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进”显时尚,“蓉”购全球,“2025成都进口嘉年华”即将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8-14 03:08
活动概述 - 成都市商务局将于2025年8月至11月举办"2025成都进口嘉年华"系列活动,旨在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扩大进口规模经济效益 [2] - 活动首场将于8月15日-17日在成都环球中心举办,主题为"夏日全球GO",搭建进口商品集市,集全球各大洲特色商品 [3] - 系列活动将精准捕捉消费需求,深度链接消费和贸易,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2] 消费需求与供给 - 活动聚焦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通过新供给激发新需求 [6] - 将为三文鱼、车厘子等熟悉商品及更多细分领域特色进口消费品提供对接平台 [3] - 邀请驻蓉领事馆或贸促机构代表担任"国别推荐官",推介各国特色商品 [7] - 联动成都国贸集团、亚蓉欧国家(商品)馆等企业共同挖掘消费新需求 [8] 活动特色与联动 - 活动叠加世运会、暑期消费季及中秋—国庆主题活动,形成共振效应 [9] - 在热门商圈组织两场进口消费主题活动,联动口岸、商圈、特色街区等多场景 [9] - 全市23个区(市)县将联动100家特色街区、商贸综合体等,打造100个以上进口消费特色场景 [10] - 打造沉浸式进口商品消费场景,举行三文鱼、酒水品鉴活动,强化互动体验 [10] 供需对接与贸易增长 - 将于8月、11月分别在成都、上海组织进口供需对接活动,促进国际国内市场转化 [11] - 推广进口商品"集合海外直采"模式,发布市场机会清单,推动供需精准匹配 [11] - 利用上海进博会聚合效应,组织成都企业赴上海拓展市场 [11] - 2024年上半年成都外贸进出口总额4274.7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冰鲜三文鱼进口增长31.9%,鳌龙虾进口增长321% [11] 营商环境与基础设施 - 成都双流、天府两机场上半年旅客吞吐量4350.4万人次,货运吞吐量57.2万吨 [12] -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近3000列,运输货物超24万标箱,开行规模全国第一 [12] - 成都持续优化国际营商环境,为进口主体提供更好服务 [12]
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1:48
创新消费场景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将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融合 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融合发展示范项目[2] -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吸引全球游客 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 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3] - 广州新增改造商业载体超60个 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 2025年将投用27个商业项目共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3]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项目落地提升消费能级[3][4] 优化消费环境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旗舰店 开展86场街区活动 1-5月新增首店近400家 举办首展首演近200场[5][6] - 广州外卡受理覆盖率99.9% 超1.5万户商户支持外卡 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外包内用服务 上半年离境退税金额同比翻倍[6] - 北京隆福寺商圈提供首店租金优惠 广告位支持及快速手续办理等全方位服务支撑[6] 制度创新突破 - 上海率先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青浦奥莱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26.7% 消费金额1866.3万元同比增长72%[7] - 北京设立市内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推出全城离境退税一点通办模式 覆盖16家大型商场试点[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29项 13项举措入选全国案例 商事登记跨境通平台向全国推广[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8-11 01:03
核心观点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及加强制度创新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显著提升消费活力与国际化水平 [1][2][5][7] 创新消费场景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融合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 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 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 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2][3] - 广州新增和改造商业载体超60个 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 2025年将投用27个商业项目共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 [3] - 长隆万博商圈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促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3] - 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落地广州 构建三级商圈体系 [4] 优化消费环境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 开展86场街区活动 1-5月新增首店近400家 举办首展首演近200场 [5][6] - 广州外卡受理覆盖率99.9% 支持商户超1.5万户 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跨境支付服务 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隆福寺商圈通过租金优惠、手续协助等举措吸引首店入驻 精准触达年轻客群 [5][6] 制度创新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青浦奥莱本年离境退税近4000笔(同比增126.7%) 消费金额1866.3万元(同比增72%) [7] - 北京设立市内"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实现"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 缩短资金回流周期并创造二次消费场景 [7] - 广州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29项 13项举措入选全国案例 "商事登记跨境通"经验全国推广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0:18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提振消费、推动高 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紧扣"国际",聚焦"消 费",突出"中心",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消费场景 创新升级消费场景,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说必不可少。相关城市积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游 客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牵引旅游服务持续完善,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开馆,西城区大吉巷完成华丽蜕变,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 +消费"新空间……今年通过"场景革命",北京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Z世代"的潮流基因相融合,为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 北京市商务局消费促进一处副处长李航告诉记者,北京大力开展时尚场景育新行动,着力构建多元融合 集聚区,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眼下正值暑期,夏日消费迸发澎湃活力。7月上旬,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启动,精彩纷呈的夏日 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相较往年,今年"上海之夏"品牌 ...
CBD将增170余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北京青年报· 2025-08-07 18:28
经济表现与产业优势 - 朝阳区2024年GDP突破9230亿元 2024年上半年GDP达4620 1亿元 同比增长5 1% [1] - 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4 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亿元 多项指标稳居全市前列 [1] - 汇聚近100%外国驻华使馆 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5%外资金融机构 [1] - CBD吸引力指数全球第七 未来五年新增170余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1] 外资与国际化建设 - 五年来形成87项改革创新案例 其中15项全国推广 落地项目2590个 外资投入全市首位 [1] - 推动渣打证券等31家重点外资机构落地 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率先落地 [2] - 构建六大国际交往会客厅体系 打造"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发布英文版《外国人手册》 [2] - 21家景区 80家博物馆实现无预约入场 启动望京国际人才公寓配租项目 [2] 消费与商业发展 - 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 "十四五"以来实现京东MALL 太古里西区等31个商业设施亮相 [2] - 规划建设万象城 INS新乐园 太古坊等特色消费地标 商业综合体达110个 高品质商圈占全市近一半 [2] - 首店 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均占全市50% 泡泡玛特等四大潮玩品牌形成文化出海新范式 [2] - 将落实汽车以旧换新 研究发放新一轮汽车消费券 支持商业企业便利化开展外摆活动 [3] 城市更新与滨水经济 - 基于亮马河 坝河打造"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 坝河2 3公里河段及颐堤港湾码头已开放 [4] - 年底开通坝河15公里游船航线 直达城市副中心 正在修建4处船闸 [4] - 29条共214公里骨干河道连通有水 建成高品质滨水绿道49 4公里 [4] 未来规划与政策支持 - 加快建设"24小时活力城区" 以太古坊为核心结合滨水 演艺等消费场景打造一流商区 [3] - 推进朝外大街片区二期更新 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二期建设 [3] - 研究出台《朝阳区互联网零售企业伙伴成长计划》 支持活动落地 强化资金扶持 构建宣传矩阵 [3] - 优化高层次人才"1+8"服务保障体系 吸引国际人才创新创业 [2]
上海等五城:上半年社零增长,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显效
搜狐财经· 2025-08-05 02:19
【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零稳步增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效初显】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同比增5.0%,较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政策托底传导至终端需求,消费信心回升。限额以 上单位中,家电等升级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超20%,"以旧换新"政策显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 义增5.3%、实际增5.4%,为下半年消费提供支撑。 年初以来,中央密集推出促消费政策,如《提振消 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措施》支持上海、北京等 五城建设,已初显成效。 上海消费稳步回暖,重回"消费第一城"。打造"首发""首展"载体,邮轮入境消 费突出。"五五购物节"等活动激活市场。上半年社零总额8260.41亿元,同比增1.7%,商品零售额增 2.4%。以旧换新政策显效,部分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 北京居民消费同比下降,但时尚类、新型消费 与线上渠道活跃,升级潜力大。举办2025中国科幻大会,支持科技+文化+消费行动,首发不断增强。 广州消费呈现岭南特色与创新活动并驱新气象。创造岭南特色消费场景,推动"首发"落地。提出建 设"羊城消费新八景",加强邮轮消费能力建设。 天津在区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四大维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2:20
全国消费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0% 较一季度回升0 4个百分点 政策托底效应传导至终端需求 消费信心明显回升 [1] - 限额以上单位中家电 音像器材 通讯器材 家具等升级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 体现"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 [1]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 3% 实际增长5 4% 虽较一季度略有回落 但持续改善为下半年消费提供支撑 [1]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效 - 上海社零总额8260 41亿元 同比增长1 7% 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 8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额增长2 4%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能效1-2级商品零售额增长63 9% 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1 3倍 [2] - 重庆一季度社零总额4204 32亿元 同比上升4 1% 超过上海成为当季全国社零规模最大城市 限额以上零售业发展迅速 主要奢侈品与国际品牌加速入驻 [4] - 五城贡献全国逾1/8消费总量 在首发经济 升级商品消费 国际游客支付便捷性 退税免税和新型消费场景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 [7] 重点城市消费特色 - 上海打造"首发""首展"载体吸引国际品牌 邮轮入境消费表现突出 举办"五五购物节""夜生活节"等活动激活市场 [2] - 北京科技+文化+消费融合形成新亮点 2025中国科幻大会营造"未来感"消费场景 首发经济增强成为新品首秀阵地 [2] - 广州推动岭南特色消费场景与"首发经济" 建设"羊城消费新八景"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设立免税提货点促进旅游消费转化 [3] - 天津围绕海边文化体验 文创夜市等特色场景吸引消费者 2024年GDP约1 8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1% [3] - 重庆依托山城地貌打造"洞穴茶馆""山城漫步"等打卡场景 来福士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促进消费资源聚集 [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四大建设维度 - 国际维度:优化入境消费环境 引进全球优质消费资源 举办国际消费盛事 [5] - 消费维度:推动绿色智能家电 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品类发展 促进服务型消费扩张 支持即时零售 直播电商等新业态 [5][6] - 中心维度:塑造多层级商圈体系 加强区域带动能力形成城市群消费联动 [6] - 城市维度:融合城市文化与消费场景 推动"消费+交通+休闲+办公"复合空间建设 [6] 政策与未来展望 - 中央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 初显成效 [1][7] - 未来将通过强化首发经济 优化国际消费环境 升级消费供给与场景打造等路径持续释放消费带动力 [7]
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扩大会议,陈吉宁出席,龚正报告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7-31 12:54
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与培育新质生产力 - 深化"五个中心"建设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4] 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3] - 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 [3] - 着力打好稳增长政策"组合拳" 着力深化"五个中心"建设 着力放大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叠加优势 着力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3] - 年初市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3] - 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稳固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上海、增强超大城市安全韧性仍需持续用力 公共服务还要补短板、提质量 [3] - 政府服务管理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 政府作风建设还要持续加强 [3]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 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 努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6] - 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大宗消费更新、新型消费培育、消费环境提升等六大行动 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6] - 促进服务消费 上海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 服务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6] - 加快打造文化消费高地 扩大优质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 更好满足健康消费需求 持续提升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消费品质 [6] - 积极促进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 加快引进和培育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演出、赛事、展会 串联各方资源 促进相互导流 放大票根经济效应 [6] - 扩大入境消费 去年接待入境旅客近671万人次、同比增长84% [7] - 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 5月、6月两个月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91.3% [7] - 制定出台了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行动方案 目标是到2027年离境退税商店超过3000家 [7] - 培育新型消费 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悦己消费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邮轮经济 [7] - 支持开发原创IP 大力促进"IP+消费" 鼓励二次元经济健康发展 提升夜经济品质 打造不同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和特色市集 [7] - 首发经济是上海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去年超过3500个品牌在沪举办首发活动 全市新增首店1269家、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 [7] - 发布"首发上海3.0"政策 吸引更多国内外品牌来沪开设首店 不断提升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能级 [7] - 银发经济是激发消费活力的"新蓝海" 支持企业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 努力把上海打造成银发经济发展高地 [7] - 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国家下达上海的新增债券额度达1386亿元 其中专项债券额度1155亿元 [8] - 聚焦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城市更新等领域 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8] -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发布实施营商环境改革8.0版行动方案 推进"十大攻坚突破任务" [8] - 优化政策服务 全流程优化惠企政策的制定实施、申报兑现和评估修订 [8] - 着力解决政策"看不懂"的问题 充分听取企业意见 进一步明晰政策申兑要求 [8] - 着力解决政策"不好查"的问题 在"随申办"等上线"随申兑"惠企政策服务专区 统一市、区两级惠企政策发布和查询入口 [8] - 着力解决政策"享不到"的问题 通过数据共享为企业精确匹配政策 让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8] - 市、区两级共有378个惠企政策项目实现"免申即享" 其中市级部门项目158个 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过400万次 [8] - 优化涉企行政检查 全面推广应用"检查码" 建立检查的强制登记制度 做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 [9] - 加强检查的统筹管理 推进餐饮业、住宿业等91个行业使用联合"检查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 争取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9] - 做实检查的评价反馈 形成检查管理闭环 [10] - 完善"无事不扰"事项清单和"无感监管"对象清单 强化"信用+风险"监管 [1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以实体经济为根基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持续下功夫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11] - 着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加速推进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加快实现前沿技术突破 力争在更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自主可控 [11] - 建强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提升科技攻关的体系化能力 [11] - 强化前沿领域科技布局 制定实施一批科技攻关和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 [11] - 加大力度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力争到2027年将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从去年的11%左右提高到15%左右 [11] - 着力打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技术发展的堵点和断点 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11] - 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 [12] - 大力培养造就创业者队伍 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高成长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12] - 力争到2030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万家左右 [12] -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加快建立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 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2] - 上半年出台了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12] - 在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2] - 做深做实基础研究联合基金 促进大科学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 组建新一批区域创新联合体 [12] - 协同深化长三角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 加快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飞机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2]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强化先行先试、集成探索 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13] - 提升重大开放载体平台能级 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发挥风向标作用的重要举措 [13] -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上半年制定实施了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13] - 实施功能转型升级行动 立足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资源禀赋 "一区一策"强化差异化定位、打造特色化优势 [13] - 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行动 立足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定位 加快集聚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 [13] - 行动方案明确了六个重点产业领域 包括国际分拨、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跨境电商和高价值商品保税展示交易 [13] - 实施管理机制改革行动 建立跨部门数智监管辅助平台 优化智慧监管系统 不断探索优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13] - 加快复制洋山特殊综保区、外高桥保税区等区域的成功经验 让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惠及全市各个综保区 [13] -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推动各保税区域统筹园区和市、区两级企业服务资源 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合规培训、争议调解等方面的集成服务 [14] - 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 [14] - 整合构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 抓紧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 [15] - 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服务平台和信息渠道进行统一整合和优化提升 形成"线上+线下"、"境内+境外"全方位的企业出海服务体系 [15] - 组建"1+(3+15)+X"工作机制 [15] - "1"是建立1套市级层面一体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 核心是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线上平台 重点提供在线咨询解答、一站式网上办事和专业服务资源链接等三大功能 [15] - "3+15"是打造覆盖全市的线下咨询服务点 "3"是指浦东、临港、虹桥3个重点区域 将依托现有资源设立分平台 持续做强已有的特色专业服务功能 [15] - "15"是指除浦东外的其他15个区 将分别设立服务点 依托政务服务中心 为企业提供就近便利咨询服务 [15] - "X"是推进建设X个海外服务点 推动现有海外办事处功能提升 依托市贸促会新设香港、新加坡两个海外服务点 [15] 保障和改善民生 - 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人民城市建设行动 更加注重"投资于人" [16] - 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品质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16] - 加大稳就业力度 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16] - 确保全市面上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深化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 建立外贸稳就业工作机制 全力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16] - 充实稳就业政策工具箱 储备一批增量政策 [16] - 确保重点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4.6万人、再创新高 持续加强就业服务 推动尽早实现就业 [16] - 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 今年是"两旧一村"改造三步走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17] - 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中心城区零星旧改还有约38万平方米 前两年完成改造25.8万平方米 今年将实现整体清零 [17] - 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 [17] - 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 计划用2024年到2026年的三年时间启动66个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 [17] - 去年启动了21个 大幅超过年初计划10个的目标 今年计划启动25个 [17] - 强化资金保障 进一步统筹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市场化融资渠道 [17] - 今年新增的政府专项债额度中约400亿元将用于"两旧一村"、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17] - 大力吸引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参与改造建设 [17] - 优化社区卫生服务 充分发挥社区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18] -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 全市二、三级医院拿出一半以上的专家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 [18] - 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社区优先预约的号源达到20万个 [18] - 完善上转患者"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探索康复期患者优先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制 [18] - 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18] -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今年上半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开展西医诊疗病种、配备药品种类分别增加到128种和763种 [18] - 坚持以全科服务为导向 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康复护理、中医药等功能 [18]
商务部:将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快讯· 2025-07-24 07:5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商务部将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1] - 重点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 [1] - 扩大品质化消费供给 [1] -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1] - 目标打造商业繁荣、市场兴旺、人民满意的城市 [1]
北京时尚消费版图再添“新爆点” 四大功能区交出成绩单
北京商报· 2025-07-16 07:48
北京市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成果 - 北京市上半年通过"四大功能区"建设推动时尚消费场景创新,包括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开馆、大吉巷合院式街区成为打卡地、平谷万达"撸宠+二次元+夜经济"组合拳刷新客流纪录等[1]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融合文化底蕴与潮流基因,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速[1] 多元融合集聚区建设 - 北京市商务局出台《2025年文商旅体融合工作方案》,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3] - 通州区"湾里"商业综合体招商进度超80%,其中首店、创新概念店占比超60%[3] - 朝阳区京东MALL双井店创新融入电竞、汽车等多元业态,成为区域消费新地标[3] - 海淀区打造以三山五园—中关村论坛中心和展览展示中心—中关村商圈为核心的文旅会展科技融合消费区[3] 时尚文化体验区发展 - 石景山区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出首款区内博物馆联票[4] - 通州区宋里文创园"万物可循"潮流艺术活动吸引超4000人次参与并实现200万次社交媒体曝光[4] - 首钢园"北京超高清视听·行!"沉浸式空间活动吸引6000人次现场体验,全网传播量突破1.24亿次[4] - 丰台区宛平博物馆集群引入20余家特色业态[4] 健康休闲功能区培育 - 北京市文旅局联合体育局设计"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体育旅游线路[5] - 石景山区WTT中国大满贯赛事9月将在首钢园开赛[5] - 延庆区"冰雪长城行"线路成为北京唯一入选国家级春节户外运动精品线路的项目[6] - 密云区全年计划举办46项赛事,已落地攀冰公开赛等活动[6] - 海淀区围绕五棵松商圈打造体育消费聚集区,联动马拉松等赛事推出特色促消费活动[6] 特色消费街区打造 - 丰台区长辛店商业步行街改造后带动销售额破730万元、客流量约85万人次[6] - 海淀区中关村大融城开业吸引客流160万人次、实现销售7040万元[6] - 石景山区模式口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6] - 延庆区井庄镇乡村奥莱商街开街运营[7] - 丰台区"长辛国潮演艺生活节"引爆消费热潮[7] 整体成效 - 北京正以系统化、场景化的"时尚育新"行动构建全域联动、全时活跃的消费生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