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性新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进一步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新华日报· 2025-07-21 21:58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1] - 江苏作为全国创新活力最强省份之一,当前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面临四大瓶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足、专业市场服务存在断点、体制机制创新需落实、价值评估缺乏标准 [1] - 全省计划围绕"生态体系、服务体系、激励体系、评价体系"实施针对性政策,打造全球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增强对技术、资本、人才的吸附力 [1] 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建设 - 建立"企业出题-政府选题-高校揭榜-联合答题"合作模式,支持领军企业围绕卡脖子技术和前沿领域提出技术攻关清单,组建创新联合体 [2] - 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院所考核指标,重点考察转化政策制定、项目数量金额、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产出符合"1650"现代产业体系和"10+X"未来产业的创新成果 [2] - 省委科技委统筹推进全省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建设,促进创新主体间资源共享和供需对接 [2] 高水平服务体系建设 - 支持领军企业、高校等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提供技术可行性论证、二次开发、原型制造等服务,提升批量化生产能力 [3] - 培育复合型技术经理人队伍,要求具备科技创新知识及知识产权、商务谈判、生产管理等能力,通过产业学院、工程师实践基地等载体建设人才 [3] - 发挥场景应用牵引作用,开展供需对接并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同时探索设立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加强金融支撑 [3] 全方位激励体系改革 - 落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对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消除减值顾虑 [4] - 推行科研人员赋权改革,赋予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转化收益向研发人员倾斜,提升职业吸引力 [4] - 扩大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支持高校、医疗机构、国企探索新模式并及时推广典型案例 [4] 创新型评价体系构建 -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分类指标体系,采用中长期评价、回溯评估等方式,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等市场机制发现价值 [5] - 运用大数据、AI技术赋能评价体系,参考国际模型构建全省专用评价模型 [5][6] - 落实尽职免责机制,对依法决策且勤勉尽责的主体免除投资损失责任,提供制度保障 [6]
股权债券双轮驱动 国金投行差异化赋能实体经济
证券日报· 2025-07-21 09:10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全面注册制改革深化、新"国九条"落地及绿色金融政策加码等多重利好[1] - 监管层强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服务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推动投行业务从通道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型[1] - 企业跨境融资需求激增和新兴产业资本化加速 对投行行业深耕能力、资源整合与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 股权承销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 IPO在审项目13个排名行业第七并列 项目储备稳居行业前列[2] - 汽车产业链IPO项目市占率达8.89%居行业首位 医疗健康行业市占率4.10%位列第七[2] - 累计服务近百家战略性新兴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2] 差异化服务策略 - 秉持服务早、服务小理念 从企业早期融资阶段介入 部分项目服务周期长达5-7年甚至十年以上[2] - 为弘元绿能、莱美药业等十余家企业提供三轮及以上融资服务 陪伴企业从初创期成长为行业龙头[2] - 提供资源对接、融资规划、上市辅导等全周期服务 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1][2] 业务协同机制 - 投行、研究、财富管理等业务线深度协同 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3] - 以浩瀚深度为例 不仅助力2022年科创板上市 更在2025年协助完成可转债发行及战略配售等全链条业务[3] - 践行以投行为牵引、以研究为驱动的发展战略 加强低频投行业务与中高频机构、财富等业务的融合[3] 债券承销业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债券承销金额达541.44亿元排名行业第十 承销家数183只位列第十一[4]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发行22只特殊品种债券 发行总额199.50亿元 主承销金额合计69.68亿元[4] - 主承销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单科技创新债券河钢YK11、江苏省首单公募高成长产业债券25悦达G1等创新品种[4] 创新债券领域突破 - 聚焦绿色债、科创债等创新品种 建立专业化、体系化的全链条服务能力[4][5] - 针对科创债重点服务硬科技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及成长型企业 提供政策解读与品种建议[5] - 构建发债前后完整周期服务 包括发行前结构设计、发行中对接ESG基金、发行后信息披露跟踪[5] 未来战略规划 - 持续深化股债协同战略 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战略咨询服务[5][6] - 股权融资领域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布局[5] - 债券承销领域拓展碳中和债、转型金融债等创新品种 在智能投顾、产业投行等领域培育新增长极[6]
深化“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领域方向遴选工作
科技日报· 2025-07-21 07:41
未来产业战略布局 - 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根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1] - "十五五"时期需科学遴选和动态优化未来产业方向,抢占科技制高点[1] - 未来产业具有前沿性、成长性、颠覆性特征,需把握全球科技趋势,通过"干中学"实现能力跃升[3] 产业遴选依据与历史沿革 - 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以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为遴选依据[2] - "十二五"布局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 - "十三五"新增数字创意产业,"十四五"首次提出未来产业六大方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2] 当前挑战与问题 - 国家层面缺乏统一指导,部委和地方政策存在差异,导致产业布局"小而散"[6] - 地方布局趋同,未结合本地基础,出现资源错配和重复化问题[7] - 缺乏科学遴选标准,评估方法不统一,产业分类维度混乱[7] 优化遴选路径 - 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出台指导意见并建立动态监测评估体系[8] - 地方需立足科技水平、产业基础,聚焦不超过三个主导产业形成差异化布局[8] - 建立科学量化评价体系,统筹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完善全链条发展路径[9]
新动能集聚 新业态涌现 新产业壮大(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20 21:52
商业航天产业 - 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 [1] - 银河航天构建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 平均每3天生产一颗中型商业卫星 [1] - 北京聚集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 形成运载火箭、卫星制造等全产业链 [7] - 银河航天供应链合作企业数量从117家增至1300多家 单颗卫星研制成本从上亿元降至千万元量级 研制周期缩短80% [7] 工业机器人产业 -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 同比增长31.2% 占全国市场总量44% [1] - 广东佛山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是全国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园区之一 平均每30分钟制造一台工业机器人 [1]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超级工厂使用1800台智能机器人 精度达0.2毫米 [7] 新能源汽车产业 - 安徽合肥1至5月生产新能源汽车46.7万辆 较两年前同期翻一番 [1] - 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我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1] - 合肥2024年生产新能源汽车137.6万辆 同比增长84.4% [8] - 江淮汽车与华为投资约100亿元打造超级工厂 年产能达20万辆 [8] 低空经济产业 - 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54% [6] - 广东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超700条 无人机物流配送年飞行近80万架次 [6] - 广州市政府组建总规模100亿元天使母基金 已完成7只参股子基金设立 储备直投项目超1100个 [3] 人工智能产业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 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均占全国一半以上 [5] - 北京市前瞻布局23个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包括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元宇宙等 [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北汽集团去年整车销量逾171万辆 营业收入超4800亿元 将在所有车型上布局自动驾驶技术 [9] - 北京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突破6200万公里 [9]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建成93个智能化项目 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率达90% [10] - 安徽省2.46万家规上企业已全部启动数字化改造 其中1.88万家实现数字化改造 占比76.25% [10]
AIC基金跑步进场,是挤出吗?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20 08:50
政策动态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将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股权投资金额占比从4%提升至10%,单只私募基金投资比例从20%提升至30% [2] - 截至2024年底,5家AIC与试点城市合作设立超30只股权投资基金,签约意向金额累计超4,200亿元 [2] 业务演进 - 2016年国务院允许银行设立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2017年五大国有银行全资设立首批AIC,截至2024年6月总资产规模达5,869.90亿元 [3] - AIC初期以债转股为主,通过私募基金现金增资帮助企业降负债,但资金用途受限 [4][5] - 2020年银保监会批准AIC开展纯股权投资,五家AIC设立附属机构探索新业务模式,包括盲池基金、专项基金及LP直投 [6] - 2024年AIC完成156起投资案例,披露金额576亿元,但纯股权投资占比仅1% [7] 长期资本作用 - AIC作为耐心资本分支,通过长期投资支持高科技企业,政策层面多次强调发展耐心资本(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2024年政治局会议等) [11] - AIC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定向降准资金等,债转股项目期限3-5年,股权投资需更长周期 [12] - 试点扩容后,五家AIC纯股权投资规模预计扩增35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产业 [13] 投资方向 - AIC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华大半导体、积塔半导体项目 [14] - 深圳、武汉、杭州等试点城市的新设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 [15] - 北京工融顺禧基金专注北交所上市前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已投资AI芯片龙头昆仑芯 [16] 市场影响 - AIC依托母行资源具备项目挖掘优势,可提供投贷联动服务,但短期内可能挤压民营资本空间 [20] - 与国有投资机构形成竞合关系,共同组建专项基金,但需警惕一级市场估值失真风险 [21] - 广州开发区2025年出台政策允许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100%亏损,探索国资容错机制 [18][19]
这个市一口气设立三支百亿引导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8 12:03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核心观点 - 本周母基金管理规模达2723.38亿元,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苏、内蒙古、河南、云南、陕西、重庆地区,投资方向聚焦绿色低碳、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 各地区母基金设立动态 山东青岛 - 青岛市一次性设立三支百亿引导基金,包括财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财通项目协同引导基金和财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均由青岛财通集团旗下公司共同出资[3][4] - 青岛财通集团为青岛市政府直属金融类企业,注册资本60亿元,构建了以基金管理、产业投资、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三核两基"业务体系[6] 江苏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正式启动,共5只基金总规模155亿元,包括100亿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40亿元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10亿元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和5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7][9] - 诚通科创(江苏)基金设立,规模100亿元,重点投资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19][21] - 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20亿元,主要投资新能源及智慧能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绿色环保等领域[27][28] - 江苏省海洋经济股权投资基金规模20亿元,重点关注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海洋新材料等五大细分方向[30] 内蒙古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子基金东方嘉富(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正式落户鄂尔多斯,首关规模16亿元,是内蒙古首支国家级子基金[18] 云南 - 云南省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母基金完成注册登记,规模50.08亿元,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3][24] 广东 - 广东会浙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聚焦"资本招商"定向吸引产业链关键企业落户四会[25][26] 陕西 - 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突破千亿元达1055.38亿元,通过45只子基金累计投资315个重点产业项目[34][35] 重庆 - 明月湖科创基金丛林总规模超1000亿元,将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投资体系[37][38] 其他重要动态 - 常州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注册资本5000万元,将专注省市战新产业专项母基金运作[29] - 南漳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拟参股子基金安徽国科科转创业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县引导基金出资2000万元占比2%[31][32] - 济源产业母基金组建方案正在推进中,将助力当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33]
央企上半年成绩单来了!完成固定投资2万亿元,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近四成|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
华夏时报· 2025-07-18 10:04
中央企业上半年经济运行 - 1—6月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近四成 [2][3][5] - 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等关键指标同比稳步增长 [2] -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组整合深入推进,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为三大亮点 [2][6] 固定资产投资与战略布局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一半,聚焦产业焕新、科技创新、设备更新三大领域 [3][4] - 投资领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强链补链项目、技术升级换代 [4] - 固定资产投资为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下半年为集中发力期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 - 1—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近40%,一季度同比增长6.6% [5] - 中央企业累计布局超800个AI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任务完成超75%,打造智能工厂超1800个 [5] - 首批115家启航企业加快布局新领域,483项未来产业技术攻关取得进展 [5] 国企改革与下半年重点任务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超80%,今年为收官之年 [7][9] - 下半年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8][9] - 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体系向高附加值、高技术方向跃迁 [7][9] 行业表现与创新成果 - 中国商飞实现国产客机出海突破,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增长超20% [5] - 23个创新联合体有序运行,共性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研发投入强度与去年同期持平 [6] - 科技创新支撑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协同发力 [4][6]
厦门同安区属国企直投基金招GP.
搜狐财经· 2025-07-18 06:35
基金基本情况 - 基金名称暂定为厦门苏颂壹号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 - 基金组织形式为有限合伙,规模为人民币2亿元[2] - 采用双普通合伙人模式,辰石投资作为GP之一,铜鱼创投作为LP认缴主要出资[2] - 首期实缴不超过总规模10%,后续按项目进度分期缴款[3] - 存续期10年(5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可延长2次每次1年,投资期内允许循环投资[3] 投资策略 - 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 - 原则上投资注册地或主营在同安区的企业,或拟落地同安区的优质项目,经批准可投区外关联产业[3] - 单笔投资不超过基金规模20%,不成为被投企业第一大股东[4] 收益分配机制 - 分配遵循"先回本后分利",全体出资人优先收回实缴出资并享6%年化门槛收益(单利)[3] - 超额收益部分GP与LP按20%:80%分配,GP之间再平分其20%份额[3] 决策与管理 - 设立4人投委会(管理人提名2名+辰石投资提名2名),需全体同意通过决议[4] - 管理费标准:投资期按实缴2%/年,退出期按未退出项目成本2%/年,延长期免收[3] 管理人遴选条件 - 需注册在福建且具中基协私募股权管理人资质,厦门国资背景机构优先[5] - 实收资本≥1000万元,无重大违规记录,团队需3名5年以上经验高管且主导过≥3个成功案例[6] - 累计管理规模≥5亿元,管理过≥3只股权类基金,具备产业资源整合能力[8] - 有政府/国企产业基金经验者优先,承诺认缴基金出资的机构优先[9][8] 申报流程 - 申报截止2025年7月27日24:00,需提交纸质+加密电子材料[11][15] - 初审后进入专家评审,按得分排序确定候选,结果公示前需经同安区产业投资基金理事会批准[13][14]
央企上半年“成绩单”发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7-18 05:38
国资央企上半年表现 - 中央企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高水平 [1] - 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同比稳步提升,有效发挥国民经济顶梁柱作用 [1] 国资委下半年重点任务 - 国资委强调要在供给提档、转化提速、产业提质、改革提效上下更大功夫,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2] - 重点做好"稳、优、保、促",包括稳健经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协同发展 [3] - 2025年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为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等四项指标提升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去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3] - 今年国资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落地见效 [3] - 下半年央企有望加大在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投资,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 [4] 新质生产力培育 - 国资委要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转变 [4] - 发展战略产业和科技创新是开启增长"第二曲线"的重要抓手 [4] - 建议扩大央企非主业产业投资决策权,深化科创体制改革,加大研发投入 [4] 国企改革进展 - 截至一季度末,国资央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80% [7] - 下半年将继续推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国数联物流等新组建企业展业,深化油轮、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 [7] - 改革重点是统筹"放得活"和"管得住",优化新领域政策供给,构建智能化监管系统 [7] 创新与产业培育 - 需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呵护包容期,发展长期资本孵化未来产业 [6] - 推动初创企业从"播种"到"参天大树"的长周期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6]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仍存在体制机制问题,需通过深化改革解决 [5]
2994.8亿斤、5.2万亿元、22.4亿人次……看中国经济“答卷”中的“含金量”
央视网· 2025-07-18 01:24
农业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1] - 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夏粮亩产375.6公斤 比去年增加0.1公斤 [3] - 早稻收获六成左右 秋粮面积稳中略增 长势正常偏好 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3]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97%、91%和88% [4][6]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建设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3300多家 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36万支 [7][9] - 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 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 旬产量2623万吨 同比增长110多万亩和170多万吨 [11] -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 同比增长2.8% [11]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12][14]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省份 [16]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16] 中央企业经济 -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 同比增长0.5% [18] -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 营业收入利润率7.4% [18] - 上半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 研发投入强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8] - 1-6月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8924亿元 占总投资的38% [20] 铁路运输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 同比增长7.5%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914.8万人次 同比增长30.1%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972列 同比增长23.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