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秦岭违规穿越探险为何屡禁不止?这些问题必须关注!
中国环境报· 2025-09-23 23:07
9月16日,陕西首例个人组织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被告苏某曾组织人员多次 进入海拔2000米以上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登山活动,活动中伴随踩踏高山草甸、惊扰野生动物、 乱扔垃圾、生火做饭等行为,破坏秦岭生态环境。法院判令苏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承担1万元生态环 境修复费用,并在省级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这一案件再次引起公众对秦岭违规穿越探险问题的关 注。 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与生态安全屏障,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深厚 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以违规穿越秦岭核心区、未开放区域为代表的户外探险"穿越游"热度持续攀升, 对秦岭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当前,秦岭违规穿越探险活动呈现出规模扩大化、路线隐秘化、行为冒险化 的特征,生态隐患与安全风险叠加出现。 一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违规穿越者脱离指定步道,闯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这些区域是珍 稀濒危动植物栖息繁衍的关键地带。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板结、植被踩踏、水源污染、野生动物栖 息地碎片化、野生动物受到惊扰。大量遗留的塑料包装、食品残渣等垃圾对敏感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脆弱的高山草甸、石海等地质景观也因人为踩踏而加速退化 ...
“做实政治监督 推动绿色发展”之四丨让秦岭美景永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1 01:00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监督 - 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深刻吸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 坚决扛牢保护秦岭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3] - 聚焦五方面监督重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问题整改 职能部门监管 水源地保护 公路桥梁安全[6] - 建立"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监督闭环 制定三张清单(政治监督重点任务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问题风险提示)[7] 生态修复与管控措施 - 将秦岭99%核心保护区 74%重点保护区 22%一般保护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占秦岭总面积的45.67%[8] - 启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 预计"十四五"末基本解决地质环境问题[8] - 实施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8] 违建整治与执法成效 - 西安市拆除违建别墅并改建公园 当前整治重点为"五乱"问题(乱砍乱伐 乱搭乱建 乱排乱放 乱采乱挖 乱捕乱猎)[9] - 2021年以来开展监督检查392次 推动整改问题317个 查处案件106件248人 党纪政务处分161人 组织处理87人 移送检察机关5人[9] - 通过卫星遥感 视频监控 无人机巡航和AI识别技术实现重点区域可查可视可控[11] 尾矿库治理与生态修复 - 商洛市拥有134座尾矿库 占全省总量43% 大洞沟尾矿库经加固工程后于2023年11月闭库销号[12] - 山阳县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通过实地检查 账目核对等方式监督治理进度 落实"一库一策"精准治理[12] 绿色能源与生态经济转型 - 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配备4台35万千瓦机组 年税收预计1.15亿元[13][14] - 电站通过削峰填谷提高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 每消纳5度低谷电能可发出4度高峰电能[13] - 商洛市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推动"生态颜值—特色产品—优质商品—多元价值"转化路径[16] 文旅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 柞水县朱家湾村发展民宿集群和景点 年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 旅游收入1.2亿元 带动人均年增收3.36万元[17] - 商南县通过茶旅融合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 带动2.4万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发放绿色贷款6.98亿元[17]
【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生态文明宣教实践的多维探索
陕西日报· 2025-06-04 22:40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 陕西省生态"颜值"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日益夯实 [1] - 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以创新宣教方式推进生态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 青少年生态教育 - 开展"守护绿水青山 争当秦岭生态小卫士"系列活动,覆盖2500余名师生,通过环保实践节等形式提升参与度 [3] - "环保小记者"活动累计吸引近10万名少年儿童参与,网络点击量达上亿次 [6] 生态文学艺术创作 - 陕西省大学生生态文学创作大赛已举办六届,征集作品超2万件,覆盖数十万大学生 [7] - 获奖作品如《天鹅与少女》等被计划改编为生态电影和广播剧,扩大影响力 [8] - 第六届大赛拓展参赛对象至全社会,作品体裁延伸至文学与艺术并重 [9] 环保设施开放与绿色转型 - 礼泉海螺水泥厂通过"电改袋"和SCR技术年减排颗粒物60吨、氮氧化物1000吨,展示绿色转型路径 [11] - 全省80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覆盖"老四类"和"新四类"行业,11个市(区)实现全覆盖 [11] - 光大水务(咸阳)等入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示范效应显著 [13] 生态文明宣讲与实践 - 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团举办六场示范活动,带动全省上百场宣教活动 [15] - 采用"以观带讲"模式,实地考察高西沟村等治理样板,增强宣教效果 [15]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 "秦环保·科普直通车"活动覆盖超50万人次,成为广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17] - 成立300余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成员达1.2万人,常态化开展黄河保护活动 [19] - 推选100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和47个优秀公众参与案例,提升社会影响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