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金发科技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404.77万元,居两市第498位
金融界· 2025-08-03 23:39
融资交易数据 - 上周累计获融资净买入额1404.77万元 居两市第498位 [1] - 上周融资买入额11.42亿元 偿还额11.28亿元 [1] 资金流向表现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88亿元 区间股价跌幅7.01% [1] - 近1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10亿元 区间股价跌幅5.32%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3年 位于广州市 从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 - 注册资本263661.2697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263661.2697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陈平绪 [1] 业务概念板块 - 所属概念包括塑料制品 广东板块 富时罗素 沪股通 中证500 [1] - 涉及合成生物 碳纤维 PEEK材料 机器人概念 储能 [1] - 涵盖固态电池 降解塑料 垃圾分类 氢能源 5G概念 [1] - 包含医疗器械概念 特斯拉 参股保险 太阳能 锂电池 新材料 [1] 企业投资与知识产权 - 对外投资35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23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281条 专利信息3548条 [1] - 获得行政许可312个 [1]
呈和科技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632.48万元,居两市第458位
搜狐财经· 2025-08-03 23:37
融资与资金流 - 上周累计融资净买入额1632.48万元 居两市第458位 [1] - 上周融资买入额4544.19万元 偿还额2911.71万元 [1] - 近5日主力资金流出1078.18万元 区间跌幅3.08% [1] - 近10日主力资金流出731.86万元 区间跌幅1.18% [1] 公司业务与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2年 位于广州市 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13532.7698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5000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赵文林 [1] 投资与知识产权 - 对外投资6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505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8条 专利信息48条 行政许可40个 [1] 所属概念板块 - 化学制品 广东板块 专精特新 沪股通 融资融券 并购重组概念 新材料 [1]
泛亚微透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484.18万元,居两市第487位
搜狐财经· 2025-08-03 23:37
融资情况 - 上周累计获融资净买入额1484.18万元 居两市第487位 [1] - 上周融资买入额1.08亿元 偿还额9318.57万元 [1] - 近5日主力资金流入2650.52万元 区间涨幅3.04% [1] - 近10日主力资金流入3684.00万元 区间涨幅2.65%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5年 位于常州市 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9100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4500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张云 [1] - 对外投资9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38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33条 专利信息355条 行政许可19个 [1] 所属概念板块 - 塑料制品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1] - 商业航天 氟化工 新材料 军工 [1]
转型储能的金时科技进一步剥离传统烟标业务:拟公开挂牌转让湖南金时100%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2:00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拟预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湖南金时100%股权以优化资源配置并回笼资金[1] - 此次转让是继两个月前注销江西金时恒鼎金属有限公司后的又一资产处置动作[1] - 交易完成后湖南金时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1]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湖南金时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均无营收分别亏损1458万元和430万元[2][3] - 2024年亏损主因包括984万元折旧摊销及321万元房产税、土地使用税[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3.9亿元负债5891万元所有者权益3.31亿元[3] 生产基地项目进展 - 湖南生产基地2019年立项总投资4.52亿元2024年3月竣工5月取得不动产权证[2] - 项目原计划生产防伪材料及烟草包装印刷品但竣工后法定代表人即变更[2] 新能源转型成效 - 公司2024年3月进入储能领域目前营收68.7%来自储能设备30.24%来自锂电防控装置[6] - 2024年储能业务营收3.76亿元同比增1008%但第四季度贡献3.14亿元[6]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59万元-4457万元-440万元[6]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2023年7月因重要子公司停产被ST2024年3月因营收低于1亿元被*ST[6] - 2024年5月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恢复为"金时科技"[7]
中石化跌幅扩大逾5% 二季度业绩承压 预计上半年纯利下滑最多43.7%
智通财经· 2025-08-01 06:16
公司股价表现 - 中石化H股(00386)今日低开低走,午后跌幅扩大逾5%,截至发稿跌5.65%报4.34港元,成交额14.44亿港元 [1]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01亿至2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39.5%至43.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8亿至83亿元,同比下降52.1%至60.7%,环比下降37.2%至48.5% [1] 业绩下滑原因 -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 [1] - 石油石化市场竞争激烈 [1] - 化工市场毛利低迷 [1] 行业环境分析 - 二季度油价快速下跌 [1] - 成品油需求持续下行 [1] - 化工景气度复苏不及预期 [1] 盈利预测调整 - 光大证券下调25-27年盈利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453亿元(下调15.4%),2026年555亿元(下调3.1%),2027年662亿元(下调7.6%) [1] - 对应EPS分别为0.37、0.46、0.55元/股 [1] 长期发展布局 - 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业务 [1] - 未来化工景气度整体向好 [1] - 新产能逐步投产,新能源布局落地 [1]
港股异动 | 中石化(00386)跌幅扩大逾5% 二季度业绩承压 预计上半年纯利下滑最多43.7%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06:10
股价表现 - 中石化H股单日下跌5.65%至4.34港元 成交额达14.44亿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01亿至21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跌39.5%至43.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8亿至83亿元 同比下降52.1%至60.7% 环比下降37.2%至48.5% [1] 业绩变动原因 -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拖累业绩 [1] - 石油石化市场竞争加剧压缩利润空间 [1] - 化工行业毛利持续低迷影响盈利水平 [1] 机构预测调整 - 光大证券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15.4%至453亿元 [1] - 2026年盈利预测下调3.1%至555亿元 [1] - 2027年盈利预测下调7.6%至662亿元 [1] - 对应每股收益预计分别为0.37元/0.46元/0.55元 [1] 战略布局 - 公司持续推进新能源业务战略性布局 [1] - 新材料业务产能建设逐步落地 [1] - 新产能投产有望推动未来业绩增长 [1] 行业环境 - 二季度国际油价出现快速下跌趋势 [1] - 成品油市场需求呈现持续下行态势 [1] - 化工行业景气度恢复速度低于预期 [1]
中国石化(600028):25Q2业绩承压 看好公司转型升级驱动长期竞争力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01 04:26
业绩表现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201-216亿元,同比下降39 5%-43 7% [1] - 2025Q2预计归母净利润68-83亿元,同比下降52 1%-60 7%,环比下降37 2%-48 5% [1] 业绩承压原因 - Q2布油均价66 71美元/桶,同比-21 5%,环比-11 0%,原油价格大幅下跌 [2] - 境内成品油消费低迷,柴油需求下降,化工产品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导致毛利低迷 [2] - 石油石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工市场毛利持续低位 [2] 上游业务 - 2025H1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2 0%,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26 73百万桶(+0 2%),海外原油产量13 31百万桶(-5 2%),天然气产量209亿方(+5 1%) [2] - 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767亿元,油气当量产量计划增长1 3% [4] 炼油业务 - 2025H1加工原油11197万吨(-5 3%),生产汽油3079万吨(-4 8%),柴油2427万吨(-17 2%),煤油1633万吨(+4 3%),化工轻油2206万吨(+11 5%) [3] - 推进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持续压降柴汽比 [3] 化工业务 - 2025H1乙烯产量756万吨(+16 4%),合成树脂1104万吨(+12 8%),合成纤维60万吨(-5 1%),合成橡胶80万吨(+18 6%) [3] - 规划建设南港、洛阳等大型乙烯项目,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型 [4] 销售业务 - 2025H1境内成品油经销量8705万吨(-3 4%),其中零售量5453万吨(-4 3%),直销及分销量3252万吨(-2 0%) [3] - 加速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截至2024年底拥有充换电站10285座,加氢站142座 [4] 长期战略 - 深化上游勘探开发,攻克深层超深层油气核心技术 [4] - 炼油板块差异化增值利用,打造高端碳材料、润滑油脂、特种油品产业链 [4] - 化工板块优化原料结构,加强新材料产能建设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53亿元(-15 4%)、555亿元(-3 1%)、662亿元(-7 6%) [5] - 对应EPS分别为0 37、0 46、0 55元/股 [5]
中国石化(600028):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25Q2业绩承压,看好公司转型升级驱动长期竞争力提升
光大证券· 2025-08-01 04:19
投资评级 - A股评级为"买入",当前价6.01元 [1] - H股评级为"买入",当前价4.60港元 [1] 核心观点 - 2025Q2业绩承压,归母净利润预计68-83亿元,同比下降52.1%-60.7%,环比下降37.2%-48.5% [4] - 油价快速下行(Q2布油均价66.71美元/桶,同比-21.5%)和炼化景气度低迷是主因 [5] - 长期看好公司转型升级,维持"买入"评级 [10] 业务表现 上游业务 - 2025H1油气当量产量同比+2.0%,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26.73百万桶(+0.2%),天然气产量209亿方(+5.1%) [6] - 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767亿元,目标油气当量产量增长1.3% [8] 炼油业务 - 2025H1加工原油11197万吨(-5.3%),柴油产量2427万吨(-17.2%),化工轻油2206万吨(+11.5%) [6] - 推进低成本"油转化"和高价值"油转特"战略 [6] 化工业务 - 2025H1乙烯产量756万吨(+16.4%),合成树脂1104万吨(+12.8%),合成橡胶80万吨(+18.6%) [7] - 规划建设南港、洛阳等大型乙烯项目 [9] 销售业务 - 2025H1境内成品油经销量8705万吨(-3.4%),充换电站10285座,加氢站142座 [6][9]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53/555/662亿元(分别下调15.4%/3.1%/7.6%) [10] - 对应EPS分别为0.37/0.46/0.55元/股 [10] - 2025年预计ROE为5.34%,毛利率14.9% [14]
九丰能源股价下跌2.71%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287.65万股
金融界· 2025-07-31 20:1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1日15时0分,九丰能源股价报26.91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5元,跌幅2.71% [1] - 当日开盘价为27.66元,最高触及27.71元,最低下探至26.87元 [1] - 成交量为57198手,成交额1.55亿元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清洁能源、能源服务及特种气体 [1] - 2024年清洁能源业务占比达89.16%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燃气、锂电池、新材料等 [1] 股份回购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287.65万股,占总股本的0.43% [1] - 回购金额7657万元,回购价格区间为25.52元至28.18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84亿元,归母净利润5.06亿元 [1] 资金流向 -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09.67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04% [2]
“好为人师”的创业者——专访海泰科董事长孙文强
上海证券报· 2025-07-31 18:08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公司为汽车模具制造企业,产品覆盖全球头部汽车品牌[2] - 模具单品价格接近百万元,包含数字孪生、仿真分析及ERP/MES系统支持[3] - 创始人孙文强原为青岛科技大学教师,2004年创业,2015年辞职[4] - 公司2021年7月登陆创业板,成为行业头部企业[5] 产品与技术竞争力 - 主营汽车注塑模具,用于车身、内饰、外饰等部件制造[6] - 模具优化可将成型周期从90秒缩短至40秒,大幅提升生产效率[6] - 拥有物理发泡、化学发泡、多色模具、低压注塑等自主研发技术[10] - 新车型开发周期从4年缩短至1-3年,改款周期从6-24个月缩短至4-15个月[10] 市场与国际化布局 - 欧洲为最大海外市场,2024年美国销售收入占比3.93%,外销总收入占比60.97%[6] - 2019年在泰国设立子公司,2024年投入1.6亿元启动泰国二期项目,预计8月投入使用[7] - 中国模具企业凭借产业链配套和交付能力,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优势[6] 行业趋势与创新 - 汽车轻量化、低碳化、智能化推动模具行业变革[9] - 新材料创新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发行可转债建设"年产15万吨高分子新材料项目"[12] - 模具创新多为跟随式,材料创新可带来颠覆性变革[12] 研发与数字化转型 - 通过AI技术辅助模具设计,将2个月人工设计缩短至几小时[11] - 拥有"大型精密汽车注塑模具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积累海量数据用于垂类模型训练[11] - 自主二次开发模流分析软件,提升设计效率与精度[11] 资本市场与战略 - 2024年7月发布市值管理制度,强调公司质量是投资价值基础[11] - 新材料项目青岛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拓展业务边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