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一体化

搜索文档
基金经理团队制受关注 公募探索投研一体化改革
证券时报· 2025-05-25 18:03
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 团队制成为提升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得到业内高度认可 [1] - 投研一体化和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是团队制的有益探索 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制仍有距离 [1] - 团队制实施需兼顾基金经理优势分工和自上而下的投研机制变革 [1] 政策支持与实践探索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 要求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2] - 部分基金公司已通过投研一体化或多人共管模式探索团队制 如银华新能源新材料量化、摩根红利优选等产品采用三人共管 [2] - 共管模式在固收+和公募REITs产品中较常见 但近年才被有意识用于投研能力建设 [2] 团队制的优势与挑战 - 团队制可避免单一基金经理风格过于鲜明、单押赛道等问题 通过分工协作提升业绩稳定性和风格兼容性 [3] - 当前共管基金尚未体现"1+1大于2"效果 成熟基金经理间可能存在协调难题 [4] - 共管基金存在决策分歧、协调成本高、责任界定模糊等风险 需明确角色分工和协调机制 [4] 共管基金的主要类型 - 知名基金经理挂名式共管 多为成熟基金经理组合 [5] - 增聘基金经理应对离职 可能导致投资风格和业绩变化 [5] - "传帮带"式共管 由资深基金经理指导年轻成员并逐步放权 [5][6] 团队制实施的深层需求 - 主动权益投资面临上市公司数量多、投研精力有限、竞争激烈、产品体量大等四大难题 [6] - 被动基金和量化基金崛起加剧竞争 管理规模增长也增加超额收益获取难度 [6] - 团队制需更高维度的机制变革支持 包括投研文化、投委会制度优化和系统化制度供给 [7] - 理想团队制应整合宏观分析、产业趋势、个股筛选等互补优势 强调过程管理和多元配置 [7]
千亿资管龙头迎新总经理!
中国基金报· 2025-05-09 12:30
核心人事任命 - 东方红资产管理任命成飞为新任总经理 董事长杨斌不再代行总经理职责[2][3] - 成飞曾任国信证券副总裁 国信资管董事长 从业经验超过19年[3][7] - 成飞具备证券从业资格和基金从业资格 拥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5] 新任总经理专业背景 - 成飞专业投研出身 在券商资管领域有深厚积累和独特见解[7] - 曾带领国信资管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从2021年2.03亿元增长至2024年8.20亿元[8] - 使国信资管行业排名从二十名以外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第八名[8] 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 东方红资产管理正推进"二次创业" 实施平台化 多元化和市场化发展[9] - 公司注重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产品管理体系建设和资金端稳定性[7] - 在主动权益与固收+领域积累先发优势 FOF系列产品和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表现突出[9]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末 公司受托资产管理规模2165.68亿元 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661.69亿元[9] - 近10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165.10% 排名行业第1/63[10] - 固定收益类基金近7年绝对收益率36.32% 排名行业前30% 位列29/99[11] 行业竞争格局 - 券商资管面临公募基金 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等多方竞争[8] - 需要走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道路 聚焦投研实力和品牌建设[8] - 资本市场发展和居民财富结构变化带来策略 牌照和品牌三方面挑战[8]
“二次创业”更需猛将加持,东方红资管官宣,新任总经理成飞到位
新浪财经· 2025-05-09 11:29
高管变更 - 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为成飞,任职日期为2025年05月09日 [1][2] - 成飞曾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国信证券副总裁兼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等职,拥有19年资管从业经验 [2][9] - 董事长杨斌不再代行总经理职责,此次人事变动被视为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5] 新任高管背景 - 成飞在国信证券任职期间,带领团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从2021年2.03亿元增长至2024年8.20亿元,行业排名从二十名以外升至第八 [9] - 其业务策略包括聚焦主动管理、发展FOF等特色业务,构建"投研、市场、产品"三大支柱 [9] - 成飞持有证券从业资格和基金从业资格,学历为研究生硕士 [2] 公司战略规划 - 东方红资管2025年核心任务是构建资产管理业务"四梁八柱",重点包括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客户需求导向的产品管理体系、资金端稳定性提升等 [7][8] - 公司提出"二次创业"战略,方向为平台化、多元化和市场化,以应对市场变革 [15] - 计划深化与母公司东方证券的协同,融入"大财富"业务体系转型 [7] 业务发展预期 - 成飞的加入有望强化固收与权益投资协同,弥补东方红在固收领域的短板 [11] - 业界关注其可能推动量化投资、跨境投资等新赛道布局 [12] - 其小集合产品运营经验或帮助东方红重振该业务,国信资管曾连续领跑小集合产品发行市场 [13] 公司历史与现状 - 东方红资管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首批获公募资格 [14] - 2016-2021年管理规模从249.4亿元增长至2697亿元,但2024年底规模回落至2165.68亿元(公募规模1661.69亿元) [14][15] - 曾因价值投资理念在2017年达到业绩高峰,但近年错失新能源等结构性机会 [14][15] 行业竞争思考 - 成飞认为券商资管需差异化竞争,关键要素包括投研实力、战略定力和"不折腾"文化 [10] - 强调应摒弃规模攀比,重视客户回报,并对高净值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 [13] - 指出行业面临策略、牌照和品牌三方面跨越式挑战 [10]
华商基金:深度研究驱动投资 投研一体化凝聚战力
新浪基金· 2025-04-28 00:40
公司发展历程 - 华商基金成立于2005年12月20日,是行业第50家获批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大股东为华龙证券[3] - 公司成立伊始便以"诚为本,智慧创造财富"为发展理念,2007年推出首只基金产品,开启公募业务发展[4] - 2025年是公司成立20周年,已成为公募行业主动管理领域的标杆机构[1][7] 规模与业绩表现 - 公募基金非货管理规模从2018年底的177亿元增长至2021年突破500亿元,2023年突破1000亿元[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近5年绝对收益在135家公司中排名第8,近7年在111家公司中排名第3[5] - 主动固收类基金近5年在126家公司中排名第1,近7年在101家公司中同样排名第1[5] -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震荡期间,华商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中位数达5.24%,最高收益达15.72%,显著跑赢大盘[6] 投研体系特色 - 投研体系以"深度研究驱动投资"为核心理念,设立六大研究小组实现行业全覆盖,五大课题小组专项跨组研究[8] - 通过量化研究辅助投资决策,提升组合稳定性与收益性[8] - 投研团队65人,平均从业年限近8年,其中10年以上资深基金经理17人[10] - 采用"内生培养+外部引进"双轨机制构建人才体系,未来将探索AI在投研中的应用[10] 产品布局策略 - 权益与固收品类均衡发展,规模占比几乎持平[10] - 产品布局坚持"逆周期、均衡性、适配性、稳健性"四大原则[10] - 2024年在主动量化领域布局指数增强品种,未来将继续深耕[10] - 2024年10月推出的华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4个交易日便提前结募,公司出资2000万元认购[11] 企业文化与责任 - 践行"持有人利益至上"的初心,深化投研改革,优化服务生态[2] - 在市场低迷期重视投资者陪伴,引导认知价值洼地,控制产品发行节奏[11] - 多次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与投资者共担风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