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

搜索文档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双周报(2025、7、18-2025、7、31):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20250801
东莞证券· 2025-08-01 09:34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评级为"超配"(维持)[2] 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系统总结2024年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情况,提出2025年行业展望[5]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5]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多元化,调度运用水平提升,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5] - 建议关注技术和规模领先的头部企业[5] 行情回顾 - 近两周申万电力设备行业上涨0.23%,跑输沪深300指数0.79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22名[13] - 本月申万电力设备行业上涨3.49%,跑输沪深300指数0.06个百分点,排名第17名[13] - 年初至今申万电力设备板块上涨2.80%,跑输沪深300指数0.78个百分点,排名第22名[13] - 子板块表现:其他电源设备板块近两周上涨3.67%,风电设备板块上涨2.46%,光伏设备板块下跌1.97%[17] 估值分析 - 电力设备板块PE(TTM)为25.57倍,高于近一年平均值4.44%[27] - 子板块估值:电机Ⅱ板块PE 50.77倍,其他电源设备Ⅱ板块PE 43.64倍,光伏设备板块PE 18.17倍[27] - 风电设备板块PE 32.63倍,当前估值距近一年最大值差距-6.85%[27] 产业新闻 - 国家电网开展新型储能度夏集中调用,可调最大电力达6423万千瓦,实时最大放电电力4453万千瓦,同比增长55.7%[40] - 谷歌与Energy Dome合作开发二氧化碳长时储能项目,目标覆盖欧美及亚太地区[4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43] 价格数据 - 多晶硅致密料价格4.4万元/吨,环比上涨4.78%[30] - N型182硅片均价1.200元/片,环比上涨9.09%[32] - 182TOPCon电池片均价0.290元/W,环比上涨7.41%[32] - N型182TOPCon双玻组件均价0.685元/W,环比上涨0.74%[32] 重点公司 - 国电南瑞:特高压柔直换流阀技术领先,虚拟电厂解决方案成熟[46] -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全球领先,氢能业务布局PWM制氢电源及电解槽[46] - 东方电缆:具备500kV交流海缆及±535kV直流海缆研发生产能力[46] - 隆基绿能:HPBC 2.0电池量产效率达24.8%,2024年BC产品出货超17GW[46]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07:33
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动新型储能需求增长,各国积极出台投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建设[15][16]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同比增长98%,美国新增1100万千瓦,英国新增60万千瓦,澳大利亚新增90万千瓦[18][19] - 储能电池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储能系统出货量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19] -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包括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金属空气电池、液态空气储能等创新技术[20][21] - 多个大型项目落地,如美国328.7万千瓦时锂离子电池项目、英国30万千瓦构网型储能项目、沙特130万千瓦时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21][22] 中国新型储能政策体系 - 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明确,《能源法》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新型储能功能定位,"发展新型储能"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5][25] - 出台《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文件规范行业管理[25][26] - 省级政策因地制宜,山东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广东构建"1+N+N"政策体系,江苏建立综合收益模式[26][27] - 市场机制持续完善,13省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近20省明确辅助服务市场规则,多地探索容量补偿机制[28]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 2024年底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为"十三五"末20倍,同比增长超130%[6][29][30] - 华北(2224万千瓦)、西北(1871万千瓦)为装机主力区域,合计占比55.5%[32][33] - 内蒙古(1023万千瓦)、新疆(857万千瓦)、山东(717万千瓦)位列省份前三,17省装机超百万千瓦[34][35] - 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占比62%,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项目占比86%[38][39] 技术路线与产业进展 - 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96.4%),压缩空气储能(1%)、液流电池储能(1%)为主要补充路线[56][58] - 锂离子电池技术迭代加速,500安时大容量电芯、浸没式液冷技术、构网型储能电站取得突破[59] - 压缩空气储能实现30万千瓦级关键装备自主可控,液流电池70千瓦级高功率密度电堆研发成功[60][61] - 2024年锂离子电池总产量11.7亿千瓦时(储能型2.6亿千瓦时),产业链四大材料产量增长超20%[65][67] - 锂离子电池EPC价格同比下降25%,系统中标价降44%,全钒液流系统价格降20%[72]
一图读懂《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07:33
全球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 全球各国加大战略投入,美国、欧盟、韩国、澳大利亚等通过政策法案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净零碳工业法案》[5] -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累计装机规模达2亿千瓦,同比增长98%,新增装机1.9亿千瓦,其中美国新增1100万千瓦、英国60万千瓦、澳大利亚90万千瓦[5]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储能系统出货量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5] - 新型储能技术持续创新,包括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长时储能领域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5] - 多个重大项目落地,如美国加州328.7万千瓦时锂离子电池项目、缅因州8.5万千瓦铁-空气电池系统[6] 中国新型储能政策与市场 - 国家层面政策体系完善,出台《能源法》《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明确新型储能并网、调度、市场机制及安全要求[12] - 省级政策差异化推进,山东、江苏、新疆等省份聚焦独立储能、新能源融合、盈利机制优化等领域[12]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2024年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新增4237万千瓦/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倍[12] - 重点地区发展加速,江苏、新疆、浙江等7省区装机超百万千瓦,单站规模10万千瓦以上项目占比62%,时长2小时以上项目占比86%[13] 中国新型储能技术与应用 - 锂离子电池主导技术路线,占比96.4%,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各占1%[22] - 应用场景以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为主,合计占比91%,其中独立/共享储能占46.3%,新能源配建占42%[14][15] - 技术创新取得进展,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多类技术向商业化过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中长/短时/超长时储能技术[20][24] - 试点项目推动技术转化,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911小时,浙江、江苏等省超100小时,新能源配建储能利用小时数改善至100小时[21]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链 - 锂电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28] - 关键材料产量增长显著,正极材料310万吨、负极材料200万吨、隔膜210亿平方米、电解液130万吨,同比均增超20%[26][27] - 储能造价水平下降,锂电池储能EPC价格降2%,锂离子电池系统降4%,全钒液流系统降2%[29] 标准体系与发展展望 - 2024年发布新型储能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涵盖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32] - 未来将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成本疏导机制、攻关核心技术、健全供应链体系,支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31][33]
中能观察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哪些新突破?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04:40
中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成型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2.7% [3] - 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达956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52.3% [3] - 绿证交易量同比激增364%,绿电交易电量增长235.2% [3] 交易规模扩大 市场结构优化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3.49亿千瓦,全年新增装机4.29亿千瓦 [5]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3.58亿千瓦,贡献全部新增装机的83.4% [5] - 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跃升至14.07亿千瓦,同比增长33.9% [5] - 全国总发电量达10.0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5] - 风光资源新增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新增发电量的58.1% [5] - 全社会用电量攀升至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5] - 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增至81.6万家,同比增长8.9% [6] - 燃煤机组已实现100%入市,超过半数新能源机组及部分燃气、核电、水电参与交易 [6] - 跨省跨区中长期交易电量大幅增长19.8%,达1.39万亿千瓦时 [6] - 省间现货市场总成交376.31亿千瓦时 [6] - 省内交易电量合计4.7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 [7] 统一架构成型 绿色转型加速 -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正式启动,覆盖国家电网和蒙西电网全域 [11]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首次实现整月结算,增送电量31亿千瓦时 [11] - 长三角电力市场创新推出"富余需求侧资源互济"等交易品种 [11] - 西北区域首创"能量换容量"机制,支援青海度夏、度冬保供电量分别达17.6亿、21.7亿千瓦时 [11] - 华中区域通过短周期常态化交易,实现最大互济电力110万千瓦 [11] - 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4省转入正式运行,4省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9省完成整月以上试运行 [11] - 全国绿证交易量达4.46亿个,同比激增364%,跨省交易占比高达92.3% [11] - 绿电交易规模突破23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2% [11] 新业态、新主体发展 - 新型储能呈现多元化入市格局,多地政策支持储能同时参与现货和调频市场 [12] - 虚拟电厂实现破冰启航,政策明确赋予其平等市场地位 [12] - 华能、国电投等国有企业与特来电、蔚来等民营企业同台竞技 [12] -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经营主体生态日益丰富多元 [12]
新华网丨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04:40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系统总结2024年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情况,提出2025年行业展望,并梳理2021-2024年政策、技术和示范工程大事记 [3] - 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日益凸显,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3]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4] 政策体系与市场机制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健全电力市场机制 [4] - "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引导行业科学发展 [4] 应用场景与调度水平 - 2024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大幅提升,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省(区)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1000小时以上,成为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 [5] - 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电力保供提供关键支撑 [5] 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 - 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多个项目为国内首次工程应用,促进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 [5] - 12个新型储能项目入选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推动技术装备落地转化 [5] - 2024年超过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等环节,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提升 [5] 技术路线与产业发展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 [4] - 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4]
投运装机规模超42万千瓦
四川日报· 2025-08-01 01:43
项目建设进展 - 成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42万千瓦 在建规模22.8万千瓦 [1] - 19个项目纳入省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清单 [1] - 邓双电网侧储能电站总容量20万千瓦时 可满足3万户家庭单日用电需求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邓双项目采用20套变流升压一体机和40套磷酸铁锂电池预制舱 [1] - 项目实现3个月快速建设投运 5月完成并网试运行 [1] - 发布供需对接机会清单涵盖储能电池 电芯 系统及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2] 企业合作与规划 - 高新发展 川投能源与京东方能源签署战略协议 重点开发新型储能及虚拟电厂项目 [1] - 规划装机规模超过200MW/400MWh 探索技术+资本+场景全链条合作模式 [1] - 锚定2027年建成新型储能装机总规模200万千瓦目标 [2] 政策支持与产业推动 - 活动推动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 政策落地和场景应用 [1] - 20余家企业现场开展供需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 [2] - 政府承诺强化规划引领和项目布局 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2]
上证早知道|重要预告,今日10时;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经办规程,来了;游戏用户规模,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7-31 23:22
经济政策与产业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于8月1日召开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发布会 [2][5]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议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和低空经济发展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5] - 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经办规程(试行)》 支持定点医药机构动态纳入即时结算范围 [3][5] 游戏产业数据 - 2025年1至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 同比增长14.08% [3][6] - 游戏用户规模达6.79亿人 同比增长0.72% [3][6] 新型储能发展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6]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覆盖全球主要工程应用路线 [6] 机器人产业前景 - IDC预测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000亿美元 中国市场占比近半且复合增长率近15% [6] - 三晖电气子公司签订机器人销售框架合同 2025-2027年累计销售不低于800台 [16] AI智能体应用 - 百度搜索测试开放智能体应用入口 集成文心智能体平台及外部AI应用 [8] - 智谱发布GLM-4.5模型 参数效率翻倍且API价格仅为Claude的1/10 [8] - 中信建投认为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 推理需求激增将带动算力需求爆发 [9] 创新药发展 - 石药集团与美国Madrigal达成授权协议 总价值最高20.75亿美元 [11] - 国家医保局召开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11] - 亚虹医药APL-1401Ⅰb期临床试验获积极结果 [18] - 微芯生物CS231295获FDA批准开展I期临床试验 [19] 企业投资与融资 - 新铝时代拟投资不低于5.5亿元建设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 [14] - 思泉新材拟定增募资不超4.66亿元用于散热产品及研发中心项目 [15] - 奥士康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10亿元用于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 [20] - 富安娜拟以5585万至1.04亿元回购股份 [21] 资金流向 - 长线资金加仓先进制造细分龙头 外资及社保基金现身多家公司前十大股东 [23] - 近一个多月700亿元涌入港股主题ETF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申购122.61亿元 [24]
投资眉山(广东)招商大会在深圳召开:签约合同金额达476.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5:21
招商成果 - 眉山在深圳招商大会签约36个项目,其中招商引资项目31个,合同金额476.9亿元,现场集中签约15个项目,含10个招商引资项目,合同金额190.6亿元 [1] - 招商引资项目中超5亿元项目28个,其中超20亿元项目6个,"三强"企业、央国企、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项目超10个 [1] 产业优势 - 眉山已吸引3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量居全省第二 [2] - 锂电产业构建从锂盐到锂电池全产业链,氢氧化锂、电解液产能全省第一 [2] - 晶硅光伏产业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电池片生产基地,电池片销售规模全球第一 [2] - 化工新材料产业建成全球最大氰胺材料制造基地,三聚氰胺产能占全球1/3 [2] - 电子信息产业建成全国最大中小尺寸新型显示生产基地、西南最大湿电子材料聚集区 [3] - 装备制造产业汇聚全球最大传动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木工机床生产基地 [3] 未来布局 - 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三大新赛道 [3] - 新型储能领域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产能居全国前列,磷酸铁锂技术领跑全国 [3] 投资环境 - 拥有7个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9.35平方公里,储备工业用地超1.3万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00余万平方米 [4] - 去年电网建设投资规模相当于"十三五"时期总和 [4] - 拥有高校13所、产业学院5所,每年定向输送2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4] - 开工前事项审批时间压缩40%以上,部分企业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4] - 构建总规模超16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矩阵 [4] - 今年制造业发展大会拿出1.14亿元奖补资金 [4] 投资机遇 - 发布《眉山市投资机遇清单》,包装项目129个,拟投资额1614.96亿元 [5]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36个,拟投资额635.27亿元 [5] - 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4个,拟投资额144.2亿元 [5] - 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5个,拟投资额173.6亿元 [5] - 低空经济产业项目17个,拟投资额143亿元 [5] 区域协作 - 眉山与深圳形成"研发在深圳、制造在眉山""市场在深圳、配套在眉山"的协作模式 [6] - 广州天赐在眉山的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占据行业重要地位 [6] - 深圳研一新材料在眉山的锂电池核心材料项目为比亚迪、欣旺达等提供材料 [6] - 深圳企业将显示模组封装、智能终端组装等环节转移至眉山 [7] - 眉山企业为深圳半导体制造提供碳化硅、光刻胶等关键材料 [7]
装机规模超42万千瓦 成都大力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加速建设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1:31
政府活动与政策支持 - 成都市举办2025年省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启动会暨储能推广应用供需对接活动 发布《机会清单》涵盖储能电池 电芯 系统 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及保险服务 20余家企业现场设展开展供需对接[1] - 活动有效聚合技术 资本 场景资源 搭建高效务实对接平台 政府在新兴赛道主动作为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毛细血管[1] - 活动促进技术 资本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与资源共享 加速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提升本地企业竞争力 通过《机会清单》明确市场需求与机遇 提供投资方向和发展路径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1] 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 成都通过统筹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品落地转化 截至6月末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42万千瓦 在建项目装机规模22.8万千瓦 19个项目纳入省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清单[1] - 四川拥有丰富水电资源 为储能技术应用提供自然条件 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国家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加大 当地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2] - 成都作为西部科技中心 拥有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 为技术研发提供人才支撑[2] 企业合作与项目布局 - 高新发展 川投能源与京东方能源科技合作开发四川地区新型电化学储能及虚拟电厂项目 发挥技术 资源和市场协同优势 打造技术先进 模式清晰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标杆工程 助力四川省新型储能装机规划实现[2]
报告显示: 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新华财经· 2025-07-31 10:34
回顾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边广琦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 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这份报告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共同编著。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日益凸显,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 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当日在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 会上表示,编制这份报告,旨在加强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引导,服务我国"双碳"目标。 据边广琦介绍,报告从政策体系、装机规模、应用场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标准体系等方面,系统 总结2024年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情况;从科学谋划发展、健全市场机制、加大技术攻关、促进作用发挥 和巩固产业优势等方面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展望;并系统梳理了2021至2024年新型储能主要政 策、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等大事记情况。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新型储能产业稳步发 展。"边广琦说,我 ...