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消费升级催生个性化需求,数字化转型成食品企业把握机遇重要抓手
第一财经· 2025-08-22 08:05
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 - 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借助数字化手段加速转型升级以把握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市场新机遇 [1] - 行业涵盖农业原料种植至终端销售多环节产业链结构复杂人工参与环节多易造成品质波动和数据断层 [3] - 国内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加强品控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属性需求 [3] 数字化转型现状与水平 - 食品行业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2.8% [3] - 乳制品和饮料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智能工厂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3] - 海天味业以灯塔工厂为指引在发酵核心技术等环节引入前沿科技 [4] - 安琪酵母投产初期即引入集成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化控制减少人工操作质量波动 [5] 具体技术应用案例 - 海天味业在核心材料检测环节引入AI豆脸技术筛选优质黄豆和AI电子鼻传感系统控制风味 [5] - 生产工序大量引入5G、AI、大数据技术将经验驱动转变为数字驱动 [5] - 300多家核心供应商接入供应链云平台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 [5] - 安琪酵母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精准控制发酵过程提升质量稳定性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5] - 安琪酵母通过科学分析微生物菌群构成和代谢过程实现传统发酵食品标准化和数字化生产 [6] 消费升级与市场机遇 - 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画像细分新兴需求涌现定制化策略成为拓展市场重要举措 [7] - 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的便利化健康化需求多样化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系统抓取需求并快速响应 [7] - 海天味业产品研发以营养化和健康化为主要方向产品矩阵从400个扩充至1400个大部分针对个性化新兴需求 [7] - 生产线转向柔性供应实现从酿造到销售全流程柔性化并结合线上线下渠道覆盖下沉市场和新兴工业市场 [7] - 安琪酵母面向老年人年轻人和运动人群针对性开发饮料烘焙点心等新产品并通过数字化技术精准高效制造 [8] 未来技术布局与投资视角 - 安琪酵母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落地认为合成生物技术将给整个生物产业带来巨大变化 [8] - 消费升级驱动食品饮料行业增长核心是居民对生活品质追求和支付意愿提升 [8] - 投资机构通过ROE毛利率营收市值等指标筛选优质公司其中ROE是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重要象征 [8]
宝济药业递表港交所 中信证券、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0:56
上市申请与保荐机构 -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 - 中信证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公司定位与业务专注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1] - 专注于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中国开发重组生物药物 [1] 产品管线布局 - 拥有涵盖四个治疗领域的七款候选药物 [1] - 包括三款核心产品KJ017、KJ103和SJ02 [1] - 另拥有五项临床前资产 [1] 核心产品进展 - 所有核心产品均已在中国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或NDA注册阶段 [1] - KJ017用于大容量皮下给药 [1] - KJ103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1] - SJ02用于辅助生殖 [1] 知识产权保护 - 核心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知识产权保护 [1] - 拥有9项授权专利和10项专利申请 [1] 生产能力与战略 - 公司拥有商业化规模的生产能力 [1] - 推行"两抗"战略开发抗体药物和抗生素的皮下制剂 [1] 业务模式特点 - 业务模式结合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 [1] - 具备成本效益和标准化生产能力 [1]
宝济药业年内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核心产品都已于中国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或NDA注册阶段
智通财经· 2025-08-21 23:12
公司上市申请 - 上海宝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B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这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递表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中国开发及提供重组生物药物,专注于攻克治疗选择有限且药物制造工艺复杂的目标病症 [3] - 公司已打造出涵盖四个治疗领域的自研管线,由七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三款核心产品KJ017、KJ103及SJ02)及五项临床前资产组成 [3] - 核心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9项授权专利及10项专利申请 [3] - 公司以底盘细胞打造技术为支持,结合药物设计及生物制造能力建立专有技术平台 [3]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到2033年,临床可触及市场规模合计将超过人民币500亿元 [3] 核心产品详情 - KJ017为一种高度糖基化的重组人透明质酸酶,可分解皮肤中的透明质酸,加速注射药物的吸收 [4] - KJ103是一种创新性重组免疫球蛋白G(IgG)降解酶,用于治疗由病理性IgG活动所驱动的多种免疫性疾病及病症 [4] - SJ02是一种长效重组人卵泡刺激素-CTP融合蛋白,旨在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联合使用,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 [5] - 所有核心产品都已于中国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或NDA注册阶段 [5] 生产能力与商业模式 - 公司建立了商业化规模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具成本效益及标准化的生产,并具备成本优势 [6] - 在大容量皮下给药领域,公司正推行两抗(指抗体药物及抗生素)战略 [6] - 采取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和辅料供应相结合的平衡业务模式 [6] 财务数据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693万、616万、4199万元人民币 [6] - 同期,年/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1.60亿、3.64亿、1.83亿元人民币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4199万元人民币,销售成本265万元人民币,毛利41725万元人民币 [7] - 同期研发开支111045万元人民币,业务发展开支2942万元人民币,行政开支46153万元人民币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183096万元人民币 [8]
新股消息 | 宝济药业年内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核心产品都已于中国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或NDA注册阶段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22:59
上市申请与保荐人信息 - 上海宝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B于8月21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为年内第二次递表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海通国际 [1] - 每股H股发售价为0.20元人民币 最高发售价包含1.0%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费用 需以港元缴足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平台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重组生物药物 专注于治疗选择有限且制造工艺复杂的目标病症 [3] - 通过替代动物源生化提取产品或升级现有治疗手段提升治疗标准 已建立涵盖四个治疗领域的自研管线 [3] - 管线包含七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含三款核心产品KJ017/KJ103/SJ02)及五项临床前资产 [3] - 拥有9项授权专利及10项专利申请 以底盘细胞技术结合药物设计及生物制造能力构建专有技术平台 [3] - 四个战略治疗领域临床可触及市场规模预计2033年超500亿元人民币 包括大容量皮下给药/抗体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生殖药物/重组生物药替代传统生化制品 [3]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 - KJ017为高度糖基化重组人透明质酸酶 可分解皮肤透明质酸加速药物吸收 用于大容量皮下给药 [4] - KJ103为重组IgG降解酶 可分解致病性IgG抗体 用于治疗由病理性IgG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4] - KJ103正开展肾脏移植脱敏/抗GBM病/吉兰-巴雷综合症等领域临床试验 [5] - SJ02为长效重组人卵泡刺激素-CTP融合蛋白 与GnRH拮抗剂联用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 [5] - 所有核心产品已在中国进入临床后期或NDA注册阶段 同时推进KJ101及BJ044等创新重组生物制剂研发 [5] 生产能力与业务模式 - 建立商业化规模生产能力 实现成本效益及标准化生产 具备成本优势 [6] - 在大容量皮下给药领域推行"两抗战略" 为抗体药物及化学药品(尤其抗生素)研发皮下制剂 [6] - 采用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结合的平衡业务模式 根据候选药物优势量身定制方法 [6] 财务数据表现 - 2023年/2024年/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分别为693万元/616万元/4199万元人民币 [6] - 同期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1.60亿元/3.64亿元/1.83亿元人民币 [6] - 2023年/2024年全年收入为6930千元/6160千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41990千元人民币 [7] - 研发开支为主要成本项 2023年/2024年全年分别为132545千元/250727千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为111045千元人民币 [7] - 2025年上半年其他开支显著增加至55365千元人民币 [8]
合成生物×未来食农:新蛋白、维生素、功能糖、益生菌、增效剂、秸秆糖...8月20-22日宁波第四届合成生物制造大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13 15:20
食品和农业生物合成投资趋势 - 食品和农业生物合成已进入投资和布局爆发期,涵盖食品原料开发、细胞培养肉、微生物奶等替代蛋白领域 [2] - 行业重点布局产品包括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功能糖、益生菌、母乳低聚糖、EPA/DHA、胶原蛋白及细胞培养肉 [2]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设未来食品和农业专场,聚焦新型功能糖、益生菌、母乳低聚糖、维生素等产品 [3] - 参会企业包括江南大学、伊利集团、恒鲁生物、蓝晶微生物等,覆盖合成生物技术全产业链 [3] 未来食品与农业专场议程 - 益生菌创新研究:涵盖菌种筛选、功能评价及生产工艺优化,由伊利集团研发主任工程师主讲 [6] - 母乳低聚糖(HMOs)生物制造:恒鲁生物将分享HMOs营养新范式技术 [6] - 维生素A等营养品开发生物技术:浙江大学教授于洪巍展示视黄醇等精细化学品制备 [6] - 甜味蛋白商业化:百斯杰生物探讨甜味蛋白Mellia® Brazzein的发现与市场化 [6] 大会组织与参与方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9] - 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战略合作媒体及500+企业参与 [10][48]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 - 闭门研讨会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参与单位涵盖酶赛生物、蓝晶微生物、华海药业等企业高层 [16] 合成生物科技成果 - 功能糖生物制备技术:覆盖阿洛酮糖、母乳低聚糖等12类产品,实现绿色制造 [44] - 微藻基硒蛋白合成:通过基因改造提升莱茵衣藻硒蛋白产量,推动科学补硒应用 [44] - 人源化胶原蛋白:突破4D自组装结构,具备医美与组织工程潜力 [45] 产业资源与数据 - 大会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分布图(2025版)》,收录500+代表性企业及融资动态 [48][49]
“细胞工厂”高效生产氨基酸衍生物
科技日报· 2025-08-13 01:21
氨基酸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优势 - 氨基酸衍生物具有卓越的抗衰老、保湿、修复和美白功效 在化妆品领域脱颖而出[1] - 谷氨酸衍生物保湿能力突出 能锁住皮肤水分 是保湿面膜和乳液的核心成分[2] - 芳香族氨基酸衍生物自带抗氧化和抗炎属性 对抗紫外线自由基损伤 延缓皮肤衰老 抑制黑色素生成酶活性助力美白[2] - 部分氨基酸衍生物促进皮肤角质层修复 增强皮肤屏障功能[2] 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 - 天然提取方法依赖资源量 产量极低且成本高昂 每吨天然原料可能只能提取几克目标物质[3] - 化学合成方法消耗大量化石原料 产生有毒有害废水废气 不环保且可能导致产物残留化学杂质影响安全性[3] - 传统方法生产的氨基酸衍生物稳定性差 不同批次产品功效波动大[3] 合成生物技术的核心优势 - 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绿色制造[1][4] - 发酵产率从毫克/升级别提升到克/升级别 实现量级突破 成本大幅下降[6] - 利用玉米等生物质原料生产 不依赖化石资源 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能耗低且几乎不产生污染物[6] - 封闭发酵系统从源头切断病原体和过敏原风险 通过基因调控减少副产物 产物纯度更高功效更稳定[6] - 能设计全新合成路径 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但功效更优异的氨基酸衍生物[6] 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现状 - 麦角硫因已成为各大品牌高端抗衰老线标配 产品标注合成生物来源凸显高品质和科技感[7] - 重组胶原蛋白与人体序列更匹配 无病毒风险 生物相容性好 迅速占领医美面膜和修复精华市场[7] - γ-氨基丁酸 四氢嘧啶 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已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量产[7] - 合成生物技术驱动的氨基酸衍生物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7] 规模化应用面临的挑战 - 底盘菌株优化难题 天然生产菌株难以改造 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复杂合成路径时代谢负担过重导致生长变慢产物减少甚至死亡[8] - 关键酶性能瓶颈 天然酶底物特异性太强 催化反应慢 作用机制不明 优化酶活性稳定性和表达量难度极大[8] - 实验室到工厂的放大效应 大发酵罐中氧气温度pH值分布不均导致微生物代谢紊乱[8] - 菌株研发需经过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反复循环 耗时耗力 发酵后产物纯化步骤复杂 成本占总成本一半以上[9]
轩凯生物:入选工信部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首批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09:37
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 - 工信部公示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 共36个产品入选 覆盖食品 饲料及添加剂 生物基材料 生物制药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生物基化学品 化妆品等领域 [1] -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γ-聚谷氨酸"入选 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产品 属于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 [1] - 公示期于8月6日截止 入选地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 市) [1]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 以发酵工程 酶工程 合成生物设计为核心技术 服务于大农业与大健康产业 [1] - 主要致力于聚氨基酸 微生物多糖 微生物菌剂等生物制剂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1] - "γ-聚谷氨酸"是公司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产品 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1] γ-聚谷氨酸产品优势 - 产品兼具生物活性 安全无毒 可全降解等优势 [1] - 在农业 医药 食品 环保及日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1] - 公司已建成产能超万吨级生产线 发酵容量1500立方 [2] - 在我国聚谷氨酸细分领域中排名第一 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2] -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γ-聚谷氨酸供应商 [2]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 - 生物制造已成为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2] - 合成生物技术是生物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2] - 2023年11月江苏确定的十大成长型未来产业中包括合成生物产业 [2] - 江苏正着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的创新策源地 [2] - 江苏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于2023年底成立 由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和江南大学共建 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 [2]
微元合成与嘉吉达成合作,阿洛酮糖将起飞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06 13:09
微元合成与嘉吉合作 - 微元合成与全球最大食品企业嘉吉签署合作协议,嘉吉将成为微元阿洛酮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重要经销商,共同拓展多元食品应用场景 [2] - 合作围绕"更健康、更低热量、更具风味"的创新需求展开,助力食品行业可持续升级 [3] - 嘉吉将利用其B2B平台资源、客户网络和研发能力,推动阿洛酮糖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拓展 [7] 阿洛酮糖产品优势 - 阿洛酮糖已获中国批准作为新食品原料,具备天然低热量特性,甜味纯正且血糖响应优于蔗糖 [3] - 微元是全球唯一采用发酵工艺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率先获得中国首个行政许可和生产许可证 [4] - 公司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建立高效生产链条,产品纯度高、感官好,适用于饮料、乳品、糖果、烘焙等品类 [6] SynBioCon 2025大会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的产业化进展 [13] - 大会包含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 [13] - 日程涵盖专题论坛如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赋能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等,并设有创新展览 [14]
梁军出任CEO,昉擎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6:05
科技与制造行业投融资趋势 - 智能机器人领域热度持续,RoboScience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京东领投[23],零次方机器人完成亿元级天使+和天使++轮融资[25] - 半导体/芯片赛道完成4笔融资,披露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燕芯微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17],云塔科技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28][29] - 人工智能计算领域受关注,上海昉擎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小米战略投资部领投[16] 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动态 - 创新药企大额融资突出,橙帆医药完成超6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7] - 医疗器械赛道披露融资超6亿元人民币,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10],普立蒙完成近3亿元C轮融资[11] - 生物技术公司引航生物获超亿元融资,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平台[6] 消费服务与新兴科技融资亮点 - 宠物科技公司星联未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聚焦智能穿戴技术应用[5][6] - 商业航天企业太湖星云获超半亿元A轮融资,专注软件定义卫星研发[18][19] - 新能源领域绿洲清能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推动电化学合成氨技术[27] 区域与机构投资分布 - 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为融资活跃地区,分别完成6笔、5笔、4笔融资[4] - 华泰紫金、雅惠投资与临港科创投各完成2笔投资,集中在医疗和科技领域[5] - 人民币融资主导市场,21起披露案例中19起为人民币融资,总规模达38.73亿元人民币[2] 前沿技术突破性融资 - 核聚变能源公司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研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31] - 锐盟半导体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开发芯片级主动式散热微系统[26] - 悟通感控完成数千万元系列融资,专注机器人力学与触觉传感技术[30]
冲刺A+H!安徽一上市公司筹划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8-02 06:58
公司动态 - 华恒生物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1] - 本次H股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1] -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工作,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1] - 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1] 公司背景 - 华恒生物于2021年在A股上市,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3] - 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生物基新材料单体和其他产品 [3] -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日化护理、功能食品与营养、植物营养等领域 [3] 公司优势 - 拥有合肥研究院和长丰、秦皇岛、巴彦淖尔、赤峰四大生产基地 [3] - 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基产品制造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