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07:52
行业品牌价值变化 - 2025年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同比下降7.6% [1] - 物业服务企业品牌价值增速持续放缓 [1] 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 行业向"轻重并举+业务协同"模式转型以增强品牌韧性 [1] - 品牌企业通过产品力与服务力双提升适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 - 企业积极构建新发展模式并秉持品牌建设长期主义 [2] 业务发展重点 - 代建与住房租赁领域做精做深以加速构建品牌生态 [1] - 物业服务企业以服务为本强化品牌内核并运用科技赋能 [1] 品牌管理升级 - 通过数智赋能、组织革新和ESG融合实现品牌管理持续升级 [1] - 运用新媒体矩阵提升品牌传播触达率并加强品牌事件传播 [1] 行业转型特征 - 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强调质效为先 [1] - 企业采取破立并举策略直面品牌症结并聚焦内核战略 [1] - 专业优势成为物业服务企业品牌壁垒的重要构建要素 [1]
大促后价格调整引发关注:如何理性看待敷尔佳价格波动现象?
搜狐财经· 2025-08-29 06:02
核心观点 - 敷尔佳产品价格回调事件反映现代商业逻辑与消费者心理预期之间存在落差 需弥合[1] - 价格调整不应简单解读为控价或割韭菜 而是商业生态与消费心理演变中的深层次现象[1] - 品牌竞争终将回归价值本质 需平衡商业规律与消费者信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5] - 价格回调应成为价值传递的必经过程 通过透明沟通和服务升级转化为长期信任积累[5] - 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生态需消费者理性看待价格波动和品牌真诚传递价值双向奔赴[6] 定价策略与成本结构 - 敷尔佳作为专业皮肤护理头部品牌 定价策略综合反映研发成本 品质管控与品牌调性[3] - 成本是产品日常定价体系的基石 支撑价格体系[3] - 品牌需根据原材料成本 竞争态势等市场供需动态因素调整定价策略[5] 促销行为与市场规律 - 618大促期间限时折扣是品牌对市场规律的主动响应[4] - 电商平台流量洪峰使短期促销成为清库存和拓新客的有效手段[4] - 让利换流量策略将部分利润让渡给消费者 以换取品牌曝光度与用户粘性提升[4] - 美妆行业已形成成熟的大促运作模式[4] 消费者认知与价值维度 - 部分消费者将大促优惠价格视为理所当然 存在认知偏差[4] - 数字经济培育的比价文化放大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忽视背后价值维度[4] - 价格仅是品牌价值的显性表达 背后包含研发创新 品质保障 社会责任等隐性价值[5] - 消费者需建立价值导向消费观 而非单纯追求低价[5] 品牌价值传递与生态平衡 - 大促不应是价格战战场 而应成为价值传递舞台[5] - 通过品质保障和服务升级将短期价格波动转化为长期信任积累[5] - 价格终将回归价值 信任终将战胜猜疑[6] - 品牌成长建立在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之中[6]
中指研究:2024全国性物业服务领先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均值为121.45亿元 同比增长3.7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23:51
品牌价值表现 - 2024年全国性物业服务领先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均值达121.45亿元 同比增长3.78% [1] - 区域性物业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均值达19.42亿元 同比增长2.16% [1] - 品牌TOP10企业品牌价值均值达970亿元 较22年前增长88倍 [2] 开发品牌企业销售表现 - 2024年TOP10开发企业销售额较2003年增长71倍 但销售额及市占率连续四年下降 [8] - 2023年TOP10企业销售额较2003年增长92倍 市场份额从3.4%提升至20.8% [7] - 2024年仅2家TOP10企业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 4家超过2000亿元 [6] 行业战略转型 - 物业服务市场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强调高质量发展 [4] - 物业企业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构建品牌体系应对经营压力及多元化需求 [1] - 开发品牌企业加速向高能级城市聚集 行业领导品牌一二线城市布局占比达87% [9] 历史对比数据 - 2003年TOP10企业中5家销售额超20亿元 2023年5家超3000亿元(含1家超4000亿元) [6] - 2024年TOP10企业品牌价值门槛达500亿元 [2]
老铺黄金徐高明:我个人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时候让1000左右买进去的散户挣到钱
点拾投资· 2025-08-26 11:19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3.54亿元 同比增长251.0% [2] - 期内利润22.68亿元 同比增长285.8% [2]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23.51亿元 同比大增290.6% [2] - 商场店铺平均消费已达10亿元水平 [2][18] - 股价7月触及1108港元历史新高 [2] 机构持仓情况 - 79只公募基金重仓持有 较一季度46只增加71.74% [2] - 48只基金新进为重仓股 [2] - 广发价值核心连续三个季度重仓且位列第一重仓股 [3] - 富国消费精选连续三个季度重仓 二季度高位减持 [4] - 南方香港成长连续五个季度重仓 持股从135.17万股降至16.37万股 [4] 品牌定位与竞争优势 - 产品具有高情绪价值和审美价值 [10] - 与主流奢侈品客群重合度接近80% [10] - 采用非对称竞争战略 与国际品牌形成差异化 [22][23] - 坚持一口价定价模式 市场未遇阻力 [47][48] - 超强研发能力形成行业壁垒 [7][25] 产品战略与研发 - 专注古法黄金研发推新和市场拓展 [5][14] - 产品线涵盖宗教用品、容器、文玩三大品类 [50] - 以中国经典文化和世界经典文化为研发主题 [7][17] - 坚持文化守传统、商业反传统的创新理念 [44] 渠道拓展计划 - 已完成中国十大头部商业中心布局 [11] - 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并探索欧美市场 [12] - 不进入二线市场 专注高端定位 [48] - 新加坡首店将升级为旗舰店 [17] - 2023年新拓和优化门店近20家 [37] 海外发展战略 - 目标获取境外华人市场和西方市场 [20] - 海外推广注重中国经典文化价值观输出 [17][29] - 产品研发融合当地消费文化和民俗文化 [29] - 新加坡门店已吸引马来人、欧美人、日本人等多国客群 [30] 财务与资本策略 - 承诺融资仅投入主业发展 [5][14] - 每年进行2-3次调价 属品牌定价策略 [12] - 库存储备87亿元 对应约140亿元收入潜力 [36] - 不分设高客与普客服务界限 坚持无分别理念 [52] 管理层理念 - 不做业绩指引 避免伤害散户投资者 [36] - 企业愿景是"做百年老店 做世界级百年老店" [7][36] - 品牌推广通过价值观认同而非广告投放 [41][43] - 强调产品质量而非门店数量扩张 [40][48]
半年营收破百亿后,东鹏饮料再掏13亿分红
国际金融报· 2025-08-22 14:4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7.37亿元 同比增长36.37% [2] - 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 同比增长37.22% 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2] - 中期分红总额13亿元 每股派现2.5元 [9]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7次 总金额66亿元 分红率达63.62% [10] 行业地位与品牌价值 - 赚钱能力位列软饮料行业第二 仅次于农夫山泉 [2] - 以30.8亿美元品牌价值首次跻身全球软饮料品牌前十 [2] - 东鹏特饮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量位居第一 [5] 产品结构分析 - 能量饮料板块营收83.6亿元 同比增长21.9% [5] - 核心产品东鹏特饮收入占比从90%降至77.91% [5] - 电解质水"补水啦"营收14.93亿元 同比增长213.7% 收入占比跃升至13.91% [5] - 东鹏特饮上半年营收增速较去年同期的33.49%显著放缓 [5] 营销与新品策略 - 上半年销售费用16.82亿元 同比增长37.27% [7] - 渠道推广费支出同比增长61.20% 广告宣传费增长34.30% [7] - 通过运动赛事营销 综艺植入和体育赞助推动新品增长 [7] - 新增多个跨界商标注册 包括方便食品和啤酒饮料类别 [7] 股权结构与财富表现 - 创始人林木勤家族合计持股62.91% [12] - 林木勤父子以685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93位 财富年增值380亿元 [12]
与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同榜 六个核桃再次入选《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1:34
品牌荣誉与国际认可 - 公司入选Brand Finance《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榜单,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并列 [2] - 公司于2022年成为首个入围Brand Finance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榜单的中国品牌,实现零突破 [6] - 公司连续两年(2022-2023)上榜胡润品牌榜并获"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称号 [6] 市场地位与竞争壁垒 - 公司在核桃乳细分市场份额占比约80%,稳居品类第一 [3][7] - 公司年消耗核桃超1亿公斤,获沙利文认证"核桃采购量全国第一" [3] - 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构建供应链护城河,并在新疆、云南、太行山建立采购基地 [4]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20% [3] - 健康功能化成为软饮料品牌价值增长核心动力,公司精准切入"健脑"功能赛道 [3] 产品战略与研发创新 - 公司推出低糖、无糖核桃乳及添加益生元、高钙的智汇养生系列产品 [4] - 开发早餐豆奶和便携利乐装产品,覆盖学生、上班族等多场景需求 [4] - 长期专注核桃营养研发与转化,形成"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品牌心智 [3] 品牌价值增长逻辑 - 公司通过品质控制、产业链协同及场景延伸实现品牌价值可持续提升 [5] - 国际榜单排名大幅跃升反映公司穿越市场周期的稳健发展能力 [2][6]
贵州茅台在金融市场举足轻重,多因素影响其股票走向?
搜狐财经· 2025-08-18 04:36
历史走势 - 贵州茅台股价在过去十多年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屡次创下历史新高,长期持有者获得可观收益 [2] - 牛市期间作为市场领头羊带动相关领域升值,熊市时展现较强防御能力,维持相对稳定 [2] - 特殊走势使其成为机构核心投资对象和普通投资者资产组合关键组成部分 [3] 业绩表现 - 公司经营稳健,收入和利润持续提升,丰厚利润为股价攀升奠定基础 [5] - 业绩超预期直接推动股价上涨,低于预期则导致短期下跌,投资者高度关注经营成果预测股价动向 [5] 行业竞争 - 贵州茅台占据白酒市场头把交椅,但面临其他品牌通过品质改进和特色化竞争手段的挑战 [6] - 凭借历史积淀、优质酒质和高端品牌形象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探索新宣传方法和销售渠道巩固市场 [6] 宏观经济影响 - 经济景气时高端酒需求扩大带动茅台销量和市值增长,经济不景气时可能抑制消费影响业绩 [10] - 货币与财政政策变化影响资本流动,资金充裕时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紧张时股价承压 [10] 政策因素 - 白酒行业受产业规定和税务措施约束,政策调整可能改变行业发展路径和公司盈利水平 [11] - 政府开支规定曾影响购买情况,但公司通过开拓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抵消政策影响 [13] 未来展望 - 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需求稳固,消费升级推动优质白酒需求增长,数字化革新有望改善经营成果 [13] - 需关注经济前景不明朗和行业竞争加剧等潜在挑战,股价表现需综合多重条件判断 [14]
城市“无形之战”白热化:京深沪杭凭什么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23:52
城市品牌价值格局 - 北京、深圳、上海构成"头部铁三角",2025年合计品牌价值达179245.80亿元,占TOP100城市总量的62.8% [2][3][6] - 杭州以29595.92亿元品牌价值位居第四,其中阿里巴巴-W贡献18335.42亿元,占比超50% [7] - 品牌价值向头部集聚趋势强化,TOP3与其余城市品牌价值比从2022年1.06升至2025年1.27,但上榜企业数量比从0.51降至0.50 [6][7] 明星企业带动效应 - 宁德因宁德时代品牌价值从2022年287.06亿元跃升至2025年1876.91亿元,实现5倍增长,形成"单企托举一城"模式 [11][13] - 佛山(美的)、仁怀(茅台)同样呈现龙头企业显著提升城市品牌的现象 [11] - 白酒行业增速放缓可能传导至城市品牌,如茅台、五粮液营收增幅收窄影响所在地品牌价值 [14] 传统城市面临挑战 - 广州品牌价值仅排名第八,2025年6059.34亿元较2022年增长5.36%,主因房地产(保利发展)、汽车(广汽集团)等支柱行业下滑 [8] - 南京2025年品牌价值2730.20亿元较2022年下降11.60%,零售行业因ST易购拖累下跌超750亿元 [15][16] - 武汉2025年品牌价值1813.32亿元同比下降16.10%,汽车(东风集团)、医药(九州通)等行业下滑明显 [17][19]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互联网行业在南京实现1599.69%增长,贸易行业在武汉增长429.30%,显示新兴行业快速崛起 [16][20] - 房地产行业在南京下降74.21%(减少180.84亿元),在武汉下降56.13%,反映传统行业持续承压 [16][20] - 电子行业在南京下降93.96%(减少159.05亿元),显示部分科技领域竞争激烈 [16] 区域竞争动态 - 武汉首次被长沙超越失去"中部第一"地位,前10企业中有6家品牌价值下滑 [17][18] - 深圳品牌价值增速达23.68%,上海24.82%,显著高于北京4.61%,头部城市内部差距扩大 [21] - 潍坊(22.48%)、保定(33.37%)、汾阳(24.38%)等中小城市呈现高增长态势 [22]
中国品牌首次!农夫山泉首进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排行榜前三
搜狐财经· 2025-08-16 16:56
品牌排名与价值 - 农夫山泉在2025年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中排名第3,较2024年上升1位,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成为中国首个进入该榜单前三的品牌 [1][3] - 农夫山泉品牌价值达11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6%,位列可口可乐(463亿美元)和百事可乐(226亿美元)之后 [3][5] - 品牌强度指数(BSI)提升3.5分至91.1分,评级升至最高等级AAA+,成为亚洲非酒精饮料标杆 [5]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公司通过"水+饮料"双引擎驱动,覆盖10大品类、100多个SKU,形成产品协同效应 [5] - 东方树叶凭借"0糖0卡0香精"健康标签,2024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 [5] - 水源地布局为核心竞争力,已拥有15大水源地并加速新项目建设,支撑"天然、健康"品牌理念 [6] 品牌建设与国际化 - 瓶身设计采用"高端化+本土化"策略,通过多样化美学强化品牌形象 [6] - 公司连续三年稳居榜单前十,计划依托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 [5][7] - 此次排名突破有望助力中国水和茶文化的全球传播 [7] 行业标杆数据 - 可口可乐以463亿美元品牌价值居首,百事可乐(226亿美元)和红牛(97亿美元)分列第二、第四 [3] - 品牌强度指数前三为可口可乐、佳得乐和农夫山泉 [3]
城市“无形之战”白热化:京深沪杭凭什么领跑?| 智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16:01
城市品牌价值格局 - 北京、深圳、上海构成"头部铁三角",2025年合计品牌价值达179245.80亿元,占TOP100城市总量的62.8% [2][3][6] - 杭州凭借数字经济企业集群优势位居第四,其中阿里巴巴-W贡献18335.42亿元,占杭州总品牌价值的61.9% [7] - 品牌价值向头部集聚趋势强化,TOP3与其余城市品牌价值比从2022年1.06升至2025年1.27,但上榜企业数量比从0.51降至0.50 [6][7] 明星企业带动效应 - 宁德时代推动宁德市品牌价值4年增长5倍至1876.91亿元,实现"单企托举一城" [10][12] - 佛山(美的)、仁怀(茅台)等城市通过龙头企业塑造产业标签,形成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共生模式 [10][12] - 新能源产业扩张使宁德成功承办"世界储能大会"等行业盛会,确立"世界锂电之都"定位 [12] 传统城市发展困境 - 广州品牌价值增速仅5.36%,主要企业保利发展、广汽集团出现负增长,反映房地产和汽车行业调整压力 [8] - 南京品牌价值下降11.60%,零售行业因ST易购拖累下跌超750亿元,电子行业降幅达93.96% [14][15] - 武汉丢失"中部第一"地位,东风集团股份、九州通等头部企业下滑导致汽车和医药行业蒸发超百亿元 [16][18]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互联网行业在南京实现1599.69%增长,贸易行业在武汉增长429.30%,显示新兴行业替代传统行业趋势 [15][19] - 房地产行业在多个城市普遍下滑,南京下降74.21%,武汉下降56.13%,反映行业周期调整 [15][19] - 白酒行业增速放缓,贵州茅台等头部企业增幅收窄,可能影响仁怀等酒都品牌价值 [13] 区域竞争动态 - 深圳品牌价值增长23.68%,上海增长24.82%,显著高于北京4.61%,反映南方城市创新活力 [20] - 潍坊(22.48%)、保定(33.37%)、汾阳(24.38%)等三四线城市呈现高增长,区域格局多元化 [21] - 乌鲁木齐(-30%)、大连(-33.13%)、常外(-29.61%)等北方城市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