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学者和社媒网红在内蒙古大草原感受绿色发展之美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07 07:40
当天下午,嘉宾们来到乌拉盖管理区的九曲湾景区。这里是一个以原生态草原景观为核心的风景 区,蜿蜒曲折的河流自由流动,与宽阔的河谷平原相互映衬,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嘉宾们被眼前美 景深深吸引,纷纷拍照留念。 乌拉盖管理区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而九曲湾景区正是乌拉盖管理区在过去 20年来对这一重大理念进行成果转化的生动缩影。 人民网兴安盟8月7日电(殷韬)8月4日至10日,来自意大利、希腊、匈牙利、法国等欧洲9国的智 库学者、社媒网红以及国内媒体记者40余人共赴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以"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为主题 的"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内蒙古行活动。 8月5日上午,嘉宾们抵达草原"99号公路",换上了蒙古族民族服饰,体验骑马、观看马术表演,近 距离了解当地生态建设和文旅融合的发展情况。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藏北高原的生态之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7 01:50
藏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的环境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系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片高原落地生根,催生出一个个环境优美、人 民幸福的生态之变。今天《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感受藏北独特的生机与绿意。 夏日的藏北,兔狲和雪豹好奇地观察着世界,猞猁闲庭信步,藏羚羊在这里产仔繁衍。卫星遥感、无人机、红外摄像机联手,记录下广袤草原的勃勃生机。 藏北高原,不仅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还拥有中国五大牧场之一羌塘草原。当地大力推广"四季轮牧、三季休牧",科技手段赋能精准放牧。2019年以来,那曲 市超716万亩退化草原得以修复治理,不仅实现了"草畜平衡",畜牧业总产值也从2012年的8亿多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超40亿元。 在草原增绿与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发展实现共赢的同时,清洁能源产业又为藏北高原注入新的绿色动能。 将凛冽的高原寒风转化为清洁电能,2024年1月,我国超高海拔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欧玛亭嘎风电场在藏北正式投产发电。每年约2亿度电可以 从这里输向千家万户,我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那曲彻底告别冬季缺电历史。 2024年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99%以上,基本 ...
8月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6 13:57
零售业 - 8月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1%,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9] 金融 - 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9% [10] 机器人产业 - 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技术和智能化水平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11] 农业 - 截至6月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达99827件,授权量超过4万件,年申请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13] 制造业 - 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 [15] 期货市场 - 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48.89%,成交额同比增长36.03% [16] 物流与交通 - 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累计完成货运量1019.4万吨,同比增长4.1%,日均通行20多列中欧(中亚)班列 [17] - 淮宿蚌城际铁路正线全长约16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明年通车后将连接皖北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 [18] 国际事件 - 欧盟暂停对美国关税反制措施,但仍保留重启选项,美欧协议规定欧盟大部分对美出口商品将被征收15%关税 [24]
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林场,将生态教育与生态产业融合
经济日报· 2025-08-06 05:44
科技小院的创新价值首先体现在独特的"微缩实验室"功能。与动辄投资数亿元的大型科研基地不同,科 技小院以小切口实现深扎根,将宏大的林业科研课题分解为可操作、可验证的微观实践。科技小院既有 长期驻扎的科研团队保持工作连续性,又有各领域专家定期"把脉问诊",打破了传统科研的封闭性,使 林区变成了一个不打烊的创新工坊。 从产业培育角度看,科技小院发挥着孵化器的战略功能。在林区全面停伐后,各大林区林场都在积极寻 找替代产业,但新产业培育就要面临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可行性的双重考验。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在科 技小院实地调研,能够为林区产业转型提供更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当一个个小院孵化的项目成长壮大 时,林区经济"跟跑"到"领跑"也将成为可能。 前不久,由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牵头建设的林区 科技小院"鹤北科技小院"正式启动运营。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林场,将生态教育与生态产业融合,实 现研究与应用的"零距离",专家与林工、技术与产业"零距离"。 从"大木头经济"到"全面停伐",从资源依赖到生态优先,林区发展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新路径。高校研究 成果无处合理应用,林区实际需求又对科研求而不得 ...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点绿成金”走出生态富民路
人民网· 2025-08-06 05:19
福建林业资源与金融支持 - 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0余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12月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挖掘培育"森林粮库"的实施方案》,推动笋竹食品、林下经济、木本粮油、食药花卉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1] - 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加强金融创新,破解森林食品全产业链融资难题,助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1] 国有林场转型升级 - 福建南平邵武市山口国有林场通过农行南平分行"林果贷"融资方案,以2700亩生长中杉木作为活体抵押物获800万元授信,用于发展林下经济(金线莲、铁皮石斛、黄精等)并带动百余户农户就业 [2] 油茶产业与生态治理 - 龙岩市长汀县从水土流失严重区转型为生态改善区,农户丘佳梅获农行28万元生产经营贷款发展600亩油茶基地,带动40多户村民致富 [3] - 农行龙岩长汀支行通过"惠农e贷""乡村振兴人才贷"等产品,截至2025年6月末授信支持农户超1万户 [4] 竹产业链金融赋能 - 福建竹林面积1873万亩(占全国17 5%),农行三明永安支行推出"竹农贷"满足笋农季节性资金需求,竹农邓诗华年收入达20万元 [5] - 台厝(福建)科技公司在农行信贷支持下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开发竹笋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近4000万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 - 农行三明永安支行累计授信1 6亿元支持笋竹全产业链,推动"永安闽笋干"品牌发展 [7] 金融支持成效 - 截至2025年6月末,福建全省涉林贷款余额1662 32亿元,同比增长15 3%,惠及林业经营主体44 4万户 [7]
淳安聚力从“因水而名”向“因水而强”跨越
杭州日报· 2025-08-06 03:27
"坚定不移做深做透水的文章,不断拓展水资源的价值转化通道,坚持以水润农、以水兴工、以水 活旅,我们要让水的势能转变为发展的动能。"淳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围绕加快淳安跨越式高质量 发展,省委、省政府建立"1+3+N"结对帮扶机制,市委、市政府也以超常规举措支持淳安高质量发展, 淳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淳安正按照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市委工作部署,全力破解如何构建淳安特色的生态化现代 化产业体系,如何构建飞地与本域双向互动的融合发展模式,如何推进消费特别是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弱难困"问题,如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如何以县城有机更新为 重要抓手推进内涵式发展,如何深化淳安新安文化的延续性、独特性、交融性、时代性研究等重大问 题,努力在更高标准保护、更高质量转化,更具特色全链产业引育,更大力度实现共同富裕,更高水平 推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上交出高分答卷。 总投资12亿元的4个陆基养鱼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千岛湖从保水渔业创新向引水渔业赛道拓展; 水饮料项目投资增长85.9%,水饮料产业产值增长16.6%,淳安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步伐正在提 速……日前,淳安县委十 ...
杭州高水平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鲜活样本
中国环境报· 2025-08-06 01:35
城市生态建设成就 - 市区PM2 5年均浓度从70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 市控以上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从80 9%提升至100% 森林覆盖率达65 74% 湿地率为8% [8] - 记录物种超16000种 含陆生高等植物4868种 陆生脊椎动物689种 昆虫6967种 大型真菌1428种 淡水水生生物2055种 发现5个新物种和11个中国新记录物种 [9] - 建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市域绿道总长5000公里 主城区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44% [18] 绿色经济发展 - 单位GDP能耗强度全省最低 2024年以占全省14%能耗贡献24%GDP 用煤总量较2020年减少21% 相当于减排150万吨标准煤 单位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7 6% [14] -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73 1%和46 2% 高新技术企业超1 6万家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 92% [15][16] - 淳安县水饮产业销售额突破160亿元 游客人次达1100万 入驻水饮料企业80余家 3个EOD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 [16][17] 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 - 月亮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7万元增至183 78万元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614元跃升至52910元 2024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 实现营收1225万元 [19][20] - 建成132个共富风貌驿 推出18条省级共富风貌游线 完成30个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和314个省级未来社区建设 美丽乡村全覆盖 和美乡村覆盖率达50 1% [19][20] - 十大公众开放精品线路年接待超80万人次 开展万余场志愿活动 联动3万余名绿色志愿者 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6年全省第一 [24]
故乡山水丨山水留住好生活
央广网· 2025-08-06 00:52
央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记者张国亮 浙江台记者白植清 安吉台记者汤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 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在"两 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 吉,20年,人们矿山旁告别、清水畔安家;20年,以生态为墨、以山水为卷,人人都是执笔者,村民们 在好山好水间过上了好生活。 青山起伏,绿水如带;山水如画,画里有潘春林的家。这里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日头一点点升高,一辆辆满载着游客的大巴车驶入"画"中。 家乡成了4A级景区,潘春林在余村经营的民宿是余村第一家农家乐。 潘春林:一直到8月上旬,每天中午基本上都有100多个人用餐,我们周末的房间预订量已经达到了 95%以上,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有。 潘春林的人生和余村的发展变化紧紧相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靠山吃山,以开采山石为支柱 产业,"潘总"那会儿是矿山的拖拉机手"小潘"。 潘春林:我是从1989年开始进矿山,在矿山上面搞矿工,当拖拉机手。 潘春林坦言,二十多年前,余村矿山的粉尘和水泥灰,让他的生活"灰头土脸"。 潘春林 ...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清波洹水的古今交响
河南日报· 2025-08-05 23:48
生态治理成效 - 安阳河彰武水库国控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Ⅱ类并连续三年保持Ⅱ类 水体营养状态由轻度富营养变为中营养[4] - 安阳河国控冯宿桥断面水质由2012年Ⅴ类提升至2021年Ⅲ类 2022年以来进一步提升至Ⅱ类[5] - 河岸自然岸线率达到85% 多鳞白甲鱼等独有鱼类种类数量逐年增加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白鹳等重现[5] 治理投入与措施 - 累计投入57亿元实施90余项治理工程 清理网箱超5000只 关停散乱污企业1600多家 整治排污口近2000个[9][13] - 对两库一泉周边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 通过水环境治理 水生态修复 水资源保障三水统筹方法[9] - 采用5G+无人机巡河系统实时监测pH值 溶解氧等数据[9] 文旅经济效益 - 2025年上半年安阳依托洹河文旅带实现旅游收入超10亿元 沿线村庄发展民宿农家乐200余家[12] - 殷墟文化带动安阳全域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近5000万人次[11] - 洹河被评为2024年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10][13]
“未来乡村”在生长(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 龙坞水库通过成立"善水基金"进行土地流转和集中管理,停止使用化肥后水质得到改善 [7][8] - 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后,村民王康云的年收入从3000元增至4000元,并新增每月800元务工收入 [9] - "善水基金"模式撬动近3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发展,形成"绿水青山-生态产业-强村富民-反哺生态"的可持续机制 [11] 产业转型与人才引进 - 青山村吸引了110多名从事艺术、设计等领域的"新村民",落地近60家机构,年访客数近10万人次 [9] - 融设计图书馆将传统竹编技艺升级为金属编织技艺并免费教授村民,通过市场推广大幅增加村民收益 [10] - 村民夏丽萍从务工人员转型为手工艺团队负责人,其作品曾在上海和米兰展出 [10] 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 - "自然好邻居"计划已有60多户村民参与,每年反哺生态保护资金5-10万元 [10] - 废弃小学改建的青山自然学校开发十余种体验产品,带动年均访客4万人次,输送保护资金超30万元 [11] - 村民郑晓芬返乡开办民宿年收入超10万元,并将收益10%捐给生态保护项目 [10] 区域协同与模式推广 - 五村联合组建强村公司采用现代化治理模式,2024年营收达780万元,集体分红80万元 [12] - "善水基金"模式被列为全国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已在浙江建德、淳安等地推广 [12] - "善水基金2.0"将吸纳更多机构参与,扩大生态保护范围至耕地、溪流等全域空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