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

搜索文档
澳总理开启7天访华行程,澳媒:贸易、旅游、教育和体育合作是此访关键词
环球时报· 2025-07-13 23:01
澳中经贸合作 -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占澳贸易总额近1/3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120亿澳元 [5] - 澳对华出口额超过其后4个贸易伙伴总和 中国为澳提供数百万就业岗位 [2] - 澳大利亚工商理事会称澳企渴望在华寻找新机遇 重点领域包括绿色金属 研发 教育 金融和清洁能源 [4] 旅游与消费 - 中国游客是来澳消费最高群体 过去一年大陆游客86万人次 消费总额92亿澳元 同比分别增长26%和28% [4] - 澳旅游局与携程签署合作协议 扩大旅游关系将为澳创造更多就业并促进企业发展 [4] 人文与体育交流 - 澳总理与外滩散步的上海海港队澳籍主教练穆斯卡特被视为两国人文交流典范 [2] - 体育合作被列为访华关键词之一 体现两国关系向纵深发展 [1] 敏感行业与投资争议 - 澳政府试图保护稀土和战略基础设施等敏感行业 计划收回中国岚桥集团持有的达尔文港 [5] - 中方多次谴责澳方歧视中国企业 达尔文港问题需在访华期间解决 [5] 行业合作潜力 - 中国驻澳大使呼吁加强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和绿色能源领域合作 [5] - 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扩大为澳金融 资源 农业和教育领域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5]
澳总理还没到北京,德国总理也要访华,特朗普禁止中国买美国土地
搜狐财经· 2025-07-13 02:26
中澳经贸合作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于7月12日至18日访问北京、上海、成都三座城市 旨在加强与澳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双边关系 深化贸易、旅游等领域合作 [1] - 阿尔巴尼斯访华代表团包括14名商业高管 涵盖麦格理集团、汇丰控股澳大利亚分公司、福特斯克金属集团、力拓集团等企业 将出席中澳工商界CEO圆桌会议 [3] - 中方提出夯实农业、矿产等传统领域合作 同时拓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 推动中澳务实关系升级 [3] 德国对华经贸策略 - 德国总理默茨计划年内率顶尖企业高管代表团访华 旨在稳定中国作为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减少双边关系紧张对经贸的冲击 [5] - 德国寻求深化对华经济合作以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 默茨强调坚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符合双方利益 [5] 美国对华投资限制 - 特朗普政府计划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禁止中国及其他"外国对手"购买美国农田 美国农业部长称需防范粮食短缺和主权安全风险 [5] - 美方拟加强外国持有农田信息披露 并研究收回中国投资者已购农地的措施 此举被指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 [5][7]
新华时评丨让中澳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 2025-07-12 13:45
中澳经贸合作现状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2] - 2022至2023财年对华贸易使澳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600澳元,创造59.56万个就业岗位(占澳就业总数4.2%) [2] - 澳大利亚25%的出口流向中国,中国是其资源、能源和服务领域最大经济伙伴 [2] 中澳产业互补性分析 - 澳大利亚优势: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优质、科技创新积累 [2] - 中国市场优势: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充足创新人才、丰富应用场景 [2] - 自贸协定推动十年间经贸蓬勃发展,当前重点拓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2] 双边合作机制与成果 - 两国领导人三度会晤并实现总理互访,各领域对话机制重启 [1] - 货轮航班频次提升、进博会澳方展台活跃、民间旅游及网络互动显著增加 [1] - 现有100多对友好省州和姐妹城市,中国长期保持澳最大留学生及游客来源国地位 [3] 未来合作方向 - 传统领域:升级自贸协定评估标准,巩固农业/矿产合作基础 [2] - 新兴领域:重点开发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合作增长点 [2] - 多边协作:在联合国/G20/APEC等框架下加强地区稳定与国际规则维护 [3]
中日外长会谈45分钟,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向中方做出承诺
搜狐财经· 2025-07-11 08:16
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美国对日本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导致日本损失超百亿美元,日立建机等企业利润暴跌300亿日元 [1] - 野村研究所测算显示日本GDP将因此下降0.59%,央行被迫将全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0.5% [1] - 美国关税引发日元贬值、进口成本上升、物价飞涨的恶性循环,牛肉饭价格突破500日元创历史新高,扇贝出口因关税从24%飙升至40%而锐减60% [1] - 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额近三成,若全面加税将直接冲击丰田、本田等支柱产业 [3] 中日关系新动向 - 日本外相岩屋毅在45分钟会谈中明确表示将"认真对待历史,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承诺恪守"村山谈话"立场 [4] - 中方回应审慎而务实,强调正确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的"道义之问",愿在日本切实履行承诺的基础上推动双方在绿色能源、大健康等领域的合作 [6] - 会谈前中方已解禁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被视为中日关系解冻的重要信号 [6] 日本国内政治生态 - 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岸田文雄等前首相长期推动的"反华叙事"已渗透到日本社会各层面 [7] - 2025年防卫省《防卫白皮书》草案宣称中国是"最大战略挑战",并计划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 [7] - 日本右翼势力正试图通过教育体系固化错误历史观,包括篡改教科书"侵略"表述和推动靖国神社"公职参拜"合法化 [9] 中日合作新机遇 - 神户氢能港与广东阳江风电场签署合作协议,预计年减碳量达100万吨 [10] - "日本技术+中国市场"模式正在大健康、智能出行等领域复制,日本介护机器人通过深圳企业算法优化成本下降40% [10] -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达成二十项共识,包括2025年举办中日碳减排政策对话和在智能出行领域开展联合研发 [12] 历史教训与未来展望 - 日本在处理历史问题上的反复无常曾多次葬送中日关系发展机遇,如1982年"教科书事件"、1985年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2012年"购岛"闹剧 [13] - 日本经济面临"失去的30年"后"跌落50年"的危机,若继续在历史问题上摇摆可能失去中国市场并被排除在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之外 [13] - 大阪商工会议所的企业家们已带着合作方案飞往广州,显示民间合作正在推进 [17]
毅达资本发布第六份ESG报告:在创新星系中锻造韧性增长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08:07
ESG投资理念与实践 - 公司发布《2024-2025年度ESG投资报告》,系统回顾责任投资、组织演化、区域协同和硬科技赋能实践路径 [1] - 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构建"责任投资+创新生态"主线,明确三级治理体系并嵌入募投管退全流程 [2][7] - 因治理、环境、合规等原因暂缓推进项目34个,ESG尽调与负面清单成为投资前置条件 [7] 投资布局与成果 - 2024年投资84家企业,关键科技领域占比超96%,5家企业IPO;2025年上半年投资41家,数量同比增173%,金额同比增249%,4家企业IPO [3] - 累计投资超1000家企业,助推204家登陆资本市场,重点布局AI、半导体、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硬科技领域 [2][3] - 2025年完成6支新基金组建,总规模59.52亿元;中标西藏首支政府产业基金"拉萨市产业强市母基金"(规模15亿元) [3][4] 区域与基金体系发展 - "江海计划"在8省市落地69笔投资(占比超80%),川渝地区完成6笔(占比7.2%) [3] - 首次在江苏省外管理母基金(马鞍山、慈湖区属母基金),参与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子基金筹建 [3] - 通过昆山合资GP模式实现"资本+机制+场景"三位一体区域共建,形成制度性接口 [8] 组织架构创新 - 重组投研与服务架构,新设AI投研中心、天使投资、并购与企业服务等6大事业部,构建全周期跨行业覆盖体系 [5][6] - AI投研中心整合内部资源赋能全链条,天使事业部前移投资边界介入孵化,并购事业部连接产业链整合需求 [6] - 形成"创新星系"模式:VC/PE主干稳定,周边功能模块覆盖多产业与周期 [6] 绿色投资案例 - 鹑火光电承接国家级专项,推动光伏主力能源化;万安科技以轻量化技术撬动绿色出行;军信环保打造城市固废处理标杆 [8] - 股权投资基金板块2024年向投资人分配资金超49亿元,创造稳健回报 [9] 战略与文化 - 提出"韧性创新"应对周期不确定性,强调"正专实真拼"的企业精神与长期主义价值观 [1][2] - 董事长应文禄指出行业获国家顶层设计支持,未来将通过创新与毅力构建韧性机制 [9]
重点园区多项首创性项目集群落地
北京青年报· 2025-07-10 17:56
北京市"两区"建设成果 - 西城区累计纳入市"两区"项目数945个,项目总金额7682.29亿,其中金融项目数208个占比22.01%,金额6209.63亿元占比80.83% [1] - 西城区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金服十条"政策,形成金融改革开放政策"金三角" [1] - 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从572家增至1300余家,金融+科技企业占比70%,形成13座亿元楼宇,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1] 重点园区发展规划 - 丽泽金融商务区将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领域加大企业招引力度 [1] - 石景山区通过《支持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打造数字经济"政策试验田",首钢园将聚焦科幻、元宇宙、人工智能三大赛道 [2] - 延庆区将开放无人机测试空域和应用场景,建设低空航路、电子围栏设施,探索建立京津冀及西北部无人机常态化航线 [2] 绿色能源产业布局 - 房山区已形成以新型储能、氢能为主导的绿色能源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储运、材料及技术研发全产业链 [3] - 房山区计划构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集群,助力北京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3]
突破技术壁垒 天津“氢能”出海远征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5:4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营收从百万级别跃升至1.5亿元,海外在运行项目突破140个,覆盖40多个国家 [1][2] - 2006年首单出海至今,外贸与国内市场占比各达50%,2023年上半年外贸同比增长20% [2] - 从早期服务国内煤化工领域到2015年全面布局绿氢研发,10年内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 [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针对不同地域工况研发耐高温腐蚀电解槽、智能设备适配系统等核心技术,部分成果纳入上合组织绿色能源技术标准 [3] - 采用"一国一方"定制化策略,例如为俄罗斯订单设计适配极寒工况的集成式电解槽系统 [3] - 技术应用案例包括南美安第斯山脉1000Nm³/h电解槽系统利用风光资源生产绿氢,印度项目年减碳超万吨 [3] 市场拓展与项目成果 - 海外项目覆盖美国、丹麦、芬兰、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服务欧洲能源转型和东南亚工业化需求 [4] - 东南亚绿氢制氨项目采用1250Nm³/h电解槽(当地规格之最),南美项目1000Nm³/h电解槽以3.0MPa工作压力成为技术标杆 [2] - 总运行项目840个,其中海外140个,形成"中国氢能走廊"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依托"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网络缩短物流周期,上合组织推动技术标准对接打破贸易壁垒 [4] - 上合组织峰会贸易便利化措施为绿氢装备出口提供加速通道,公司已储备定制化解决方案应对区域市场需求 [4] 行业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中国制氢装备行业领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双轮驱动模式参与全球绿色治理 [5] - 提供从技术标准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链条赋能,推动中国氢能装备融入全球能源网络 [3][5]
多点开花!“两区”重点园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北京速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2:33
金融街重点园区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3% [1]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0%,2024年达156.05万亿元,占全市70.3% [1] - 金融业三级税收2024年达4023.77亿元,占全市67.7% [1] - 金融街资产管理规模超20万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1] 丽泽金融商务区跨越式发展 - 入驻企业由572家增至1300余家,形成13座亿元楼宇,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2] - 落地瑞众人寿、中信证券资管等全国性标杆项目,集聚中国通信服务、中国广电等科技龙头 [2] - 吸引易付达、路孚特、威立雅等国际领军企业,形成"金融筑基、科技赋能"格局 [2] 首钢园转型与服贸会升级 - 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 [2] - 累计举办服贸会等国际活动近千场,2024年起服贸会调整为"一址举办" [2] - 计划构建综合性会展小镇,引进头部会展组织机构及一站式服务商 [2] 房山区绿色能源产业布局 -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聚焦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形成两业融合示范区 [3] - 新型储能领域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 氢能领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储运、材料及技术研发,构建全产业链集群 [3] 中关村延庆园低空技术产业 - 无人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7%,营收同比增长50.2% [4] - 集聚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覆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 [4] - 依托八达岭通航机场及374平方公里空域,建成低空飞行管防一体化平台 [4]
每日复盘:2025年7月9日沪指冲高回落,大金融股集体走强-20250709
国元证券· 2025-07-09 13:12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9日沪指冲高回落,上证指数跌0.13%,深证成指跌0.06%,创业板指涨0.16%[2][14] - 市场成交额15049.7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512.12亿元,全市场1882只个股上涨,3366只个股下跌[2][14]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指数涨跌幅排序为消费>稳定>0>金融>成长>周期等,基金重仓表现优于中证全指[2][20]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涨跌互现,传媒涨1.35%、综合金融和农林牧渔涨0.73%靠前,有色金属跌2.22%、基础化工跌0.83%、电子跌0.75%靠后[2][20] 资金流表现 - 主力资金7月9日净流出461.24亿元,超大单净流出206.24亿元,大单净流出255.00亿元,中单净流入32.40亿元,小单净流入405.03亿元[3] - 南向资金7月9日净流入92.57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65.85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26.72亿港元[4] ETF资金流向表现 - 7月9日,上证50、沪深3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7月8日资金主要流入中证1000ETF,流入金额为10.49亿元[3][29] 全球市场表现 - 7月9日,亚太主要股指涨跌不一,恒生指数跌1.06%,恒生科技指数跌1.76%,日经225指数涨0.33%,澳洲标普200指数跌0.61%[4] - 7月8日,欧洲三大股指普遍上涨,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热门科技股中“七巨头”涨跌不一[4] 风险提示 - 报告基于客观数据,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5][37]
身价260亿,北理工学霸蝉联内蒙古首富
创业家· 2025-07-09 10:01
核心观点 - 君正集团创始人杜江涛从内蒙古乌海学霸成长为商界领袖,通过能源化工与化工物流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商业帝国,2025年以263.6亿元身家蝉联内蒙古首富 [5][7][16] - 公司正向绿色能源转型,投资193.6亿元布局风光制氢及绿色能源一体化项目,同时面临环保合规与盈利能力下滑的挑战 [21][27][28] - 杜江涛通过控股博晖创新跨界大健康产业,但该业务连续三年亏损,2025年Q1净利润暴跌120.41% [23][29] - 创始人重视教育公益,累计向母校捐赠超11.5亿元,获长江公益奖"年度公益影响力人物" [32][33] 从乌海学霸到商界巨子 - 1987年杜江涛以乌海市高考第二名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与状元郝虹成为"学霸情侣",毕业后南下深圳积累商业经验 [9][10] - 早期通过精准投资"三桶油"股票获取第一桶金,2003年借西部大开发机遇回乡创业,投资10万吨硅铁项目并收购黄河化工集团 [11][12] - 2011年君正集团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乌海市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业务覆盖火力发电、PVC烧碱等领域 [13] 双轮驱动战略 - 能源化工板块构建氯碱化工全产业链闭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如电石渣制水泥实现资源100%利用,2025年总资产达428亿元 [16][17] - 化工物流板块全球排名领先,控制船队111.83万吨、罐队43008台,运营16.65万立方储罐和2个5万吨级码头,形成稳定现金流 [18] - 两大板块协同效应显著,物流网络既服务自有产品运输,也为第三方化工企业提供支持 [18] 绿色能源新棋局 - 2025年签约阿拉善193.6亿元风光制氢项目,利用当地3000小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使绿氢成本降至18元/kg(较东部低30%) [21][22] - 绿色甲醇可掺烧降低自备电厂碳排放,绿色合成氨替代传统燃料,实现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22] - 投资规模占当前市值40%,但公司货币资金仅48亿元,存在巨大融资压力 [28] 业务表现与挑战 - 2024年营收252.11亿元(+31.83%),归母净利润28.04亿元(+2.96%),但毛利率从2021年35.87%降至19.02% [25][27] - 2025年Q1营收增19.39%,净利润增41.4%,毛利率回升至23.64%,仍低于历史峰值 [26][27] - 环保问题突出,2025年被通报违规新增200万吨焦化产能,可能面临罚款与停产风险 [28] 跨界与大健康布局 - 控股创业板公司博晖创新(持股51.62%),布局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等医疗检测技术,但2021-2023年连续亏损 [23][29] - 2024年仅微利0.09亿元,2025年Q1营收下滑23.05%,净利润暴跌120.41%,显著落后同业 [29] 教育公益事业 - 2020年向北理工捐赠8亿元创校史纪录,累计向乌海市一中捐赠超3.5亿元,设立"竹翠兰香奖助学金"持续20年 [32] - 公益基金会命名寓意"君子好竹,虚心有节",2022年获长江公益奖影响力人物称号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