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

搜索文档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呈现良好势头
央视网· 2025-08-21 12:04
行业整体表现 -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万亿元 [1] -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 [1] - 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2% [1]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 [1] 产业建设进展 - 累计支持建设26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1] - 累计支持建设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 - 累计支持建设1909个农业产业强镇 [1] -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介60条精品线路和189个精品景点 [1] 企业发展与就业带动 - 累计培育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超9.4万家 [1] - 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2250家 [1] - 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龙头企业队伍 [1] - 全国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1430万人 [1]
记者手记:乡村产业振兴,巫山脆李为什么行?
新华网· 2025-08-20 23:49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巫山脆李产业覆盖全县23个乡镇的6万余户农户和20万余名果农 [1] - 李农户均收入达2万余元 同比增长33.3% 最高户收入突破120万元 [1] - 种植面积从零星分布发展到30万亩 形成规模化产业基础 [2] 产业发展历程 - 产业历时20年发展 从2006年每棵补贴1元推广种植 4年间规模达1000亩 [2] - 2014年后政府大力推动 因脆李独特性与富民性被确定为重点产业 [2] - 品牌命名源于市场反馈 政府将"脆李"注册为地理标志并统一市场形象 [2] 产品特性与技术创新 - 脆李适宜海拔200-1200米种植 形成早中晚熟三类品种 销售周期持续3个月 [3] - 早期品种存在个头小易开裂问题 经育种改良后实现大面积种植条件 [3] - 国内知名农业科研机构参与新品研发 病虫害防治技术已全面普及 [3] 风险应对与产业延伸 - 通过单株覆膜和伸缩避雨大棚应对雨水灾害 强化灌溉系统整治水池抗旱 [3] - 品牌溢出效应显著 衍生出白酒/果酒/啤酒/酸奶等商品及李花观光旅游产业 [3] - 产业结合市场带动与政府推动 避免同质化竞争并维护独特性 [3]
乡村产业如何“特而强”(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0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四川省通江县通过"政府+金融+保险+企业+农户"五方联动模式发展青峪猪产业,开发316种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1] - 云南省昭通市通过产品研发创新实现土豆全产业链价值重构[1] - 陕西省延安市构建现代化苹果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1] - 全国已建设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709个农业产业强镇,832个脱贫县培育2-3个特色主导产业[1] - 乡村产业整体仍存在主体不强、加工增值不多、带动能力偏弱的问题,脱贫地区产业散小弱问题突出[1] "特而强"乡村产业特征 - 产业发展模式从"单一生产"转向"融合发展"[2] - 增长动力从"资源支撑"升级为"科技引领"[2] - 产业形态从"小而散"向"规模化、国际化"跃升[2] - 需要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化、融合化、开放化"三化"发展[2] 产业链升级路径 - 前端科技赋能打造标准化生产链,中端发展精深加工链和高附加值业态,后端拓展服务价值链[3] - 山东金乡县通过全产业链发展大蒜产业,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和价格指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使价值提升20多倍[3] - 金乡县成为世界大蒜五大中心,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达688亿元[3] 差异化发展策略 - 通过种业创新、非遗传承、专利技术打造特色产业[4] - 通过质量标准控制、"三品一标"建设、品牌打造提升产业质量[4] - 促进产业融合、集聚和国际化发展[4] - 对帮扶产业采取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分类施策方式[4]
南航新疆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玉米采收行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8-11 07:07
核心观点 - 南航驻村工作队通过推广优质糯玉米品种和创新产业模式 有效激活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1] 农业产业模式 - 创新采用"工作队+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糯玉米产业 [1] - 通过整合资源 提供技术支撑 对接市场销路等方式实现产业协同 [1] - 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和产业基地务工双重收入 [1] 产品与技术 - 精选优质品种"黄糯9号"进行推广 该品种具有甜糯双隐基因特性 [1] - 籽粒饱满整齐 口感软糯香甜 成为市场青睐的鲜食佳品 [1] - 产品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产区直接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1] 经济效益 - 有效激活当地特色农业发展 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1] - 改变传统玉米种植效益不高的局面 土地盐碱化问题得到有效应对 [1] - 通过产业化运作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1]
农业银行福建南靖支行培育绿色产业助力农民致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9 14:37
南靖县竹笋产业概况 -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竹林面积约53万亩,笋竹加工企业111家,竹业年总产值达40.9亿元[1] - 龙山镇是南靖县竹笋产业核心区域,依托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麻竹种植与加工产业[2] - 农业银行福建南靖支行为当地竹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包括富民贷、惠农贷等产品[2] 麻竹种植发展 - 麻竹种植户吴天昌从最初几百枞扩种至2000多亩、15000多枞,年产1200多吨麻笋[1] - 农行南靖龙山支行为吴天昌提供"惠农e贷"授信50万元,解决扩种资金缺口[1] - 吴天昌成立南靖县昌华竹木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全村农民种植麻竹致富[1] 竹笋收购与初加工 - 收购商陈万忠年收购竹笋量达3000吨左右,预计2024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3] - 农行南靖龙山支行为陈万忠提供95万元信贷支持,包括"惠农e贷"和"商户e贷"[3] - 初加工环节包括蒸汽锅煮熟、水池冷却、敲丝敲片等工序,产品发往全国食品厂[3] 竹笋深加工企业 - 福建省高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从5人小作坊发展为出口罐头食品制造企业[4] - 公司带动当地近300人就业,农行南靖支行自1995年起持续提供金融服务[4] - 农行信贷资金缓解了企业生产旺季的资金周转难题[4] 金融支持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末,农行南靖支行信贷支持竹产业企业6家,授信金额7058万元[4] - 支持从事竹产业的农户及商户1235户,授信金额16059万元[4]
【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8-04 23:47
项目启动与规模 - 陕西省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 首期学员170余名 [1] - 项目自2022年启动 构建"五年育三千"培育蓝图 每年培育600名以上产业带头人 五年计划培育3000人规模队伍 [1] - 2025年聚焦粮油 生猪 蔬菜 茶叶 中药材等10个主导产业 为600余名产业带头人定制一年期培育计划 [1] 培育模式与机制 - 通过政策解读 技术研修 视野拓展等定制化 体验式 孵化型培育模式锻造产业带头人 [1] - 实施"双导师"制 依托高校智库资源 配套创业基金激励和优秀学员反哺授课机制 [1] - 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分阶段教学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专业优势 [1] 人才队伍现状 - 陕西省通过"头雁"项目等多元模式已形成12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 - 高素质农民达30.5万人 其中超过90%成长为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2]
赋能食用菌产业新动力——济南市召开食用菌标准化种植技术研讨暨产销对接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06:17
行业技术发展 - 济南市食用菌行业协会召开技术研讨暨产销对接会 聚焦羊肚菌 灰树花 鹿茸菇 黑皮鸡枞等菌种的标准化种植技术 [1] - 会议详细阐述采购 种植技术 采摘标准 轮作技术等关键环节 并结合不同地区 季节及种植环境进行案例对比 [1] - 会议展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效益差异 强调科学种植模式对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性 [2] 行业交流与培训 - 会议吸引济南 淄博 威海 潍坊 德州 临沂等地20余位农业园区负责人参与 包括技术讲解和惠农政策解读 [1][3] - 培训提供针对性的种植建议和风险评估 阳光财险为羊肚菌种植户量身定制零风险保障方案 [2] - 参会人员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实用技术经验 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误教训 增强了行业信心 [2][3] 产业现状与挑战 - 食用菌种植技术近年取得显著进展 产量连续刷新 产业向规范化与理性化发展 [3] - 行业仍面临产品价格下滑 滞销和种植效益不稳定等关键问题 [3] - 会议旨在提升种植户科学认知 完善标准化技术体系 以适应市场变化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会议为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技术传播与应用 增强从业者信心 [4] - 参会企业代表表示将依靠科技创新赋能食用菌产业 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3] - 行业预计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协作 食用菌产业将迎来更美好发展前景 [3][4]
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推进会在四川丹棱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08:59
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 - 中国农科院启动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选取10个产业代表性强、示范效应好的县作为试点县,设置优质果蔬、特色园艺、特种经作、特色畜禽和乡村新兴产业五大任务 [1] - 行动由农经所牵头,联合14个研究所50余个创新团队,采用"按需研发、定向转化"模式,实现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1] - 农经所已成立西南中心(成都)和东南中心(福州),将以西南中心为一线指挥部在四川丹棱率先推动,打造全链条贯通的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范例 [1] 丹棱县合作与成果 - 农经所与丹棱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种养殖全产业链开展深度合作,为丹棱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 - 丹棱县成功培育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品种,实现全年供应和全球销售,连续9年入选中国区域品牌百强,带动18万亩柑橘产区果农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 [3] - 突破大米脱糖、超微粉生产等关键技术,建成晚熟柑橘商贸物流园和食品生物智造园,推出国内首条冻粑标准化生产线,打造年产值超亿元的"果小酒"果酒品牌 [3] 农业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 - 丹棱县集成推广20余项先进技术,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建成全国"最美科技小院",正打造食品生物智造研究院和西南地区最大养生菌种资源库 [3] - 通过"科研单位出技术、地方政府搭平台、农民主体得实惠"的合作新模式,让科研课题从产业需求中来,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 [2] -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将丹棱打造成为农业科技"试验田"和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 [3]
乌斯浑河畔 奋进谱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7-20 00:22
红色教育产业 - 牡丹江市林口县骏升学校开发校本教材《英勇八女魂》并融入团体操表演,培养红领巾讲解员传承红色文化[4] -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作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并列为新生必修课,累计1600名学生参与演出衍生合唱曲目[5] -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改造工程采用投影技术动态呈现战斗场景,新展陈提升沉浸式教育体验[8] 鹅养殖及加工产业 - 林口县海华大鹅养殖合作社应用恒温孵化室与手机APP监控系统,实现鹅苗存活率提升并避免数十万元损失[6] - 县内建设年孵化500万羽的现代化基地,3年发放产业补贴超3亿元,创新"鹅业贷"金融产品支持养殖户[7] - 鹅羽绒加工产业实现高附加值转化,分拣后的翎毛、绒子分别用于羽毛球和羽绒服,优质鹅绒每吨溢价3万元[7] 特色农产品产业 - 林口县沙棘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加工浆果提升产品附加值[7] - 鲜食玉米产业年加工量突破9000万棒,采收与加工环节形成规模化产业链[7]
诚意如“金”,非“李”莫属!乐昌黄金柰李即将上市
南方农村报· 2025-07-10 12:36
产业发展概况 - 乐昌黄金柰李产业2024年产值突破11亿元,出口量及出口额大幅增长[5] - 7000多种植户实现每亩增收600多元[6] - 2025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预计总产量突破7万吨[16] 技术提升与品质管理 - 自2017年起通过土壤改良、套袋技术革新等提升品质,2025年设立两个示范点优化生长环境[10][11] - 2025年举办技术培训班并派出科技特派员指导田间管理[13][14] - 制定分级标准,建立品控示范基地,要求"不成熟不采摘""不安全不上市"[26][30] 产业模式创新 - 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及"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韶州府品牌机构负责市场与技术支持[20][25] - 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集合600多户社员,帮扶330户脱贫户,提供20%返利及50%分红[22][23] 销售渠道拓展 - 建成市镇村三级电商物流网络,培训8000多人次,党员带头开展线上销售[37][38] - 上线亚北集团"云菜链"、百果园等十大平台,举办品牌主题活动及采购商考察[40][41] - 推出全球首部农文旅短剧《黄金柰李西游记》,全网播放量超百万次[42] 深加工与国际化 - 开发柰李干、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结合乡村旅游提升附加值[50] - "韶州府"高端礼盒出口法国(售价24.39欧元/盒)、阿联酋、美国等国家[47] - RCEP企业孵化专班推进农产品出口,强化质量安全监管[32][34] 产销对接与品牌建设 - 广东省计划组织全国采购商于7月19日赴产地考察洽谈[53] - "韶州府"品牌通过授权和品质背书打造标准化供应链,推动产业从"量增"转向"质升"[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