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罗永浩提议与贾国龙公开直播对质;宇树入选MIT“聪明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2:53
巨头动态 - 罗永浩提议与贾国龙就预制菜产业争议进行公开直播对质[2] - 特斯拉董事长为马斯克万亿薪酬方案辩护 强调其需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才能获得历史性奖励[5] - 马斯克旗下xAI裁撤数据标注团队至少500名员工 缩减通用人工智能导师团队规模[6] 技术突破 - iOS 26正式发布 引入液态玻璃界面 自适应省电模式等八项新功能 兼容iPhone 11及以上机型[3] - 亚马逊开发消费级AR眼镜"Jayhawk" 配备单目全彩波导显示屏 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上市[10] 人工智能进展 - DeepSeek、宇树科技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 评鉴标准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机会结合能力[2] - 谷歌DeepMind CEO驳斥GPT-5具备博士级能力的说法 称当前AI系统综合能力未达博士水平 预测AGI还需5-10年[4] 商业与法律 - 美国媒体公司PMC起诉谷歌 指控其使用新闻内容生成AI摘要导致网站流量减少 原告包括《好莱坞报道者》等媒体[5] - 京东加码10亿补贴iPhone 17系列 以旧换新至高补贴2100元 提供24期免息等权益[7] 融资活动 - 源升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弘晖基金、春华创投投资 专注高端触觉传感器及机器人技术开发[8] - 时空智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大米创投、镇海汇智天使基金投资 主营时空大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空间治理服务[9] ETF市场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0.49% 市盈率21.3倍 份额减少3000万份至79.6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4515.4万元[12]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10.46% 市盈率45.43倍 份额增加9800万份至53.1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1亿元[12]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2.64% 份额减少1200万份至5.1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689万元[12]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4.47% 市盈率123.85倍 份额减少300万份至3.7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59.8万元[13]
研判2025!中国锻造压力机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5 01:39
行业概述 - 锻造压力机是金属塑性成形领域的核心设备 通过施加可控压力使金属坯料在模具内发生塑性变形 实现锻件高精度和高一致性生产 广泛应用于汽车 航空航天 工程机械 兵器工业等关键制造领域[2] -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压力机 液压压力机 螺旋压力机 高速压力机等类型[2] 市场规模 - 2024年锻造压力机行业市场规模达340.73亿元 同比增长7.14%[1][9] - 产品价格受类型 性能参数 作业精度 定制化程度 数字化水平等因素影响 价格跨度从十余万元至上亿元不等[1][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钢材 铝合金 铜材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铸件 传感器 冷却系统 传动零件 液压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6] - 中游为锻造压力机制造企业[6] - 下游终端应用市场涵盖汽车工业 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工程机械 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6] 下游需求 - 2024年锻造行业总产量达1379.3万吨 同比增长0.62% 其中模锻件产量867.2万吨(同比增长0.73%) 自由锻件产量512.1万吨(同比增长0.43%)[8] - 汽车工业 航空航天 新能源装备等行业飞速发展带动锻件需求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精度 高效率锻件需求尤为旺盛[1][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于技术 资金 劳动密集型 进入门槛高 市场集中度较高[10] - 头部企业包括国机重装 二重(德阳) 合锻智能 亚威股份 扬力集团 广东锻压机床厂 天锻压力机 中国一重 兰石重装 中机锻压等[10] 重点企业 - 国机重装2024年营业总收入126.70亿元 其中锻压 挤压设备业务收入4.22亿元 占总收入3.33%[11] - 合锻智能2024年营业总收入20.74亿元 业务构成:色选机占55.52% 液压机占28.48% 机压机占12.99%[12] 技术发展 - 中国拥有4万吨级以上模锻压机 与美俄法并列世界领先 清华大学已研发出16万吨模锻液压机 是俄罗斯7.5万吨压机的2倍多 美国4.5万吨的3.5倍多[4] - 行业历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薄弱基础 到20世纪60-70年代研制大型设备(如100MN自由锻造水压机) 80年代生产万吨级压机 2011年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的发展历程[3]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多项支持政策[4] 未来趋势 - 工业4.0和智能制造推进将融入物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时状态监测 工艺参数优化 故障预测与预警[14] -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 行业将注重绿色发展 研发节能技术(如伺服驱动系统 液压系统能效优化) 加强环保材料使用和废弃物排放控制[14]
摩比发展(0947.HK)子公司摩比吉安公司成功获评5G工厂,数字化转型取得卓越成果
格隆汇· 2025-09-15 01:04
公司荣誉与认证 - 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 彰显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核心竞争力[1] - 公司获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二星级企业及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省级以上荣誉[1] - 公司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达L6级 获国家级认证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研发绿色天线、AI智能追焦天线、A+P一体化天线等核心产品 构建多场景业务矩阵[1] - 推出5G小金属滤波器、介质滤波器、智慧应用解决方案及能源管理系统 覆盖绿色低碳与智慧化应用[1] 运营与效率提升 - 公司推进数字化与自动化管理体系建设 优化生产流程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1] - 通过降本增效保障交付效率与收益指标达成 巩固客户黏性与市场信任度[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上海“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 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央广网· 2025-09-15 00:55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记者胡祎玮 周洪 成奕霖)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 要》报道,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以开放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不断在"引进 来""走出去"双向奔赴中探索发展新路径,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样本"。 走进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展厅内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新款手机、超薄 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总营收839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约50%。企业副总裁李玉桃介绍,依托上海在研发人才、供应链整合上的独特 优势,企业正加速向机器人、工业软件、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突破。 李玉桃:我们现在整个研发团队有19000多人,占比接近总人数的30%,每年我们的研发投入会有 至少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前瞻式地布局研发团队,助力我们现在的多元化产品需求,所以实际上是基于 我们上海总部的研发的地位,来赋能我们区域和支撑我们海外规模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上海高附加值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从54%上升到60%,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突破三 分之一。除了"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十四五"以来,上海新增认定跨国 ...
防城港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0:16
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建设 - 防城港市已形成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食品医药、新材料为主体的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1]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52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168亿元[1] - 推动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1] 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 钢铁产业构建起从铁矿石进口到废钢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2] - 实现从建筑钢向汽车板材、海工钢等高端领域转型[2] - 高端板材占比从2020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70%[2] 清洁能源发展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020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60%[2] - 发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从2020年的50%提升至2024年的60%[2] - 红沙核电二期商运投产、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2] 智能制造与AI应用 - 在广西率先实现“智改数转”诊断100%全覆盖[3] - 2024年全市智能制造产值占比接近75%[3] - 建成智能工厂26家,累计获国家级智造荣誉7项[3] AI技术具体应用场景 - 应用场景包括氧化铝AI大模型、AI炼钢、“5G云上钢厂”[1][3] - 海上风电项目引进“AI算法+智能巡检机器人”,高危作业替代率和运维效率大幅提高[3] - 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打造“人工智能+港口物流”、“人工智能+核电”等应用场景[3] 新兴产业发展 - 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包括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2] - 创新药物研发、实验动物模型等领域取得新进展[2] - 加快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谋划防城港商业航天产业园建设[3] 招商引资进展 - 截至今年6月,新签约智能医疗、无人出行等重点领域项目14个[3] - 新签约项目投资额逾200亿元[3] - 电算一体化、中科卫星、班度3D+AI、飞吧出行等项目正有序推进[3]
一汽奔腾完成85.5亿元B轮融资;艾芬达深交所上市,最新市值为69.19亿元丨全球投融资周报09.06-09.12
创业邦· 2025-09-14 01:09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览 -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披露融资事件87个 较上周减少35个 其中34个事件披露融资金额 总融资规模149.66亿元人民币 平均融资金额4.40亿元人民币 [7]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三行业:人工智能18个 智能制造14个 医疗健康12个 [9] - 融资规模最高行业为汽车交通 总规模93.50亿元人民币 其中一汽奔腾获85.5亿人民币B轮融资 [9] - 人工智能行业融资规模18.73亿元人民币 其中自变量机器人获近10亿人民币A轮融资 [10] 地区分布 - 获投企业地区集中江苏22个 北京16个 广东13个 [14] - 江苏披露融资事件22起 其中9起共融资13.59亿元人民币 [17] - 北京披露融资事件16起 其中7起共融资18.60亿元人民币 [17] 阶段分布 - 早期阶段融资事件53个 成长期29个 后期5个 [18] 国内大额融资事件 - 自变量机器人(人工智能)获A+轮近10亿人民币融资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阿里云等 [23] - Viture行者无疆(VR/AR)获B轮1亿美元融资 [23] - 蛋ª区科技(智能制造)获E+轮过6亿人民币融资 [23] - 爱诗科技(人工智能)获B轮过6000万美元融资 [23] 海外大额融资事件 - Mistral AI(法国人工智能)获投资方包括英伟达、A16Z等 [24] - PsiQuantum(美国智能制造)获投资方包括淡马锡、贝莱德等 [24] - Databricks(美国人工智能)获投资方包括A16Z、Insight Partners等 [25] - Cognition(美国人工智能)获投资方包括Founders Fund、科斯拉风投等 [25] 海外新增独角兽 - Strive health(美国医疗健康)完成C轮4亿美元融资 估值17亿欧元 [26][27] 国内活跃投资机构 - 毅达资本参与5个投资事件 创新工场和浦东创投各参与3个投资事件 [31] 国内IPO事件 - 本周4家国内企业IPO 最新市值最高为艾芬达69.19亿人民币 [34] - 大行科工曾获嘉实资本、大湾区基金等投资 [35] 国内并购事件 - 本周披露并购事件17个 较上周增加3个 [38] - 西部证券以38.2471亿人民币收购国融证券65%股份 [38] - 岱山卓和能源以7.23亿人民币被并购 [39] - 数渡科技以7.05亿人民币被万通地产并购 [39]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合力做强信息技术的“神经末梢”
长江日报· 2025-09-14 00:38
产业联盟成立 -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 联合45家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和多家高校科研机构[1] - 联盟将实施"五个一"工程 包括成立产业联盟 制定产业规划 举办产业大会 建立产业研究院 打造产业园区[1] - 目标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1] 产业基础与规模 - 武汉传感器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 形成涵盖设计 制造 封装 测试及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1] - 光谷汇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形成近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1] - 培育了高德红外 华工科技 四方光电等一批在红外 气体 压力等细分领域领先的龙头企业[1] 技术地位与发展优势 - 传感器被定位为信息技术的"神经末梢" 是万物互联 智能制造 人形机器人 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科技的底层支撑[1] - 武汉发展传感器产业具备产业基础 科教资源和战略地位三大优势[1] - 在全国传感器园区中排名进入前十[1]
河南渑池机器人产业多点开花
经济日报· 2025-09-13 22:11
公司发展与合作 - 河南菲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洛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形成企业出题 高校解题 政府搭台的深度合作模式[1] - 公司获得哈工大查富生教授团队技术支持 成功将3项专利技术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线[3] - 公司定位从机器人制造商升级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产品已通过CE认证[3] 生产能力与效率 - 项目总投资5亿元 从厂房改建到具备生产条件仅用100天 创造当地产业项目落地加速度[2] - 协作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已投入生产 四轴通用机器人可帮助红润铝材提升焊接效率40%[2] - 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3亿元 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实现产品全业态覆盖 成为河南省首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1] - 六轴通用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3mm 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3] - 六足特种机器人可在矿山 冶金等复杂环境中作业 轻量化机械臂设计使中小企业自动化改造成本降低30%[3] 市场表现与订单 - 在郑州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获得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50台协作机器人订单[3] - 已与多家本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首批订单将于下个月交付[2] - 打磨机器人帮助当地企业元亨精密提升产能利用率从65%至90% 减少原材料浪费20% 降低能耗15% 每年减少碳排放约80吨[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机器人产业园配套建设5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 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60万千瓦时[4] - 园区实现智能制造与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4]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助力区域绿色发展[3]
浙江加码会展经济撬动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9-13 13:01
浙江省会展业政策支持 - 浙江省商务厅等1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会展经济促消费的若干举措》 从品牌化、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等多维度推动展览业发展 [1] - 2023年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 商务厅年内发布三批展会目录 远超往年单批发布规模 [1] - 政策重点支持符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方向的展会 包括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专业展会 [3] 行业规模与发展现状 - 2023年浙江省举办规模展览活动783场 同比增长340% 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83% [1] - 2024年浙江省展览面积达1020.48万平方米 位列全国第四 仅次于广东、上海和山东 [3] - 行业呈现鲜明县域经济特色 杭州有西湖国际博览会和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宁波有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嘉兴和永康分别举办智能装饰产业博览会和中国五金博览会 [1] 经济拉动效应 - 会展业具有1:9的经济拉动效应 1个单位直接收入可带动9个单位相关产业收入 涵盖住宿、餐饮、交通、通讯、旅游等行业 [3] - 会展业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成为产业发展风向标 与地方产业链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1][3] - 政策目标到2027年显著提升会展集聚消费人口作用 推动参会代表、展客商、产业从业人群向消费人口转化 [3] 行业发展挑战 - 国际知名头部会展企业资源相对缺乏 多数国际会展企业倾向于将优势资源落户上海等更成熟地区 [3] - 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缺乏兼具国际视野和产业知识的人力资源 [4] - 展览会同质化竞争明显 传统产业展会存在主题相似、产品重叠问题 客户群体精准匹配度不足 [5] - 会展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整体规模偏小 [4] 未来发展策略 - 聚焦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展会品牌 围绕浙江特色产业进行差异化定位 [5] - 积极引进世界商展百强和UFI认证展会等国际知名展览项目 [5] - 加强国际化竞争能力建设 为吸引头部会展企业落地创造主体条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