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发挥碳市场“指挥棒”作用,政府和市场要各归其位
第一财经· 2025-08-26 12:43
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2030年目标建成诚信透明 方法统一 参与广泛 与国际接轨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 市场现状与交易数据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成交额467.84亿元 [1] - 现有市场覆盖电力 钢铁 建材 有色四大行业 [2] - 碳交易市场已逐步显现"指挥棒"作用 形成排碳有成本 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1][2] 市场扩容计划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基于行业发展状况和降碳贡献等因素 [2] - 在自愿减排市场中逐步引入符合条件自然人参与交易 [2] - 建立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以扩大交易群体 [2] 配额分配与价格机制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3] -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3] - 通过扩展交易主体和丰富交易产品形成真实碳价信号 [2] 市场监管与风险防控 -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制度防范履约风险 [3] -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和操纵市场等行为 [3] - 加强对碳金融活动监督管理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3] 制度体系建设 - 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相关立法研究 [4] -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打击违法犯罪 [4] - 完善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4] 系统化建设方向 - 统筹市场与政府 长远与短期 整体与局部 国内与国际关系 [4][5] - 提升数据可靠性 增强行业包容性 完善市场体制机制 [4] - 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政府管住该管领域 市场放权该归领域 [5]
中国石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经营业绩好于预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6 11:5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1亿元 [1] - 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11.5%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 - 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22元,派息额402.7亿元保持历史同期高位 [1] 经营策略与成本管控 - 在布伦特期货油价同比下跌15.1%背景下,通过动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实现业绩稳定 [2] - 坚持低成本战略使主要成本指标得到有效管控,业绩变化幅度远小于油价下行幅度 [2] 油气上游业务 - 国内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2%,天然气产量增长3.8%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 - 坚持高效勘探开发策略,储量接替率逐年回升 [2] 炼化业务 - 原油加工量和乙烯、PX产量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 - 化工新材料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增速,推动减油增化、减油增特策略 [2] 销售业务 - 国内成品油销量在市场需求下降情况下逆势增长0.3% [2] - 充换电量大幅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增长5.5% [2] 天然气销售 - 国内天然气销量创历史同期新高,通过优化资源池成本加强精细化营销 [3] - 积极开拓工业、发电等直供直销客户和高端客户 [3] 新能源布局 - 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达1024万千瓦,风光发电量和对外供电量分别为去年同期1.7倍和2.0倍 [4] - 高纯氢产能达8100吨/年,氢能业务列为重要战略方向 [5][6] 绿色低碳项目 - 建成新疆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吉林大型集中式风电、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等项目 [5] - 打造京津冀清洁供暖示范区、曹妃甸千万平地热供暖基地等示范工程 [5] - 铝基负极锂离子电池实现量产,CO2输送管道开工建设 [5] 科技创新成果 - 全球首口3000米超长水平段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完钻 [7] - 柔性气凝胶、Ⅱ型热致液晶聚合物等新材料研发取得关键突破 [7] - 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6.3%,牵头制定发布国际标准5项 [7] 数字化转型 - 昆仑大模型覆盖勘探开发等核心业务,语言大模型参数达3000亿 [8] - 云梦泽智慧平台上线运营,数据流通环境促进主营业务提质增效 [8] - 便利店模式转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8] 战略规划 - 推进"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6] - 坚持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低碳五大战略 [8] - 加强电网升级改造、绿电直供等领域与国家电网战略合作 [5]
国家能源局:“十四五”期间能源投资呈现出“增速快、结构优、活力强”三个特点
搜狐财经· 2025-08-26 11:51
能源投资规模增长 - 能源工业投资呈现阶梯式增长 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 5万亿 6万亿大关 [3] - 累计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10% [3]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6% [3] - 电力 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过20%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名列前茅 [3] 能源投资结构优化 - 可再生能源投资成为电源投资绝对主力 2024年完成投资额占电源投资比重超过80% [4] - 能源新业态投资持续向好 2024年新型储能 充换电基础设施 氢能 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 [4] 民营经济参与度提升 - 能源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年均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前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半数项目引入民营企业参与 [4] -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 年均增长超过15% [4] - 规模以上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 [4] - 2024年上半年10家民营企业参股5个核电项目 持股比例均达10%以上 最高达20% [4]
杭氧股份2025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加速全球化布局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
全景网· 2025-08-26 11: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27亿元,同比增长8.92% [1] - 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9.61%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100% [1] 业务收入结构 - 气体行业收入45.93亿元,同比增长14.12% [1] - 制造业收入26.35亿元,同比增长4.23% [1] - 境外收入29456.08万元,同比增长78.89% [5] 气体业务进展 - 新增现场制气项目6个,累计中标36个 [2] - 管道供气为主,长期供气合同保障稳定性 [2] - 氢气、电子特气等高端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2] 技术优势与产业地位 - 空分设备市场份额稳居国内首位 [4] - 大型超大型空分设备达世界先进水平 [4] - 形成"设备+气体+服务"全链条协同模式 [4] 海外市场突破 - 签订非洲首套2.2万空分项目 [5] - 江西杭氧获100台大容积低温罐箱海外订单 [5] - 低温容器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5] -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立海外子公司 [6] 新兴领域布局 - 涵盖氢能、储能及CCUS等前瞻领域 [3] - 具备氢液化全流程技术设计能力 [3] - 合资设立浙江青蓝气体青山湖实验室,注册资本1亿元 [6] 行业发展趋势 - 半导体、光伏、生物医药推动电子特气、高纯气体需求激增 [2] - 空分装置向大型化、数字化升级 [2] - 行业聚焦半导体特气国产替代、绿氢配套及全球化输出 [2] 品牌与研发体系 - "杭氧"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6] - 合资公司聚焦气体领域新技术研发与孵化 [7] - 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资源优势 [7]
新闻联播丨“十四五”期间,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当上了光伏“房东”
国家能源局· 2025-08-26 11:27
能源消费增长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5] -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5] - 7月用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 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 [5]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等能源大动脉 [5] 可再生能源发展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5]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5] -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亿千瓦 其中户用光伏1.6亿千瓦 [5] - 700多万家庭成为光伏房东 [5] 能源科技创新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5]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5]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5]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等全球最大首座工程 [5] - 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和千米深海 [5] 能源产业融合 - 智能微电网和虚拟电厂进入快车道 [5] -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 [5] - 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 [5] - 新领域新赛道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源泉 [5] 电力市场发展 - 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97万家 是2020年的5倍 [9] - 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 [9] - 风电整机制造企业60%以上为民营企业 [9] - 部分核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达20% [9] 充电基础设施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5] - 每5辆电动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 [5] -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9] - 充电设施规模世界领先 [9] 国际贡献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5] - 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重大贡献 [5]
新华财经|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8-26 11:06
能源供应与保障 - 能源消费增量在"十四五"前四年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4]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五分之一 [4]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 [4]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车桩比达到2:5(每5辆车配2个充电桩) [4]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 [1][5]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连续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5] -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三分之一(每3度电有1度绿电) [5]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20%目标 煤炭消费占比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 [5]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累计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5] 能源科技创新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6]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6]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全球领先工程 [6] - 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和千米深海 [6] - 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6] 能源市场化改革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 煤电、新能源全面入市 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 [7] - 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97万家 是2020年的5倍 [7] - 国内大多数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为民营企业 [7] - 部分核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达20% [7] - 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建成 能源法颁布实施 [7]
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能源消费与供应 - 能源消费增量在"十四五"前四年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1] -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1]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1] -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总量五分之一以上 [1] 可再生能源体系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1] -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三分之一 [1] -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 [1] - 煤炭消费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1]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累计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1] 能源基础设施 - 完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1] - 带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 - 为经济大省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1] 科技创新与装备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2]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2]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 - 建成投运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首座工程 [2] 产业融合与发展 - 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 [2] - 持续涌现新领域新赛道 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源泉 [2] -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1]
生态环境部: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6.8亿吨
华夏时报· 2025-08-26 10:14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 [1] - 碳市场体系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成 两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 [1] - 全国碳市场初步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 覆盖范围从发电行业扩大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 [1] 碳市场制度设计方向 - 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依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标准 [2] -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2] - 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与有偿相结合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2] 碳市场交易机制创新 - 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2] -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参与强制碳市场交易 [2] - 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 [2] 碳市场基础能力建设 - 积极发展自愿碳市场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加快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等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 [2]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 [3]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 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夯实制度基础 [3]
东营区税务:税惠春风吹暖绿色创新路以政策红利育新质生产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8-26 09:56
公司技术成果与业务发展 - 公司深耕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 完成48项技术成果转化 [1] - 税收优惠资金定向用于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迭代 加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3] - 研发成果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高效运维和风力发电设备性能优化 推动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3]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 公司自2023年起享受环境保护减免税合计46万元 缓解研发投入资金压力 [3] - 税务部门提供一对一辅导 通过专业团队和政策绿色通道确保税惠精准落袋 [3][4] 行业定位与战略意义 -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领域重要赛道 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 [1] - 绿色技术转化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向奔赴 为企业拓展绿色发展空间提供核心支撑 [3]
瑞达期货纯碱玻璃产业日报-20250826
瑞达期货· 2025-08-26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纯碱预计供给依旧宽松,需求继续回落,价格整体将继续承压,但伴随反内卷炒作,有望出现变数;后续炒作供给减产概率进一步加大,技术面开始呈现止跌迹象,操作上建议纯碱主力短期逢低布局多单 [2] - 玻璃供应端产量不变且在底部,刚需生产明显,利润下滑,需求端地产形势不容乐观,下游深加工订单小幅抬升,采购以刚需为主,整体库存小幅上行但去库存趋势不变,有望开启补库行情;今日玻璃回落迹象明显但后续难有表现,短期多头机会不大,玻璃主力建议逢低布局多单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纯碱主力合约收盘价1311元/吨,环比 -26;玻璃主力合约收盘价1173元/吨,环比 -18 [2] - 纯碱与玻璃价差138元/吨,环比 -8;纯碱主力合约持仓量1399714手,环比 13450;玻璃主力合约持仓量1196769手,环比 -4653 [2] - 纯碱前20名净持仓 -313904,环比 11584;玻璃前20名净持仓 -245653,环比 -10925;纯碱交易所仓单9313吨,环比 249;玻璃交易所仓单2099吨,环比 456 [2] - 纯碱9月 - 1月合约价差 -111,环比 0;玻璃合约9月 - 1月价差 -189,环比 3;纯碱基差 -91元/吨,环比 26;玻璃基差 -109,环比 18 [2] 现货市场 - 华北重碱1220元/吨,环比 0;华中重碱1325元/吨,环比 0;华东轻碱1265元/吨,环比 0;华中轻碱1215元/吨,环比 -5 [2] - 沙河玻璃大板1064元/吨,环比 0;华中玻璃大板1090元/吨,环比 0 [2] 产业情况 - 纯碱装置开工率88.48%,环比 1.16;浮法玻璃企业开工率75.34%,环比 0 [2] - 玻璃在产产能15.96万吨/年,环比 0;玻璃在产生产线条数223条,环比 0 [2] - 纯碱企业库存188.81万吨,环比 -2.27;玻璃企业库存6360.6万重箱,环比 18 [2] 下游情况 -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值35206万平米,环比 4841.68;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值25034万平米,环比 2467.39 [2] 行业消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完善扩内需政策举措,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创新等 [2] -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2] - 央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2] - 外交部否认中方愿参与乌“国际维和部队”报道 [2] - 上海优化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2] - 上海6部门印发通知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措施,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2] 观点总结 - 纯碱供应端开工率和产量上涨,利润回升但持续性低,预计后续产量下行,短期供应宽松;需求端玻璃产线冷修数量不变,产量底部,刚需生产,利润下滑,光伏玻璃走平,本周纯碱企业库存上行,预计去库反复,供给宽松、需求回落,价格承压,伴随炒作或有变数 [2] - 玻璃供应端产线冷修数量不变,产量底部,刚需生产,利润下滑;需求端地产低迷,下游深加工订单小幅抬升,采购刚需为主,库存小幅上行但去库存趋势不变,有望补库,今日回落明显后续难有表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