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万亩茶香富农家
经济日报· 2025-09-20 00:48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村民邹桂林:万亩茶香富农家 我叫邹桂林,是土生土长的奉家镇渠江源村人。"奉嘎山"(当地方言)三个字一出口,人们脑海里浮 现的多是"偏远"二字。而如今再提"奉嘎山",谁人不晓这是"茶寿生活"的代名词?回首脱贫攻坚以来的 这些年,我们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青绿的万亩茶园里、热闹的民心茶室中,一天天地好起来 了。 渠江源村在雪峰山脉深处,平均海拔1000余米,大山赋予了我们独特的产茶优势,也把我们和外界 隔离开来。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没法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谋出路,留下 老人孩子守村;家家户户靠几亩薄田和零散茶园过活,田地里的农作物只够一家温饱,做出来的茶叶产 量低、品质杂、没销路。 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贫瘠的小山村,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几年间,新建、改建了 村组公路30余公里,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镇上确定 了"一村一品"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和大户带动,农民用土地入股,组建公司、专业合作 社等方式带动村民发展茶产业。 很快,桃花源农业、紫金茶叶等茶企、合作社陆续成立,茶园的招工信息也张贴在家 ...
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 2025-09-19 14:06
乡村振兴启新程 一走进定吉格村,记者就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举行一场 特殊的比赛——"美丽庭院大赛"。 采访中,村民们向记者道出了评分的"关键标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是否做到了清晰分 离。曾经村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家家都有宽敞的庭院,可是因为缺乏规划,院子三区混杂、杂 乱无章。 而现在,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开始给庭院"分区",更学会了种菜的手艺,闲置的庭院变成了 美丽的增收院。 记者 孙艳:我现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条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村里的小微产 业园。这个小微产业园占地有30多亩,里面有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几分钟就 可以在家门口轻松上岗。 走进产业园里的这家蛋糕房,操作间里,几位少数民族妇女正忙碌着。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 记者,刚来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工厂里的师傅想方设法手把手地教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个乡村,每年竟吸引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慕名而 来,这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如今的阿里翁白新村已经打造了8处特色旅游打卡 ...
“蛭”富乡村 “渔”乐水乡,盐城盐都探索乡村产业融合新路径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13:57
今年以来,盐城市盐都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盐都实践要求,以S125水乡风光 片区建设为抓手,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成景、片上开花"工作思路,坚持项目牵引、联动发展,加快推 动片区产业协同、基建互联、服务共享,实现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养蛭'到'养生',民胜村将以特色养殖撬动康养产业链,同时深度融合农家乐等业态,形成'养殖-加 工-康养'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格局,进一步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民胜村党总支书记尹相东介绍说,该村 将进一步发挥水蛭产业优势,探索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生态养殖+康养文旅"的银发经济。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倪杨村是盐都加强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抢抓S125 水乡风光片区建设机遇,深挖文旅潜力,做足渔水文章,建美诗意家园。同时,发挥水产丰富优势,聚 力推进渔文化、渔体验、渔家乐、渔产业"四渔"发展,努力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 伐。"下一步,我们将做好渔家乐产业的发展配套,切实提升渔家乐的体验感。同时引进民宿产业融入 到倪杨村的发展中来,积极策应度假区的发展配套。"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倪杨村党总支书记朱汉标表 示。 近日,记者走进盐城市盐都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9 02:47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个乡村,每年竟吸引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慕名而来,这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乡村振兴启新程 一走进定吉格村,记者就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美丽庭院大赛"。 采访中,村民们向记者道出了评分的 "关键标准"—— "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是否做到了清晰分离。曾经村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家家都有 宽敞的庭院,可是因为缺乏规划,院子三区混杂、杂乱无章。 而现在,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开始给庭院"分区",更学会了种菜的手艺,闲置的庭院变成了美丽的增收院。 总台央视记者孙艳:我现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条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村里的小微产业园。这个小微产业园占地有30多亩,里面 有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在家门口轻松上岗。 走进产业园里的这家蛋糕房,操作间里,几位少数民族妇女正忙碌着。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工厂里的 师傅想方设法手把手地教她。 如今的定吉格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
西湖区后陡门58号变身农文旅新标杆
杭州日报· 2025-09-19 01:45
【城事·焕新】 沃土新潮,农文旅融合激活共富新场景 "种地星球"开园首日,水杉大道旁的面包节市集汇聚五十余家品牌,邮局前排起长队,麦芒餐厅一 座难求。"从前只能在屏幕前'云种地',现在能真正站在这里,触摸这里的田野,幸福感变得特别具 体。"从南京专程赶来的粉丝小黎和朋友们在稻田边拍照留念,感叹道:"在杭州从此有家了!" 后陡门旧貌。 一片土地,十位少年,三年耕耘,如今生根发芽,长成一颗"星球"。 9月17日,位于西湖区三墩镇后陡门58号的"种地星球"正式开园。这个由劳动纪实节目《种地吧》 孵化而来的农文旅综合体,开业首日门票售罄,热度不输演唱会,成为西湖区又一现象级文旅地标。 "种地星球"开园。 【头条·记忆】 从寂寂田畴到人气"星球" "后陡门58号",原本只是西湖区一个普通的门牌号码。2022年,《种地吧》在此取景录制,十位少 年用200天时间,将142.8亩荒地变成丰收的麦田。节目播出后迅速引爆全网,"十个勤天"成为青年奋斗 的代名词,"后陡门"一跃成为粉丝竞相打卡的文旅热土。 基于节目强大的IP影响力与由此带来的社会认同,2023年5月,作为西湖文旅集团重点打造的农文 旅融合实验项目,"后陡门·种地星 ...
让农文旅“拧成一股绳”
经济日报· 2025-09-18 21:58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通过游购一体 休闲农业精品 乡村民宿 农事体验 乡村特色文体活动等务实举措带动乡村文旅市场复苏 [1]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文旅深度耦合助力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和价值链延伸 形成经济振兴 文化繁荣与生态改善综合性发展模式 [3]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 精品化 规范化水平 [3]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3] 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2.48亿 同比增加15.5% 接待总收入1.32万亿元 同比增加9.8% [2] - 截至2024年底乡村文旅接待人次增长超2023年同期20% [2]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7.07亿 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2]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2]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 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 其中5条入选全国精品线路 [2] 发展模式与案例 - 浙江淳安县下姜村联合周边24个村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推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2] - 建立紧密型可持续的"联农带农"机制 让农民通过卖农产品 参与乡村旅游服务 入股分红 资产租赁等多渠道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5] - 借鉴"一碗粉带火一座城"经验 通过打造水果自由等消费场景将农产品爆点转化为文旅消费热点 [5] - 以文旅思维经营农村 将农村变景区 农房变民宿 古建民宅 文化遗产 农耕活动 秀美山水等元素转化为文旅新场景新业态 [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产业融合单一 村民参与不足 产品文化内涵缺失 同质化严重 生态承载超限 配套设施落后 内生动力不足 [3] 发展举措与方向 - 需各级政府部门上层 产业中层和乡村基层三方面协同发力 创新业态 优化模式 [1][3] - 夯实服务基础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推动农业产业产后环节建设 提升农产品消费与餐饮 文旅 体育 健康消费融合水平 [4] - 加强部门协同维护公平市场秩序 完善农产品品控体系 组织推广先进农文旅融合经验 [4] - 完善农村供水 供电 充换电 电信等基础设施 提升乡村数字服务能力 [4] - 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建设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 [4] - 做实产业运营 提升非遗工坊 民宿度假 风貌景区 特色文体 农事体验 乡村集市等业务管理和运营水平 [4] - 农业产品需提供高水平"三品一标"产品 旅游产品应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 - 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农遗良品" 讲好品牌故事 锻造农文旅精品品牌 [4] - 运用直播 电商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乡村地名和农文旅融合场景的采集上图与服务应用 [4] - 丰富消费场景 提升营销技术模式 创造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创新旅游场景 [4]
本来生活承办北京美丽乡村休闲游推介会 政企携手深化农文旅融合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2:13
来自13个涉农区的农文旅推荐官也进一步展示各区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资源、产品, 并盛情邀请广大市民到京郊休闲旅游。 此外,北京市委农工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起北京美丽乡村休闲游倡议, 呼吁市、区各级工会以实际行动支持首都乡村振兴,让工会经费真正变成职工幸福、农民增收的"双引 擎"。现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工会、市农商银行还就职工消费券发放及使用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以实 实在在的补助激发广大职工走进乡村、体验农文旅产品的热情。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本来生活为北京职工打造的京郊农文旅服务平台首次亮相,强大的服务功能与丰富 的应用场景将助力实现"职工满意、工会高效、乡村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推广京郊乡村秋季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与产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吸 引更多市民"逛京郊、品京品、享京韵",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在上午主会场环节,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京表示,顺义区积极锚定农文旅融合新坐标 (603040),深度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延展农业价值链条。当前,顺义区正以"平原新城看顺义"为目标 要求,全力示范引领首都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
(乡村行·看振兴)广东河源竹塘村:桃金娘成“致富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8:51
(乡村行·看振兴)广东河源竹塘村:桃金娘成"致富果" 中新网河源9月17日电 (张璐 甘建楼)走进广东河源紫金县凤安镇竹塘村,过膝高的桃金娘枝繁叶茂,团 团簇簇的绿叶里,一颗颗桃金娘果实,密密麻麻缀满枝头,村民们手提着篮子,正在采摘桃金娘果实。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付健青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村民正在挑选桃金娘。 肖斌 摄 近日,竹塘村种植的桃金娘迎来了丰收。桃金娘果实又称稔子或山稔。竹塘村群山环抱,河畔翠竹成 荫,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让这里的山稔饱满个大,多汁味甜。"村民都参与了种植和采摘等工 作,提高了收入,还能照顾家庭。"竹塘村村民曾女士说。 据悉,竹塘村桃金娘种植基地过去一直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不高。去年,当地通过"禾坪说事"共商共 议,决定发展桃金娘产业并注册桃金娘强村公司,将竹塘村的200亩山地和300亩竹林地建成桃金娘生态 园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该基地采用"农业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目前一期已完成200亩种植,主要通过游客上 ...
体验壮美山水 探寻文化根脉
人民日报· 2025-09-16 22:29
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建设进展 - 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9月在邢台主会场及石家庄、张家口、保定、邯郸四市分会场联动举行 以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建设为核心推出多项活动 [1] - 太行山脉跨越4省(市)绵延400余公里 河北段涉及5个设区市 整合沿线文旅资源丰富产品体系 推动"名片"效应持续增强 [1] 自然景观资源开发 - 嶂石岩景区(石家庄赞皇县)展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 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列 [2] - 邢台大峡谷呈现"雄、险、奇、幽、秀"山水长卷 地质结构清晰展示亿万年演变 [5] - 保定涞源县白石山具大理岩峰林地貌 邯郸京娘湖山水相依 张家口蔚县飞狐峪·空中草原海拔2000多米 夏季鲜花遍野 [5] - 剧烈地质变迁造就山峦、峰林、峡谷等多样地貌 吸引游客量显著增长 [4][5] 文化传承与红色旅游 - 蔚县古堡建筑与国家级非遗剪纸艺术 邯郸成语文化 凸显深厚文化底蕴 [6] - 保定易县狼牙山五壮士陈列馆、石家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邢台前南峪抗大旧址、邯郸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 [7] - 抗大总校曾在邢台前南峪敌后办学2年3个月 培养大批军政干部 [7] 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 - 邢台内丘县建设"太行山苹果小镇" 打造2条苹果主题旅游线路 设立18个观光园及体验点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9] - 河北延长太行山特产产业链 发展怀来葡萄酒、保定冰柿、阜平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9] - 石家庄井陉太行天路2019年贯通 串联27座传统古村落 培育研学游、手工体验、非遗展演等业态 古村落于家石头村现存石屋4000多间、石街3700多米、石头用具2000多件 [9] 基础设施与业态升级 - 太行山高速公路串联河北5市 京蔚高速2024年底开通实现从"翻山越岭"到"穿山而过"的交通升级 [10] - 涞源县作为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推出"登白石山+泡温泉+滑雪"冬季项目 吸引京津冀滑雪爱好者 [10] - 河北推动旅游与农业、商贸、教育、体育等多产业融合 实现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与全价值链升级 [10]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永定:六万亩柿子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0:13
果农们穿梭于果林间,熟练地采摘着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永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9月16日,位于永定区高头镇大岭下村的红柿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柿子树在阳光下舒展枝叶,饱满圆 润的柿子像一个个灯笼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果香四溢。果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果实,脸上洋 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今年种了三十亩的柿子,柿子的品质很好啊,柿子又大又红,深受市场的欢迎。"永定区高头镇大岭 下村村民江彩珍说,预计今年产值四十万元左右,靠着这些柿子,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永定:六万亩柿子迎丰收 中新网福建永定9月16日电 (黄秋萍 范浩东)金秋九月,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迎来柿子丰收旺季。全区6 万亩柿子林褪去绿装、逐渐换上"红妆",尤其是核心产区高头镇,一万余亩柿树上橙红果实缀满枝头, 宛如千万盏灯笼点亮客家山村。这片毗邻"土楼王"承启楼与"土楼王子"振成楼的沃土,正以"柿子产 业"为纽带,串联起生态价值、文化魅力与百姓增收致富之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今,小小的柿子已成为永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全区6万亩柿子林,年产5.8万吨,年 产值达1.2亿元;仅高头镇就有1万余亩种植面积,产值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