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发展

搜索文档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
中国能源报· 2025-09-23 03:06
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核心内容 - 政策旨在推动工业园区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发展 为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3][4] 产业发展导向 - 明确园区产业定位 聚焦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 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4][5] - 强化产业链式集聚 建立"链长制"工作体系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 [5] - 提升产业能级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布局 [5] 空间治理优化 -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弹性出让和存量盘活等方式拓展产业空间 [5] - 优化空间布局 科学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 [6] 企业主体培育 - 健全梯度培育机制 支持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发展 [6] -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体系 [6] - 优化企业服务体系 引入知识产权、金融信贷等专业服务机构 [7][8]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加强创新资源建设 鼓励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 [8] - 强化人才引进培育 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 [8] 数字化转型升级 - 推进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8] -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9] - 推动企业设备数字化改造和产业链"链式改造" [9] 绿色低碳发展 - 加快绿色设施建设 包括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和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 [1][10] - 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和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1][10] - 加强固废收集处置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建设 [1][10] - 推广企业清洁能源替代和节能节水改造 创建绿色工厂 [11]
太钢不锈:聚焦绿色化、数智化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9-11 16:08
行业背景 - 钢铁行业呈现供给需求双降趋势 供给降幅低于需求降幅[3] - 不锈钢行业呈现供给需求双涨趋势 但不锈钢材价格下跌幅度高于合金原料下跌幅度 压缩不锈钢厂利润空间[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9.67亿元 同比下降7.5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亿元 同比增长182.74% 环比实现扭亏[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6亿元 同比增长652.96%[3] 经营策略 - 深化产销研一体化实体化运营机制建设 促进全流程无界面贯通[3] - 强化渠道建设 推进"区域公司+分支机构"营销组织布局[3] - 加强重点用户走访和国际市场渠道建设 出口量占比总体维持稳定[3] - 积极推进内涵式效率提升 打造集约化生产模式[4] - 以效益和效率为前提组织生产配置资源 全面提升全体系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4] 产品创新 - 上半年依靠新产品创收达5.58亿元[5] - 研发高温超导基材用精密箔材和掩膜版用精密箔材两款"手撕钢"产品 实现材料国产化突破[5] - 全球首发海上光伏支架用不锈钢 引领光伏支架材料升级换代[5] - 钢磁极钢、硅钢、不锈钢中厚板、不锈钢水电板等产品在水电机组特殊钢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6] 未来发展 - 紧密关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进展 加强与水电制造商联系[6] - 持续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机制建设 积极挖掘需求[6] -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聚焦绿色化、数智化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6]
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回升效益向好
经济日报· 2025-08-13 00:44
行业概况 - 上半年钢铁行业在国家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共同作用下产量同比减少3%利润合理回升[1] - 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下降3%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下降5.6%[3] - 行业自律控产是利润改善核心原因保持钢材库存低位供需平衡钢价平稳原燃料成本下降[2] 经济效益 - 重点统计钢企营业收入29985亿元同比下降5.79%营业成本28055亿元同比下降6.83%[2] - 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平均利润率1.97%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2] - 钢材库存1891万吨处于近4年最低水平[4] 产品结构升级 - 高端制造业用材绿色低碳用材新能源用材需求增长首钢汽车板电工钢镀锡镀铬板保持高盈利[5] - 宝钢全球首发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河钢推出国内首款2GPa热成型钢河南钢铁建成双超宽厚板生产线[5] 绿色低碳发展 - 重点钢企节能环保投资占比28.9%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总能耗下降1.5%吨钢能耗降0.6%[6] - 193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中天钢铁实现固废综合利用率99.8%[6][7] - 钢铁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协会将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推进超低排放改造[8] 数智化转型 - 首钢冷轧成为全球第7家钢铁"灯塔工厂"沙钢部署AI大模型南钢发布钢铁大模型[9] - 行业面临高质量数据采集难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将探索数据资产交易[9] 政策与展望 - 工信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版)》提升基础指标开展分级评价[10] - 下半年需持续自律控产避免恶性竞争通过科技创新提质增效[10]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需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11]
钢铁业利润回升效益向好 向绿向新增添后劲
经济日报· 2025-08-07 03:35
行业运行概况 - 上半年钢铁行业在国家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共同作用下实现产量同比下降和利润合理回升[1] - 全行业加强自律 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支撑下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 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1] - 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积极应对强供给弱需求挑战 实现粗钢产量稳中有降和经济效益同比改善[2] 经济效益表现 -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592亿元 同比增长63.26%[2] - 营业收入29985亿元 同比下降5.79% 营业成本28055亿元 同比下降6.83%[2] - 平均利润率1.97% 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2] - 自律控产是利润改善核心原因 保持钢材库存低位和供需基本平衡 带来原燃料需求下降和成本重心下移[2] 产量与消费数据 - 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 同比下降3.0%[2] - 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 同比下降5.6%[2] -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月末钢材库存1891万吨 处于近4年最低水平[3] 产品结构升级 - 行业蕴藏结构性发展机遇 市场对高端制造业用材 绿色低碳用材 新能源用材等关键基础材料有量和质的需求增长[3] - 首钢集团以技术创新构建产品高端化新优势 汽车板 电工钢 镀锡镀铬板三大战略产品保持较好盈利水平[3] - 宝钢股份全球首发极薄规格极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 河钢集团唐钢推出国内首款2GPa超级抗氢脆热成型钢 高端产品竞争力增强[3] 绿色低碳发展 -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投资占比28.9% 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4] - 总能耗同比下降1.5% 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0.6%[4] - 193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4] - 中天钢铁南通基地实现煤气零放散 废水零排放 固废零出厂 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8%[4] 数智化转型 - 首钢冷轧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第7家灯塔工厂 沙钢加快部署AI大模型与生产应用场景深度适配[5] - 南钢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 构建多个AI应用场景试点 向全球化数智创新型企业转型[5] - 行业面临高质量数据采集构建较难 数据可信流通不足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等挑战[5] 政策与监管环境 - 生态环境部将钢铁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4]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 基础指标要求全面提升 创新设立引领指标 开展分级分类评价[6] - 将实施新一轮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推动调结构优供给和淘汰落后产能[6] 发展挑战与展望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强劲供给能力与减弱需求强度仍是主要矛盾 利润有所修复但持续性不足[6] -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在工业行业中排名倒数 地区间企业间分化明显[6] - 下半年随着中央扩内需政策落实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7]
上半年钢铁产量同比减少 行业利润合理回升
经济日报· 2025-08-07 00:09
行业经济效益 - 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592亿元 同比增长63.26% [2] - 行业平均利润率1.97% 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 [2] - 营业收入29985亿元同比下降5.79% 营业成本28055亿元同比下降6.83% [2] 产量与供需关系 - 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下降3.0% 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下降5.6% [2] - 企业平均月末钢材库存1891万吨 处于近4年最低水平 [3] - 自律控产保持供需基本平衡 带来原燃料需求下降和成本重心下移 [2] 产品结构升级 - 高端制造业用材/绿色低碳用材/新能源用材存在量质双升需求 [3] - 首钢汽车板/电工钢/镀锡镀铬板保持较好盈利水平 [3] - 宝钢极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河钢2GPa超级抗氢脆热成型钢等高端产品实现技术突破 [3] 绿色低碳发展 - 重点企业节能环保投资占比28.9% 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4] - 总能耗同比下降1.5% 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0.6% [4] - 193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中天钢铁实现固废综合利用率99.8% [4] 数智化转型 - 首钢冷轧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第7家"灯塔工厂" [5] - 沙钢部署AI大模型与生产场景深度适配 南钢构建多个AI应用场景试点 [5] - 行业面临高质量数据采集难/数据流通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等挑战 [5] 政策与行业自律 - 工信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全面提升基础指标要求 [6] - 行业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 杜绝恶性竞争 [6] - 下半年将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6]
钢铁业利润回升效益向好
经济日报· 2025-08-06 21:59
行业概况 - 上半年钢铁行业在国家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共同作用下产量同比减少3%利润合理回升 [1] - 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下降3%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下降5.6% [2] - 行业自律控产是利润改善核心原因保持钢材库存低位供需平衡钢价平稳 [2] 经济效益 - 重点统计钢企营业收入29985亿元同比下降5.79%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 [2] - 平均利润率1.97%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 [2] - 钢材库存1891万吨处于近4年最低水平 [3] 产品结构升级 - 高端制造业用材绿色低碳用材新能源用材需求增长 [3] - 首钢汽车板电工钢镀锡镀铬板保持较好盈利水平 [3] - 宝钢全球首发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河钢推出2GPa超级抗氢脆热成型钢 [3] 绿色低碳发展 - 重点钢企节能环保投资占比28.9%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4] - 总能耗同比下降1.5%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0.6% [4] - 193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中天南通基地实现固废综合利用率99.8% [4] 数智化转型 - 首钢冷轧成为全球第7家钢铁"灯塔工厂" [5] - 沙钢部署AI大模型南钢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 [5] - 行业面临高质量数据采集难复合型人才缺乏等挑战 [5] 政策与展望 - 工信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提升基础指标要求 [6] - 下半年需持续自律控产防止恶性竞争转向内部挖潜 [6]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7]
招商系高管调整渐次落地:招行副行长朱江涛出任招商证券总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4:59
人事变动 - 招商证券新任总裁由招商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朱江涛出任,接替到龄退休的吴宗敏 [1] - 朱江涛在招商银行工作20年,历任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首席风险官等职,风控经验丰富 [1][2] - 招商证券近期高管团队调整,新聘两名副总裁张兴和王治鉴,形成包括董事长霍达、总裁朱江涛在内的7人核心管理层 [3] - 招商银行5月公告朱江涛辞任执行董事、副行长职务,董事会对其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2][3] 战略规划 - 2025年招商证券将推进三大核心策略:转型创新提升竞争力、变革升级支持战略落地、守牢底线保障稳定经营 [4][5] - 财富管理转型聚焦产品择时择优和大类资产配置,机构业务计划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投行业务扩展再融资、并购重组等 [5] - 科技与协同成为战略关键抓手,推动AI等技术在核心业务落地,深化与招商银行的战略协同 [5] - 风险管理方面将优化制度指标,强化重点业务防控,提升合规管理和审计效率 [5] 财务表现 - 2024年招商证券营业收入208.91亿元(同比+5.4%),归母净利润103.86亿元(同比+18.51%),行业排名保持第4 [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7.13亿元(同比+9.6%),归母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6.97%) [6] 协同效应 - 招商证券与招商银行历史渊源深厚,干部流动和业务协同频繁,文化一脉相承 [1] - 未来财富管理协同可结合招商银行高净值客户资源与招商证券投研能力,投行业务联动将互补信贷资源与证券承销优势 [6]
三一重工国际主营业务收入占64% 混凝土机械14年蝉联全球第一
长江商报· 2025-04-21 00:1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83.83亿元,同比增长5.90% [2] - 2024年净利润59.75亿元,同比增长31.98% [2] - 国际主营业务收入485.13亿元,同比增长12.15%,占总收入63.98% [2][6] - 国际业务毛利率29.72%,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 [2][6] - 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6元,合计30.34亿元,占净利润50.78% [6] 产品与市场份额 - 混凝土机械销售收入143.68亿元,14年蝉联全球第一品牌 [2][3] - 挖掘机械销售收入303.74亿元,国内销量14年蝉联冠军 [3] - 起重机械销售收入131.15亿元,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 [4] - 路面机械销售收入30.01亿元,海外增速超35% [4] - 桩工机械销售收入20.76亿元,旋挖钻机国内份额稳居第一 [4] 新能源与研发 - 新能源产品收入40.25亿元,同比增长23% [2][4] - 电动搅拌车、挖掘机、起重机、泵车市占率均居行业第一 [4] - 研发费用53.81亿元,占营收6.87%,投向全球化、数智化及低碳化 [4] - 已上市电动产品40余款,电动搅拌车销售额首次超过燃油车 [3][4] 全球化战略 - 海外渠道覆盖400多家子公司、合资公司及经销商 [6] - 亚澳区域收入205.7亿元(+15.47%),欧洲123.2亿元(+1.86%),美洲102.8亿元(+6.64%),非洲53.5亿元(+44.02%) [6] - 筹划H股上市,计划筹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 [9][10] 智能制造与产能 - 37座灯塔工厂建成达产,2座获世界经济论坛认证 [4] - 印尼二期灯塔工厂扩产,应用数字孪生、工艺仿真技术 [5] 市场动态与展望 - 2025年股价上涨16.44%,市值超1600亿元 [9] - 国内基建投资、新城镇化等需求复苏,海外基建及矿用市场维持高景气 [10]
盈利水平保持高位 中国海油穿越油价周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3-27 19:0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国海油坚持精益化管理盈利水平保持高位,储量产量双增超7%,以技术创新驱动增储上产,未来将推进三大工程和“提质增效升级”行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1][2][3][4]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油气销售收入3556亿元,归母净利润1379亿元,同比增长11.4% [1] - 2024年全年桶油当量主要成本为28.52美元,同比下降约1.1% [1] 储量产量 - 2024年公司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中国净产量同比上升5.6%,海外同比大幅上升10.8% [2] - 2024年公司获11个油气新发现,成功评价30个含油气构造 [2] - 截至2024年底净证实储量达72.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储量寿命稳定在10年 [2] 分红情况 - 公司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66港元,股息总额313.7亿港元,全年股息1.4港元/股(含税),同比增长12% [1] - 2024年度公司总派息额665.42亿港元,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约44.7% [2] - 2025 - 2027年在获股东大会批准前提下,全年股息支付率将不低于45% [3] 未来规划 - 2025年扎实推进增储上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三大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升级”行动 [3] - 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为1250 - 1350亿元,产量目标为760 - 780百万桶油当量,储量替代率不低于130% [3] 技术创新 - 2024年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入使用 [4] 数智化发展 - 公司加快海上平台无人化、少人化建设和台风模式改造,一批智能油气田初步建成,海上平台无人化率稳步提升 [5] - 工程建设标准化扩大应用,多个重点项目提前投产 [5] - 依托“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推动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5] - 推动陆上终端智能化,实现开发生产全过程海陆一体化管控 [5] 绿色转型 - 2024年中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的乌石23 - 5油田群建成投产,渤海岸电工程三期项目全面投用 [5] - 2024年全年通过岸电工程等共实现绿电替代7.6亿千瓦时 [5] - 全球首座16兆瓦级张力腿型浮式风电平台项目开工,设计年均发电量5400万千瓦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