集团通过宽限期维持投标能力,最终分四次清偿200余万元债务 [22][23] - 农业供应链:芜湖某菜篮子公司采用"活封+分期还款"模式,保障961万元债务清偿同时维护数万群众供应 [24][26] 小微企业债务化解 - 宁波服装厂主李某通过设备活封恢复经营,新股东入股后清偿58名工人28万元工资 [31][33] - 大同某建设公司宽限期内追讨第三方工程款,解决27万元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28][30] - 醴陵交通事故案中,对确无履行能力者联动司法救助基金实现6万元赔偿 [12][14]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 开展信用修复服务
快讯· 2025-07-23 11:33
政策支持与监管举措 -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为商家提供信用修复服务以提升商家信用水平和恢复发展活力[1]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数据共享试点向部分电商平台试点开放信用修复数据查询比对累计提供数据比对45.01亿条次[1] - 通过数据共享试点排查平台商家近1000万户并协助发现其中167万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 平台具体行动与引导 - 引导电商平台向167万户经营异常商家点对点发送提示信息提醒其及时修复受损信用[1] - 鼓励电商平台在门户网站首页增加信用修复通道并提供信用修复指南以引导商家开展信用修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