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

搜索文档
“村咖”飘出别样香
河南日报· 2025-07-05 23:27
乡村咖啡业态发展 - 纵横山野一号咖啡店成为连接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中转站,吸引众多摩友打卡[2][3] - 山咖啦咖咖啡庄园实现跨界融合,周末单日客流量突破千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增收三成以上[4] - 移动咖啡车将现磨咖啡与手工果茶带到生态长廊和深山,成为摩托车骑士的最佳补给[5] 商业模式创新 - 咖啡庄园瞄准城市家庭客群,用咖啡馆社交属性嫁接自然野趣,成为亲子教育和团建拓展热门选择[4] - 助老餐厅咖啡销售为老人加菜,社区组织咖啡换书活动丰富书架[5] - CSCA精品咖啡学院通过培训+输送模式,计划两年内培养上千名复合型咖啡人才[5] 文化融合与乡村振兴 - 乡村咖啡馆实现咖啡与山货、露营、非遗等元素的创新结合[5] - 国际咖啡赛事落地景区,吸引国际友人前来打卡,推动太行山咖啡文化传播[5] - 乡村咖啡馆成为消费升级试验田、文化融合催化剂和青年返乡筑梦场[6]
商业头条No.80 | 乐高乐园“破格”而来
新浪财经· 2025-07-05 07:36
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上海乐高乐园被定位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CEO倪志伟强调"选择中国上海就是选择未来",凸显中国市场战略地位[1][3] - 项目筹备历时10年,打破乐高集团"只输出IP不投资"的全球惯例,成为中国大陆首个"重资产"落地项目[4][10][11] - 中国拥有2亿儿童市场,乐高集团将上海项目纳入全球战略,旨在撬动亲子消费万亿市场[3][10] 合作模式与股权结构 - 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出资+共同运营"模式:上海新金山投控持股64.2857%,乐高集团持股26.4286%,默林娱乐持股6.4286%,华人文化持股2.8571%[11] - 区别于传统"房地产+乐园"模式,上海项目坚持中方主导投资,避免短期利益影响乐园品质[7] - 合作方通过长期谈判平衡中外诉求:外方需接受中方控股,中方需理解乐高全球运营标准[7][10] 本土化与差异化竞争 - 乐园80%景观融入中国元素,包括用200万块乐高颗粒搭建的长三角地标微缩模型及春节生肖主题全球首发[13][15] - 引入"悟空小侠"等中国IP系列,通过文化融合提升用户黏度[15] - 定位低龄儿童市场,与迪士尼形成差异化互补,依赖亲子互动和教育属性吸引家庭客群[22] 市场反响与运营数据 - 开园首日门票售罄,热门项目等待时长达105分钟,去哪儿平台搜索量月环比增长5倍,门票预订量跻身上海景区TOP5[1][3] - 上海迪士尼2024年总收益15.7亿元,占上海文旅收入4.09%,乐高乐园有望复制其经济带动效应[22] 区域经济影响 - 直接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吸引成都乐高团队核心成员落户,形成文旅人才集群[19] - 长三角地区5500万潜在消费者支撑集群化发展,类比美国奥兰多主题乐园集群模式[20] - 金山枫泾选址辐射沪浙苏杭超1亿人口,政府配套政策突破常规[6]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计划5-10年内拓展二期项目,持续优化运营方案[23] - 创新合作模式为深圳、成都后续项目提供范本,改变行业"房地产模式"路径依赖[26] - 长三角主题乐园集群需通过IP差异创造增量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25]
丝路文化交融的结晶(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 2025-07-03 22:08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 河南安阳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出土的石棺床是1000多年前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1] - 石棺床长约2.2米、宽约1.2米、座高约0.5米,由汉白玉和青石制成,各部分均雕刻精美图案[1] - 随石棺床一同出土的还有日用瓷器、瓷俑、石俑等共270余件[3] 粟特文化与汉文化融合 - 石棺床前挡雕刻呈现祆教与佛教艺术交融的特点,瑞兽形体特征接近西域粟特风格[1] - 侧挡和后挡图案主体为莲花、流云、凤鸟等汉文化元素[2] - 围屏刻画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人物服饰和建筑风格具有汉文化特色[2] 高昌国文化背景 - 麴庆祖父可能是麴氏高昌国的开国君主麴嘉,高昌国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4] - 高昌国以汉族为主体建立,曾经历4个不同统治时期,6世纪初麴嘉建立麴氏高昌政权[4] - 高昌处在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地,中原与西域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在此相互交融[4] 考古发现意义 - 石棺床图像内容生动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4] - 发现印证了古丝绸之路在推动不同区域、民族与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纽带作用[4] - 表明公元4至6世纪的邺城及安阳地区是丝绸之路东方重要的起点之一[4]
共赴“融合和对话”之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7 22:48
展览概况 - 以"融合与对话"为主题的"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站)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举办 展期至7月13日 [1] - 展览汇集香港 澳门 北京3地30余名艺术家 50余件作品 涵盖绘画 摄影 雕塑 多媒体装置等多种媒介形式 [1] - 本届双年展自去年10月启幕 已巡展杭州 南京 北京 广州 深圳 是参与城市 参展艺术家和展出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 [3] 主办方与历史 - 由文化和旅游部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 [3] - 自2008年举办以来每两年一次 历届主题涵盖书法绘画 摄影 平面设计 当代艺术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 艺术与科技等 [3] 香港单元 - 香港单元通过岭南画派传承 非遗创新 以"街头快闪"理念反映青年艺术家活化传统工艺 [4] - 主题为"香港快拍•城市漫步" 体现东方与西方 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 展示城市建筑 生活日常和文化创意 [5] - 参展艺术家包括岭南画派第四代艺术家罗令洁 她以广彩技术绘制5个系列瓷碟展现香港自然与城市景观 [5] 澳门单元 - 澳门单元通过10名艺术家个体视角讲述平凡故事 呈现"小城大故事"的情感张力 [4][5] - 艺术家严芳通过抽象绘画 混合媒介装置记录台风过境后的澳门街头景象 [5] 北京单元 - 北京单元以"相异互存"为主题 通过9名(组)艺术家作品构建边界消融的多元场域 [6] - 参展艺术家祁震表示通过与港澳艺术家交流感受到独特城市肌理和生活方式 [6] 文化交流意义 - 展览促进京港澳文化交流 为未来合作打下基础 [3] - 香港驻京办署理主任阮慧贤强调展览适逢香港回归28周年 意义非凡 [3] -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代副局长何鸿斌表示展览为澳门艺术家接触外地艺术界打开窗口 [4]
谁将LABUBU推上全球舞台?中国制造出海背后的“黄金跳板”
36氪· 2025-06-27 08:24
LABUBU全球现象 - LABUBU玩偶在全球引发抢购热潮,从中国杭州到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地均有排队现象[1] - 一只薄荷色LABUBU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拍出108万元天价[1][4] - LABUBU 3.0系列发售时引发线上线下抢购,线上平台"秒空",线下门店出现凌晨4点排队现象[3][6] - 二手市场价格飙升,499元官方售价的LABUBU拿铁款涨至4000-4999元区间,增值近10倍[3] 品牌运营策略 - 泡泡玛特采取"线下标杆+线上渗透"策略,线下选择核心城市顶级商圈开店,线上重点运营TikTok[21][23] - 公司搭建覆盖多国的TikTok官方账号矩阵,包括开箱号、生活方式号等子账号,形成立体化内容网络[23] - TikTok Shop成为重要销售渠道,LABUBU新品"前方高能"系列在美国首发时2万个新品几秒售罄,8小时带货150万美元[26] - 2024年TikTok为泡泡玛特贡献2.6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近58倍,成为增长最快的线上平台[27] 社交媒体助推 - TikTok是LABUBU走红的关键平台,labubu词条下有超180万条视频,相关衍生词条播放量突破10亿次[16][20] - 国际名人如Lisa、贝克汉姆等主动带货,Lisa多次公开携带LABUBU并在社媒发布相关内容[6][15] - 用户自发创作开箱、排队购买、美容等视频,一条普通开箱视频播放量达1100万次[13][15] - TikTok的社交属性打破传统品牌传播模式,实现双向互动和用户共创[23][24] 文化符号打造 - LABUBU通过融入各国文化场景打破文化隔阂,如与法国卢浮宫、新加坡鱼尾狮、泰国皇室等联名[8][10] - 其"又怪又酷"的形象特质呼应当代人"拒绝被定义"的精神诉求,成为全球性文化符号[12][20] - 与传统玩偶温暖形象不同,LABUBU的古怪丑萌形成独特反差感,具有高度辨识度[12][15] - 被《福布斯》称为罕见能打破文化壁垒的IP,既被亚洲文化接纳又受西方明星喜爱[8] 行业趋势 - 中国IP衍生品零售销售额2022年达715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28] - TikTok成为中国潮玩品牌出海"黄金跳板",在美区收藏品销售榜单中泡泡玛特排名第一,名创优品第二[28][31] - TikTok已帮助超26万中国企业将商品售往全球,提供更轻量高效的出海新通路[31] - 潮玩品牌Finding Unicorn等也通过TikTok获得大量粉丝,展现中国潮玩出海热潮[28][31]
中国汽车产业迎接“出海2.0时代”要做到三点
证券日报· 2025-06-25 16:24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 中国汽车前5个月累计出口283万辆 同比增长16% 稳居全球汽车出口榜首 [1] - 行业正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换市场" 进入"出海2.0时代" 从投资建厂扩展到技术赋能 [1] - 比亚迪 蔚来 长城等车企在泰国 挪威 巴西等市场实现品牌露出与渠道布局 [1] 全球化战略实施路径 文化融合 - 需超越物理位移 实现生活方式 审美价值 使用习惯等隐性维度的文化融合 [1] - 部分新能源产品存在对当地用户审美偏好与社会心理了解不足的问题 [1] 合规经营 - 欧盟新电池法追溯回收责任至原料获取 美国《通胀削减法》要求产业链本土化 [2] - 数据流动 AI伦理等前沿议题形成新的合规壁垒 合规成本持续走高 [2] - 理想汽车在德国组建百人团队专门应对数据主权问题 [2] 价值同盟构建 - 需与当地产业深度耦合 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赋能 [2] - 单纯市场扩张模式易遭遇针对性限制 技术创新与文化融合是持久竞争力关键 [2]
大唐印尼金光公司首获“亚洲最佳雇主企业”贡献大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4 03:23
公司荣誉与成就 - 大唐印尼金光公司首次荣获亚太权威人力资源机构评选的"亚洲最佳雇主企业"贡献大奖 [1] - 该公司此前已获得2024年印尼"人力资源管理卓越贡献奖" [1] 人才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校企合作+成长体系+评优激励+情感关怀"四位一体机制,累计培养本土技术人才超420人,带动就业超1500人次 [4] - 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理工学院、哈鲁奥莱奥大学等高校合作,定制化培养84名工程师与40名技术骨干 [4] - 公司95%的员工为印尼籍,40余人晋升至中高层管理岗位,200人因"人才溢出效应"进入其他企业 [4] 社会责任与民生项目 - 推进"小微经济扶持""生态大棚""STEAM教育计划"等民生项目,覆盖教育、环保、医疗等领域,造福数百名当地居民 [5] - 开展"友谊之桥"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包括节庆互动、联合观影、职工运动会和安全漫画比赛等 [5] - 通过轮岗交流、赴华培训等方式增强属地员工的归属感与发展空间 [5] 企业文化与活动 - 组织中印尼籍职工及家属观影《哪吒2》 [3] - 以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为契机,深化文化融合,构建共建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 [5]
彩色贝壳面包Concha,怎么走出墨西哥,火到北美去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6-23 06:08
Concha面包的流行现象 - Concha是墨西哥经典甜面包 因顶部贝壳状花纹得名 在美国咖啡店和面包店近期成为"网红面包" [1][5] - 由松软酵母面团和酥皮组成 传统口味为香草和巧克力 近年新增抹茶 芒果 辣椒等创新口味 [5][13] - 纽约知名店铺如Atla's Conchas和Masa Madre每日售罄率超90% 节假日限定款需提前预订 [7] 流行驱动因素 - 年轻烘焙师对传统Concha进行潮酷改造 推出咸味三明治和焦糖盐粒等创新吃法 [13][14] - 社交媒体助推 Concha的彩色酥皮和独特纹理符合视觉美学需求 在Instagram和TikTok引发传播 [16] - 纽约多元文化环境催化 拉丁裔文化从社区小众走向主流认可 [18][20] 文化内涵与市场启示 - Concha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欧洲发酵技术与墨西哥甜味文化结合的产物 象征文化混血与生活小确幸 [11] - 对中国烘焙行业的启示:需注重产品视觉体验与文化内涵结合 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创造情感共鸣 [22][25] - Z世代消费注重价值观表达 品牌需将产品设计为文化符号和情感载体 [27] 市场拓展与创新案例 - 纽约热门店铺包括Las Conchitas Bakery和Guadalupana Bakery 新晋店铺Ánimo推出覆盆莓 南瓜等轮换口味 [31][32] - 吃法多元化 从传统配热巧克力发展为三明治夹层和甜点创新款 [9] - 行业趋势显示 小众异域风味如东南亚和热带口味可能成为下一轮爆点 [25]
专访TVB行政主席许涛:塑造新香港,TVB能做什么
36氪· 2025-06-18 03:32
TVB战略转型与内地融合 - 公司于6月12日广州发布会宣布与腾讯视频合拍《笑傲江湖》《玫瑰战争》,与TME开展大湾区音乐合作,推动港剧登陆深圳卫视黄金档[1][2] - 改革核心为打破封闭体系:60%管理层更换,引入非TVB体系人才(如监制钟澎佳),组建粤语/普通话双语团队[2][20][22] - 广告收入从2020年不足10亿港元回升至14-15亿港元,市场份额逆势提升[15][16] 内容创作策略革新 - 爆款方法论:平衡香港本地化与出圈元素,如《新闻女王》结合港式职场金句与强叙事结构[3][8] - 保留刑侦/职场剧优势题材但革新表达,新增科技企业等现实题材[7][8] - 现实主义题材需权衡传播性,《香港爱情故事》本地共鸣强但跨区域传播受限[10] 香港文化生态挑战 - 上游内容源头萎缩:缺乏新文学IP,依赖金庸等经典改编,本土无网文生态支撑[11] - UGC生态薄弱:香港YouTuber内容产出不足,公司计划加强PGC与短视频结合[12][19] - 对比八九十年代"港风"席卷亚洲的盛况,当前需重塑兼具大湾区特色与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标签[1][4] 大湾区市场拓展 - 收入增长点布局:与腾讯音乐/摩登天空探索线下演出,AI开发片库短视频[18] - 制作地域融合:12部剧集主要在大湾区拍摄,采用当地灯光/制作团队[22] - 艺人体系变革:要求艺人适应外部平台(小红书/抖音),重构经纪激励机制[23]
以教育对外开放助力中华文明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6-17 03:26
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演进 - 自汉唐丝绸之路开辟起,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交流不断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渐成雏形 [1] - 鸦片战争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初步打开教育国际合作通道 [2] - 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技术和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流项目快速增长 [2] - 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纵深推进,全方位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2] 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 文化融合视角: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汲取多元文化精华为中华文明建设注入智慧滋养 [3] - 知识创新视角:通过国际合作加速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 [3] - 人力资本视角:培养兼具本土文化理解与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 [3] 教育对外开放的实施路径 - 强化开放意识:引入国际前沿教育思想培养跨文化人才,促进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互鉴 [4] - 创新开放举措: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及汉语文化推广 [4][5] - 健全开放体系: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以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5] 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结合 - 16世纪以来全球五大科学人才中心(意、英、法、德、美)均以教育开放为驱动 [2] - 需植根本土服务本土,同时吸纳世界一流教育资源与创新要素支撑中华文明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