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津冀协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人民日报· 2025-09-15 21:28
北京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向纵深迈进。"厂通路建成通车,跨界联通道路已达11条。"北 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介绍。 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 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 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 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 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记者王昊男)15日,北京市召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北京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 能品质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已基本完成。 ...
北京“十四五”的数字内涵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18:54
首都功能优化 - 首都功能持续优化 围绕"都"的功能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 以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首都功能 [1] 重大事件成就 -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喜庆新中国75周年华诞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1]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引领纵深协同 [1] -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 [1][3] - 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1] - 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 跨界联通道路达11条 [3] - 京津冀区域内实现医保直接报销和"一卡通行" [3] 产业集群发展 - 形成3个万亿级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成为全国首个跨过万亿级的城市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新动能持续迸发 [5] 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 - 启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形成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 [5][6] - 2024年10月发布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施意见 [6] - 系统部署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完善数据资源统筹机制 提升算力供给能力 [9] 经济发展指标 - "十四五"收官时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跨越5万亿元台阶 [7] - "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 相当于新增海淀区经济总量 [7]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 [7] 企业创新发展 - 小米工厂规模达70万平方米 生产效能达每76秒下线一台SU7 [7] - 平台企业被鼓励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加大研发投入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9] 基础设施建设 - 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全部联网控制 平均不停车通过率76.7% [2] - 通过错时共享提供共享停车位6万余个 [2] - 推进双千兆计划 加快布局5G基站 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 [9] 文化保护成就 - 世界文化遗产达8处 居全球城市首位 [10] - 中轴线申遗成功 历时12年 [10] - 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园覆盖率均达94% 提供普惠托位超3.1万个 [13] 城市治理创新 - 接诉即办制度深化改革 建立"每月一题"机制对70余个共性问题专项治理 [2] - 疏整促工作持续十年 实现从"北京发展"向"首都发展"转型 [14]
“十四五”时期北京GDP预计超5万亿元!经济增量等于“新增一个海淀区”
券商中国· 2025-09-15 15:13
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在9月15日举行 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总结称,回顾"十四五"这 五年,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进展顺利,高价值发明专利等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 率、服务贸易等指标符合预期,部署的战略任务、谋划的重大工程全面落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北京市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五年的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 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从发展质效看,2024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居各省 区市首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多项指标为全国最优水平。 展望"十五五"期间,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鑫强调,北京经济发展活力胜过压力,机遇大于挑战。北 京市发改委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首都经济"产业有支撑、需求有动力" 在各种风险挑战冲击下,在减量发展背景下,2021至202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首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 走 ...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3:54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 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 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2] - 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通过疏解实现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2]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 - 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拉开框架向提升功能品质迈进[1][2] - 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1][2] - 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文化新地标[2] - 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2] 雄安新区协同建设 - 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2] -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2] 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果 - 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2] - 区域内实现医保直接报销和"一卡通行"[2] - 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提升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长至2024年840多亿元 年均增长25%[2] - "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 产业协作由施工图变为实景图[2] - 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3:07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 受医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 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 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 图谱编制落地,产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 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les & FR 点击下载中国基金报客户端 ■ 中国基金报内容矩阵 ■ 巅峰对话 投资热点说 ETF风向标 IPO情报站 fe o 1 ■ a a - 444 and 4 4 CHINAFUND CHINAFUND CHINAFUND CHINAFUND 开盘速递 港股日报 全球早班车 数说人物 √ � [ 8 a 4 a g a d 4 4 4 CHINAFUND CHINAFUND CHINAFUND CHINAFUND ●微信搜一搜( 〔 〔 中国基金报 〕即刻获取财经资讯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北京亮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15日上午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 ...
“十四五”时期北京GDP预计跨过5万亿!经济增量等于“新增一个海淀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2:27
(原标题:"十四五"时期北京GDP预计跨过5万亿!经济增量等于"新增一个海淀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在9月15日举行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 就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总结称,回顾"十四五"这五年,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进展顺利,高价值发明专利等指标 好于预期,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服务贸易等指标符合预期,部署的战略任务、谋划的重大工程全面落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北京市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5万亿,五年的经济增量约1.4万亿、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从发 展质效看,2024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居各省区市首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 多项指标为全国最优水平。 展望"十五五"期间,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鑫强调,北京经济发展活力胜过压力,机遇大于挑战。北京市发改委将扎实推进高 质量发展,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首都经济"产业有支撑、需求有动力" 在各种风险挑战冲击下,在减量发展背景下,20 ...
北京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间新增企业超40万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56
平原新城发展定位 - 顺义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 [3] - 大兴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和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3]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和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3] - 昌平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3] - 房山重点建设科教融合文化名区和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3] 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 - 平原新城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规模 [3] - 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30% [3] - "十四五"以来新增企业超过40万家 [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3] - 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 [3] - 清华国重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顺利 [3] - 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落地示范园区 [3] -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提速 [3] 区域功能定位 - 平原新城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1] - 区域已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第一站和企业投资发展热点地区 [3] - 产业空间承载能力与高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3]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8.7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16
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研发、津 冀生产制造"的产业协同模式正在不断成熟。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已成为协同发展的实体支撑。 三地产业协同由原来的转移承接向现在的产业链合作转变,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 集群达到7个。 刘伯正提到,中国星网已迁驻河北雄安新区办公,华能、中化总部项目即将投用,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 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全部开工,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短短2年已聚集200余家高科技 企业,形成创新"小气候"。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8.7亿元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吕少威)"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8.7亿元人民 币,是"十三五"时期总额近两倍。 记者从15日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了解上述信息。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
北京晒“十四五”成绩单,五年经济增量增出了一个万亿海淀
新京报· 2025-09-15 08:27
首都功能建设 - 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达8处居全球城市首位[3][4] - 国际交往中心综合承载能力增强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机制完善[3] - 中央政务空间形象更加舒朗庄重[3]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京津冀三省市2024年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 - 北京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6]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70多亿元增长至2024年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6] 经济增长与质效 - 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海淀区经济总量[1][7] - 202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7] -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居各省区市首位[7] 科技创新体系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8] - 全国重点实验室达145家占总量的近三成[1][8] - 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约占全国三成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8] 产业创新布局 - 商业航天产业拥有全国一半核心研发单位、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8] - 近200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0多种场景应用落地[8] - 实现6G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夸父"量子计算云平台等技术突破[8] 深化改革与开放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备案交易金额近100亿元[1][9] - 营商环境改革推出1700余项措施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9] - 服务贸易2021-2024年年均增速达9.4%累计实施突破性政策140余项[10] 城市宜居建设 - 2024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5.9%[11]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九成环路景观花廊超300公里[1][11] - 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52公里站点95座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90%[11] 民生服务改善 - 新增中小学学位超15万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70%[13] - 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九成城乡社区服务450多万名老年人[13] - 普惠托位超3.1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园覆盖率均达94%[13]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财联社· 2025-09-15 06:14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显著进展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 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1] - 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果显著 "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 超4000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 [1] - 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文化新地标北京艺术中心 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建成 环球影城成为文旅新名片 [1] 区域交通与民生协同 - 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区域内实现医保直接报销和"一卡通行"全面覆盖 [2] - 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持续提升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长至2024年840多亿元 年均增长率达25% [2] 产业与经济协同 - "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 产业协作从"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2] - 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显著增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