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建设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航海日:聚焦绿色航海 共绘海洋强国新蓝图(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00:1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2 比上年增长2.3% 显示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 [2] -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6席 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8席 [2]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创世界纪录 [2] - 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 [2] -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海洋已成为"蓝色粮仓" [2]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 [1] - 生态环境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 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 滩更净 湾更美 [2] - 高标准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 持续开展美丽海湾建设 [3]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政策规划 - 2025年是航海日设立20周年 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年 今年主题为"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1]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3] -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 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阶段 [3] - 将高质量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收官战 高水平谋划"十五五"各项工作 [3]
7月1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13:50
海洋强国建设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8] - 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粮仓"建设、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8] 粮食生产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5][17] 快递行业 - 截至7月9日,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5天 [22] - 快递业拥有专业物流园区超400个,营业网点41.3万处,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快递网络 [22] 养老服务 - 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启动,主题为"惠老助老、品质生活",将持续至12月 [24] - 活动将推动老年人产品用品纳入"国补"支持范围,促进优质养老服务下沉基层 [24] 职业伤害保障 - 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大范围,新增10个省份和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 [25] - 2026年试点将扩大到全国所有省份,覆盖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三个行业 [25] 水利工程 - 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结束,累计引水6.9亿立方米,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沙量1.6亿吨 [26] 中美关系 - 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开幕,主题为"歌唱和平",近三十支中美合唱团参与 [27] 俄乌冲突 - 俄罗斯称对乌克兰军用机场实施集群打击,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 [28] - 美国恢复向乌克兰运送155毫米口径炮弹和精确制导火箭弹 [29] 国际贸易 - 美国对巴西等8个国家产品征收20%至50%关税,巴西表示将予以回应 [31]
每经热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谱写海洋强国建设新篇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6 08:30
海洋经济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系统部署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动能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显示国家高度重视 [1] - 会议指出发展路径需注重创新驱动 高效协同 产业更新 人海和谐 合作共赢 [1] 行业发展现状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 传统产业稳中有进 海洋旅游等新兴业态增长迅猛 [1] - 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全球海洋科技竞争激烈 涉及深海探测 新能源开发 生物医药 智能船舶等领域 [2] 科技创新方向 - 需加快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 -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海上风电领域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标准 发电效率并降低成本 [2] 产业协同发展 - 需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政策引导 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活力 [2] - 推动陆海统筹发展 融合海洋渔业与陆地食品加工等产业延伸产业链 [2] - 加快船舶工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优化海洋交通运输网络 [2] 新兴业态培育 -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 新能源 信息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2] - 海洋旅游等新兴业态已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 可持续发展路径 - 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环境质量 为海洋旅游等产业提供生态保障 [3] - 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3] - "蓝色GDP"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13:38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东省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发展海洋经济,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和打造海上新广东 [1] - 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广东要发挥海洋优势,挖掘海洋潜力,做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牢牢把握战略地位、历史方位、方向路径和使命任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广东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广东省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包括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 [4] - 向新向强深耕海洋制造,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 [4] - 融合升级海洋服务,发展海洋文旅、现代航运和涉海服务保障,推动海洋服务业提升水平 [4] 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 - 广东省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集中资源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4] - 建强兴海设施,优化港口资源,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的软硬条件 [4] 组织保障与实施 - 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将牵头抓总,全省一盘棋抓好海洋开发保护,沿海地区健全工作机制,非沿海地区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对接合作 [5] - 各地各部门将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现代航运、海洋文旅、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5]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经略海洋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5] 会议与方案 - 会议播放了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片,省有关负责同志就《广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稿作说明 [6] - 部分沿海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和海洋经济代表性企业负责人作现场交流发言,其他沿海地市和省直有关单位作书面发言 [7]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启动运行
央广网· 2025-06-09 01:52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正式运行 位于海南省海口市 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试验场是中国海洋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和业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试验平台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自然资源部在全国布局4个试验场区 分别位于山东威海 浙江舟山 广东珠海和海南三亚 采用北东南 浅海加深远海布局 [1] 深海试验场基础设施 - 深海试验场海上固定试验区位于甘泉海台西北部 距三亚约200公里 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水深约1300米至1500米 具备典型深海水文环境 [1] - 该试验场是全国唯一深水试验场 提高深海进入 探测 开发和保护能力的关键基础设施 [2] - 试验场将构建深海试验场应用创新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打造深海制造特色产业集群 [2] 产业发展与创新 - 试验场打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保障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促进涉海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1] - 深海试验场运行将深度赋能相关场景下的产业创新 向海洋要生产力 求新增长点 [1][2] - 试验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实施 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1]
第一观察丨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
新华社· 2025-06-08 08:50
海洋经济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强调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 1994年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在浙江、上海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3] - 2013年考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时指出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2018年考察上海洋山港时提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3] - 2023年在广东湛江考察时提出"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 [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4] 海洋科技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指出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5][9] - 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梦想"号等深海装备技术不断突破 [6][8] - 2020年"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标志着我国具备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研的能力 [8] - 2024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探测、开发上迈出重要一步 [8] - 重点突破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 [9]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10]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 [11][13] - 2023年考察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时指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1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14] - 2024年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展示中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 [14] 全球海洋治理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6] -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密切同共建国家合作,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打下基础 [17] -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中国将同世界各国共建和平、繁荣、美丽之海 [18]
壹视界·微视频丨建设海洋强国,总书记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人民网· 2025-06-08 08:00
海洋强国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和"海洋强省"战略,后升级为"海洋强国"战略 [2] -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2019年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2] -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建设海洋强国,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2] - "十四五"期间4批6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整治修复海岸线约400公里、滨海湿地约3.1万公顷 [2] 深海科技进展 -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深海科技发展推动深海事业迈上新台阶 [2]
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首推《自然中国》
新浪财经· 2025-06-08 02:03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 [1][3] - 双方将在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4][5] - 合作内容包括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开展自然资源公益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等 [5] 《自然中国》节目内容 - 《自然中国》聚焦海洋强国建设、耕地保护、找矿突破、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节目包含《向海而行》《探秘哀牢山》《地矿宝藏》等多个系列 [5] - 《向海而行》作为首部节目,聚焦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每期30分钟,将于6月8日起在CCTV-1播出 [6] 技术创新与拍摄模式 - 首次采用"5G+8K+机器狗"新技术,开创智能拍摄新模式 [5] - 实现科考与影像采集同步推进,捕捉大量珍贵画面 [5] - 标志着总台在超高清制播与智能拍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5] 节目特色与亮点 - 《地矿宝藏》首次聚焦中国丰富矿产资源,记录从勘探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5] - 展示地矿领域的重大突破与科研成果 [5] - 节目将向海内外展示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5]
南农晨读 | 绿浪翻涌 生机勃发
南方农村报· 2025-06-03 03:32
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帮扶协作组团上新,资源精准滴灌 [2] - "百校联百县"行动推动人才、科技、服务下沉,华南理工大学与华鳌合金共建实验室,高端合金材料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变 [7] - 华南农业大学在河源紫金县开展紫金蝉茶提质增效新技术研究,综合年产值超20亿元 [7] 中餐出海 - 中餐出海成为餐饮市场重要趋势,泰国曼谷海底捞、澳大利亚张亮麻辣烫等品牌在海外寻求新机遇 [5] - 艾媒咨询预测2030年国际中餐规模达5776.82亿美元,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5]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将于6月22日在广州举行 [4] 科技赋能农业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在台山市深井镇开展红树林牡蛎耦合养殖技术培训,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14] - 培训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践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14] 区域合作与文化交流 - 广东三宝万里行走进新疆喀什,端午期间举办观龙舟竞渡、赏岭南非遗等活动,促进粤喀文化交流 [9][10][11] - 喀什地标建筑高台民居化身岭南非遗"大巴扎",展现粤喀情浓 [11] 天气影响 - 2-3日广东自北向南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伴有8级左右雷暴大风 [16] - 粤北和珠三角中北部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 [17]
红色基因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5-17 20:59
海事教育博物馆发展 - 海事教育博物馆遵循"一带九馆五廊一路"规划理念,在传承红色基因和培养深蓝产业工匠方面取得显著育人成效 [1] - 博物馆公众号去年底完成全面升级,优化三大板块和菜单栏,提升航海文化传播效率和公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 [1] - 博物馆展陈的红色校史蕴含深厚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为培养强国建设人才提供精神养分 [2] 航海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 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通过珍贵文物展陈,展示明朝先进航海技术和造船水平,弘扬郑和的爱国主义和开拓精神 [2] - 学校建有海事联合调查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培训水平提升 [1] - 博物馆通过航海精神宣传激发青少年对海洋事业的热爱,助力新时代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建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