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化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华鲁恒升20250529
2025-05-29 15: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鲁恒升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4 年经营情况良好**:尽管石化行业整体不佳,产能过剩、需求偏弱,主要产品价格下行,但公司营收 342.26 亿元,利润总额 50.15 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 6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6%、17%和 36%;荆州公司投产后贡献 75 亿元营收和 12.25 亿元利润[2][3] - **提升业绩措施多样**:推进 11 个续建/新建项目,完成投资 58 亿元,投产多个重大项目;实施在线优化创新,投用 10 余个技改项目消化市场减利 15 亿元;液氨、醋酸等传统产品扩能提质,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外汇收入 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研发投入 12.35 亿元,推进数智化升级和两化融合[2][5] - **环保、安全和质量成就显著**: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环保投诉为零,主要污染物达标率 100%;产品质量合格率达 100%,无质量事故,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全部合格[2][6] - **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深化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耦合联产;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形成基础化工品、新能源材料、新材料集群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推进智能工厂和信息化建设[7] - **2024 年财务状况稳健**:资产总额 466.58 亿元,同比增幅 5.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10.18 亿元,同比增幅 7.36%;资产负债率 29.6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3.05%,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95%[2][8] - **注重投资者回报**:2024 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年度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3 元(含税),全年分红总额预计达 12.74 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 32.64%[4][9][10] -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有挑战**:市场供应端大体持稳,能源价格下滑,下游需求恢复迟缓;营收 77.72 亿元,利润总额 9.44 亿元,净利润 7.73 亿元,经营现金净流量 16.45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2.59%、31.17%、32%和 4%[11] - **市场运营表现良好**:一季度电池级 DMC、二元酸市场占有率分别达 60%和 69%,其他产品市场占有率也提高;完成化肥保供任务,提高品牌影响力;提高 DMF 市场价格,维护公司效益;醋酸产能跃居国内第二位,新材料板块碳酸酯行业影响力提升,新能源电解液行业实现下游全覆盖[12] - **应对挑战措施有效**:稳生产整合优化扩量增盈;抓好挖潜降耗;拓展市场以销带产;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应对周期波动能力[13] - **董事长提议回购股份合理**: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为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和提升公司价值,优化资本结构及提升股东价值[14] - **利润分配预案合理**:2024 年中期已实施每 10 股派发 0.3 元含税现金红利,全年累计每 10 股派发 0.6 元与去年持平,若年度预案实施,总计 12 亿多,占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32%以上[15] - **美国关税影响有限**:2024 年出口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 4.94%,直接出口美国业务收入很少,对公司业绩直接影响非常有限[17] - **未来发展思路清晰**:坚持效益优先,稳中求进,专注主业;优化存量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关注战略方向和竞争力建设;通过科改企业行动强化自主创新,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开展,重视投资者利益保护,将采取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比例、落实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制定并实施市值管理制度、回购股份等措施[16]
徐州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江南时报· 2025-05-26 08:35
徐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72,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达到85 [1] - 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建成100家智能工厂 [1] - 形成完备的装备、网络、软件、数据、安全等供给支撑能力 [1] 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 - 构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1] - 到2027年建成先进级智能工厂100家,实现集群和区域全覆盖 [1] 数字化转型加速行动 - 行业龙头企业将引领产业链协作,开放制造能力、设计创意等资源 [2] - 到2027年每个板块/集群培育1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2] - 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规范级/集成级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2] 网络化联接升级行动 - 推进万兆光网商用部署,工厂/园区应用50G-PON技术 [2] - 加速5G基站建设,推动5GRedCap和5G-A技术部署 [2] - 到2027年60%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万兆园区" [2] 人工智能赋能行动 - 人工智能将应用于生产制造、设备运维、供应链管理等全环节 [2] - 重点挖掘产品研发设计、人机协同作业等场景 [2] - 鼓励建设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和可信数据空间 [2] 产业生态优化行动 - 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CDO)、首席信息官(CIO)机制 [3] - 完善安全管理、技术防护、安全运营等体系 [3] - 打造"点—线—面"联动的制造业升级格局 [3]
茂名石化:深度推进“两化融合”
中国化工报· 2025-05-07 02:35
数智化转型进展 - 公司正式投用智能运营中心和"AI问数助手",实现18个业务系统、420个重要指标数据的实时集成展示,涵盖安全监管、生产运营等多个关键领域 [1] - 2024年以来全力打造"数智茂名石化",推进"两化"融合,构建"数据+平台+应用"新模式,加强数据治理、完善平台、优化应用 [1] 数据资产管理 - 以"数据即资产"为战略指引,构建"顶层设计+全链路治理"体系,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0%,数据服务调用效率提升80% [2] - 搭建炼化企业首个云上数据湖,汇聚34套系统数据实现"原始数据一池存储",打破数据壁垒 [2] - 基于元数据管理技术构建5级数据资源目录,打造开放式数据服务平台实现API标准化输出 [2] IT资产管理 - 实现网络资产动态管理,资产盘点效率提升数十倍,实时监控功能大幅降低故障停机率 [2] - 系统应用后管理效率提升约80%,资产利用率提高约60% [2] 人工智能应用 - 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开发"小茂AI制度问答",精准解答管理制度、设备案例等专业问题 [3] - 搭建"施工作业JSA分析"和"AI内控知识问答"应用,提升作业风险分析效率与准确性 [3]
北路智控(301195) - 301195北路智控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7
2025-04-27 11:18
公司财务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 112,927 万元,同比增长 12.05%;净利润 20,121 万元;研发费用 13,755.74 万元,占营业收入 12.18%,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 37.35% [1]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24,886 万元,同比增长 10.41%;净利润 4,194 万元,同比增长 14.64%;毛利率 43.61% [1] - 拟以总股本 132,069,840 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6.5 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股利 85,845,396.00 元,占净利润 42.66% [2] - 2024 年度资产负债率为 14.48% [2] 公司业务与经营情况 - 专注工业互联网领域,融合多种核心技术构建工业智能化生态系统,软件涵盖两类,以自研软件为核心、硬件为载体提供解决方案,深耕煤矿领域,正布局非煤矿山与化工领域 [2] -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 年多项 5G 设备获电信设备进网试用批文,跻身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取得 CMMI 最高级别五级认证证书 [2] - 未来战略为深耕煤矿智能化,拓展其他工业领域智能化市场,持续研发创新,推进矿山无人驾驶、AI 等新型业务 [2] 问答环节 矿山无人驾驶行业 - 露天矿区已规模化应用,井工矿因环境复杂等未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率先完成地下矿山无人驾驶研发并落地的企业有先发优势 [2][3] - 矿山卡车用于矿石等运输,高辅助智能驾驶及无人驾驶是发展趋势 [4] 公司研发能力与无人驾驶进度 -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 2024 年末研发费用占比 12.18%,近三年复合增长率 37.35%,有 348 名研发人才,占员工总数 35.22%,核心团队参与制定 20 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多项专利、软件著作权及认证 [5] - 主要研发矿山无人驾驶软件系统等,车辆硬件设计委外生产或改造,项目 2024 年底研发落地,有有效订单 [6] 无人驾驶矿卡落地与市场空间 - 首个实验性项目在陕煤集团,1500 万左右已验收,非煤矿山与兴发集团合作有订单,产品发布后加快销售 [7] - 市场空间大,从高辅助智能驾驶到纯无人逐步发展 [8] AI 大模型在智能矿山行业 - 在矿山领域逐步应用于生产领域,主要用于信息辅助,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为专属垂直模型应用 [9] - 公司 5 年前开始投入 AI 研发,形成矿山大模型与专属垂直模型混合应用,后续持续投入推动与生产、安全深度结合 [9] 非煤矿山智能化领域 - 全国约 3 万多座非煤矿山,智能化起步晚,国家及地方出台政策促进发展 [10] - 公司团队规模和产品种类扩充,覆盖多种金属非金属矿山,客户包含山东黄金、五矿集团等 [10] 智能化工领域 - 智能化工是新型工业模式,中国是最大化工产品生产国,化工企业有提升效率等需求 [11][12] - 公司扩充研发和销售团队,推出多款产品,开拓多家客户 [12] 2024 年在手订单 - 2024 年度在手订单总体稳中有增 [13] 智能矿山领域行业趋势 - 国家发布蓝皮书支持智能化发展,政策加码叠加算力拉动,行业需求稳中有增 [13] - 矿山行业有“安全、少人化”需求,招工困难,用智能化少人是长期需求 [13] - 煤炭价格下行短期内影响煤矿智能化业务,但客户智能化建设意愿高,非煤矿山和智能化工业务发展快 [13] - 工业智能化演进带来新需求,市场空间随智能化发展螺旋上升 [14] 2025 年度人员增长趋势和分布 - 2022 - 2023 年员工数量每年同比增长 30%多,2024 年增加 94 人,增速 10.5%,员工总数近千人 [16] - 2025 年预计保持较快增长,控制人员费用增长,专注优质人才引进和结构优化 [16] - 人员增长集中在化工和非煤矿山销售团队及矿山无人驾驶、AI、5G 等研发领域 [16]
上海威士顿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3-30 07:38
上市信息 - 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发行22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8800万股[12]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2] - 发行上市申请尚需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履行相应程序[5]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359.09万元、27541.29万元、30713.6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035.60万元、6252.60万元、6151.41万元[75] - 2022 - 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730.60万元、5616.81万元、6028.37万元[75] - 2022 - 2020年资产总额分别为45344.78万元、40443.69万元、36445.46万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25.95%、27.34%、29.17%[75] - 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2.56%、84.25%及74.63%[26] - 2020 - 2022年度发行人来自上烟集团收入占比分别为54.92%、50.49%及39.88%,毛利贡献分别为61.58%、62.97%和51.61%[26] - 2023年第一季度预计营业收入6800.00 - 79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幅度约为8.22% - 26.52%;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600.00 - 7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幅度约为33.54% - 66.93%[77][78] 技术研发 - 核心技术包括iWisdom敏捷开发与应用平台和应用类核心技术[60] - 高级排程模型实现有限产能条件下的交期预测等,提高生产效率[65] - 无序分拣算法模型研发出适用于工业原料无序分拣的智能机器人[66] - 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对产品质量波动趋势的分析[66] - 2022 - 2020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231.81万元、2069.15万元、2334.72万元,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73] - 2022年10月参与起草及制定的两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70] 市场与业务 - 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有劣势[28] - 在拓展交通运输、港口物流、电力等新市场应用领域,未来获客有不确定性[29] - 产品应用场景以智能制造及数字化金融领域为主,包括MOM、ERP等系统[59] - 软件开发和运维服务业务人力成本占该类业务成本超60%[100] 利润分配 - 具备现金分红条件时应现金分红,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39][40] - 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41] 股东情况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茆宇忠,发行前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5060.00万股股份,占股本总额的76.67%;发行后合计控制公司57.50%股权[50][104] - 公司共拥有4名机构股东,提交申请前12个月内未新增股东[164] 公司架构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高级管理人员共5名,核心技术人员共9名[165][172][177][183]
上海威士顿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3-20 07:18
发行信息 - 拟发行22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8800万股[12][51][153] - 每股面值1元,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12]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兴业证券[12] 业绩数据 - 2019 - 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415.82万元、2231.81万元、2069.15万元,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73] - 2019 - 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104.13万元、24359.09万元、27541.29万元,增长率不低于20%[74] - 2022年度经审阅的营业收入为30713.66万元[74] - 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45344.78万元,较2021年增长12.12%[80] - 2022年度净利润6151.41万元,较2021年下降1.62%[80]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200.93万元,较2021年下降4.49%[80] - 2022年发行人来自上烟集团收入占比39.88%,毛利贡献51.61%,持续下降[78] - 截至2022年末,在手订单约3.52亿元,呈增长趋势[78] - 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800 - 7950万元,变动幅度8.22% - 26.52%[79][81] - 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600 - 750万元,变动幅度33.54% - 66.93%[81] 业务结构 - 报告期各期对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8.48%、82.56%、84.25%及85.23%[26][89] - 报告期各期对上烟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4.65%、54.92%、50.49%及47.65%[26] - 2022年1 - 6月主营业务收入11552.26万元,软件开发、运维服务、系统集成、软件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3.25%、28.55%、30.34%、17.86%[56] 技术研发 - 截至报告期末,取得104项与核心技术相关软件著作权[58] - 以iWisdom敏捷开发与应用平台为基础,形成多项前沿应用类核心技术[57][59] - 2022年10月参与起草及制定的两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70] 股权结构 - 发行前第一大股东茆宇忠控制5060万股,占股本总额76.67%;发行后占57.50%股权[107] - 发行前总股本6600万股,发行新股不超2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153] 公司架构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167]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含2名股东代表监事和1名职工代表监事[174] - 高级管理人员共5名[179] 风险因素 - 业务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28][91] - 拓展新市场获客有不确定性[29][93] - 软件行业政策变化影响经营业绩[30][94] - 信息化服务不达标,业务可能被替换[96] - 不能紧跟客户需求,主营业务可能下滑[97] - 烟草行业政策可能致业务规模收缩[98] - 产品和服务定价因素多,毛利率差异大且有波动[102] - 营业收入有季节性波动[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