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抽水蓄能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南网储能: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8:22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3.01亿元,同比增长13.38%,主要因调峰水电来水增加、抽蓄现货市场收入增长及新型储能电站投产 [13] - 归母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32.93%,因水电发电量增长、抽蓄市场收入增加及新型储能贡献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7亿元,同比增长9.17%,反映主营业务现金流改善 [13] - 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同比增长30%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83%,同比增加0.86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规模 - 在运总装机容量1296.42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028万千瓦、新型储能65.42万千瓦/129.83万千瓦时、调峰水电203万千瓦 [4] - 抽蓄机组上半年启动2.48万次,同比增长24% [7] - 调峰水电发电量43.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33% [7] - 在建抽水蓄能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 [4] - 报告期内新增投产3座电化学储能电站,包括云南文山丘北(200MW/400MWh)、海南临高(20MW/40MWh)和湖南中南水泥厂(5.1MW/14.7MWh)项目 [5] 行业发展动态 -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8000万千瓦,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降 [3] - 抽水蓄能行业2025年预计新增投产800万千瓦,年底在运总装机容量约6600万千瓦 [3] - 国家出台136号文,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的前置条件 [3] - 394号文要求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为储能参与多类市场创造机会 [3] - 国家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支持固态电池等技术攻关 [3] 技术创新与成果 - 累计发明专利授权592件,有效发明专利占比65.5% [8] - 主导编制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20项 [11] - 完成国重项目《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验收 [8] - 文山丘北项目是我国首座同时配装锂电池和钠电池的构网型储能站 [10] - 参与新型储能央企创新联合体,与华为、华南理工等共建实验室 [8] 战略发展与投资 - 向3家子企业增资36.43亿元,报告期内完成注资5.85亿元 [18] - 战略性新兴业务新增合同金额2.98亿元 [7] - 参与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格鲁吉亚抽蓄项目及马来西亚、沙特新型储能项目前期工作 [7] - 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下降,实行负债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双控"管理 [7] - 连续三年获评国资委"科改企业""标杆"等级 [8] ESG建设与荣誉 - 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获"五星"卓越评级 [12] - Wind ESG评级从A跃升至AA,入选央视"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第66位 [12] - 入选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榜单第40位 [12] - 获评中企研"2024年度ESG卓越实践" [12]
从黄土覆面到碧水环绕,从野猪绝迹到鹭鸟成群句容的山沟沟里有个绿色“充电宝”
新华日报· 2025-08-27 23:07
电站建设与技术特点 - 电站为抽水蓄能类型 具备发电和储能双重功能 在用电低谷时将水从下水库抽往上水库储存重力势能 在用电高峰时释放上水库的水将势能转化为电能送入电网 发挥调峰调频作用[1] - 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 下水库 输水系统 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单台机组每日平均抽水5小时 月消纳新能源约3375万千瓦时[1] - 电站建造创下三个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 最高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以及世界最大规模的库盆填筑工程[1] 环保效益与碳减排 -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9万吨 助力长三角绿色低碳发展[2] - 生态修复从规划阶段就纳入考虑 建设过程中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两株树龄超800年的古木瓜树采取原地围栏挂牌保护[4] - 大坝建设采用土石混合料分层碾压 填筑完成后迅速开展覆土绿化 播撒本地草籽 仅用半年就让大坝与原始山脉融为一体[4] 生态环境恢复成果 - 电站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施工期间消失的白鹭在工程结束后重新入住且规模远胜从前 还吸引了鸳鸯安家落户[3] - 野猪 野鸭子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 其中野猪已十多年未在村里出现 如今成为常客[4] - 发现野生大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证明当地水质优良 大鲵对水质要求非常高[5][6] 地方经济发展促进 - 高仑村正在谋划引入社会资本 将湖畔的上孟自然村打造为民宿聚集地 发展旅游产业[6] - 佴池村利用优质水质发展淡水澳龙养殖 修建一亩多地养殖池投放5000余只澳洲淡水红螯虾苗 预计中秋节前后上市[6] - 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已布局有机水稻种植 稻鳖综合种养 圣女果大棚 草莓大棚等产业 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6] 行业发展规划 - 抽水蓄能电站具备灵活储能和送电能力 可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应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复杂电网峰谷[7] - 镇江市正在系统研究谋划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句容石砀山 韦岗青山湖 永兴坝等区域具备开发条件 为集群建设探索新模式新路径[7]
“做实政治监督 推动绿色发展”之四丨让秦岭美景永驻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监督 - 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深刻吸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 坚决扛牢保护秦岭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3] - 聚焦五方面监督重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问题整改 职能部门监管 水源地保护 公路桥梁安全[6] - 建立"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监督闭环 制定三张清单(政治监督重点任务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问题风险提示)[7] 生态修复与管控措施 - 将秦岭99%核心保护区 74%重点保护区 22%一般保护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占秦岭总面积的45.67%[8] - 启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 预计"十四五"末基本解决地质环境问题[8] - 实施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8] 违建整治与执法成效 - 西安市拆除违建别墅并改建公园 当前整治重点为"五乱"问题(乱砍乱伐 乱搭乱建 乱排乱放 乱采乱挖 乱捕乱猎)[9] - 2021年以来开展监督检查392次 推动整改问题317个 查处案件106件248人 党纪政务处分161人 组织处理87人 移送检察机关5人[9] - 通过卫星遥感 视频监控 无人机巡航和AI识别技术实现重点区域可查可视可控[11] 尾矿库治理与生态修复 - 商洛市拥有134座尾矿库 占全省总量43% 大洞沟尾矿库经加固工程后于2023年11月闭库销号[12] - 山阳县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通过实地检查 账目核对等方式监督治理进度 落实"一库一策"精准治理[12] 绿色能源与生态经济转型 - 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配备4台35万千瓦机组 年税收预计1.15亿元[13][14] - 电站通过削峰填谷提高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 每消纳5度低谷电能可发出4度高峰电能[13] - 商洛市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推动"生态颜值—特色产品—优质商品—多元价值"转化路径[16] 文旅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 柞水县朱家湾村发展民宿集群和景点 年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 旅游收入1.2亿元 带动人均年增收3.36万元[17] - 商南县通过茶旅融合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 带动2.4万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发放绿色贷款6.98亿元[17]
装机容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新华网· 2025-08-12 05:52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达5869万千瓦日本美国分列第二第三[1] - 华东区域装机容量最大华北南方区域次之全国在建核准装机约2亿千瓦[1]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提出更高要求[1] 资源禀赋与市场机制 - 全国普查筛选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规模约16亿千瓦绝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2] - 广东山东等地率先开展抽水蓄能电力市场交易试点市场化运营机制成重点[2] - 当前电力现货市场逐步完善但容量市场未建立需通过差异化试点完善机制设计[2] 政策支持与规模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抽水蓄能电站[2] - 建议建立2024-2028年省级布局优化调度机制动态调整核准计划[2] 电价机制与技术发展 - 现行两部制电价政策保障投资收益建议过渡至"标杆容量电价+差价合约"机制[3] - 需加强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环节技术创新降低工程造价[3] -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点攻关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关键环节[3]
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年启动次数创同期历史新高
科技日报· 2025-08-05 02:39
电站运行数据 - 惠蓄电站机组年启动次数达10000次 较去年同期增长39.5% 平均每台机组每天启动超6次 [1] - 机组年运行时长突破2万小时 较去年同期增长9.97% 两项数据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 完成时间分别较去年提前77天和16天 为粤港澳大湾区迎峰度夏提供支撑 [1] 电站规模与功能 - 电站安装8台30万千瓦大型抽水蓄能机组 总装机规模240万千瓦 规模居全国第二 [1] - 抽蓄电站具有上下水库 负荷低谷抽水 负荷高峰发电 是电力系统调节器 [1] - 8台机组调节总能力达480万千瓦 调节能力接近大湾区在运抽蓄总量四分之一 [1] 电网调节贡献 - 广东最大负荷达1.64亿千瓦 抽蓄调节能力1936万千瓦为全省负荷创新高提供超10%支撑 [2] - 单日调节电量一度突破1.1亿千瓦时 惠蓄电站今年累计调节电量超37亿千瓦时 [2] - 相当于293万户居民7个月用电需求 16年来累计为大湾区调节电量超750亿千瓦时 [2] 区域能源协同 - 邻近江城直流 楚穗直流等远距离输电通道落点 周边风电 核电等清洁电源充足 [1] - 在大湾区远距离消纳清洁电能及就近消纳新能源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1] - 新能源在广东电力系统占比提高 电网对抽蓄等调节电源需求日益迫切 [2] 技术发展历程 - 是我国抽蓄机组设计制造国产化首批依托工程 开启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国内生产制造先河 [2] - 2009年5月首台机组投产 2011年5月全面投产 运营至今已16年 [2]
又一个万亿风口,电力央企集体争抢
36氪· 2025-08-04 00:45
国网新源增资扩股 - 国网新源增资规模达365亿元,创国资产权交易现金募资规模之最,资金将用于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预计撬动投资超3000亿元 [1] - 投资方包括中国石油、中国人保、皖能集团、农银投资等多家大型机构,显示资本对抽水蓄能赛道的高度认可 [1] - 公司为国家电网旗下企业,成立于2005年,核心业务为抽水蓄能 [1] 抽水蓄能行业规划 -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年装机目标6200万千瓦以上,2030年目标1.2亿千瓦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运及在建抽水蓄能项目总投资额已达2万亿元 [1] - 2024年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5850万千瓦,同比增长14.84%,在运规模4995万千瓦,在建规模15013万千瓦 [6] 国家电网布局 - 国家电网规划2025年经营区内抽蓄装机5000万千瓦,2030年1亿千瓦,占国家规划目标的80% [2] - 公司在7省拥有75座抽蓄电站,总装机9404万千瓦,全球第一,预计2025年底在运规模达5900万千瓦(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 [2] 南方电网布局 - 南方电网2024年底在大湾区运营7座抽蓄电站,总装机1028万千瓦 [3] - 子公司南网储能有9座在建抽蓄站,总规模1080万千瓦,总投资超700亿元 [3] - 规划投运、在建、规划抽蓄装机总容量突破"三个一千万"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3060双碳目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扭转了抽水蓄能此前发展滞后的态势 [5] - 容量电价政策明确40年经营期和6.5%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保障投资收益 [5] - 现行项目造价已升至8000-10000元/千瓦,部分超10000元/千瓦 [6] 技术经济性比较 - 抽水蓄能综合效率约75%(抽水用电4千瓦时、发电3千瓦时) [9] - 单体装机规模普遍百万千瓦以上,可实现4-8小时长周期充放电 [9] - 对风光资源带动效应达1:4或1:5(100万千瓦抽蓄可为400-500万千瓦风光电站调峰) [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占据抽蓄市场领导地位,因其先天电网属性 [2][3] - 五大发电集团积极参与风光大基地配套抽蓄项目建设 [9] - 2024年南方区域抽蓄机组调用次数突破4万次,时长11万小时,促进新能源发电量增长36% [3] 市场空间测算 - 按2亿千瓦在运及在建规模计算,行业总投资额1.6-2万亿元 [6] - 相比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在调节时长、能力与效率方面优势显著 [9] - 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占比仅18.5%,远低于西方国家30%的水平 [7]
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5-29 06:01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日本和美国分列第二、三位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华东区域装机容量最大,华北和南方区域次之 [1] - 全国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在建总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 [1] - 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带来新的技术挑战,对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提出更高要求 [1] 抽水蓄能资源禀赋与市场机制 - 中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规模约16亿千瓦,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资源分布 [2] - 广东省、山东省等地区已率先开展抽水蓄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试点 [2] - 抽水蓄能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仍面临挑战,需结合全国电力市场改革稳步有序实施 [2] - 建议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差异化试点,完善市场机制设计,建立动态评估优化机制 [2] 抽水蓄能行业挑战与政策建议 - 行业面临优质站点资源减少、电价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等挑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国家应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2] - 建议对各省2024—2028年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实施情况建立定期调度机制,确保项目有序实施 [2] 电价机制与技术进步 - 现行抽水蓄能两部制价格政策对保障投资主体合理收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3] - 建议建立基于资源分区的"容量标杆电价+差价合约"机制,稳妥向市场化过渡 [3] - 需加强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环节的技术创新,优化工程造价水平 [3] - 建议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点攻关降低成本、加快投产、提高经济性的关键环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