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稳中求进 稳中提质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
搜狐财经· 2025-09-01 04:15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资产总额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3] - 营业收入1333.68亿元 同比增长0.77%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3] 贷款业务发展 - 客户贷款余额9.00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18% [4]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 获贷企业数量增长11.12% [4] - 普惠贷款余额8524.0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2.96% [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2860亿元 互联网贷款增长8.52% [6] 专项贷款增长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2.93% 支持企业3.23万户 [4] - 节能降碳产业余额增长6.58% 绿色金融债券发行1450亿元 [5] - 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增长21.39% [6] 上海主场业务创新 - 债券"南向通"实现全角色覆盖 [7] - "债券通"交易超4880亿元 "互换通"交易超4910亿元 [7] -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覆盖上海轨道交通全网 [7] 跨境与贸易金融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56.65% [8] - 境内贸易融资发生额增长13.60% [8] - 产业链金融业务量增长4.90% [8] 财富管理业务 - 个人金融资产(AUM)规模57925.53亿元 增长5.52% [8] - 个人养老金账户数增长15.08% 缴存金额增长26.62% [8] - 私人银行客户增长8.94% 达标沃德客户增长6.76% [9] 客户基础拓展 - 对公客户总数295万户 增长3.75% [9] - 零售客户数2.02亿户 增长1.30% [9] - 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MAU)同比增长8.63% [9] 资本与风险管控 - 完成A股发行141亿股 募集资金120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9] - 不良贷款率1.28% 下降0.03个百分点 [10] - 拨备覆盖率209.56% 上升7.62个百分点 [10] - 处置不良贷款378.3亿元 同比增加27.9% [10]
21世纪金融竞争力优秀案例(2025年)启动申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4:00
活动背景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金融行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金融行业通过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提升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1] 活动概况 - 21世纪经济报道启动2025年度金融竞争力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旨在促进行业经验交流与学习 [1] - 活动将对金融机构先进做法和优秀案例进行梳理总结 挖掘年度优秀样本案例 [1] - 通过专家推荐和机构申报形式公开进行 采用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结合的研究确定方式 [1] 活动安排 - 案例征集共设四个方向:综合类、服务类、产品类、品牌类 [1] - 申报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10月17日 每家单位最多可申报2个案例 [1] - 申报需按要求填写相关介绍及理由 申报通道于9月1日正式开放 [1] - 结果将在2025年11月"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发布 [1] 联系方式 - 申报咨询联系人:赵女士15129261397 李女士18801022580 [2]
将科技金融作为重中之重 上半年六大行贷款集中投向领域扫描
金融时报· 2025-09-01 02:35
国有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梳理半年报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 行和邮储银行(601658)经营效益总体稳健,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例如,上半年,中行绿色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和制造业贷款表现突出,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7.21%、 12.93%和12.99%。 截至6月末,建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8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万亿 元,较上年末增长9.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2%;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贷款余额8524亿元,较年初增长13.44%。 工商银行(601398)则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6月 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5.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逾2.4万亿元,设备更新领域贷款投放 超1000亿元。 邮储银行着力将普惠金融打造成"最大的特色、最突出的优势"。截至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44万 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均居国有大行前列。同时,该行绿色 贷款余额9586.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
六大行贷款集中投向这个领域→
金融时报· 2025-09-01 02:16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经营效益 - 经营效益总体稳健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1] 信贷投放重点领域 - 信贷资源紧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配置 科技领域成为重点支持方向且投放力度显著提升 [2] - 建设银行境内对公贷款新增1.24万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达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 新增科技贷款7417亿元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0万家 [3] - 中国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23.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万亿元 科技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比重超三成 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规模领跑市场 [3] - 农业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4.7万亿元 上半年新增超8000亿元增速超20% [4] - 中国银行绿色贷款增长17.21% 民营企业贷款增长12.93% 制造业贷款增长12.99% [5] - 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88%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万亿元增长9.8%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增长18.92% [5] - 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5.2万亿元 中长期贷款占比逾2.4万亿元 设备更新领域贷款投放超1000亿元 [5] - 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9586.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9% [6] 息差管理情况 - 净息差普遍收窄主要受LPR利率持续下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 [7] - 中国银行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对冲LPR压力 加大外币债券投资力度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8] - 邮储银行二季度息差边际表现好于可比同业 上半年净息差1.70% [8] - 多家银行预计下半年净息差边际趋稳 工商银行净息差降幅同比收窄 农业银行预计负债端付息成本下降 [8]
将科技金融作为重中之重
金融时报· 2025-09-01 01:25
除了大力布局和发展科技金融,半年报显示,六大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其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也受到资金重点支持。 例如,上半年,中行绿色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和制造业贷款表现突出,较上年末分别增长 17.21%、12.93%和12.99%。 国有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梳理半年报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工行、农行、中行、建 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经营效益总体稳健,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市场普遍关注,上半年六大行信贷主要投向哪些领域? 数据显示,六大行信贷资源紧紧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配置,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领域成 为重点支持方向,投放力度显著提升。 "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贷款平稳增长、均衡投放。"建行行长张毅 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建行贷款增长1.6万亿元,有效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 度。其中,科技金融方面表现突出。截至6月末,建行科技贷款余额达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6.81%。上半年,建行新增科技贷款7417亿元,科技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18%以上,服务科技型企业 超30万家。 科技金融同样是中行上半年信贷布局的战略重点。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张 ...
威海银行:持续深耕“五篇大文章”,服务国家战略
齐鲁晚报· 2025-09-01 01:23
核心战略方向 - 公司将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作为主攻方向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1] - 公司深化"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 将自身成长与社会价值创造紧密结合[1] 绿色金融发展 - 公司设立总行一级部门绿色金融部 聚焦行业产业深度研究[1] - 公司全力推动绿色金融特色发展[1] 普惠金融推进 - 公司探索"批量化 场景化 网格化"服务模式 对标行业前沿[1] - 公司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1] 科技金融创新 - 公司在总行层面设立科技金融部[1] - 公司创新"投贷联动"业务场景 加快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1] 数字金融转型 - 公司开展数字化转型二期项目[1] - 公司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和智能风控水平[1] 养老金融服务 - 公司着力提升老年客群服务能力 使服务更加精准有效[1] - 公司适应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1]
上海农商银行:廿载陪伴育新能 以价值创造结出产业硕果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1:21
科技金融创新 - 上海农商银行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 创新设计基于"技术里程碑"的贷款方案 授信额度与企业核心管线推进、股权融资、BD交易、补贴款等进展相匹配 已通过该模式向企业发放两轮贷款 [2] - 银行持续推动评价体系从"看过去的财报"变为"看未来的成长" 以创投思维评估企业潜力 率先成立科技金融行业研究院 下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2个研究分院 [3] - 针对科创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但知识产权丰富的特征 积极盘活"知产"为"资产" 落地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客户数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同业第一 [4] - 创新推出行业定制化服务方案 包括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算力贷"、服务创新药企业的"临床贷"、服务芯片设计企业的"芯片贷" [4] 绿色金融实践 - 围绕挖掘环境权益价值先行先试 落地上海同业多项首单首创 包括全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创新将取水权纳入银行质押、增信范畴 [6] - 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方式向吉祥航空发放首笔航空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 运用利率浮动机制激励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6] - 发行全国首笔挂钩长三角日气温指数结构性存款产品 助力涉农等特定行业客户对冲极端天气风险 [6] - 截至2025年6月末 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 打造"绿鑫同舟"绿色金融品牌 集成绿色金融特色服务、绿色行业金融服务、绿色债券、绿色租赁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7] 养老金融服务 - 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比重达37.6% 银行入围市民政局首批承接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名单 完成10家养老机构的资金监管账户开立工作 [7][8] - 通过保函业务模式支持相关机构在虹口区新建四家高品质养老院 给予养老院收单业务手续费减免优惠 [8] - 打造"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 深度整合"政银医校企"等多方资源 已建成逾千家站点 实现对全市216个街道和乡镇的全覆盖 累计服务学员4000余人 [8][9] - 建成养老金融特色网点60家 计划2025年末达到100家 服务全市超七成老年人口 为120余万客户提供养老金代发服务 [9] 客户服务模式 - 践行"做小做散"经营策略 深入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独特需求 积极参与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周期 [3] - 与"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合作 为逾6500家参赛企业提供全流程陪伴式服务 为优胜企业量身定制1000万元综合授信方案 [5] - 针对环保企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通过专精特新贷款贴息缓解资金压力 授信方案涵盖流动资金贷款、非融资性保函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产品 [5][6]
上海农商银行: 廿载陪伴育新能 以价值创造结出产业硕果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23:20
科技金融与创新支持 - 公司创新设计基于技术里程碑的贷款方案 向生物医药企业发放两轮贷款 授信额度与企业核心管线推进 股权融资 BD交易及补贴款进展匹配[3] - 公司成立科技金融行业研究院 下设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12个研究分院 打造专业化队伍 推动评价体系从看财报转向看成长[4] - 公司落地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客户数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同业第一[4] - 公司针对不同行业推出定制化服务方案 包括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算力贷 服务创新药企业的临床贷 服务芯片设计企业的芯片贷[4] - 公司通过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为逾6500家参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为优胜企业定制1000万元综合授信方案[6] 绿色金融与生态价值实现 - 公司绿色金融资产规模截至2025年6月末突破1000亿元 发布绿鑫同舟绿色金融品牌 打造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8] - 公司落地上海同业多项首单首创 包括全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全国首笔挂钩长三角日气温指数结构性存款产品[8] - 公司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向吉祥航空发放首笔航空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 运用利率浮动机制激励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8] - 公司为环保企业提供专精特新贷款贴息 授信方案涵盖流动资金贷款 非融资性保函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产品[7] - 公司支持的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使垃圾焚烧后污泥体积减少90%以上 入选2024年度环卫行业典型案例[7] 养老金融与社会服务 - 公司入围上海市首批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银行名单 完成长宁区10家养老机构资金监管账户开立 提供银行存管+公证提存服务[9] - 公司建成养老金融特色网点60家 计划2025年末达到100家 服务全市超七成老年人口 为120余万客户提供养老金代发服务[12] - 公司通过心家园公益项目建成逾千家服务站 覆盖全市216个街道和乡镇 累计服务学员4000余人 开设百余个教学点[11] - 公司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 打造金融+非金融 网点+社区 线上+线下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品牌[12] - 公司支持民营养老服务扩量提质 给予养老院收单业务手续费减免优惠 并通过保函业务支持新建四家高品质养老院[9]
巴蜀金融“答卷人”!成都银行 2025 半年报解锁“规模质效”双优密码
四川日报· 2025-08-31 22:0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70亿元,同比增长5.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7亿元,同比增长7.29% [2] - 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221.09亿元,增幅9.77%,存款总额达9834.81亿元,增幅11.02%,个人存款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 [2] - 发放贷款总额8346.28亿元,增幅12.40%,增速高于资产规模,信贷资源精准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2] 盈利结构与效率 - 利息净收入97.66亿元,同比增长7.59%,主要动力来自贷款规模扩张与资产收益优化,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58.60亿元,同比增长7.53% [3] - 公司贷款年化平均利率4.26%,个人贷款年化平均利率3.12%,非息业务中投资收益达22.66亿元 [3] - 成本收入比降至23.18%,较上年同期下降0.61个百分点,显著低于2024年A股上市银行31.56%的平均水平 [3] 业务创新与市场地位 - 信用债承销份额124.29亿元,承销债券37只,两项指标均位列四川省第一,金融服务覆盖省内75%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人 [3] - 在英国《银行家》"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位列第170位 [1] - 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及余额较上一轮规划期分别增长超100%和120%,异地分行存贷款增量占比均超30% [8] 战略领域发展 - 科技金融领域服务覆盖成都市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户数1057户,贷款金额突破213亿元 [4] - 绿色金融领域完善绿色信贷体系,优化"川碳快贴"专项工具,推动绿色产业项目落地 [4] - 普惠金融领域通过"润园惠企"行动对接超3000户园区企业,"农贷通"平台累计投放金额居成都市第三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 [5][6] 风险管理与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66%,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452.65%,贷款拨备率2.98% [7] - 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期等项目提供专项信贷支持,申报及发行专项债超450亿元,向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放贷款超800亿元 [7] 客户服务与区域贡献 - 推进网点适老化改造和线上适老界面开发,智慧投行系统与中小微企业资金流管理系统投产 [6] - 服务制造业企业超1800户,为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注入资金超160亿元 [7] - 完善"两图一表"行业研究体系,绘制1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图谱,深化客群分层分类经营 [8]
兴业银行北京分行举行第二批科技支行揭牌仪式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1 10:41
公司战略部署 - 兴业银行北京分行第二批3家科技支行在京揭牌 包括西城支行营业部 月坛支行和大兴支行[1] - 科技支行总数达7家 覆盖核心城区及重点产业聚集区[1] - 通过融资加融智联动产业资本与财务投资人 打造科技支行特色服务生态[1] 金融服务体系 - 为科技企业提供从股权到债权 传统贷款到资本市场融资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1] - 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1] - 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1] 资源支持机制 - 在资源配置和考核机制上给予差异化倾斜[1] - 大力践行总行商行加投行战略部署[1] - 为首都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