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霸权
icon
搜索文档
没能让中国妥协,36万亿美债补不上!特朗普决定“除掉”大债主?
搜狐财经· 2025-05-10 03:18
美债市场动荡 - 特朗普团队审查美财政部数据发现违规,暗示36万亿美债或有"水分" [1] - 日本带头抛售美债,美债收益率一路飙升,美国财政部新发国债无人买账 [3] - 6月超6万亿美元美债到期,联邦财政无法覆盖,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 [3] 关税政策负面影响 - 特朗普关税战导致美股暴跌,三大股指市值蒸发上万亿美元 [1] - 零售商和制造商如沃尔玛联名警告关税将引发供应链断裂、物价上涨和库存危机 [3] - 中小企业从造纸厂到桌游制造商均反对关税政策 [3] 美联储与政府矛盾 - 特朗普要求降息并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鲍威尔回应称美联储不受政治压力影响 [5] - 双方矛盾加剧金融市场恐慌,美元汇率下跌 [5] 国际经贸格局变化 - 特朗普关税政策未能吸引外国投资,日本与美国谈判破裂 [5] - 其他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包括中欧经贸投资协定、中国-东盟合作及中日韩自贸区推进 [5] -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美元霸权被削弱 [5] 特朗普政策困境 - 关税战未迫使中国妥协,国内经济受损,36万亿美债问题加剧 [7] - 特朗普被迫让步,提出谈判意愿并对中国电子产品豁免关税 [7] - 市场担忧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迫使美国大幅提高利率 [7] 美国国家信用风险 - 传闻特朗普考虑"除掉"大债主,可能彻底摧毁美国国家信用 [8] - 美债市场高度敏感,任何失误可能导致系统性崩溃 [8]
关税风暴撕裂美元霸权 “去美元化”加速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3:35
美国金融市场表现 - 2024年4月,美国金融市场出现股债汇“三线齐跌”现象 [1] - 美股标普500指数当月下跌0.7625%,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月下跌3.1722% [1] - 美债遭遇“抛长买短”,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87%降至3.6%,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17%最高升至4.48% [1] - 美元指数4月开盘104.179,收盘99.646,录得4.36%的跌幅,其间最低触达97.910 [1] 美元信用与避险属性 -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避险属性基于美国经济稳定、流动性优势和全球信任度 [5] - 美国贸易逆差在2024年3月达到1405亿美元,较2月的1232亿美元环比增长14%,创历史新高 [4] - 美国债务加速膨胀、通胀风险及关税战抑制经济增长,动摇美元资产避险属性 [5] - 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比例从2015年的超65%降至2023年的58.52%,2024年进一步降至57.8% [5] 去美元化趋势与替代方案 - 全球多国尝试“去美元化”,以摆脱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5] - 2024年全球各央行和官方机构黄金需求量为1086.0吨,较2023年增加3% [6] - 截至2025年4月末,中国央行黄金储备为7377万盎司,为连续第六个月增加 [6] - 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比仍高,2025年3月为49.08%,在贸易融资市场使用占比达81.08% [9] - 新的支付系统如mBridge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正在发展,可能削弱美元主导地位 [10] 政策影响与市场重估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破坏全球产业链分工,触发了美元信用危机 [7] - 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任,并伤害美国企业利润和家庭消费能力 [8] - 高盛分析师指出美元被高估约16%,随着美国回报优势减弱,高估状态可能逐步纠正 [8] - 全球投资者因对美元美债信心不足而重新定价,导致美国股债汇市场波动 [7]
2.5万亿大逃亡?日韩新倒戈,引发美元雪崩?中国连续增持黄金
搜狐财经· 2025-05-09 09:05
亚洲资本撤离美元资产 - 日韩资本正在加速撤离美国市场,不再购买美债和美股,资金流向亚洲本土市场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 [5] - 亚洲国家持有的美元资产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若撤资潮启动可能引发美国国债暴跌、美元汇率走低等连锁反应 [14] - 日韩资本撤离不仅是财务调整,更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系统性战略性退出 [11][12] 美国经济政策与美元信用危机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打压日韩出口和制造业,促使资本重新评估美国市场风险 [9] -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导致美债价格下跌,持有美债的国家遭遇亏损,流动性枯竭削弱金融市场稳定性 [9] - 美国政府难以遵守财政规则,连美国本国投资者都不愿购买美债,美元信用面临严峻考验 [17] 中国央行的战略部署 - 中国央行连续六个月增持黄金,总量超过200吨,为未来全球货币信用格局做准备 [19] - 黄金作为无主权风险资产,是中国储备资产的战略选择,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19][20] - 中国提前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刺激内需并保障就业,展现前瞻性货币政策思路 [20] 全球金融格局变化 - 日韩抛售美元和中国增持黄金标志着全球资本对美元信任下降,结构性变化正在发生 [23] - 美元霸权地位面临挑战,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中国主导的新规则可能形成 [23] - 资本流动显示亚洲经济体正寻求更稳定的投资环境,美国金融霸权受到质疑 [12][17]
中方拒绝帮忙,36万亿美债填不上!特朗普决定“除掉”大债主?
搜狐财经· 2025-05-09 03:09
美国街头(资料图) 据北京日报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日前再次炮轰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要求其马上降息 后,美国金融市场应声大跌。特朗普22日改变先前说法,称"无意"解除鲍威尔职务。特朗普22日在白宫媒体会 上反复表示,他"从没有打算"解除鲍威尔的职务。特朗普同时重申眼下是美联储降息的"完美时刻",他想看到鲍 威尔就降息"更积极主动一些",但即便鲍威尔没有照做,也不意味着"终结",只不过当下是降息的"好时机"。 据智通财经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在审查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时发现了违规行 为。他的政府正在检查美国财政部的债务支付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并暗示美国36万亿美元的债务负担可能并没 有那么高。特朗普接受采访时称,政府官员一直在梳理付款记录,努力查明浪费性支出,而现在他们正把注意 力转向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债务支付。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指的问题是有关债务偿付还是其他 政府付款领域。 美债已经出现抛售潮,美债收益率节节攀升,10 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创下2002年11月以来最大周涨幅,甚至一 度超过 4.5%。美债收益率飙涨,美国支付的利息必然水涨船高,进而增大还债 ...
一带一路,为何能打破美元霸权?货币多极化时代,就要来临
搜狐财经· 2025-05-09 01:10
美联储降息争议 - 特朗普坚持要求美联储降息以缓解美债利息负担 目前美国每年贸易逆差高达1.2万亿美元 去年美债利息支出达1.1万亿美元 [1][3] - 美联储担忧随意调整利率会削弱全球对美元信心 损害美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 - 争议本质是美联储定位之争 即美联储应服务于美国利益还是维持全球美元体系稳定 [1][3] 美元霸权机制 - 美元霸权运作模式为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其他国家用美元购买美债形成循环 去年美债利息支出达1.1万亿美元 [3] - 该体系使美国能持续获取全球商品 同时让其他国家被动接受美元政策 [3][5] - 全球对美元体系依赖导致在利率政策争议中缺乏话语权 [3] 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 -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直接投资亚欧非等地 打破"商品换美元-美元买美债"的传统循环 [5] - 亚投行采用多元货币运作 提升人民币权重 为国际融资提供美元之外的选择 [5] - 该模式削弱了世界银行和IMF等美国主导机构的话语权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择 [5] 货币体系多极化趋势 - 美元地位下降促使各国寻求替代方案 但短期内无单一货币能完全取代美元 [6]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而非单一货币主导 [6] - 货币多极化趋势已经显现 将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6]
美元霸权困境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问题凸显其经济模式深层矛盾
搜狐财经· 2025-05-08 11:29
美国债务与全球市场反应 - 美国债务飙升至35万亿美元但未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 [1] - 传统模式中美联储印钞导致新兴市场货币缩水及资本回流华尔街但此次市场反应不同 [3] - 中国未跟随美元体系转而建立人民币结算机制一带一路国家逐步采用本币贸易 [3] 美国债务危机应对与影响 - 华尔街与美联储通过技术操作控制债务危机节奏如调整利率和美元走势以稳定市场 [5] - 美国持续印钞导致内部通胀压力加剧民生问题显现 [5] - 中国主动构建金融防火墙并推动产业链自主化减少外部依赖 [5] 中国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 - 中国在芯片领域实现自主突破2023年推出GPU和AI芯片样机5G设备出口逆势增长 [5] - 原创技术突破专利壁垒在新能源高端制造AI算法等领域快速进展 [7] - 技术突破改变全球产业规则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7] 全球金融体系变革 - 多国反思单一美元体系金砖国家扩容推动去美元化趋势 [7] - 人民币结算机制逐步替代美元部分国家选择主权货币自主权 [7] - 美国试图通过同盟和小圈子维护主导权但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9] 中美竞争与全球秩序 - 美国采取零和博弈策略试图遏制中国技术进步但效果有限 [9] - 中国通过实力改写全球规则不再被动适应现有体系 [10] - 全球金融话语权从美元中心转向多元化中国逐步掌握主动权 [12] 中国崛起与全球影响 - 中国崛起目标为掌握话语权而非对抗通过自主发展实现 [12] - 全球金融和贸易规则因中国参与而更新旧有体系面临挑战 [12] - 技术突破和产业链自主化推动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提升 [5][7]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5-07)
金十数据· 2025-05-08 02:17
通胀与货币政策 - 富国银行预计4月美国CPI月率上涨0.2%,年率降至2.3%,核心CPI年率维持在2.8%,关税将推高进口成本传导至消费者价格[1] - 德商银行预计美联储维持利率4.25-4.50%不变,市场定价显示6月降息8基点,7月降息24基点,年底累计降息78基点[1] - 巴克莱将日本央行下次加息时间从2025年7月推迟至2026年1月,最终利率预测从1.25%下调至1.00%[3] 美元与外汇市场 - 富国银行看跌下半年美元,因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国资产抛售及对其独立性的担忧,日元和瑞郎等避险货币受益[1] - 中信证券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升主因美元指数偏弱和中美谈判预期升温,后续将围绕新中枢双向波动[6] - 东吴证券指出美国债务压力冲击美元信用基础,"石油-美元体系"面临特朗普政策威胁[7] 资产配置趋势 - 法巴银行观察到投资者从美国转向欧洲资产的长期趋势,但转变需时间验证[2] - 美国银行认为欧洲市场资金流入仅为短期现象,无证据显示资本从美国永久性转移[3] - 银河证券指出25Q1全球黄金ETF净流入226吨(环比增11倍),央行购金244吨,金价中长期上涨逻辑不变[4] 大宗商品与能源 - 凯投宏观将布油年底价格预期从70美元下调至60美元,2026年底预期从60美元下调至50美元,因OPEC+增产导致供应改善[3] - 中信证券维持大宗商品排序黄金>铜>油,OPEC+政策转向或导致油市供大于求[5] 消费与房地产 - 华泰证券看好大消费板块基本面改善,五一假期消费稳健增长,文旅和下沉市场表现亮眼[7] - 4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环比降14.8%,同比降14.6%,需关注后续房地产政策落地节奏[8] - 银河证券预计车市需求将随新车供给增加而释放,新能源渗透率持续上升[4] 航空与运输 - 中银证券预计2025年航司将量价齐升,国际航班增班和国内需求释放将改善盈利水平[8]
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
中银国际· 2025-05-07 09:00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经济学上站不住脚,其长期贸易逆差主因是美元,该政策虽为应对美元弊端的出路,但会使美国面临变相债务危机;我国经济韧性远超美国,应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维护经济稳定以在中美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 [2]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57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对等关税”,向我国加征34%,欧盟20%,日本24%,越南46%,莱索托50% [3] - “对等关税”税率为美国对某国贸易逆差与从该国进口总金额之比,推出时税率打五折 [4] - 美国认为贸易逆差源于别国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试图以此压缩总体贸易逆差,但该解释在经济学上不成立,贸易逆差取决于国内供需平衡 [5][6] - 美国提升进口关税能压缩贸易逆差,但大幅提升国内所得税税率也可,且我国并非美国庞大贸易逆差主要成因 [7] 美元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 -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主要储备货币,美国获征“铸币税”权力,薅全球羊毛 [9][10]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发行量无约束,美国“铸币税”增加,内需提升,从顺差国变为逆差国,形成“双赤字” [10][11] - 因美元是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可避免国际收支危机,形成以其为主要逆差方的“全球失衡”局面 [13] 美元带给美国之弊 - 美元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0%,患上“荷兰病” [17] - 美元使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撕裂,全球化红利集中于资本家和金融家,蓝领工人受损,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和“特朗普现象” [21][22] 美国的对策与“对等关税” - 美国“上策”是放弃美元霸权,推行共同富裕,如重拾“凯恩斯计划”、实施“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但难以实现 [25][27] - 美国只能开全球化倒车,推出“对等关税”让美国与各国脱钩,重回孤立状态,缓和国内问题 [28] “对等关税”政策的后果 - 政策出台后,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上扬,全球资金撤离美国,美元资产不再被信赖 [29][30][33] - 美国压缩贸易逆差会减少外国储蓄流入,使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变相债务危机,美债价格可能跳水 [35] - “对等关税”截断美元外循环,美债价格下跌,即便美联储买债也会使通胀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外国可能抛售美债 [38] - 美国可缩减内需平衡经济,但会使财政支出收缩、民众生活水平下降,难以被接受 [39] 我国的应对之策 - 美国逆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我国可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对冲外需冲击 [40] - 中美博弈中我国经济韧性强,应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避免助长美方强硬态度 [41] - 外需压力可促使我国优化收入分配、实现消费转型,顶住压力扩大内需可贡献全球经济、提升国际经贸地位 [42]
亚洲或掀2.5万亿美元抛售潮 美元霸权遭遇“雪崩式”挑战?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06:48
美元抛售压力 - 亚洲国家可能抛售高达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美元形成巨大抛压 [1] -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越南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持有大量未对冲的美元储备 [1] -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速了亚洲国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进程 [1] 亚洲货币与美元走势 - 彭博美元指数较2月高点回落8%,亚洲货币对美元普遍升值 [4] - 新台币单日大涨,引发市场对亚洲央行放任本币升值的猜测 [4] - 中国台湾省寿险业通过"借新台币、买美元资产"的套利交易模式,海外投资占比近70%,但83%的资金以新台币计价,汇率对冲比例仅65% [4] 全球美元资产风险 - G10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未对冲美元资产高达13.7万亿美元 [5] - 中国出口商加速将美元结汇为人民币,黄金价格在亚洲交易时段涨幅显著 [5] - 新台币汇率剧烈波动反映全球外汇市场脆弱性,特朗普关税政策削弱美元信用 [5] 美元体系挑战 - 亚洲资本撤离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面临半个世纪以来最严峻挑战 [6] - 中国台湾省寿险业的杠杆危机和亚洲出口商结汇潮加剧美元压力 [6] - 全球资管机构对"美元霸权"的信仰动摇,可能开启后美元时代 [6]
东吴证券芦哲:美元霸权渐难维持,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重塑
快讯· 2025-05-07 06:25
美国债务与美元信用 - 美国债务压力正在冲击美元信用的基础 [1] - 特朗普政策成为"石油-美元体系"的最大威胁 [1] - 新特里芬难题出现 美国越来越难以维持美元霸权 [1] 中国经济基本面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1] - 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全球最大最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是中国发展的底气 [1] - 政策储备充足 财政政策仍有充足空间 [1] 中国政策支持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流动性充裕 [1] - "两重""两新"等扩内需政策效果显著 [1] - 房地产市场正在巩固稳定态势 为资本市场稳定繁荣奠定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