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大禹节水子公司联合体预中标1.06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证券日报· 2025-09-23 14:09
项目中标信息 - 全资子公司水电公司作为联合体成员中标金塔县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一标段 中标价格1.06亿元[2] - 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 建设内容包括高标准农田36427亩 田块整治35856亩 高效节水灌溉36494亩及配套工程[2] - 水电公司负责项目施工及建成后3年运维管护工作 具体建设内容以最终承包协议为准[2] 战略意义 - 中标体现公司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 践行"三农三水三张网"战略理念的重要成果[2] - 项目展示公司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有利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2][3] - 项目实施将扩大公司在甘肃省的市场影响力 增强品牌效应[3]
焦点访谈 | 致敬劳作,礼赞丰收
央视网· 2025-09-23 14:02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国农民丰收节是首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专属节日,它定于每年秋分日,旨在庆祝丰收,弘扬农耕文化,也是展示乡 村振兴、"三农"向好的一个大平台。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 挚问候,强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今天我们就先去山东招远金岭镇的大户陈家村,看看那里是怎么过丰收节 的。 尽管今天上午下起了雨,但这丝毫未能减弱大户陈家村乡亲们欢庆自己节日的热情。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对他们 来说,丰收来之不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陈松海:"我们这个村地处钟离河源头,原来计划经济年代,上面13个村,这个村是13个村当中最贫穷的村庄 之一,本来这13个村都不富裕,但是我们村比其他村更贫穷。" 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傅家村,但耕种范围远不局限于傅家村,而是延伸至多个村落及地区,总面积超过万亩。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种植小 麦、玉米的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通过水肥一体加强田间管理,而种植葡萄、苹果的大户陈家村则以跟种植户 ...
连云港岗埠对虾喜获丰收 “蓝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13:53
公司经营 - 岗埠农场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通过技术升级和科学管理实现对虾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1] - 公司着力打造从苗种 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下一步计划在品牌建设和深加工上做文章以提升产业附加值 [1] - 对虾丰收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临时就业岗位 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1] 行业动态 - 对虾养殖产业迎来丰收季 养殖基地捕捞作业繁忙有序 产品被收购商抢购一空并发往连云港本地及周边城市生鲜市场 [1] - 重点推广水质实时监测 病害预警防控等关键技术 保障对虾成活率和规格 [1] - 对虾平均单只重量接近一两 具有个头大 肉质饱满的特点 [1]
图看“丰”景 | 广东中行助力丰收“粮满仓”的N种打开方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3 13:38
公司业务规模 - 广东中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144亿元 较年初新增306亿元 增速16.7% [2] - 为育苗种植领域提供授信超20亿元 [8] - 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65亿元 新增15亿元 增速29.9% [12] - 为家禽牲畜饲养行业提供授信支持超30亿元 [15] - 为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授信超55亿元 [33] 区域特色产业支持 - 广州荔湾支行"江南果菜市场贷"为商户提供超8700万元授信支持 [5] - 茂名中行发放荔枝产业贷款超7000万元 支持140万亩种植基地及50万吨年产量产业 [7] - 江门中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2亿元 新增1838万元 支持台山14.86万吨年产量的粮食产业 [10][11] - 清远中行为清远鸡产业提供授信超1亿元 支持年出栏量1.58亿只、产值111亿元的产业链 [13][14] - 清远中行"红茶贷"提供超8000万元授信 支持英德18.16万亩茶园及1.8万吨年产茶产业 [19][20] - 河源中行提供超5000万元授信支持油茶产业 覆盖98.9万亩种植面积及30亿元年产值 [21] - 中山中行"脆肉皖贷"提供超7200万元授信 支持1.5万亩养殖规模及11亿元产值产业 [25][26] - 江门中行"台山鳗鱼贷"余额近1亿元 支持占全国95%养殖量的鳗鱼产业 [28][29] - 湛江中行为金鲳鱼产业提供授信超10亿元 支持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全产业链 [30][31] - 潮州中行三个月内批复超3000万元授信 支持饶平县20.47万吨水产品产量产业 [32] 产业基础设施与规模 - 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占地40万平方米 水果日均成交量677万公斤 承担全省50%-60%水果及全国近半进口果品中转 [4] - 茂名荔枝种植面积超140万亩 年产量50万吨 占广东产量近半及全国四分之一 [7] - 台山拥有超1.5万公顷农田 年产粮食14.86万吨 产值5.1亿元 [10] - 英德红茶产业综合产值超90亿元 计划2025年突破100亿元 [19] - 小榄镇脆肉鲩占全镇农业总产值七成 [25] - 潮州饶平县2024年水产品产值近60亿元 [32]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通过定制化信贷产品与产业园综合服务提供融资渠道 [21] - 创新知识产权质押、商标使用权质押及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29] - 针对性推出"海洋牧场养殖客群"服务方案支持基础设施改造 [32]
蓝军:打破“千乡一面” 深耕“一乡一品”
人民网· 2025-09-23 13:3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三农"基础不断夯实,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 乡村产业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 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如何打破"千乡一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何深耕"一乡一品",联结上下游实现产业融合?如何通过政策 创新和要素保障,真正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围绕上述问题,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日前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 同质化之困:"一哄而上"丰产难丰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竞争"问题。产品大同小异,市场竞相压价,丰产却难丰收…… 成为不少农户面临的新"烦恼",也制约了乡村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蓝军看来,在全国范围内,乡村产业同质化已不鲜见。"特别是在自然条件相近区域某个单一产品突然爆火后,大量种植农户盲目跟风 导致生产规模无序扩大、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现象频频发生。" "这种'模仿式''跟风式'的发展模式,导致许多地区乡村产业陷入'重复建设—低价竞争—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蓝军提醒,"如果不能有 效解决农村产业同质化问题,单靠农户盲目努力生 ...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13:19
秋分时节,东北黑土地,玉米浆汁灌注收获前的饱满;南国水乡,成熟蜜柚香气氤氲……五谷丰登,硕 果累累,沃野田畴铺展新画卷。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亿万农民喜庆丰收。 丰收里满载幸福,丰收里饱含牵挂。 "我们牢记嘱托,从'单户攻坚'到'全域联动',从'经验种植'到'标准作业',走出了一条'四良融合、机制 赋能、科技支撑'的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之路。"卢百谦说,今年高产创建示范户预计亩均增产50公斤。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用现代科技为现代农业 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稳、丰收答卷成色更足。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 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 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 发挥主动 ...
共庆农民丰收节 同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央视网· 2025-09-23 12:42
江苏无锡锡山区严家桥村的千亩稻田边,"苏农优品"丰收季大市集汇聚了来自江苏各地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内蒙古兴安盟、重庆忠县马灌镇、云南芒市 遮放镇等地,农耕文化展示、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展现着新时代农民风采和劳动乐趣。陕西榆林致富能手代表向大家介绍致富经验,现场举办的"消费 帮扶农产品认购"活动,销售农产品600多万元。在甘肃兰州皋兰县,特色美食品鉴以及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安徽铜 陵举办了绿色食品展、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等9项特色主题活动,搭建多渠道交流推介平台,展现和美乡村新风貌。宁夏贺兰县、黑龙江北大荒农场、河北 石家庄、四川德阳等地的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先进的农业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新装备。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今天在山东烟台招远大户陈家村举办,庆祝丰收联欢、成果展示等活动展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成就,推广种业振兴、现代农机、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营销推介全国精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农产品。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稻穗金黄、瓜果飘香。9月23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庆丰收,共享喜悦。 丰收的喜悦洋溢 ...
福建华安:百亩梯田迎丰收 金浪千层映畲乡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2:21
作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坪水村的梯田不仅是粮食生产基地,更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秋收时 节,层层叠叠的金色梯田与云雾缭绕的畲乡山寨相映成趣,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摄影写生。村里顺势发 展起来的农家乐、农产品展销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从稻穗饱满的田间到游客如织的山道,坪 水村正用金色的丰收图景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完) 中新网福建华安9月23日电 (唐小玲 陈晓洋)金秋九月,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高安镇坪水畲寨的百亩梯田 迎来丰收。9月23日,畲族村民们手持镰刀穿梭梯田间,用传统方式收割稻谷。层层叠叠的田垄间,金 灿灿的稻穗随风起伏,宛如大地铺就的金色绸缎。汗珠与稻粒共舞,奏响了一曲农耕文明与现代乡村振 兴的和谐乐章。 据了解,由于今年雨水足、光照好,加上县农技专家指导科学种植,预计亩产上千斤。村里培育的特色 品种"乌头岩大米"因生长周期长、山泉灌溉等优势,市场售价较普通稻谷溢价显著。这种"优质优价"的 种植模式,让村民们在传统农耕中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 畲族村民用传统方式收割稻谷。华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百亩梯田宛如大地铺就的金色绸缎。华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福建华安:百亩梯田迎丰收 金浪千层映畲乡 来源:中国 ...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下乡
第一财经· 2025-09-23 12:07
分布式新能源下乡发展现状 - 分布式新能源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并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1] - 光伏和风电度电成本大幅下降 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全球加权平均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为0.034美元/千瓦时和0.043美元/千瓦时 较2020年分别下降13%和22% [2] - 企业加快细分领域布局 光伏向高效产品迭代并注重光伏建筑一体化 风机厂商推出低风速适用机型并通过高塔筒技术保障发电效率 [2] 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规模 - 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安装户数超500万户 带动超5000亿元有效投资 [3] - 截至2024年底农村户用光伏规模超1.5亿千瓦 农民通过租赁屋顶或土地实现增收 [3] - 2025年农村分布式光伏开发潜力约10亿千瓦 分散式风电开发潜力约2.5亿千瓦 [3] 技术发展挑战 - 需发展多元化技术适应不同农村场景地貌和气候特征 [5] - 东南地区地形陡峭气候湿润 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效率面临挑战 [5] - 大型风机存在噪声和占地面积问题 小型微风机存在发电效率低和经济性不高问题 [5] - 东南地区良田聚居区较多 成片开发分布式新能源可操作性较低 [6] 电网系统制约 - 户用光伏大规模增长导致配网从"无源单向"变为"有源双向" 电网消纳和源荷匹配难度增加 [7] - 农村电网基础设施薄弱 出现设备反向重过载和电压越限等安全隐患 [7] - 河南山东等地低压配电网承载能力饱和 导致分布式光伏并网申请暂停 [7] 产业融合不足 - 分布式能源收益主要来自空间租赁 未形成就地消纳支持农村电气化和产业升级 [8] - 农业机械化能源需求增长仍依赖化石能源 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带动电力消费有限 [8] - 新能源大发展未对乡村产业发展形成有力能源供给支撑 [8] 政策建议方向 - 政府需建立市场化方案筛选适用技术 通过评估区域需求和发布市场预期提高企业信心 [10] - 需挑选适合标杆技术种类 总结推广"源-网-荷-储"结合典型园区经验和"新能源+"模式 [11] - 推动典型企业跨区跨省建设 打破土地要素限制的地方保护主义 [12] 电网升级方案 - 加强农网与新能源发展及主网规划衔接 补强网架提高配电网接入能力 [13] - 采用柔性直流互联和台区配储等技术 提高中低压配电网承载能力和互供互济能力 [14] - 发展微电网和小型"源-网-荷-储"系统替代传统末端电网延展模式 [14]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 拓展农业电能替代广度深度 实施电排灌和电动农机具等电气化项目 [15] - 整合农村规模化新能源作为吸引高附加值产业落地的重要资源 [15] - 立足地方特色发展下游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 引入数据中心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15] - 通过绿电直连和智能微电网等新模式实现新能源与产业集成发展 [15]
河套平原荒滩“披绿生金” 塞北乡村庭院花果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1:56
秋高气爽,在河套平原乌拉特前旗,昔日的"不毛之地"正披上绿装,曾经的闲置庭院也焕发新生, 化作群众手中的"增收宝地"。先锋镇以科技利刃破解盐碱难题,让芦耳、糯玉米在荒滩茁壮成长;乌拉 山镇三湖村则借黄河水润泽庭院经济,用小果园、小菜园编织出一条致富链。一镇一村,路径不同,却 共同书写出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荒滩变良田:科技点亮盐碱地"新希望" "巴彦淖尔市八百里河套最东端,南临黄河北靠山,中间有个盐碱滩,指的就是我们这儿。"站在先 锋镇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里,镇人大主席白勇回忆起3年前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当时地里全是盐霜, 土地板结严重,种啥都绝收。" 转机始于2022年。先锋镇组织干部外出取经,邀请上海交大、黑龙江农科院科研团队现场调研,最 终决定利用乌梁素海芦苇和玉米轴芯作培养基,研发液体菌培育技术,发展对土地质量要求低的芦耳产 业。 芦耳以乌梁素海"特产"芦苇为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每年可消耗乌梁素海芦苇1.8万吨、消耗 农户玉米轴芯9000吨。而芦苇天然含硒,生产的芦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泡发比也远高于普通木耳,市 场认可度极高,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录。 如今的示范园早已换了模样,179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