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搜索文档
澳洲铁矿石巨头联手远景、徐工等中国绿色科技领军企业加速全球矿业脱碳
新浪财经· 2025-09-27 08:28
全球脱碳联盟建立 - 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福德士河集团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宣布建立全球脱碳联盟 四家中国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 隆基绿能 徐工集团 远景能源成为关键合作伙伴 共同加速全球工业脱碳进程 [1] - 多边合作整合中国新能源领域先进技术与制造能力 比亚迪提供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 隆基绿能贡献光伏解决方案 徐工集团供应零排放矿山设备 远景能源提供智能风电与储能系统 [1] - 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福德士河实现2030年真正零排放目标 [1] 中国绿色技术国际影响力 - 福德士河集团执行董事长强调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绿色技术制造规模 与中国企业合作显著提升脱碳行动效率与经济性 [1] - 合作标志中国绿色科技企业正式成为全球工业脱碳核心力量 展现中国在碳中和领域技术实力与国际合作价值 [1]
培训特色项目 | 中国—东盟零碳园区未来伙伴对话
中国能源报· 2025-09-27 07:13
「READING」 在首届"中国—东盟绿色能源转型与零碳园区能力建设培训"中,一大亮点环节——中国—东盟零碳园区 未来伙伴对话将于2025年10月24日在苏州举行。这场对话以"未来伙伴"之名,旨在为中国与东盟在零碳 园区建设上的深度合作搭建新平台。 中国与东盟同属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全球碳中和愿景的重要力量。面对能源转型与气候 变化的共同挑战,零碳园区正在成为双方互学互鉴的重要领域。本次对话将汇聚中方政产学研代表与东 盟各国能源、工贸部门的嘉宾,围绕园区规划、建设、技术、标准与投资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共同探 讨如何缩小绿色发展差距、加速零碳进程,并推动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活动包括两场重量级对话,主题分别为"缩小绿色鸿沟——政策与机制协同"和"加速零碳进程——技术 和模式创新"。届时,来自湄公学院、东盟能源中心、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及 东盟多国的代表将与新能源企业和行业机构同台互动,分享经验与观点,碰撞思想与智慧。活动最后还 将发布《中国—东盟零碳园区未来合作伙伴倡议》,为双方在园区低碳转型、能源合作与产业协作领域 搭建起长效合作的桥梁。 作为本次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们将在其 ...
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 我国提出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央视新闻· 2025-09-27 03:45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中国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并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1]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 - 中国在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中首次提出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2] - 十四五时期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2] 全球气候治理参与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 每五年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 中国提出2035年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特别强调力争做得更好体现积极进取的战略决心 [3]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 开展70多个项目培训2300余名人员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41亿吨 [3] 可再生能源与产业链基础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新能源车产业链 为实现2035年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4] - 为全球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新的技术体系 [4]
森林蓄积量达240亿立方米以上 2035年我国气候新目标解读
新浪财经· 2025-09-27 03:32
我国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正式宣布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目标。专家表示,这开启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并将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 献。2035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之后迈向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包括:到2035 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 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 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 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专家表示,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碳达峰阶段后全经济范 围、全温室气体净排放下降等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历史性地实现了相对下降目标向绝对下降目标 的转变,系统性构建了涵盖能源和产业转型、政策工具创新等多维度指标的行动纲领。(央视新闻) ...
楚能新能源宜昌80GWh全新一代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
鑫椤锂电· 2025-09-27 01:08
宜昌市领导周正英、王均成、张立新、徐伟营、杨卫华、李小军及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楚能新能 源总裁黄锋、执行副总裁卜相楠等公司高管团队及楚能新能源相关客户代表、行业专家、金融机构、设备及材料供应商 代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代表及公司员工等两千余人参加了开工活动。 本次开工的项目是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二期,规划年产能 80GWh,研发生产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及Pack模 组等新能源产品。 项目正式启动将吸引大量新能源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聚集宜昌,达产后预计新增超过6000个就业岗 位,年产值将达220亿元,将有力推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提质增效。 肖鹏飞在致辞中表示,三年前代德明董事长心怀桑梓、反哺家乡,以赤子之心和非凡魄力,投资建设楚能新能源锂电池 产业园,项目一期 65GWh产能全面释放、5000个就业岗位惠及民生;如今,东风浩荡,征程再启,夷陵区将继续"心 系大局,勇担使命",全面弘扬"板房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扬帆再进,紧盯年底封顶、明 年"9·26"投产两大节点,以决战姿态全力冲刺,护航项目建设。 代德明对于宜昌市委、市政府,夷陵区委、区政府和项目专班长期 ...
国际锐评丨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一诺千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6 12:35
在峰会上,习主席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一揽子目标。其中,外界最关注的就是中国首次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并且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 室气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瑞彬对《国际锐评》分析说,"全经济范围"意味着气候政策行动涵盖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建 设"气候适应型社会"表明中国积极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扎实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的 基础上,进一步设定了绝对排放量削减目标,说明是在持之以恒地推动减排。这样的治理力度为世界作出了表率,也将极大鼓舞国际社会应对气变挑战的信 心。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自5年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 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执行委员会轮值委员塔尼亚·斯蒂尔认为,中国作为制造和消费大 国,能够快速推进低碳转型,为其他国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实现绿色转型。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 ...
协鑫集成:将气候风险整合至公司风险管理流程|2025华夏ESG实践杰出治理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6 12:20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化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业务覆盖高效光伏电池 差异化组件 电站EPC 储能系统集成等产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 销售及一站式服务 [2]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4亿元 拥有员工6000余人 [2] 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 公司自2023年制定"NEXT 预见"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2024年在自然生态 平等包容 卓越创新 商业互信四大战略支柱基础上明确25项重要议题的承诺和战略目标 [3] - 公司结合《巴黎协定》与TCFD披露框架评估并应对气候风险 制定气候风险应对策略 [3] - 公司已将气候风险整合至风险管理流程 从治理 策略 风险管理及指标与目标四大维度构建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4] 环境管理与减排成果 - 2024年公司利用自建光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自发自用49376万千瓦时 采购绿色电力证书335094万千瓦时 [3] - 公司未发生任何废水 废气超标排放事件及违规排放泄露事件 一般工业固废回收率达99.74% [3] - 公司承诺以2024年为基准年 到2035年范围一与范围二绝对排放量减少64.7% 范围三单位产量的采购商品和服务碳排放下降66.3% [4][5] - 公司目标到2030年产品碳足迹均值每年同比下降5% [4][5] 碳管理技术创新 - 2024年6月公司基于颗粒硅技术+区块链技术+数智化技术推出光伏产业碳链管理平台"协鑫碳链" 覆盖组织碳盘查 产品碳足迹管理 碳减排优化和碳普惠文化四大模块 [4] - 2025年6月公司携手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蚂蚁数科完成协鑫碳足迹数据-天工数据平台的可信连通 正式启动协鑫碳链3.0 通过数智化AI工具降低产品和组织碳排放 [4]
德龙汇能涨3.34%,成交额1.98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511.49万
新浪财经· 2025-09-26 10:35
核心观点 - 公司为清洁能源综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城市燃气、LNG和分布式能源,近期股价异动与碳中和、天然气等概念相关[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股东户数减少且筹码分散,主力资金近期呈净流入状态[4][5][7] 业务定位 - 公司以天然气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供应为核心业务,涵盖城市燃气经营、燃气管网建设、LNG/CNG供应及能源综合利用项目[2] - 积极探索氢能、光伏等新能源方向,并通过气代煤项目推广清洁能源[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燃气供应及相关收入占比94.70%,节能服务收入占比1.66%[7] 市场表现 - 9月26日股价涨3.34%,成交额1.98亿元,换手率7.81%,总市值25.53亿元[1] - 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入574.91万元,近3日净流入3345.51万元,近20日净流出2997.50万元[4][5]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6.52元,股价靠近压力位7.31元[6] 财务数据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8.90亿元,同比增长4.49%[7] - 归母净利润2470.74万元,同比减少20.25%[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854.58万元,但近三年未分红[7] 股东与机构 - 股东户数2.58万户,较上期减少5.19%;人均流通股13887股,较上期增加5.48%[7] - 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004685)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01.98万股,较上期增加19.19万股[7] - 主力持仓占比12.27%,筹码分散且无连续增减仓现象[5] 概念板块 - 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燃气Ⅱ-燃气Ⅲ,概念包括微盘股、天然气、小盘、油气改革、西部开发等[7] - 涉及碳中和、地下管网、信托概念及青蒿素(通过参股成都华高药业)[2][4]
[新股]昊创瑞通成功登陆创业板 智能配电设备细分龙头起航新征程
全景网· 2025-09-26 10:02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公司"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于2024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 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内置固封极柱及隔离开关一体化、小型化的集成设计 和高精度抗干扰零序电流传感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第二批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医药健康等其他领域)》,"环保型空气绝缘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于2025年被中国 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市仪式上,昊创瑞通董事长、总经理段友涛强调,公司将以此次上市为契机,牢牢把握行业发展机 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市场优势;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 构,规范运作;此外,还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搭建更广平 台,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厚的回报,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天眼查信息显示,昊创瑞通始终专注于智能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 时代背景下,公司以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等国家战略部署为发展契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 研发创新、智能化和规模化生产、销售渠道建设和人力资 ...
首提降碳目标,展现大国担当
华泰证券· 2025-09-26 09:46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 公用事业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8] - 减排目标体系从十五五"达峰"阶段过渡到十六五"下降通道" 电气化与绿电减排主线地位明确[8] - 2030年有望实现光储发电侧平价 打开新能源装机天花板[12] - 十六五期间风光装机需要达到3451GW 年均575GW 较十五五年均456GW增长26%[12] - 首提"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控排目标 涵盖甲烷 氧化亚氮等气体 打开绿氢/氨/醇的应用空间[12] 重点公司推荐 - 三一重能(688349 CH)目标价38.01元 投资评级为买入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65/2.15/2.67元[4][15] - 国电南瑞(600406 CH)目标价26.00元 投资评级为买入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04/1.15/1.27元[4][15] 减排目标分析 - 2023年中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约14.3 Gt CO₂-eq yr⁻¹ 2030至2035年间需年均净排放下降1.5%-2% 相当于每年减少2.1-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1] - 年均减排量相当于减少0.8-1.1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消费[11] - 减排目标与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不矛盾 人均能源消费仅为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3[11] 能源结构展望 - 2035年人均能源消费总量可能达到OECD均值的6吨标煤/年 较2024年4.2吨增长43%[12] - 电气化率需提升至60% 较2024年27.4%大幅提高[12]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预计从2024年3700十亿千瓦时增长至2035年10102十亿千瓦时[14] - 风光发电量预计从2024年1830十亿千瓦时增长至2035年6475十亿千瓦时[14] 投资机会 - 看好储能产业链龙头[8] - 氢氨醇等绿色燃料相关公司将受益[8]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电网投资机会[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