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

搜索文档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国内政策加码守住底线,股债汇平稳运行可期
北京商报· 2025-06-08 09:25
中美贸易战深层矛盾 - 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战的根本目标在于压缩美国巨额贸易逆差 将制造业岗位流失归咎于贸易伙伴 [3] -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贸易赤字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凸显 远早于中国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将赤字主因归于中国缺乏充分依据 [3] - 深层次根源在于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 美国通过增发美元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支撑国内高消费 高内需与高杠杆 导致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3] - 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美元指数与美国国债收益率双跌"格局 显示海外资本正在撤离美国市场 动摇了美元资产作为传统"安全港"的基石 [3] 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影响 - 4月中国出口总额保持稳定 但对美出口呈现"断崖式下滑" 同期对东南亚国家出口则出现"显著激增" 表明中国企业正通过转口贸易渠道规避美国加征的关税风险 [4] - 这种转口贸易策略难以长期持续 未来对美出口疲软可能传导至整体出口乃至经济层面 [4] - 中国拥有显著的内部缓冲空间 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源于国内周期性因素 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4] - 一系列稳地产政策已开始显现效果 只要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 国内巨大的内需潜力足以缓冲外需走弱的影响 [4] 中国应对策略与展望 - 面对贸易摩擦 中国需做好"持久战"的心理与战略准备 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策略采取退让姿态只会助长其进一步要价的企图 唯有坚定 理性地反制方能促使对方调整策略 [4] - 确保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不仅关乎经济稳定 更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5] - 依托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前景可期 [5] - 在经济总体保持稳定 内需扩张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的预期下 国内资本市场包括股市 债市 汇市有望保持平稳运行 A股市场也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潜力 [6]
中国若不接盘美债,美国将面临信誉崩盘!
搜狐财经· 2025-06-07 23:41
美债危机现状 - 6月份到期的6.5万亿美元美债成为全球金融焦点 [1] - 美国每日需支付27亿美元利息,债务负担沉重 [1] - 日本上月抛售500亿美元美债,导致美债利率单日飙升20个基点 [1] 国际对美债态度变化 - 东盟建立本币结算圈,巴西用人民币结算大豆贸易,俄罗斯撤回在美黄金储备 [1] - 华尔街机构偏好两年期短债,规避长期国债风险 [3] - 英国虽宣称增持美债,但实际冻结420亿美元20年期债券 [3] 中国接盘美债的潜在风险 - 接盘美债可能面临美国持续施压,包括贸易战、科技封锁和对台军售 [3] - 美债价值缩水风险显著,长期或面临违约可能 [3] - 比特币化债提议不切实际,虚拟货币无法替代实际资产 [5] 美国债务系统性风险 - 美国财政赤字失控、贪腐严重、贫富差距扩大是债务问题的根本原因 [5] - 美元霸权和军事实力暂时支撑美国信用,但优势逐步削弱 [5] - 6月美债到期事件暴露美国债务问题严重性,加剧信誉危机 [7] 国际金融格局演变 - 美元国际地位持续被削弱,多国转向本币结算 [1] - 美国债务问题长期积累,信誉崩塌风险加剧 [7] - 未来国际格局可能因美债危机发生重大变化 [7]
美财政部放出数据,6月底有1.45万亿美元债到期,美债会暴雷吗?
搜狐财经· 2025-06-07 22:28
没有人会想到,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今美国政府的债务却超过了36万亿美元。 现在每年光给国债持有人(包括外国政府和投资者)的利息,就得付8810亿美元!这就相当于每天睁开眼就要还24亿利息。债务到期了怎么办?美国政府的 办法是:绝大多数(99.5%)通过发行新国债来还旧债! 以前,靠着美元是世界头号硬通货(尤其是1974年和沙特等国协议保证石油用美元结算),全球赚了美元的国家(比如中国、日本)都乐意买美国国债保值 (石油美元→买美债),形成循环。 美国政府觉得欠债不怕:一来能印美元还钱(虽然会贬值),二来一直有人买新债接盘。 但风水轮流转!现在这模式不行了:2025年4月的一次美债拍卖(30年期国债),认购情况创四年最差,买家数量大幅减少。 最近网上疯传"美国6月有6.5万亿美元国债到期还不起",搞得人心惶惶。其实这数字大错特错!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1. 实际到期没那么多:1.2万亿~1.45万亿美元。 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政府之所以能欠下如此高的债务,也是通过经年累积而成。 美国政府开支如此巨大,很大一部分都用于了军费上。就说伊拉克和阿富汗那两场仗(2001-2021年),直接 ...
美债最大“接盘侠”诞生,疯狂买走1.5万亿,但不是英国、日本
搜狐财经· 2025-06-07 06:44
美债市场动态 - 美国国债遭遇2001年以来最猛烈抛售潮,长期国债收益率连日飙升 [3] - 中国单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二十年来首次被英国反超滑落至第三位 [5] - 日本在2025年2月增持466亿美元美债,但国内债务压力制约持续接盘能力 [5] - 美国国债总额高达37万亿美元,各国央行对美债态度转变,石油国家转向黄金,欧洲基金缩紧钱袋 [7] 稳定币崛起 - 稳定币总市值突破2400亿美元,一年内几乎翻倍 [14] - 全球稳定币转账量高达27.6万亿美元,超过Visa和万事达交易量总和 [14] - Tether持有美债突破1200亿美元,超越德国成为美债第19大海外持有者 [14] - 预计到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可能消化1.6万亿美元美债 [16] GENIUS法案影响 - 法案要求所有支付稳定币必须以100%现金、短期美债或高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 [20] - 储备资产平均期限不得超过93天,逼着发行商抢购短期国债 [22] - 市值超100亿美元的稳定币由美联储直接控制,小玩家留给州政府管 [22] - 给予外国稳定币三年过渡期,到期后不符合美国标准将被驱逐 [24] 全球监管动态 -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允许发行非港元锚定的稳定币,建立"稳定币离岸市场" [44] - 英国议会审议相关法案,欧盟与新加坡监管框架同步成型 [46] - 全球非美元稳定币占比突破17%,欧元、新加坡元、人民币稳定币在贸易结算中增长 [46] 行业潜在风险 - Tether66%资产押注美债,一旦美国国债违约或大幅贬值将引发链式崩塌 [27] - Tether仅公布季度报告且细节模糊,曾因隐瞒商业票据风险遭罚款4100万美元 [29] - 稳定币破产时用户有优先受偿权,但系统性危机爆发责任归咎于发行商"管理不善" [32]
特朗普“致命药方”,恐将亲手埋葬美元霸权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13:01
美国财政风险预警 - 美国"大而美"法案可能导致未来十年新增债务远超4万亿美元,远超国会预算办公室最初评估的2.4万亿美元[1] - 法案实施后年度财政赤字率将突破GDP的7%,显著高于近两年6%的"危险水位"[1] - 仅利息支出部分十年内将激增551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为全球资本市场投放1.5亿美元[1] 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 老龄化导致社保基金将于2029年耗尽,65岁以上人口激增推高福利支出[1] - 政府医疗支出增速两倍于经济增速,2025年占比或达GDP的20%[1]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后,偿债成本已超过军费开支[1] 美元体系潜在危机 - 美债规模突破40万亿美元大关可能击穿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阈值[2] - 各国央行抛售美债的速度可能比2022年英国养老金危机时的英镑崩溃更迅猛[2] - 既要维持美元国际储备地位,又需持续发行天量国债填补赤字的困境加剧[2] 政策争议与影响 - 特朗普经济团队认为3.5%的GDP增速配合10%关税收入可化解债务危机[2] - 高盛模型显示全面关税将直接推升核心PCE通胀1.2个百分点[2] - 放松金融监管可能重演2008年CDS市场崩盘场景[2] 改革建议 - 支持取消债务上限提议,认为周期性政治闹剧损害国家信用[2] - 财政纪律重建必须配套税收体系改革,包括堵塞跨国企业避税漏洞[2] - 开征数字服务税等措施被视为必要配套措施[2]
欧洲用降息反击美国,美联储还是按兵不动,进一步冲击美元霸权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12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与经济表现 - 欧洲央行在2025年6月5日降息25个基点,存款利率降至2.0%,为2024年6月以来的第八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1]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降息周期接近尾声,但保留9月再次降息的可能性 [1] - 欧元区2025年GDP预计增长0.9%,就业市场稳定,居民收入增长支撑消费 [1] - 5月欧元区通胀率降至1.9%,核心通胀从4月的2.7%降至2.3%,服务业价格上涨放缓 [1] 美联储政策困境与美元地位 - 美联储维持利率在4.25%-4.5%区间,面临通胀预期上升至2.8%和经济衰退风险的双重压力 [4]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降至58%,创1994年以来新低,欧元占比稳定在20% [4] - 中俄、东盟国家90%的贸易使用本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量增长78% [4] - 美国消费者信心跌至五年最低,美元指数跌至99.24 [4] 美国财政状况与债务危机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在2025年4月突破36万亿美元,人均负债约10.8万美元 [7] - 美国国债占GDP比例从2024年的98%升至2025年的102%,预计2028年达150% [7] - 2025年"大而美"法案预计未来十年新增国债3.3万亿美元,其中2025年赤字达1.7万亿美元 [9] - 美国富豪减税4万亿美元,同时增加军费和基建支出,导致赤字扩大 [9] -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美债收益率突破5% [9]
低调通过却暗藏杀机,“天才法案”是美元霸权的新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6-06 07:44
法案核心内容 - 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首部稳定币监管框架《引导和推动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旨在通过立法强化对全球稳定币体系的控制 [1] - 法案要求所有稳定币必须100%锚定美元现金或美债,禁止将商业票据等资产纳入储备篮子,实质是将稳定币转化为美债的金融工具 [3] - 法案赋予美国对境外稳定币发行商的监管权,要求其向美国货币监理署注册并接受KYC/反洗钱审查,否则面临市场禁令和次级制裁 [4] 行业影响 - 当前99%的稳定币锚定美元,全球三分之二的加密货币交易依赖稳定币结算,法案实施后美国将获得干预全球资金流动的技术能力 [6] - 法案可能抑制非美元稳定币发展,香港、欧盟、新加坡等地本土化稳定币监管尝试面临系统性排斥风险 [7][9] - 花旗和渣打预测:若2030年稳定币市值达3.7万亿美元且50%配置美债,美国将新增1.5-1.75万亿美元债务融资能力 [6] 战略意图 - 法案本质是建立"数字版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立法先行抢占全球稳定币监管标准制定权 [4][7] - 特朗普政治势力推动将稳定币作为"链上美元世界"构建工具,近期动作包括举办加密货币峰会、发行"特朗普币"等 [6] - 法案将稳定币从金融科技工具异化为服务美国财政赤字和金融霸权的政治工具,形成"监管帝国主义"模式 [7][9] 市场格局变化 - 稳定币原本作为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桥梁,其"稳定中带自由"属性曾推动跨境支付创新,但法案可能改变这一中立属性 [3] - 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在发行稳定币时将面临严格门槛,防止其垄断支付通道 [4] - 全球稳定币市场可能从技术创新导向转变为地缘政治博弈战场 [9]
美国欠的36万亿美元国债可能要炸了
搜狐财经· 2025-06-05 09:09
美债危机现状 - 美国国债规模已达36万亿美元 当前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 9%高位 [1][2] - 2023年二季度联邦政府单月财政收入3890亿美元 其中890亿美元用于支付国债利息 相当于每个美国纳税人日均承担60美元利息 [1] -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跌破58% 各国央行加速减持美债 日本上周减持230亿美元 沙特将石油美元结算量削减40%并转向人民币 [1][3] 国际资本流动变化 - 多国启动去美元化行动 巴西提议创建新货币 南非与印度签署200亿本币互换协议 瑞士增持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 [2] - 德国紧急运回存放在美国的53吨黄金 俄罗斯使用人民币在迪拜购置房产 沙特阿美三船原油采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运往上海 [1][2] - 中国过去18个月累计抛售4800亿美元美债 黄金在外汇储备中占比提升至16% 海南原油人民币期货交易量增长5倍 [3] 美国财政应对措施 - 美国财政部批准单季度1 2万亿美元新发债计划 美联储通过债务货币化将资产负债表扩张至7 4万亿美元 [2] - 测算显示若维持当前利率 2028年美债利息支出将占联邦财政收入的45% 加州公务员养老基金2022年因美债投资亏损360亿美元 [2]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CIPS系统日均处理4 8万亿美元跨境交易 对SWIFT系统形成竞争压力 珠海航展展示的军事装备被解读为金融博弈的威慑信号 [3] - 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极端情景预演:东京伦敦纽约若同步抛售美债 可能引发道琼斯指数熔断 36万亿债务危机或导致美元霸权终结 [3]
“全球欧元时刻”正在加速到来?
搜狐财经· 2025-06-05 04:14
欧元国际化现状 - 欧元在国际货币使用的主要指标中份额达到19%以上,但与美元的差距依然显著[1] - 近年来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国际存款余额、国际贷款余额及全球外汇结算等指标上处于占比下降趋势[1] - 欧盟经济体量从2008年超过美国降至2023年大幅落后,全球GDP占比从20%降至15%[4] 欧元的历史背景与基础 - 欧元诞生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治逻辑,放弃货币主权是成员国凝聚整合的关键举措[2] - 欧元区扩员得益于共同货币带来的经济红利及深度绑定欧盟统一市场的前景[2] - 非欧盟成员国如挪威、瑞士在贸易结算、投资、货币储备等方面将欧元作为理性选择[2] 欧元与美元的竞争力对比 - 美元主导地位依靠美国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硬实力,如"石油美元"体系和全球军力部署[3] - 欧盟主要扮演"规范性力量",缺乏资源支撑导致欧元国际化面临"天花板"[3] - 欧元难以复制美元路径,因欧洲军事自强与美国军事霸权存在本质差异[7] 欧元国际化的经济制约 - 欧盟在新兴产业革命中表现不足,传统制造业下行趋势明显[4] - 欧元区经济活力和增速长期落后于美国,缺乏景气度支撑货币国际角色[11] - 欧洲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不足,单一资本市场建设效果未充分显现[11] 欧元国际化的潜在机遇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美元资产抛售潮,欧元成为避险选择[6] - 美元国际信誉受挫,全球对美元不信任感加剧为欧元创造机会[9][10] - 欧盟需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以提升欧元使用频率,祛除经贸领域意识形态干扰[8] 欧元国际化的战略方向 - 欧盟需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持续发力以提升整体实力[8] - 欧元区需鼓励创新,减少福利体系和官僚体制束缚,控制能源成本[11] - 欧洲需达成政治共识,通过国家意志和战略规划提升欧元国际地位[12]
中美金融战开启!美国资本武器化?神秘899条款曝光!影响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6-04 20:42
法案核心内容 - 特朗普税改方案《大漂亮法案》中的"899条款"授权美国政府可对认定为"税收性歧视"的国家实施税收反制,包括少征收利润税(UTPR)、数字服务税(DST)、转移利润税(DPT)及其他具有"治外法权"的税收 [4][7] - 条款若通过,美国政府未来10年或增加1160亿美元税收收入 [11] - 法案已通过众议院审核,参议院通过可能性较高因共和党掌控国会 [7] 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 - 德意志银行警告条款可能将贸易战升级为"金融战",美国资本市场开始武器化 [3][11] - 花旗银行推演显示:若中国被认定为"歧视性外国国家",其企业和个人在美国的税率将大幅提高,包括股息、利息等税率升至50%,持有美债等金融资产也需缴税 [9][11] - 中国若抛售7000亿美元美债,可能冲击美国国债市场,迫使美联储介入应对 [14] 对中国企业的潜在冲击 - 在美中资企业面临额外税收压力,可能导致经营困难或退出市场 [13] - 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资产(如美债、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成本上升,或加速资本撤离 [9][14] - 人民币国际化需求紧迫,需防范与美国金融体系脱钩风险 [18] 对其他经济体的波及效应 - 欧盟、英国、印度、巴西等未与美国签订关税协议的国家可能成为重点制裁对象,面临数字服务税和低企业税率调整 [16][17] - 日本、韩国等依赖美元体系的盟友可能遭受"双重税收大棒"施压,经济增长受抑制 [16] - 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国家或通过条约豁免部分影响 [17] 政策战略意图 - 条款体现特朗普"极限施压"政策延伸,旨在强化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规则主导权 [18] - 通过税收工具施压盟友及竞争对手,推动美国利益优先的贸易体系重构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