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他们的故事,始于政治,终于爱情,化为永恒
齐鲁晚报· 2025-09-13 10:28
龟兹国的历史地位与战略价值 - 龟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汉朝时为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 [3] - 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作"第二个敦煌莫高窟" [3] - 龟兹以音乐和乐舞闻名,龟兹乐舞发源于此,并且冶铁业发达,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仗龟兹 [3] - 龟兹扼守丝绸之路北道咽喉,成为汉朝与匈奴争夺的战略要地,曾在汉和匈奴之间摇摆 [3][6] 龟兹王绛宾的政治联姻与外交策略 - 公元前71年,新任龟兹王绛宾即位前,龟兹曾依附匈奴,甚至杀害汉朝派驻轮台的校尉赖丹 [6] - 当汉使常惠率联军兵临城下时,绛宾主动向汉军请罪,交出杀害赖丹的元凶,化解战争危机,重新定位龟兹在汉匈争霸中的方向 [6] - 绛宾通过扣留乌孙使团向解忧公主之女弟史表明心迹,这场始于政治考量的姻缘最终凝结出真挚的爱情 [6][7] - 汉元康元年(前65年),绛宾与弟史婚后次年朝觐长安,汉宣帝隆重接见,赐弟史"公主"封号,授予绛宾龟兹王金印紫绶,赏赐车骑仪仗、绮绣珍宝"凡数十万" [8] 龟兹的汉化改革与文化融合 - 绛宾夫妇从长安归来后,在龟兹推行汉化改革,新王宫规制模仿长安未央宫,实行"出入传呼,撞钟伐鼓"的中原礼仪 [10] - 随着精美丝绸与纺织技艺的引入,龟兹人的衣饰也染上了汉锦的纹样 [10] - 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后,龟兹迎来空前繁荣,迅速超越楼兰、高昌与轮台,成为西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10] - 汉宣帝赐予弟史公主一支数十人的宫廷乐队及钟、鼓、琴等乐器,开启了中原与西域间首次大规模的乐舞艺术交流 [9] 龟兹文化的深远影响与遗产 - 龟兹乐舞成为隋唐宫廷最炙手可热的流行风尚,其悠扬旋律远播至缅甸,化作其宫廷中不可或缺的"龟兹部" [13] - 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天宫伎乐图》是文化交融的见证,画中中原排箫、波斯竖箜篌、印度塔布拉鼓共奏一曲天籁 [13] - 敦煌莫高窟飞天的灵动姿态烙印着龟兹乐舞的记忆,龟兹文化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缩影 [12][13] - 新疆库木吐喇的石窟壁画融合希腊太阳神、印度雨神及中脊式汉墓风骨,几大文明在此奇妙共舞 [12]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人民日报· 2025-08-08 03:09
产业规模与增长 - 河南省兰考县徐场村民族乐器加工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九成以上农户增收致富[1] - 兰考县共富工坊数量达304家,带动就业2.3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366人[6] - 脱贫地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每个脱贫县培育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6] 收入水平变化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2588元增长至2024年17522元,增幅39.2%[2] 就业与创新模式 - 兰考县南彰镇共富工坊通过盘活闲置院落,实现年出口8万多个藤筐,带动老年群体就业[5] - 江西夏潭村通过采矿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组合出让创新模式,实现420.1万元交易额[4] 政策支持与机制完善 - 全国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云南昭通案例显示医疗费用减免与公益性岗位安置有效阻断返贫风险[3] - 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4][6]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江西夏潭村通过定点帮扶建成共享食堂、幼儿园等设施,矿泉水项目加速建设[4] - 脱贫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提升[4]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晨曦微露,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刨花飞舞,琴声悠扬。泡桐木制成的琴、琵琶等销往海内外, 这个百余户的脱贫村,民族乐器加工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5亿元,村里九成以上人家靠这个产业增收致 富。 挺拔青翠的泡桐树成长为撑起一方产业的致富树,正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 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 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 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2588元增长至2024年的17522元。 观监测帮扶质效——织密"安全网",守牢民生底线。 察民生保障水平——补齐民生短板,托起稳稳的幸福。 看自我发展能力——产业就业拓新路,确保持续增收致富。 在兰考,南彰镇一家共富工坊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以前编筐自家用,现在成了增收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