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

搜索文档
灵均投资蔡枚杰、马志宇:以“晴天修屋顶”心态做好投研与治理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0:15
公司治理改革 - 公司因2024年2月19日事件遭遇严峻危机 被交易所实施限制交易三天的自律监管措施 促使团队进行深度整改 [2] - 改革后确立新分工模式:蔡枚杰统筹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 马志宇专注投研技术突破 形成"共管+专精"协同机制 [3][4] - 将风控规则全流程内置化 基于证券法及监管细则量化参数嵌入所有交易策略设计 确保从源头符合合规要求 [5] 合规与风控体系升级 - 建立"策略+系统"双重风控防线:策略层面设置参数控制 交易系统内置全维度风控规则 包括涨跌停板报单限制和大额交易拆分规则 [6] - 实施集约化监控 将所有产品纳入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通过跨产品风险汇总分析防范市场不当影响 [6] - 系统升级旨在适应"强合规 重稳健"监管环境 在控制风险前提下保持策略有效性和市场竞争力 [7] 投研体系优化 - 投资流程表现为"数据-因子-模型-组合生成" 整合预测模型 风险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三大模块 [6] - 加强短周期预测能力 优化1至2天信号模型 实现短 中 长周期信号均衡配置 提升市场机会捕捉能力 [11] - 不同指增产品采用统一预测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框架 根据产品定位调整风险模型参数配置 [6] 基本面因子研究 - 自2015年布局基本面因子 持续深化研究 追求"往深了做"和"往细了做" 以构建差异化优势 [8][9] - 基本面因子研究能精准评估企业价值 提升策略抗风险能力 且因低频特性不易被同质化 [8][9] - 未来将拓展因子广度与深度:挖掘行业专属新因子 加强现有因子精细化研究以提升有效性 [9] 产品线与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量化选股策略平均收益11.5% 中证1000指增策略平均收益14.85% 灵均相关策略产品业绩位居行业前列 [10] - 产品线布局聚焦量化选股领航系列 同时扩充指增产品覆盖中证500 中证1000及中证A500等指数 [10] - 业绩提升归因于2023年策略升级:在保留中长期信号优势基础上 增强短周期信号适应能力 [11]
灵均投资蔡枚杰、马志宇: 以“晴天修屋顶”心态做好投研与治理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1:28
公司治理与投研文化改革 - 公司因2024年2月19日事件遭遇严峻危机 随后展开深度整改 建立共管加专精的协同机制 [1][2] - 改革后由蔡枚杰统管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 马志宇专注投研技术突破 形成互补管理架构 [2][3] - 公司以改革无效则无存在价值为准则 坚决杜绝管理断层 聚焦问题解决与制度建设 [2] 合规风控与系统升级 - 公司实现风控规则全流程内置化 将监管细则量化为参数嵌入所有交易策略设计源头 [4][5] - 交易系统建立策略加系统双重防线 包括涨跌停板报单限制和大额交易拆分规则等硬约束机制 [5] - 实施全部交易行为集约化监控 将所有产品纳入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契合机构整体责任监管要求 [5][6] 投研体系与策略优化 - 投资流程包含数据至因子至模型至组合生成 整合预测模型 风险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三大模块 [6] - 策略升级注重短中长周期信号均衡配置 去年10月后市场活跃度提升环境下效果逐步显现 [9] - 不同指增产品采用统一预测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框架 但调整风险模型参数以适应产品定位 [6] 基本面因子研究布局 - 自2015年布局基本面因子 持续往深了做和往细了做 以构建差异化优势和提升抗风险能力 [7] - 基本面因子研究相对低频不易同质化 能更精准评估企业价值 成为量化行业重要趋势 [7] - 未来拓展因子广度和深度 挖掘行业专属因子并加强现有因子精细化研究 [7] 产品表现与市场扩容 - 上半年私募量化选股策略平均收益11.50% 中证1000指增策略平均收益14.85% [8] - 公司纯多头领航 沪深300指增 中证500指增和中证1000指增等策略产品业绩位居行业前列 [8] - 量化行业明显扩容 全行业超额收益表现不错 反映市场风险承受能力提升 [8] 产品线调整与策略丰富 - 公司聚焦优势策略领航系列量化选股产品 兼顾贝塔和阿尔法收益 [8] - 扩充指数增强产品 覆盖中证500指增 中证1000指增等主流指数 补充中证A500指增等产品 [8] - 丰富策略细节并优化因子模型 增强对不同行业和市值股票的适应性 保持稳定超额收益能力 [8]
以“晴天修屋顶”心态做好投研与治理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1:05
公司治理与投研文化改革 - 公司因2024年2月19日事件遭遇严峻危机 随后展开深度整改 建立共管加专精的协同机制 蔡枚杰统管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 马志宇专注投研技术突破 [1][2] - 改革核心目标是成为中国最顶尖的量化对冲基金 若改革无效则公司失去存在价值 [2] - 两位创始人管理风格互补 蔡枚杰偏重实效 马志宇理性严谨 以是否有效为判断标准 围绕做好公司愿景达成共识 [2][3] 合规风控与系统升级 - 公司实现风控规则全流程内置化 将证券法及监管细则量化为参数嵌入所有交易策略设计源头 [3] - 交易系统建立风控硬约束机制 在策略层面和系统层面设置双重防线 包括涨跌停板报单限制和大额交易拆分规则 [4] - 实施全部交易行为集约化监控 将所有产品纳入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通过跨产品风险汇总分析防范市场不当影响 [4] 投研体系与策略优化 - 投资流程表现为数据至因子至模型至组合生成 整合预测模型 风险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三大模块通过优化器输出持仓 [4] - 不同指增产品采用统一预测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框架 但根据产品定位调整风险模型参数配置 [4] - 策略升级注重短中长周期信号均衡配置 去年10月后优化短周期1至2天信号模型 增强对市场短期波动适应能力 [8] 基本面因子研究布局 - 自2015年布局基本面因子 持续往深了做和往细了做 通过宏观经济和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提升企业价值评估精度 [5] - 基本面因子研究相对低频不易同质化 有助于构建差异化优势 成为量化行业重要趋势 [5] - 未来将持续挖掘新基本面因子 加强现有因子精细化研究 提升因子质量和模型表现 [6] 产品业绩与行业表现 - 上半年私募量化选股策略平均收益11.50% 收益率中位数13.1% 中证1000指增策略平均收益14.85% 收益率中位数14.07% [6] - 公司纯多头领航 沪深300指增 中证500指增 中证1000指增等策略产品业绩位居行业前列 [6] - 量化行业明显扩容 市场规模扩大带动全行业超额收益表现 反映市场风险承受能力提升 [6] 产品线调整与布局 - 聚焦优势策略领航系列量化选股产品 通过模型筛选个股兼顾贝塔和阿尔法收益 [7] - 扩充指数增强产品 覆盖中证500指增 中证1000指增等主流指数 补充中证A500指增等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 [7] - 丰富策略细节并优化因子模型 确保不同市场风格下保持稳定超额收益能力 增强对不同行业和市值股票适应性 [7]
私募,密集出海!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15:29
私募出海趋势加速 - 今年以来多家私募取得香港9号牌照,截至7月21日存续状态的9号牌照私募达87家,其中主观私募58家,量化私募20家,"主观+量化"私募9家 [2] - 私募获得中东、欧洲等长线资金青睐,包括养老金和主权基金,海外机构投资人积极寻求配置中国优质管理人 [2] - 私募海外募集资金主要配置于A股市场,策略上多数发行A股同策略海外基金,未来可能拓展至日本、美国等其他市场 [2] 私募出海驱动因素 - 中国市场配置价值提升:宏观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先进制造、绿色科技、AI等成为新增长引擎,中国资产提供优质分散化投资标的 [3] - 全球化布局可拓展多市场多策略收益来源,展现投资实力,实现客户类型多元化,并作为人才储备渠道 [3] - 海外市场融资成本低、杠杆和融券资源丰富,资金规模大且期限长,有利于私募专注投研 [7] 券商服务私募出海 - 中资券商如中信、中金、华泰、广发和外资券商如摩根、瑞银积极布局私募出海业务 [4] - 券商提供全流程服务:牌照申请中介推荐、资金募集渠道、合规法律支持等 [5] - 香港9号牌照相对易得,新加坡、印度等地牌照较难获取,大部分出海私募集中在香港 [5] - 量化私募特别关注券商能否提供一站式系统对接服务和优质市场数据 [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私募推出针对国际投资者的产品,如龙旗科技推出仅做多的开曼基金和计划中的市场中性基金 [3] - 黑翼资产推出量化CTA和指增策略产品,均投向中国市场 [3] - 外资券商如摩根士丹利、JP摩根为离岸管理人提供完整A股交易解决方案,包括QFII和股票互联互通机制 [6] 出海挑战与应对 - 面临国际投研与合规人才稀缺、运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挑战 [7] - 海外托管费用较高,组建合规风控团队大幅增加成本 [7] - 私募需专注于提升运营能力和积累海外基金投资业绩 [1][7] - 深入了解国际投资者需求并清晰阐述投资策略是关键 [7]
幻方量化员工被抓,腐败大案曝光,6年套取上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2:29
幻方量化返佣案件 - 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涉嫌在2018-2023年间伙同券商营业部经理虚构经纪人身份套取券商交易佣金40%提成累计1.18亿元其中2000余万元流向李橙[3] - 案件涉及幻方量化作为大模型DeepSeek母公司的双重身份引发市场高度关注[1] - 幻方量化称此为李橙个人行为公司不知情且对所有合作渠道采用统一低佣金费率[5] 券商返佣行业现状 - 券商返佣通常指券商根据交易量返还部分佣金给投资者量化私募因高频交易佣金高成为重点对象[7] - 行业最低佣金可达万零点八五返佣比例商定在万一到万三之间2000万交易量可返约2万元10亿交易量返约100万元[7] - 该行为易引发利益冲突和腐败问题部分券商通过咨询费信息服务费等形式返佣[7] 幻方量化行业地位 - 幻方量化由梁文锋创立旗下拥有浙江九章资产和宁波幻方量化两家百亿私募平台2021年规模达千亿元[9] - 公司2023年成立深度求索进军AI领域2025年推出大模型DeepSeek[9] - 截至统计日百亿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10.93%幻方与衍复明汯九坤以600-700亿规模并称量化新"四大天王"[9]
量化基金周度跟踪(20250804-20250808):A股上涨,量化基金表现较好-20250809
招商证券· 2025-08-09 13: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聚焦量化基金市场表现,总结近一周主要指数和量化基金业绩、不同类型公募量化基金整体表现和业绩分布,以及本周收益表现较优的量化基金,供投资者参考 [1] 各部分总结 近一周主要指数和量化基金业绩表现 - A股延续涨势,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近一周收益率分别为2.51%、1.78%和1.23% [6] - 量化基金表现分化,主动量化涨1.88%,市场中性涨0.29%,各类指数增强型基金录得正收益;沪深300指增、中证500指增、其他指增分别获0.20%、0.04%和0.07%正超额,中证1000指增跑输指数 [9] 不同类型公募量化基金业绩表现 -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近一周收益率1.44%,超额收益率0.20%等 [14] - 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近一周收益率1.81%,超额收益率0.04%等 [14] - 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近一周收益率2.36%,超额收益率 - 0.15%等 [15] - 其他指数增强基金近一周收益率1.49%,超额收益率0.07%等 [15] - 主动量化基金近一周收益率1.88%等 [16] - 市场中性基金近一周收益率0.29%等 [16] 不同类型公募量化基金业绩分布 - 展示各指数增强型近半年超额收益率走势、主动量化和市场中性基金近半年收益率走势 [18][24] - 展示各指数增强型基金超额收益率分布、主动量化和市场中性型基金收益率分布 [24][26] 不同类型公募量化绩优基金 - 沪深300指数增强绩优基金如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指数增强等,展示近一周等不同阶段超额收益率 [30] - 中证500指数增强绩优基金如国泰中证500指数增强等,展示近一周等不同阶段超额收益率 [31] - 中证1000指数增强绩优基金如国联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等,展示近一周等不同阶段超额收益率 [32] - 其他指数增强绩优基金如长城创业板指数增强等,展示近一周等不同阶段超额收益率 [33] - 主动量化绩优基金如长信国防军工等,展示近一周等不同阶段收益率 [34] - 市场中性绩优基金如中邮绝对收益策略等,展示近一周等不同阶段收益率 [35]
量化基金业绩跟踪周报(2025.08.04-2025.08.08):300指增超额收益持续回升-20250809
西部证券· 2025-08-09 13:4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该报告主要跟踪了各类量化基金的业绩表现,但未涉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或因子构建细节。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总结: 量化基金业绩统计 1. **沪深300指增基金** - 本周平均超额收益0.17%,正超额占比82.61%[9] - 近一年跟踪误差中位数3.25%,最大回撤中位数14.03%[9] 2. **中证500指增基金** - 本周平均超额收益0.01%,正超额占比55.71%[9] - 近一年跟踪误差中位数4.77%,超额收益分布呈右偏[9][11] 3. **中证1000指增基金** - 年度超额收益达5.81%,正超额占比95.65%[9] - 跟踪误差中位数5.00%,显著高于其他指增类型[9] 4. **主动量化基金** - 年度平均收益14.99%,正收益占比97.91%[9] - 近一年最大回撤中位数14.03%,收益分布呈现两极分化[9][11] 5. **市场中性策略** - 年度收益1.38%,波动率显著低于权益类策略[9] - 近一年最大回撤中位数3.81%,体现低风险特征[9] 业绩分布特征 - 中证1000指增超额收益分布最分散,沪深300指增最集中[11] - 主动量化基金收益区间跨度最大(-16.52%至123.01%)[9][11] 净值走势分析 - 中证A500指增组合年内超额净值增长最快(2025年4-8月)[20][21] - 市场中性组合净值波动率显著低于主动量化组合[25][28] 注:报告中未提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构建方法或因子计算过程,主要聚焦于基金产品的业绩归因和横向比较[1][3][29]
量化私募巨头灵均投资,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09 11:22
公司治理重构 - 公司因2024年2月19日集中下单事件被沪深交易所限制交易三天 随后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重大优化 形成"36要义"和"1+5"工作思维的企业文化体系 [2] - 调整核心管理层分工 董事长蔡枚杰统筹公司文化与治理体系 首席投资官马志宇专注投研技术突破 形成"共管+专精"的高效协同模式 [2] - 建立全流程内置化风控规则 将风控参数嵌入策略逻辑 交易系统设置全维度风控规则 实现"策略+系统"双重防线 [7] 管理团队特质 - 董事长蔡枚杰管理风格务实率真 强调企业家精神与目标对齐决策 认为企业家的认知高度决定公司发展上限 [3] - 首席投资官马志宇管理风格理性规则化 受海外对冲基金经历影响 注重明确规则与绩效标准 以逻辑和结果为导向 [4] - 两人管理风格互补 通过聚焦目标达成提升决策效率 形成公司特有的管理文化 [3][4] 战略升级与技术创新 - 全面升级策略体系 强化中短期信号挖掘 优化1至2天短周期预测模型 实现短中长周期信号的均衡配置 [8] - 2024年攻克内存共享技术 算力规模翻倍 单人瞬时算力调度能力提升20余倍 支撑短周期策略迭代需求 [9] - 构建"数据—因子—模型—组合生成"投资流程 统一预测模型与交易成本模型 差异化配置风险模型参数 [7][8] 核心竞争力构建 - 长期积累形成体系化能力 包括信号丰富度 实战经验内化等 在量化行业同质化竞争中建立精细度优势 [10] - 顶级人才具备前沿技术转化能力 将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与投资场景结合 实现从算力到预测力的高效转化 [10] - 将合规风控与业绩作为生命线 通过系统化治理筑牢根基 在服务端深化客户需求响应 建立差异化路径 [5][6] 行业认知与企业文化 - 量化行业进入强合规重稳健的监管环境 需通过系统化手段平衡风险控制与策略有效性 [7] - 算力从基础工具演变为关键竞争变量 GPU算力支撑机器学习模型迭代 直接影响信号挖掘的深度与时效性 [9] - 企业文化强调居安思危 将"不松懈不回避"作为团队准则 通过具体事件打磨文化渗透的有效性 [5][6]
量化私募巨头灵均投资,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09 11:20
公司治理重构 - 公司因2024年2月19日集中下单事件被沪深交易所限制交易三天 随后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重大优化 形成"36要义"和"1+5"工作思维的企业文化体系 [4] - 调整核心管理层分工 董事长蔡枚杰统筹公司文化与治理体系 首席投资官马志宇专注投研技术突破 两人形成"共管+专精"的协同模式 [4] - 管理层风格互补 蔡枚杰强调务实率真的领导风格 马志宇采用理性规则化管理方式 受海外对冲基金工作经历影响 [5][6] 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 公司强调居安思危的企业家精神 将客户资产和团队信任视为核心责任 提出团队"愿力"(向死而生的决心)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7] - 确立三大生存原则:风控合规与业绩作为生命线 系统化治理筑牢根基 客户服务做到极致差异化 [7] - 企业文化注重"有效性" 通过日常工作和具体事件反复强化 使方法论成为全员共识 [8] 合规风控升级 - 实现风控规则全流程内置化 将风控参数嵌入策略逻辑 交易系统设置双重防线(策略+系统) [10] - 建立集约化监控体系 通过跨产品风险汇总分析避免单一产品对市场造成不当影响 符合监管"机构整体责任"要求 [10] - 投资流程整合预测模型 风险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 针对不同指数产品(如中证300/1000指增)配置差异化风险参数 [10][11] 投研策略迭代 - 策略从侧重中长期信号转向短中长周期均衡配置 2023年重点优化1-2天短周期信号模型 2023年10月后效果显现 [11] - 算力规模翻倍 2024年攻克内存共享技术 单人瞬时算力调度能力提升20余倍 支撑短周期策略需求 [12] - 行业算力需求从CPU转向GPU主导 模型复杂度提升和信号周期缩短推动算力成为策略竞争力关键变量 [13] 技术竞争壁垒 - 构建两大核心壁垒:十余年积累的体系化能力(信号丰富度 实战经验内化)和顶级人才对前沿技术的落地转化能力 [13] - 机器学习应用依赖算力转化预测力 团队注重算法设计与算力支持的结合 强调技术到策略的实战转化能力 [12][13]
又见私募内斗,托管券商最新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8-09 07:05
公司股东内斗事件 - 靖奇投资法定代表人范思奇通过公众号声明公司基本账户发生大额异常资金转移(500万元被转出,账户仅剩2600元),目前付款业务需法人及一名股东共同线下操作[1] - 范思奇与股东唐靖人矛盾公开化:唐靖人称法人变更进行中,公众号由范思奇控制不代表公司立场,强调经营正常[1] - 范思奇指控股东会"提前9分钟通知"将其罢免,唐靖人则称其擅自清盘产品、删除数据导致被免职[4]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量化投资,管理规模10-20亿元,近一年超额收益同类排名第7[3] - 股权结构:范思奇持股36.36%,唐靖人、茅诺平各持27.27%,上海竞而启企业持股9.09%[3] - 创始人分工:范思奇负责算法交易模型开发,唐靖人任产品总监及风控官[3] 矛盾升级与法律行动 - 范思奇否认"删库跑路"等传言,驳斥股东垫资、股权转让等说法[6] - 唐靖人、茅诺平(合计持股54.54%)联名声明免除范思奇职务,指控其长期居日本、清盘产品、恶意挂失印章等行为[7] - 双方均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8] 托管券商卷入风波 - 范思奇指控"靖奇天弓聚配专享1号"产品设立未经授权,托管人招商证券未尽核查义务[10] - 招商证券回应称仅托管3只产品且未开户交易,所有运作均合法合规[10] - 公司备案产品112只,运作中56只,托管人主要为国泰海通证券(23只)、国信证券(15只)[11] 产品清盘争议 - 范思奇6月宣布清盘自营产品,公司声明称仅影响小部分规模,资管产品正常运作[3] - 唐靖人指范思奇清盘行为违规导致罢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